琴棋书画增见识,管弦丝竹寄情怀
——浅观《前程》里的专业素养
文/王菊玲
王瑞祥老师的章回体小说《前程》,于2021年9月6日开始在《禹平文学》平台上连载,好评如潮。10月30日我有幸受邀加入《前程》研讨会筹备群,萧军老师给我分配的交流题目是:从“专业素养”角度进行研讨交流。看到这个命题,我感到非常意外,仔细分析却又在情理之中:谁让我这个学疏才浅的外行写过几句貌似“专业”的留言呢?
小说《前程》紧扣时代脉搏,内容包罗万象。有热门话题扶贫攻坚;有人人关注的就医、就业、住房、养老、婚恋、求学等社会问题;有钱权交易、权色交易、欺上瞒下等官场潜规则;也有校外补课、工程掺假、包养情人、借腹生子、同性恋、网贷等社会乱象。整部小说有严肃庄重也有诙谐幽默,有褒扬讴歌也有揭露鞭挞。这部小说,时而令人开怀大笑,笑过之后不免掩卷深思;时而令人感慨万千,感慨之余禁不住潸然泪下;时而令人捶胸顿足,扼腕长叹!
王老师将自己的专业强项——建筑学巧妙贯穿其中,秦腔艺术也在适宜的场景中频频出现。同时将自己的业余爱好书法、绘画、诗词等适时融入小说。茶文化与酒文化也在小说中占据一席之地。总之,小说《前程》中多角度的专业性描写令人折服。这些专业性的语言对故事情节、时代背景、人物刻画、场景描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无疑使整部小说锦上添花。
作者毕业于建筑工程学校,在地处咸阳的陕西省第六建筑工程公司工作多年。作为高级工程师、一级建造师,写起建筑学相关知识,作者自然是行家里手,因此写起来如行云流水,一挥而就。小说中涉及到工程招标、工程预算、技术监督、安全措施等建筑方面专业性极强的段落。芦晓峰初到包扶单位齐桥镇,该镇的水利工程“共设计五眼深井,深度160米,水塔20米,容量20吨,18米高的圆形砖体上,浇筑一个20立方米的混凝土水池子”,这些多元化的专业性描写,对特定人物的刻画显得举足轻重,也对故事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小说中运用大量笔墨描写秦腔唱段。秦腔这条线穿起周小红,连起田程,串起张娟雅,牵出芦世清,最后引出房春燕。周小红是一位秦腔名角,她爱戏成痴,视戏如命。只可惜她对艺术的追求太过执着,最终花落人亡,香消玉殒。她的唱段不必赘述,但她的悲剧,不禁让人泪湿衣襟,感叹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第六十三回写到:“芦世清唱了一段《手拖孙女好悲伤》,声音沧桑,入戏特别快”,张娟雅唱的《秋风吹》“既有李梅的柔美,又有马友仙的清亮,真的是功夫老道啊”,田程点评房春燕的演唱“声腔亮丽,唱腔优美深情,台架好,能端住,有舞台经验。”
有秦腔就得有伴奏,“这田副局拉起板胡,可以媲美戏曲研究院冉飞,叫板专业板胡演奏家车佳容”。第五十三回:“这两段戏拉完,田程已进入最佳状态,手指指法柔和灵巧,弓上松香拉开不再干涩,奏出来的曲子圆润柔美。与二胡老秦、司鼓老宋的配合也渐入佳境。” 没有相关的秦腔专业知识,就写不出这些专业性的语言。
如果说从周小红入戏太深,求之不得郁郁寡欢,毅然决然投湖自尽的悲剧中,让我们看到秦腔国粹的衰落,不由得一声长叹,跟着田程父子大放悲声,那么张娟雅工作之余潜心学戏又让我们看到希望的曙光,而年仅六岁的房春燕稚气未脱的秦声秦韵,再一次让我们看到秦腔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瞬间让人转悲为喜,对秦腔的未来信心倍增。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芦晓峰初出茅庐,为了前程讨好领导而苦练书法,当他决定要写“室雅兰香”四个字送给张局的时候,“那几天,他从书法字典里选出王羲之的这四个字,反复在报纸上练习临写”。刘丽办公室墙上“一幅行书‘前程似锦’的玻璃框十分醒目,笔力遒劲”这段描写非常符合她作为事业型女性的人物形象,也为她难以预料的人生埋下伏笔。
第十二回“芦晓峰从柜子里取出一张四尺宣纸,稍作思忖,挥毫写出了‘善田广种’四个行书大字,然后落款嵌印,只待墨迹阴干,就交给赵勇老板。”表现芦晓峰的书法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而且善于交际,懂得投其所好。
美院毕业的张娟雅分配到文旅局工作也可谓专业对口,顺风顺水。她擅长工笔牡丹:“用色讲究,花瓣生动”,也习写意山水:“墙壁上是一幅精心装帧的山水画,八尺横幅,山水苍茫”,后又潜心学习秦腔。张娟雅天资聪颖,经过多年的研习,她的工笔与写意出神入化、活色生香。但她并不满足现状,而是不断地学习修炼,尽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多才多艺,近乎完美的白领丽人。同时,隐喻她不为人知的苦涩:表面光鲜亮丽,却只能寄情山水,用绘画和秦腔排遣寂寞。
第二十回,张娟雅送给婆婆的寿礼“《松鹤延年图》色彩艳丽,用笔工整,蕴意吉祥。”第二十四回继续描述《松鹤延年图》:“你看那只仙鹤羽毛洁白,眼珠炯炯有神......松树松针笔法老道,树身上的枝节疤痕醒目逼真,深蓝色的松针精心描绘,让这幅画尽善尽美”张娟雅笔下的画作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她唱的秦腔也是韵味十足不同凡响。这些专业性描写,使张娟雅的特定职位和人物形象愈加鲜明。试想,如果没有这些特长,在文旅局怎能站稳脚跟?如果没有两把刷子,怎能服众?又怎能稳坐文旅局一把手的宝座?
王老师的文学积淀也不容忽视,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怎能把中外名著在小说中运用自如呢?二十一回:“田程的床头是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办公室是柏拉图的《人性》......只有钻进萨特、尼采、柏拉图他们之间,和哲学家们对话,他才不会想起其他俗事。”读了这些段落,田程在妻子离世后,对颇有几分姿色、又频频示爱的刘秋云熟视无睹的态度,我们就不难理解了。
第三十一回:作者借田程之口吟诵的《古渡廊桥赋》读起来朗朗上口,只觉荡气回肠:“丁酉仲秋,古渡廊桥通途。古都盛景新添,渭河凯歌高奏......一桥飞架南北,古渡廊桥景美。一条苍龙腾跃,秦都日新月异......恰如王勃的《滕王阁序》,更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部波澜壮阔的古都发展史呈现在读者面前,不禁令人拍案叫绝。《古渡廊桥赋》既有很高的文学造诣,又无形中将古都的旅游业向前推进了一步。
第三十四回:拜谒杜公祠“唐朝诗人中,人们普遍喜欢李白的诗风豪放浪漫;王维的田园诗诗中有画;高适、岑参边塞诗的苍远与雄浑;杜甫的诗风太现实太苍凉......他的律诗对仗工整,平仄规范,在唐代诗人中确属佼佼者无愧于诗圣的称谓。”此处借描写杜甫生平,喻芦晓峰深感扶贫工作重担在肩,不由感慨诗圣命运,寄托自己悲天悯人情怀,忧国忧民之心、扶贫帮困之志。
第十九回工地上的水样取材和水质检测描述的也非常详细:“疾控中心的取样人员很认真,抽水流出半小时之后取第一份水样,十分钟之后取第二份水样,再过十分钟取最后一个水样。”“芦晓峰知道,这水质检测的标准包括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度、余氯等......其水质标准除有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外,还有微生物指标。”这段专业性描述看似与建筑学有关,实则涉及到医学领域里的检验学知识。这些描写充分说明,镇长李斌、副书记刘丽与包扶干部芦晓峰能够以身作则,严格监管,而包工头赵勇也尽职尽责,丝毫不敢马虎。
第四回张娟雅想让女儿回家,党小雅无奈地说“最近临床上的搭桥手术非常多”有了这句抛砖引玉的话,才有了第五十五回的水到渠成:张娟雅问自己的准女婿赵鹏“放置支架是不是最好的或者说唯一能解决心脏病的方法?赵鹏说:我不认为是唯一的方法。心脏病发病原因各异,患者病史各异......放了支架有严重的排异反应,需要终生服药,这种药又特别贵,患者收入水平有限,这种手术造成的经济负担,让患者心理负担太重,有时候就觉得生不如死”。放置支架与搭桥手术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两种常见方法,二者各有优缺点。放置支架属于介入疗法,创伤小、恢复快。而搭桥手术属于外科开胸手术,创伤大、危险性高。这段对话,既体现了长辈对子女学业的关心,也体现了从农村走出来的医学研究生赵鹏,善于体察民间疾苦,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茶因水而舞重生,水因茶而醉清香。工作之余约上三朋四友品茶聊天解除烦恼,洗涤心灵放松自我,在幽幽茶香中探索人生真谛。茶具、茶艺、茶道等茶文化在小说里都有专业性的描述。在第一回里,“金骏眉的茶香很快就漫洇斗室了”让读者隔着手机屏幕就能闻到淡雅的茶香。接着,张娟雅送给芦晓峰的茶具是“一壶四杯的宜兴壶,小巧玲珑,另搭一只玻璃茶杯,茶室在杯子的下方”。可见张娟雅独特的审美观和高品质的生活追求,侧面描写她对风度翩翩的芦晓峰早已暗生情愫,在芦面前极力表现自己善解人意、体恤下属的一面,借着送茶具拉近上下级关系,为进一步臣服芦晓峰做好铺垫。
中国的酒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曾月问田程要“茅台还是五粮液,汾酒还是剑南春?”田程回答“茅台嘛,太贵还不好喝,酱香味太重,就五粮液。”第五十三回:“这可是正宗凤翔柳林镇的曲和水酿就的老牌子,52度最过瘾!现在西风六年45度,喝起来跟淡水似的。”
有饭局就少不了酒局。常言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在推杯换盏之间,结识新朋友,巩固旧情谊,轻松谈生意,巧妙拉关系......适量的酒,可以使人畅所欲言放松自我,达到预期的效果。然而过量的酒,却让人丧失原则,抛却做人底线,实在是有害无益。在芦晓峰与张娟雅、刘丽的多角恋中,酒精,既是推手也是媒介。
小说中有多处经典的环境描写,让人读后意欲前往。作为陕西子民,作者浓浓的故乡情结溢于字里行间,不惜浓墨重彩描绘陕西名胜古迹,时时不忘向读者、向社会推介自己美丽的家乡。如鄠邑区秦镇的“草堂寺东临沣水,西临太水,南对终南山圭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古寺”“草堂寺原为南北朝十六国后秦高祖皇帝姚兴的‘逍遥园’故址”“草堂烟雾是‘关中八景’之一”。
第三十回也有看点:“老远就看到高耸的山门牌坊上‘香积寺’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进得寺院,庙宇古色古香,钟楼鼓楼相对,靠着两侧围墙建有碑廊,刻碑年代各异,字体有别,但折射出来的历史文化感,让人肃然起敬。”
洛南县保安镇是作者的故乡,第四十回再一次将家乡美景巧妙穿插于小说之中:“现在提倡生态旅游,洛州把保安定为造字故里,在镇南建了一条仓圣街,街中间小桥流水......非常有江南风韵。还建有仓圣广场,耸立着一尊巨人般的仓颉塑像。还有仓圣殿,里面陈列着造字传说的资料文物。”宣传家乡文化、推介家乡美景是每一位文学爱好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书画琴棋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说完小说带给我们精神领域的享受之外,再来说说我们陕西的饮食文化,毕竟民以食为天嘛。小说中的五香花生米、土豆炖排骨、葫芦头泡馍、牛羊肉火锅、土豆丝卷煎饼、红烧鸡翅、扯面凉皮,搅团漏鱼等陕西美食很多读者不仅吃过,而且也动手做过,读起来很贴近生活,让人觉得小说中的人物比较接地气,就是我们身边普普通通的你我他,而不是虚无缥缈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
第三十四回:“真正的陕北横山羊肉,肉嫩味美,膻味轻,炖出来色红肉烂。陕北人待人实在,多半碗揪片面,浇一勺炖好的羊肉,绝不少分量。”这些细节描述不仅让人身临其境,垂涎欲滴,从中看到家乡人民的纯朴厚道,而且无形中对陕西的饮食业、旅游业起到很好的宣传和推介作用。
欲知《前程》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乐俊峰老师主编的《禹平文学》和张秀芳老师主编的《馨香盈秀》、《都市头条》。
因自己水平有限,以上粗浅的看法难免有不妥、不到之处,还望在座的各位老师多多批评指正。最后诚祝各位老师工作顺利、文运亨通、前程似锦!
作者简介: 王菊玲,微信名“花开有声”,医务工作者。初学文字,随意涂鸦,只为写出心底那份感动。
附:本头条号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1019623839@qq.com
微信投稿:wx18729698387
合作电话:1399144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