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人殷书朝
文/李中合
洛南保安,是仓颉造字的地方,在其西北十四五里地山势狭窄处,有个地方叫蒿坪,蒿坪人口不多,如今大部分青年又出外打工,定居在城市里,嵩坪的人口越来越少,但在这生活条件落后的蒿坪,却出了个能制造墨汁、供各地人写字的大能人,使村子充溢着浓浓的墨香。
他叫殷书朝,生产出的墨汁叫“太宗墨”。自从投入生产,至今已有五六年时间,因其质量好,一上市便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赞誉,赢得了很好的口碑,销路自然顺畅。
其实,我早已在网上和市面看到这个品牌,听说是洛南保安人制造的,便很吃惊,因我的家乡离保安很近,很难相信我们保安还会出这么个工艺人才,可惜没有机会拜识。
此前的十一月七号那天,天气骤然变冷,我去保安杨庄行人情,在账房记账时,偶尔碰见“太宗墨”的制造者,他中上等个子,头发很薄,圆脸,大疙瘩鼻子,一看就是个干事来财的人,这让我大喜过望,当即从座位上站起来,恭而敬之地向他弯腰鞠躬。他急忙拦我:“你年龄大,使不得,使不得!”我说我这个躬,是鞠给您这个手艺人的,也是鞠给您这个对文化艺术有贡献人的!”

说完我俩坐下,开始聊他制墨的前前后后。
他生于1972年3月,1989年,北京闹学潮,又被人叫做“八九风波”的那年那月,十七岁的他,怀揣着打工赚钱梦想,坐上火车去了首都北京,虽有学潮,但与他无关。经打听询问,才走进了北京琉璃厂,也就是卖“王麻子剪刀的地方,那地方有个“一得阁”墨业制造厂,他想去那里打工学习。那个厂拥有五百多职工,规模不小,所生产的“一得阁”墨汁,是全国响当当的名牌产品,几乎垄断了整个市场,就是到今天为止,也仍然占据着全国销量第一的不衰位置。书朝进了厂,他打算只拿眼睛瞧,耳朵听,脑子记,不要多说一句话,一切谨言慎行,管好自己。他看到职工们不辞辛劳,全都在各自的车间,为生产墨汁选料、配料、加工、生产。熟悉工作以后,他被有关领导面试,作为合同工留了下来,分配在城外的顺义分厂,其工作和职责主要是研磨骨胶、熬胶。整个过程中,要不断观察胶液所达到的标准程度,还要用机器不停搅拌、不断测试,既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几年以后,又让他去装墨汁,就是把墨汁装入瓶子、筒子、箱子,作为成品包装成整件,并存入库房。这种工作单调枯燥而又辛苦,问题还在于熬胶中的气味以及液汁动不动就弄的满身都是,一不小心,手脸、衣服都变成了黑颜色,加上工资也不高,很多人先后辞去。书朝看到后,思想也有些松动,但他想到回了老家又能如何,又去哪里讨生活?想到这些,还是准备留下。他相信人生总有峰回路转的时候,只要肯努力,肯吃苦,一切都会好起来。就这样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又过了几年时间,厂里的许厂长,见他不仅没有离开,反而越干越踏实,越觉得他人诚实可靠,劳动卖力肯干,就给他加了工资,表扬了他。这让他有了成就感,继而增加了的信心和决心。几年以后,厂长更加重视,有意栽培,让他逐渐接触技术活,有时侯还让他给化验室送化验单。这使他有机会了解到原料的配方,以及制墨过程中的秘方,实际上是老板对他的极度信赖。长此以往,书朝在“一得阁”墨汁制造厂站稳了脚跟,成为技术骨干。天道酬勤,终于由一个良好的开端,变成一个圆满的结局。
2003年国家抗击“非典”疫情期间,厂长的女婿女儿,另起炉灶,在山东王羲之的老家临沂县,办起了分厂。老板的女婿姓李,人称李厂长。李厂长缺乏技术骨干,经允许,就把书朝带到了分厂,开始协助分厂生产墨汁了。分厂墨汁的商标为“郁金香”,在那个海边城市,生产墨汁的厂家很多,诸如“北太”等,相对鱼龙混杂,而“郁金香”,在书朝的苦心经营下,依旧勇立潮头,稳稳不动。

用了近十年时间的苦心经营,分厂同样有了很大发展,仍然牢牢把持着墨汁市场,因为主要使用的还是“一得阁”生产技术。
之后的2012年里,为了更好的发展自己,他又奔赴长沙市,同另外一个老板合伙经营墨汁生产,但因为经营理念上的分歧,书朝毅然决然地离开了长沙。因为他开始有了自己的盘算,他要回家乡,在家乡开办属于自己的墨汁生产线,发一次和墨色一样的光亮。

2014年,他投入了三四十万资金,从上海等地采购了研磨机、熬胶炉等等设备,开辟了一百多亩土地,一切自己经营,自己生产,老父亲和妻子是最好的帮手,开始生产出自己的墨汁。在单打独斗中,由于技术上的过硬和经验上的老道,加上他有一股永往直前的精神和力量,终于生产出自己的品牌“太宗墨”。并且分为高、中两个档次,既有桶装,也有瓶装,他的墨有神采,发亮色,可抗冻抗灰,与宣纸接触感好,质量上乘,价格低廉,进入市场后,网上,微信,电话都在不停预约,真成了供不应求。
书朝给我讲,他把墨汁生产,不只是按生意来做,更是当做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来做。这番话,让我刮目相看,他产业虽小,但目光深邃,实力不强,但目标远大,应该是一位很有前景的小型企业家。(2021年11月12日)



作者简介:李中合,1954年10月生,陕西洛南人,毕业于陕西师大商洛分校中文专业,并留校任教,汉语言文学教授。书法主要学习苏轼,兼学王羲之、唐寅、王铎,参以曹全碑及出师颂等章草,中国书法函授高研班结业,受教于中国书法名家袁波先生。陕西省书协会员,现兼任商洛市评协主席、陕西省老教授协会商洛分会副会长等社团职务。

附:本头条号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1019623839@qq.com
微信投稿:wx18729698387
合作电话:13991446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