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奔跑的姿势》点评
文/张正剑
一篇很精致的小小说,立意甚高,寓意深刻,值得我借鉴,尤其是叙事方式,作者在其中又在其外,有一点鲁迅《祝福》的味道。
好话不多说,您对我的稿子那么用心,那我就不敢只说恭维话了。说说我的感觉,是为交流。写的很好,但比较粗糙,还可以更好,比如以下几点:
1、死者“仰面朝天躺在公路上”,让人无法联想到“奔跑的姿势”。应该这样写:“一动不动地趴在地上,两腿一前一后,右腿上举,左腿后拉,好像还在跑着。从后脑壳流出的血染红了路面上漆黑的柏油。看样子已经死了。”这样写会好一点,“一前一后的腿,好像还在跑着”照应后面染红路面的血,却告知读者,她看样子已经死了。死了,照应了前边的“碰死人了”,避免了“告别人世”,这话太书面化,不符合整篇的口语风格。
2、“小孩”和“娃”、“ 蕃麦地”和“玉米地”、“玉米杆”和“秸秆”、“婆婆”和“奶奶”这些称谓都不统一,有点别扭。“难道还难不成还白死了?”这句话是语病。“难道”和“难不成”选其一即可。“要是知道还能懂下这乱子吗?”“懂乱子”是极土的方言,外人几乎是听不懂的,从字面也没法猜测,如果是长篇里,倒可以有适当的注释交待。短篇不具备这个功能,尤其是小小说。

3、已经“一片喧哗”了,后边咋又冒出了“围观的人群”?人群是在“一片喧哗”后出来的,那作者看到的“一片喧哗”又从何而来?人群应该是那一两声喊叫后才招来的,然后才是作者的出现才对。“一辆浅蓝色中巴车垂头丧气靠在玉米地边”也不妥,中巴车是不会垂头丧气的呢,形容词有点过了。
4、“义无反顾扑向公路,扑向她心中的爱与责任,哪怕等待她的是死亡……”这段话太主观、太直白,应属于文学评论一类的语言?“义无反顾”、“爱与责任”扣题、点题都有些勉强。
5、《奔跑的姿势》这个题目很好,但“奔跑的姿势”这个主题还可以再隐晦一些,标题没问题,但文中不用“奔跑的姿势”一类的字眼会更好。
我试着对原稿作以修改,算是对真诚的您的真诚的回赠。



作者简介:张正剑,陕西商洛山三要人,62年生,青年后漂泊在外,时常梦归故里难成行。生计难持但生命不息,文字情怀不敢有丝毫怠慢,毕恭毕敬于文学胜于孝敬祖先。未入任何协会、文联,无会员之桂冠。但有部分作品如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影视剧、将军传记及数百篇良心新闻报道等数百万文字散见于各报刊。现居广州。

附:本头条号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1019623839@qq.com
微信投稿:wx18729698387
合作电话:13991446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