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原凤安医院院长王永安老人口述整理)

(王永安老人)
凤安医院是在一九六五年在武功县凤安村修建起来的。
当时,根据上级要求,医院要修建得偏僻些。省上给了宝鸡地区(当时这里属于宝鸡地区所辖)两个医院修建名额,一个是绛帐医院,另一个就是这里了。之所以修偏僻一些,主要是为了备战需要。
在选址时,王永安老人讲,要求修建的医院要兼顾本地附近的游凤镇百姓看病的需要。于是,地址就考虑在自己所在的村子凤安村建院。而在具体选址时,开始考虑的地方是在现在的凤安小学西面,但这里的五队六队百姓没有同意,因为跟前有凤安中学,已经占了他们生产队一部分地了,若再占的话他们就没有了好地。于是,后来就选中本村代家堡东面的一块地。现在大体在代家堡东面两条街北半部分那一块。
选定地址后要修建,就得有胡基(人工用土打的长方形土块)。王永安老人讲,建院的这些胡基都是代家堡群众打的,一共打了120摞胡基,一摞是500块胡基。这样一来,那块地因打胡基把地也给整平了。建房时还用了部分砖块,这些砖是在省上批了指标后从杨凌砖厂运回来的,老人还说没有指标那是买不回砖的。拉回的砖都用在了砌墙时的砖柱子上和门窗周围。医院建成后,共修了三座大房:门诊部,住院部,职工宿舍和食堂。当时,上面拨了三万六千元建医院,特别要求要添置一台X光机,就这X光机花去了一万二。快到年底,看看还有少部分结余,他便去了杨凌木器厂,让木器厂的李厂长给医院做了些条椅、床板之类的医院用具,之后陆陆续续拉了回来。
建成医院后,还打了井,叫的是田庄村的田志亮。王永安老人讲,这口井也打得不容易,为了打井,一位书记不幸离世。
后来,他调到县上的文教卫生局。当时教育与卫生系统是一个局。他任办公室主任,把技术顶硬的医生调到凤安医院,其中就有张青池(音)夫妇。为此,县局的杨局长还不太乐意。
在他去了县上后,凤安医院来的是罗忠魁院长,由于苏坊公社从苏坊村挪至了田庄,也就是当今的地方,公社供销社等部门都要集中到这儿,占地八亩八分地大的凤安医院也就搬迁走了。
如今,距离凤安医院建院已经过去56年了,医院原址早已面目全非不见了当年的踪迹,但凤安医院的建成,毋庸置疑地为本地以及周围附近来就医的百姓发挥着和发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此,也希望今天的凤安医院能够继续为本地百姓更好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