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祥首部长篇章回小说《前程》
研讨会在洛州成功举行
由洛南县作家协会主办、禹平文学承办、馨香盈秀协办的“王瑞祥先生首部长篇章回小说《前程》研讨会”于2021年11月六日在洛南县作家协会二楼会议室成功举行。此次研讨会历时六个多小时。洛南县作家协会领导班子成员、平台代表及文朋诗友共计18人出席了此次研讨会。研讨会由萧军主持。此次研讨会以“见微知著看世界,集思广益说前程”为主题,与会人员就章回小说《前程》的人物形象、诗歌概括、场景描写、人生启迪、结构特色、主题剖析、文艺价值、专业素养、文史资料、现实意义、细节品析、阅读感受、双重人格、诗意语言、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研讨。或各抒己见,或忠言逆耳。研讨会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萧军老师沿袭了一贯的主持风格,以诙谐幽默、凝练准确的诗歌语言,对交流嘉宾一一做了介绍。
随后王瑞祥先生简要谈及了自己创作《前程》的过程,并为与会者赠送了《前程》样书。
禹平文学主编乐俊峰以《共同开启洛州文学伟大前程》为题,首先对洛南籍作家王瑞祥先生的首部长篇章回小说《前程》在禹平文学成功连载作了简要回顾。他在回顾中说,章回小说《前程》从八月二十五日开始,十一月六日结束,历经70天,在禹平文学成功连载。连载期间,或寸屏互动,分享收获,或见微知著,好评如潮。平台征集精华帖152条,秦岭人以98条留言高居留言榜榜首。萧军老师以六篇评论领跑评论席。其评论有激情,有才情,有角度,有深度。黄开先老师的评论,有初评,有二评,既全面又专业。吴淑娟老师的评论,绵里藏针,独辟蹊径,有见解,有共鸣。户县籍作家袁军武,洛南作家王菊玲,在连载期间对《前程》文稿校对做了许多幕后工作,他们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平台给予高度赞扬。
章回小说《前程》共计70回,洋洋洒洒16万字的篇幅,它以古都改革开放四十年变迁为背景,以芦晓峰齐桥镇扶贫为主线,以文旅局张娟雅、芦晓峰、田程饮食男女之错位人生为辅线,以党新生、乔小玲、鲁大元、邢德厚人性畸形雕琢为花边,塑造了大小68个人物,铺排81个转场,揭示了社会转型期古都市井世情的冷暖,以及一群底层小人物为了生存而博弈打拼、为了前程而负重前行、为了功名利禄而不惜以扭曲灵魂为代价的社会现实,映射出文化、教育、卫生、住房、就业等现代都市人普遍关心的民生话题给他们所带来的困惑与忧虑,多角度、近距离聚焦以芦晓峰、刘丽为代表的一群一线扶贫人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多元化主题。他还对对作者人物设计理念、作品人文精神探索、社会批判意义、教化功能以及小说性描写做了简单评价与分析。章回小说《前程》的诞生与成功连载,验证了一条恒久的真理,那就是“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行万里路,才能著万卷书。机会永远垂青有准备的人,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天道酬勤。鲜花和掌声背后,真正的聪明,就是老老实实地勤奋。真正的科学就是踏踏实实地努力。真正的神奇就是扎扎实实地进取。”
交流环节,杨克江副主席首先发言。他认为《前程》是一部独具特色的长篇小说,让读者看到了纯正的、原汁原味的小说元素,成功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从诗情画意的语言,气氛营造,人物的塑造到情节安排,无一不体现的小说这个题材的完美筑构。其二,《前程》以人性作为作品的突破口,也体现了对生命或缺失,或残缺的弥补。其三,《前程》结构独特,造型精美。
杨锋锋以《以诗歌点评作品的大胆尝试》为题,对作品中的诗歌作品进行了赏析,谈及了自己尝试用诗歌化语言点评作品自己的亲切感受。他说,诗歌给人一种意境美,尤其是古诗词,对仗工整,有韵律,比喻拟人等手法的运用,它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力。王瑞祥老师《前程》里诗词曲赋,俯拾皆是,首首精彩。诗歌以其凝练简洁的诗歌语言,诉说心中要表达的情感。给人一种朗朗上口,有韵味,能够使人记忆犹新,印象深刻,欲罢不能的感觉。尤以《古都廊桥赋》文学价值最高。
李秀珍女士在交流中,浅谈了小说《前程》的场面架构。她说《前程》的场面架构呈现在多个方面和部位。场面安排多。负杂程度高。《前程》是一部跨时空、跨地域跨社会层次的精妙奇文,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生活中美的,丑的,鞭挞的、励志的,酸甜苦辣各种滋味都有,确实是一部非常难得的上佳作品。
吴淑娟老师以《坚守文学初心,肩负使命前行》为题,就小说《前程》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以及人生启迪作了交流分享。王瑞祥先生的章回体小说《前程》,是一优秀的文学著作。其成功之处不仅在于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而且在于有很大的推荐宣传价值——尽游秦地美景,品陕西美食,听秦腔名段。一个写作者,不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精准的分析能力,更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我们要向王老师学习,热爱家乡,宣传家乡,振兴家乡文化。这是我们写作人的初心与使命。
李斌浅谈了章回小说《前程》结的构特点。他认为,《前程》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情节跌宕起伏,故事玄妙,引人瞩目。但《前程》在结构上还有一些需要商榷的地方。比如,有些回目对仗还不够工整。有些章节且听下回分解,但下回并未分解,故事显得欠紧凑,如能在这里使用“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那就更完美了。一些章节的故事结尾没有停留在关键的节点上,抖包袱,留悬念的效果略显单薄。
郑金民先生站在生命哲学的高度,对《前程》进行了细致的评价。他认为要进一步提升作品的内涵与主题,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作者社会视野不够高,历史高度不够高,要有跨度,不能停留在市井狭小空间,寻找不足,提升内涵。作品的主题与内容方面,人性与社会不够丰满,有极大的提升空间。他的交流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在文友中引起强烈反响。
休息间隙,蔡鑫生、张乐平联袂演绎沁园春•雪。张乐平还专门为《前程》作者王瑞祥赠送了墨宝,表达了对《前程》的美好祝愿,两位书法家惺惺相惜。
黄开先因故缺席,张秀芳代读了他的交流材料《赏《前程》阳春白雪,品艺术浮光掠影——说说《前程》中的人名艺术》。他认为小说《前程》无论是文学性,还是艺术性,都值得我们深挖细研,尤其是它的艺术性,内涵颇深,外延太广,远非一两篇评论所能概括,而且小说的艺术性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莫雷特”。《前程》中人名,就其起名手法而言,有的运用了谐音手法,有的运用了谐义手法,有的二者兼备;就其作用而言,有的隐喻了人物的形象性格或命运,有的暗示了作者的褒贬情感或观点。小说《前程》里的人名用字,既彰显了作者的精深的文化底蕴和渊博的文学素养,又体现了作者下笔时的心细如丝。
王菊玲因工作关系迟到,张菊芳代读了交流材料。她就《前程》里的专业素养进行了分享交流。她认为王瑞祥老师的章回体小说《前程》,紧扣时代脉搏,内容包罗万象。有热门话题扶贫攻坚;有人人关注的就医、就业、住房、养老、婚恋、求学等社会问题;有也有某些社会乱象如官场潜规则、钱权交易、权色交易、校外补课、工程掺假、包养情人、借腹生子、同性恋、网贷等。整部小说有严肃庄重也有诙谐幽默,有褒扬讴歌也有揭露鞭挞。读罢让人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潸然泪下,时而感慨万端,时而扼腕长叹。王老师将自己的专业强项——建筑学巧妙贯穿其中,同时也将自己的业余爱好书法、绘画、诗歌、秦腔等适时融入小说。茶艺、茶道以及酒文化也在小说中频频出现。总之,小说《前程》中多角度的专业性描写令人折服。这些专业性的语言对故事情节、时代背景、人物刻画、场景描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无疑使整部小说锦上添花。
张正阳说,作家必须是敢于直面社会的战士。伟大的时代,必须用伟大的文学作品来勾勒。瑞祥的章回小说以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波澜壮阔的故事情节把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活活生生,赤裸裸地展示在读者面前。最大的体会就是瑞祥敢于把这个伟大的时代里,官场、职场、商场依然存在的形形色色的正义和邪恶、良知和丑陋、善良和虚伪、人前和人后真实的社会现象全景式展示在读者的眼前。瑞祥之所以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伟大时代里,在阳光下,还有触目惊心,横七竖八的黑暗和形形色色的腐败怪圈,就是因为他是一位胸怀大爱,热爱人民的作家。
张乐平就《前程》之现实意义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作为文学爱好者,拜读了《前程》这部小说后,感念作品中为了前程所展现的一组组诸如张娟雅、刘丽等人物的精神世界和人生前程的宦海沉浮。瑞祥先生的《前程》小说,就是洛南本土作家对时代的思考,对人生阅历积淀过程中的一次大胆尝试和挥洒。相信瑞祥先生笔下的《前程》,经过反复打磨润色,一定会成色铮亮更加完美,期盼早日付梓出版。只是文化局正常工作的开展部分显得单薄,应突出引领文化事业与正能量,在某些地方遣词造句应注意语言的规范性。他的发言,激情饱满,旁征博引,有理有据,得现场留下了深刻印象。
贾爱霞女士以《于细微处显神韵,从平淡中掀波澜》为题,对小说《前程》里的细节描写作了深入浅出的赏析。她认为,小说中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推动和发展、主题思想的深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细节,作品就没有艺术感染力。小说《前程》里面细节描写把握的很到位。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里描写,并适时地写景状物,达到了渲染气氛,烘云托月的效果。更为称道的是这些细节描写能够巧妙结合起来,互为铺垫、环环紧扣、相得益彰,更好地刻画了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性格,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深化了主题,结构布局比较合理。总体感觉细节描写非常独到而出彩。
鄠邑作家袁军武因故缺席,萧军老师代读了他的交流心得。在《探索与实践》一文中,袁老师说,小说《前程》的最大亮点,就是塑造人物形态各异,各有所长,就像一棵树上的叶子,没有完全相同形状一样。他给予《前程》好评,并希望作品不断打磨,早日与读者见面。
闫秀民通过对《前程》中卢晓峰与田程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进行了分享交流。他赞同刘再复观点,“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形象必须要有二重性,否则,人物形象就不会饱满,人物性格就不会立体,就不会有血有肉。”小说《前程》特别注重人物性格二重性的刻画,所以,作者笔下的人物才鲜活生动,呼之欲出。卢晓峰,田程二人的二重性格组合,在小说里的其他人物身上随处可见,这种二重组合避免了小说人物性格的单一性和一边倒现象。不像极左文学作品里的正面人物形象的高大上,或者反面人物一律律的假恶丑。形象更加丰满,公正,科学,接地气,达到了生活和艺术的完美统一。《前程》人物形象性格的二重组合,是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的最重要的刻画方法。小说《前程》无疑是二重组合手法使用的典范。
赵西芳女士对《前程》里几位女主人公性格、命运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有根有据,合情合理。他说,《前程》中这五位女主人可以归结为代表着社会进步,女性解放,又不违背道德和法律的类型、代表放弃人格和尊严,出卖灵魂和肉体,甘愿堕落的类型与居于第一和第二类型之间三个类型。她的交流分享情感饱满,感染着现场每一位观众。
张秀芳就《前程》中人物关系的建构谈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她认为,《前程》中人物由关系链错综交错,形成网状人物关系,借这种关系复杂却条理明晰的人物关系的建构,章回小说《前程》向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幅由情场、商场、官场组成的社会百态图。作者以链状关系写情场,以多边关系写商场,以交错关系写官场,以网状关系写社会。交流层次分明,有独到见解。
李书盈也作了简短的发言。他充分地肯定了《前程》的艺术价值,结构美、人物刻画生动传神,主题多元化,希望在锤炼,打磨,期待早日出版。
蔡鑫生以《小说里面学历史》为题,浅谈长篇章回小说《前程》的史学价值。他给予《前程》极高的评价。他认为,《前程》是一部史诗般的历史长卷,是神州大地变革时期社会各个领域的写真集,是二十一世纪初期三秦大地风起云涌的精美图画,是一帧帧鲜活灵动的古都(咸阳)改革发展的视频库。《前程》在典型环境中,既叙写现实的历史状况,又在现实中追忆过往的历史典故,纵横交错,包罗万象,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前程》是百科全书式的小说,外国人想了解中国近二三十年的变迁看《前程》,南方人想了解陕西看《前程》,生活有困惑赶紧看《前程》,我们相信《前程》在不断搅拌、养护、装修后,将会在文学陕军中异军突起、高楼耸立、前程锦绣。
交流分享结束后,王瑞祥先生作了表态发言。他说,诚恳接受诸位的意见或建议,反复打磨,立正出精品。他期待《前程》还可以就田程与宮月进行开放研讨,将乔小玲与茶花女进行对比研讨。继续挖掘对比素材,如党心来与曾月的胖与瘦对比,提高审美意识。
在答谢环节,他对研讨会前期筹备过程中付出心血与帮助的作协领导、组委会萧军老师及禹平文学、馨香盈秀以及众文友等表示感谢,同时希望大家多阅读、多写作,多出佳作。
研讨会最后环节,作协主席刘剑锋作了总结发言。他说《前程研讨会》开的很成功。真诚、有热情、挚爱、加上文学天分,造就了《前程》的成功。《前程》让我们重新认识了王瑞祥,这是一部厚重的作品。作者赋予每个人物力所能及的开掘,人物接地气,生活面广阔,人生阅历丰富,发觉表达达到了高度。章回小说《前程》令我们眼前一亮,语言表达规范,无语病,没有生造词汇。不足之处,其一,人物个性发掘及人物复杂性表现不够,要进一步挖掘人物的社会属性,否则,人物的社会价值会削弱。其二,人物刻画浮于表面,情节铺垫不够。其三,人物命运有点扁平。其四,结构上、完整性上、起承转合上有欠缺。其五,主题的定位过于宽泛,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状态不够立体丰满。其六、性爱描写不过,无可非议。注意含蓄、委婉。最后,刘主席对评论者说,评论要客观。《洛河》杂志冬卷即将出版,希望王瑞祥先生能精选《前程》部分章节收入《洛河》杂志。同时他希望文朋诗友多提供优质稿件,不断提升杂志质量。
研讨会结束后,与会人员在洛南作协大楼前合影留念。王瑞祥先生为大家准备了丰盛的工作餐,推杯换盏,你来我往,不知不觉,六七个小时已经悄悄溜走,说不完的《前程》,诉不够的友情,送别王瑞祥大哥,已经是华灯初上。
组委会欣慰的是,此次研讨会是近年来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评论稿件质量最高的一次。禹平文学连载《前程》第一阶段才刚刚结束,第二阶段将展播所有交流分享材料,继续挖掘,《前程》素材,继续发酵,希望广大文友写出更有水准的评论与心得。
最后我们真诚感谢此次为研讨会鞍前马后服务的所有工作人员。特别是萧军、蔡鑫生,没有你们的加盟,就没有研讨会的精彩纷呈。也感谢为所有的评论员,感谢你们为研讨会提供了如此优质的稿件,为你们的智慧与汗水致谢!
艺术升华生命,文学点亮人生。见微知著看世界,集思广益说前程。生命有尽头,《前程》有奔头。让我们共同开启洛州文学伟大的前程!
文/兰馨草堂 图/蔡鑫生 编辑/兰馨草堂
作者简介:乐俊峰,微信名,兰馨草堂。陕西洛南人,文学爱好者。《禹平文学》公众平台主编。
附:本头条号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1019623839@qq.com
微信投稿:wx18729698387
合作电话:1399144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