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郊 游
文/李中合
农历三月十一,正是出九的第一周,又恰逢周日,培元微信约我郊游,说下午在商鞅广场见面后,带我去一个好去处。我巴不得呢,开年以来,除偶尔同友人小酌,很少出门,一因天冷,二因事冗。当日倒无事,正好借此破闷,踏青一游。 下午两点,艳阳高照,寒气褪尽,我届时到了城西广场,原来还邀约了治天,只见他俩正在柳树下纳凉。我们都是曾经的同学,现已退休,享受着清静和安逸,凑在一起自然欢快异常。经问,原来要去的地方是剪子沟,说那里有一片迎春花,正在开放,绰约多姿,灿烂迷人,赏过之后,还可采一簇回家培做盆景。 剪子沟在构峪桥收费站稍西的北山里,我们边走边聊,不一会儿便进沟了。两边山梁不高,沟地平躺,中间住有三两户人家。见有生人,狗便吠起来,主人走出门,来到院子和我们闲聊。这家人,砖房白壁,一溜四间,没有围墙,台阶和院子都用水泥铺就,宽敞,平整,干净。后边几户人家的门虚掩着。我们告辞了主人,继续向屋后山间走去。环顾四周,地里的菠菜、葱,因吃不完,都快要起苔了;井里的水,浅浅的,清清的,人若经过,便可看见倒映出的影子。暖暖的风,轻轻吹拂,透发着初春的青草和泥土气息;几丛幽篁弯下,覆着地面,看看这郊外,还真有点王维“辋川别业”的感觉。 再略往后山走,就出现了诺大一片迎春花,枝条柔长,葱茏荗密,初绽的小花虽不十分抢眼,但已完全吐露出它鹅黄鲜亮的本色和装扮自然的心声,在四山尚未披上绿装、颇显颓败的季节,这里的花,已经悄然报春,已经为初春奉上了一抹亮色。不禁让人赏心悦目,百看不厌,也让人产生出许多感佩和激动。 大家取出携带的工具,准备挖回几丛。其实没有必要握钩动铲,因这片花处在一面斜坡上,下面是光滑的石壁。在经年累月之中,上边积满了厚厚的尘土,花儿借此顽强地生长着,以至郁郁勃勃,充满生机。可生在这偏僻之处,春天花开,少有人知,秋冬老去,也无人理会,委实地高尚了它们。我们在其中,寻找那些四面皆不相连的单撮独窝,再把枝条拢在一起,奋力一拽,便连根拔起,根系毫发无损。没费多少事,就人手一簇了。 束好花,装进袋子,我们又去山坡前走了走,天边云彩飘浮,山岭逶迤;近处树林稀疏,泥土松软。在深情中,领略到了大地春回,万物复苏,一派盎然的生命气象!回转身,草丛深处,竟然还有一盘石碾和一副石磨,很完好,如果推转起来,就可把我们带回到五六十年前的生活图景当中。抚摸着风雨剝蚀,颜色转黑的生活旧物,由不得感叹着岁月的流逝和时代潜转推进中的文明。 将及五点,为怕花的水分流失,我们在一步三顾中,离开了这个难得的好去处。 (2019年3月12日)



作者简介:李中合,1954年10月生,陕西洛南人,毕业于陕西师大商洛分校中文专业,并留校任教,汉语言文学教授。书法主要学习苏轼,兼学王羲之、唐寅、王铎,参以曹全碑及出师颂等章草,中国书法函授高研班结业,受教于中国书法名家袁波先生。陕西省书协会员,现兼任商洛市评协主席、陕西省老教授协会商洛分会副会长等社团职务。

附:本头条号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1019623839@qq.com
微信投稿:wx18729698387
合作电话:13991446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