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难觅
——细数我与“小可不才”的缘分
文/云蒙山人
我们注定相遇,因为我们灵魂相近。短短半年的相识、相伴,我越来越发现,这个年轻人和我有这如此深厚的缘分。

“能挥五色生花笔,必是十年面壁人”,我们都是勤奋的人。所谓的勤奋,并不只是肯下苦功,南辕北辙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孤芳自赏也不行,传承创新才能行。我在“小可不才”的朋友圈里所看到的全是优雅的内容、优雅的展示,他不仅仅追求数量,更注重质量,他的颜体像颜而不全颜,是属于自己的稳重中有灵动、繁复中有简约、规矩中有创新的颜体,让人只看一眼就觉得舒服,再看第二眼不由得佩服。

“留三分贪财好色,剩七分一本正经”,我们都是本真的人。食色性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却很少见有人把这份本真写在自己的书法作品里,发在公开的朋友圈里。就连我自己,一贯所谓坦坦荡荡,也不敢在年轻时流露出自己的这一点赤诚之心。看他的朋友圈作品,我坦言“书法高端大气上档次,内容低调奢华有内涵。教我垂涎三尺难淡定,只想据为己有才心安。”他回复“萧老师大才,出口成章,让人敬佩,每在朋友圈拜读萧老师文章,其文笔之优雅,眼光之独到,角度之刁钻,陈述之老辣,观点之精辟,无不令人叹服。”可见“小可不才”是一个有勇气展现自我的忠于本心的人。

“容天下难容之事,笑世间可笑之人”,我们都是乐观的人。细细浏览“小可不才”的朋友圈,不说烦恼。不说怨恨,不说泄气,不说愤懑。在九零后逼窄的生活空间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下,他选择远离酒场、官场、赌场,在自己钟爱的艺术道路上执着追寻,面对很骨感的现实,怀揣很丰满的梦想,有着与他的年龄很不相称的乐观。我常常想,能和这样的人朝夕相伴是多么幸运。

“入云始见群山小,潜水方知大海深”,我们都是谦逊的人。我不敢说如今的我有多么谦逊,但我敢说同和当年与“小可不才”同龄的我相比,他绝对比我谦逊。多次惠赐书法作品,都是不收润笔,只要邮费。反而认认真真地说,能得到我的赏识是一种幸运。我求书“自知者不怨命,知命者不怨天。唯淡泊可明志,以宁静求致远”并奉寄邮费,他回复“不收邮费,恐萧老师以后不再嘱书,若收之,实非小可所愿,故而进一步退一步,收十块,请萧老师勿再多发,不要客气”,最终只收快递费10元。我何德何能?倒是“小可不才”让我知道,越伟大者越平凡,越成功者越谦逊。

日月之行出其中,星汉灿烂出其里,我们都是传统的人。在“小可不才”晒出的一张张作品里,我看到的是浓浓的唐诗宋词,天赋神韵。诸葛亮的《诫子书》,苏轼的《明月几时有》,“却道天凉好个秋”以至于应邀书写的《咬定青山不放松》,都显示着浓厚的传统文化的浸润。“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小可不才”没有迷失在世界的光怪陆离和艺术的五花八门里,始终保持着独立特性的人品和艺品。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都是执着的人。从应邀书写竹石诗开始,我始终关注着他,一路追寻,也在他的作品中享受着生活的趣味。“白天有说有笑,晚上睡个好觉”“生活不在别处,当下即是全部”“碗中尚有饱腹米,世间再无袁隆平”“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活在人间,要有三分温暖,两分凉薄,四分漫不经心,最后一分随心所欲”……你品味到的,尽是浓浓的烟火气,满满的正能量。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我在朋友圈感慨:“九零后书坛新秀王敏,颜值担当,品德高尚,微信名小可不才,藏头点赞。小小年纪有大成,可圈可点可称颂。不畏浮云遮望眼,才华出众在高层。大作写尽竹石韵,有如板桥劲节风。来日相聚话友谊,头杯先敬王敏盅。”引发一连串留评。是的,我们都是少年,与他而言是状态,对我来说是心态。这样灵魂相近,亲如父子、情同手足,绝对良师益友般的好哥们,可遇不可求。所以,面对“小可不才”,我敬重、我珍惜、我欣赏,因为像这样的小可不才,实在是大有来头,此生难觅。
切莫说小可不才,其实是大有来头,最后来一句“狗尾续貂”,“小可不才”是一位年轻的自称“书法爱好者”的优秀人才,他的名字叫王敏。
(2021年11月4日,于云蒙山)









嘉宾简介:王敏,男,汉族,陕西洛南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号慎思堂主。
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醉而复饮,爱好书法,追慕鲁公,古典诗词,寻章摘句,深陷中国传统文化不能自拔。

作者简介:萧军,祖居商洛洛南,自称云蒙山人,文学爱好者,有作品刊发于纸媒和网刊,很高兴认识更多文朋诗友!

附:本头条号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1019623839@qq.com
微信投稿:wx18729698387
合作电话:13991446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