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下午3点,灵石县文化艺术中心座无虚席,山西省话剧院创作演出的话剧《右玉》在这里首演,并作为我省精心打造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开启了全省巡演的大幕。首演结束,400余名灵石县干部、群众、学生用持久的掌声和喷涌的泪水向演职人员致敬。
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需要有细节,细节最能戳中人心,给观众留下回味的余地。话剧《右玉》深挖了大量细节,最大程度“再现”了72年植树治沙历史。

灵石县机关干部赵霞看完演出,对此有很深的体会和感悟。她十分动情地说:“剧中,20世纪50年代的一个春天,县委书记唐汉元带着妻子、女儿和通讯员柱子来右玉上任,刚进右玉就遇见了强劲肆虐的‘大黄风’,乡亲们的羊、房子、种子……都被吹走了,跟随唐书记赴任的女儿唐莉一时也消失在‘大黄风’中,唐书记让妻子去找女儿,自己赶忙去村口安抚乡亲们,为村民二老汉轻轻拭去眉目间的沙尘,唐书记的警卫员柱子告诉乡亲们这就是新来的县委书记唐汉元,二老汉慢慢睁开眼睛问:‘唐书记,这可咋办呀?’唐汉元动情地看着乡亲们,乡亲们默默无语等待县委书记拿主意。县委书记唐汉元来右玉的头一天,就这样在‘大黄风’中和乡亲们见面了,和大伙儿在一起开始谋划种树治沙。”
细节背后,蕴含着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品格。在物质条件已然丰富的今天,这些伟大精神依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灵石县第一职业高中教师王琴认为:“话剧《右玉》不仅抽丝剥茧、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那一段历史,还通过缜密的逻辑思考,实事求是地评述了这段历史。剧中,有一句台词太令人难忘,用的就是右玉当地人的话:‘在右玉,栽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娃还难哩!’在右玉种树太难,太苦!树栽上就死了,再栽!栽活一棵树,平均一个树坑先后载过14棵树苗……”
“话剧《右玉》是一部真实生动,实事求是,凝聚力量的好戏!特别是为鼓励全县人民多植树、植活树,右玉县委、县政府灵活、积极地开展‘种树分粮’政策,将国家下拨的40万斤救济粮,依据植树的多少,分给群众,树种的越多,粮食就分的越多。对此,剧中县委书记唐汉元和县长黎润杉有过争论。虽然是国家给右玉百姓的救命粮,可光这么吃,一年一年的吃,一代一代的吃,右玉的风沙永远也止不住,右玉人民的生活永远也改变不了!最后,他们统一思想:粮食是国家白给的,但我们不能白吃,咱右玉人不能那么没出息。坚信‘种树分粮!’为的是能办成事,办好事,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困难!在挫折和压力面前,唐汉元、黎润杉等人没有退缩,而是顶着压力,冒着即使被上级追究责任的风险,也要鼓励干部群众坚持奋斗,多栽树、栽活树!”

看罢演出,从剧场中走出来,今年68岁的灵石县离休干部李德刚还依然沉浸在剧中。李德刚对记者说,看到剧中这些细节,和他一同观看演出的老伴、儿子、儿媳两代人都流泪了。李德刚接着说:“剧中这一幕,不仅没有弱化右玉精神的厚重感,反而更加突出其弥足珍贵,中国共产党人的抉择,是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功成不必在我,全剧从根本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初心。”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由山西省委宣传部精心指导,山西演艺集团、山西省话剧院将原创话剧《右玉》搬上舞台。该剧深情阐释了总书记对右玉精神的重要指示,恰如一部鲜活而厚重的党史教案,艺术地将右玉人民70余年翻天覆地的不懈奋斗,浓缩在两个多小时的方寸舞台,让观众沉浸其中,领略到奋斗者群像书记的震撼力,发掘到精神细节的价值力,体会到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百折不挠、英勇顽强的意志力,弘扬了融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右玉精神。该剧入选了中宣部、文旅部、中国文联共同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李晓芳)
来源:山西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