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心安处是吾乡
——漫谈王瑞祥章回小说《前程》
文/云蒙山人
艺术小世界,人生大舞台。文学或者说文艺的作用恰恰正在于引发人们的共鸣,或者争鸣。反观王瑞祥章回小说《前程》,就是很好的例证。 不必探讨主题是什么。人们的主题是生活,艺术的主题是再现。所谓“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新闻部门或宣传部门的责任。一个真正有良知、有底气的作家,恰恰是截取生活的真相给大家看。如果非要纠结于一个什么样的主题,那无异于讨论一个妙龄少女穿什么颜色衣服最好看——答案显然众说纷纭。因为,衣服的颜色对于这样的女人来说已经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本来就很美。倘若读者能从小说可以中看到自己所熟悉的某些人、某些事、某些场景,唤起心底里或者美好或者难堪的不一样的体验,作家的责任就已经尽到了。 不必探讨主人公是谁。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不同、状态不同,人人都有可能是那时那刻的主人公。不管是骨子里有文艺范儿的芦晓峰,还是满肚子坏水的党新生,又或者是多才多艺的田程,甚至是接近风尘女的乔小玲,乃至堪称阴阳人的张娟雅,又或者是追寻到生命美好体验的曾月……他们都曾经是自己生活的主人公。像多边形的一条边,像多面体的一个面,像绚丽画卷的一抹色彩,他们以缺一不可、无法替代的作用共同组成《前程》这部小说的完美整体。 如果这么说还不够直白的话,有一个常玩的游戏——老鼠布袋猫。老鼠可以咬破布袋,布袋可以套住猫,猫又可以降服老鼠。在这个只有三个人物的游戏中,谁又是主人公呢?好男人未必平步青云,好女人未必生活美满。这是因为好男人和好女人的标准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事而异,因人而异。而且最关键的一点在于,人是最复杂最善变最不能确定的复杂生物,所谓的盖棺定论尚可翻案,何况尚在生存的充满变数的人。 不要试图问清楚作者喜欢小说中的哪个人物。我想,既然能够写进小说里,不管是男一号女一号,主角配角,哪怕是配角里的配角都有它存在的必要。作家希望凭借丰富多彩、个性鲜明的人物来描画他理想中艳丽的花朵、平凡的绿叶甚至于可恶的害虫,从而完美展示这风景瑰丽而气候多变的四季 。 也不要试图探究小说中的哪个人物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亲历者也是生活的旁观者,是生活的评判者也是被点评者。鲁迅笔下的阿Q就是多个人物的组合体,王瑞祥《前程》中的人物同样是生活中张三李四王老五的组合。我们只是需要开心地跟随作者游走在这个特定的时代画卷里,感受不一样的人生就已经足够。 在谈及小说的创作过程时,王瑞祥先生曾说自己一个月足不出户,夜以继日完成了这部70回的小说的最重要的55回。作为年近花甲的他,在这一个月里怀着一种美好的想法,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艺术追求。他没有刻意拉长篇幅。只是想努力给大家一种品好茶、喝好酒,余音绕梁、后味无穷的享受。至少在我本人和身边的好些朋友来看,瑞祥先生做到了这一点。就连首发平台主编洛州文学文坛大咖,见多识广的乐俊峰先生也说,瑞祥兄弟厉害得很。 回顾前程的创作和刊载过程,可以说,没有任何一部我所熟悉的朋友创作的小说能获得这样一致的好评。继《禹平文学》首次连载之后,都市头条《四月芳菲》将集中刊发,自然会有更多的文朋诗友加入阅读和评论的队伍。小说也有公开出版的可能,这样带着露珠、冒着热气、浸着汗水的好作品一定能够借由更多的方式,被更多的朋友认识和欣赏 。 腹有诗书气自华。能够吸引读者流连忘返的文艺作品,必定是以感同身受的效果引发了读者的共鸣。王瑞祥的《前程》场景复杂却条块分明,人物众多却关系清晰,情节侧错综却讲述从容,贯穿始终的深厚的文学修养、厚重的艺术底蕴带给读者的欣喜显然是其他小说难以企及的。我想,这也许正是瑞祥先生选择用章回小说这种形式的用意所在。 心若虔诚,必有前程,虔诚阅读,畅享前程,有一种深深的感动,也有一种难得的思考,借用东坡先生的一句诗来概括我回望前程的感受: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心安处是吾乡。艺术家的创作更多的时候是给自己过往的心愿做一个交代。从成功完稿到顺利刊发,瑞祥先生应该是可以安心一段时间了。可以想见,随后作品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与小说的出版发行必定带给她更多的荣耀与辉煌。也祝愿瑞祥先生秉持追梦文学的初心,乘着辉煌荣誉的翅膀,在艺术的万里晴空里飞向更美好的诗和远方。


作家简介:王瑞祥,陕西洛南人。在咸阳工作。喜欢读书写字,赋诗填词。愿意与志同道合者切磋,共度人生。

作者简介:萧军,祖居商洛洛南,自称云蒙山人,文学爱好者,有作品刊发于纸媒和网刊,很高兴认识更多文朋诗友!

附:本头条号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1019623839@qq.com
微信投稿:wx18729698387
合作电话:13991446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