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丽华(哈尔滨)赋两篇
夏游赋
文/孙丽华(哈尔滨)
碧荷初绽,青草遍野。
波流两岸,树接千云。
游青山而带绿原,
赏湖泊而望鸥鹭。
蜻蜓点水,蜉蝣连锦鳞如流;
蝴蝶翻花。涟漪牵蒲苇相恋。
踏莎而行,敞襟而乐。
行至今时,序属半月。
折马兰而染青紫,当真重坠童年;追黄雀而戏村伢,可笑又逢野老。亲东篱沃土,藏五柳之菊诗;看东坡青萝,襟赤壁之烽火。脚步泛尘,欣听游蛉之低唱;耳畔滴雨,滋润蟋蟀之古琴。弃帽解衣,入竹林以演魏晋七贤之曲;饮泉当酒,卧青苔可闻汉唐群雄之风。
吾与友人之携,以苇以航同追竹马青梅奉;昌龄老孟之遇,将心换心共煮虾蟹饕餮餐。
耳目一新,穷山水之美景;
唇齿常厚,躬禹甸之壶觞。
于夏于游,难忘其乐融融之况;于山于水,总忆个中缕缕之情。
呜呼,年华似水,时序再期;以文记之,盼逢再度。
2021.8.18.

牡丹赋
文/孙丽华(哈尔滨)
吾尝闻牡丹者,天姿国色也。经年心驰,累月神往,今以小文敬之。若夫 苑国天仙,实乃花中之皇后。逸出芬芳而有格,得富贵而经寒。比芍药曾多气节,竞芙蕖更增情怀。绽放京城之时,引观者曾熙熙攘攘;生长山林之侧,醉游人更绊绊牵牵。吾闻 能以其柔骨,而抗武后之淫威,并持以精神,竞拒严令之恫吓。无惧无媚,夫复奈何!虽遭贬谪,却将身与苦为邻;曾遇外迁,尚抱根与寒为念。豆绿得之非易,曾取土黄河几拍之滩;花魁来之更难,必躬身碧玉一闪之地。状元红得似霞,曾寻亲千里以至故土;京城唤来驸马,因倒地一躯而成花盘。青龙虽是幼小,尝舍身以入墨池;干旱几近焦枯,然取水以全大义。呜呼!知豆绿历经辛劳,方可达成如意;有青龙成人之美,更生倾城之姿。
夫牡丹者,千折百回如野草曾历经苦寒;禀精气神,斗转星移虽芳花却承载厚德。扎根洛阳,以芬芳以报壤土;迁徙荷泽,以笑颜以怀清风。文化名城,因之以蓬勃兴旺游人如织;传闻典故,因之以富甲一方财富似河。曾以牡丹画而伴诗,画更神釆奕奕;
尝以牡丹诗而伴画,诗更情意悠悠。若夫牡丹者,实乃集中华文化之大成也。婚房有牡丹添,彰显百年爱恋;礼物相牡丹赠,送达一片雅情。白石牡丹,以墨叶而居上品;红尘神韵,无意志难领高端。求新者,与时俱进领牡丹艺术之风潮;追梦人,禀持初心传牡丹文化之魅力。呜呼!愿中华牡丹香飘环宇!
2021.8.23.


作者简介:孙丽华,女,现居住哈尔滨市,爱好诗词创作,与人为善。支持原创,反对抄袭。感谢您的支持!
【神州源流诗苑】周刊
主编: 源流诗纪 (中国现代文化报近体诗部主编、国际诗苑总顾问等)
副主编: 帘子 (中国现代文化报近体诗部编辑)
副主编: 天水 (国际诗苑编辑)
副主编: 萧锦良(江河一石,兼主管)
副主编 笔架山人 俞春林(江西省诗词学会会员、红井诗社副社长、《红井格律诗词》副主编等)
编辑 独秀山人丁宪杰(中华诗词学会、安徽省诗词协会会员;安庆市诗词楹联研究会副会长)
顾问: 孙丽华
编委: 源流诗纪、帘子、萧锦良 (江河一石)、天水、笔架山人俞春林、独秀山人丁宪杰
编辑制作: 神州源流诗苑(都市头条认证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