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阿故城
作者/吴永生
从秦砖汉瓦说起,阳阿故城在历史上走过了漫长岁月,有关它的记载多见于史籍,郦道元在《水经注》里记载说:“沁水南迳阳阿县故城西,魏《土地记》曰:“建兴郡治阳阿县,郡西四十里有沁水南流”。这就清楚地锁定了阳阿故城的方位。

西临“沁水南流”的阳阿故城因煤铁的采炼和经济的发展,城的功能,城的规模在不断增大,时至明清更趋完善,出现了集商贸文化,仕官文化,手工业文化等风云际会的文明发展景象。当时,“人居万家,商贾云集。”的阳阿与都市相比,大有具体而微的城的形象,要比旧时的沁水县、阳城县城关大得多。

在这里,曾经在一个历史时期,大都市县里都有的,在此都可以找到其对应物。京城里有北海,阳阿就有一泓可荡扁舟的观音堂碧水,京城里有宫殿,阳阿就有气势恢宏和玲珑秀雅的官宅;京城里有驸马府和菜市口,阳阿就有状元府和菜市巷;皇城里有御膳,阳阿就有食盒密封的汉宫廷馔面;皇城里有三宫六院,阳阿就有“肃壶范”内的三妻四妾;京城里有会试科考场,阳阿有“天开文运”的贡院;都市里有才子佳人,阳阿就有乡贤和王侯公主及娇藏于绣楼中的“扶风弱柳”;都市里有演武场,阳阿就有习武之家的武馆拳坊;都市里有戏院;阳阿就有十多个舞台和家龟八音会,还有不亚于都市的钱庄、当铺和盐店。

“五脏”俱全的阳阿故城,城内古雅小巷,高墙大院;城外茂柳如烟,田畴阡陌交错。它重岗包裹、四寨盘旋,扼守一方,静镇如山。它安百姓,化民风、集粮秣、收赋税,积淀了都市中最为都市的东西和农村中最为农村的特点,在此可让人去圆城关兼田园的梦。

阳阿故城是物质化的历史文化遗存,历经岁月孕育,以凝固的建筑和沉淀的文化及集居的规模,传递着城的遗韵、城的信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现仍习惯称周边的村庄为乡下。由此地嫁往附近的女子叫“跟了乡下”。嫁进来的说是“娶的乡下”。尽管世事沧桑,但城的观念仍世代传承,鲜活在民间。 “人老成精,物老成魅”。阳阿故城正因古老而极具魅力。理性地探求魅力所在,寻找思维和行为的落差,方显一方生存环境文明和谐的色彩。

吴永生,山西省泽州县大阳镇人,教师,喜诗词散文写作。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有散文集《寻芳》。作者热爱生活,以文学写作为永远的追求和人生意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