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病的”遇上“卖药的”
——秦岭人杨锋锋为《前程》写诗侧记
文/云蒙山人
2018年,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秦岭人杨锋锋的文章《文学就是他的药》,结尾有言:“当今这个社会,没有哪一条路挣钱是容易的,做乡村医生也是如此。作为人到中年的杨锋锋,在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工作远处有困难近处有困惑的情况下,依然执着而狂热地喜爱着文学,这不能不让人感到由衷敬佩。还好,我们不怕他得这个病,也不怕这个病有多么严重,因为他只是狂热地喜欢上了文学,因为文学就是他的药。”
没想到三年多后,我的预言实现了——看病的秦岭人遇见了他的药——王瑞祥先生的新时代章回小说《前程》。在朋友圈接连读到秦岭人专门为每一回撰写的诗,我不禁为他对文学的挚爱再一次深深折服,也为他非同寻常的概括能力拍案叫好。回想他为李秀珍女士《生命的光辉》26期连载也是如此用心地写诗,更觉得在当下,如此肝胆相照文友堪称“21世纪的最后一朵玫瑰”。

纵观秦岭人的诗歌,整体来看音韵和谐、词句对仗,多以七言诗高度概括本回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又各具特色。有些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为主。如:新婚燕尔度蜜月,如漆似胶享生活。局长电话命令下,五原齐桥填空缺。”(第二回)“云鹭怀孕分床睡,晓峰不爽走出门,刘丽宴上拜老师,暗生情愫吐花蕾。”(第十九回)。有些以反映人物形象特点为主。如:“大妹热情保姆荐,秋云丧夫实可怜。二人同病都悲伤,四行热泪挂腮边。”(第二十一回)“秋云想方引情郎,田程思妻守空房。一心一意研哲学,除了书籍啥不想。”(第二十九回)有些以表达作者阅读感受为主。如:“新生迷途不知返,小玲好色且贪恋。不晓明天何处事,只羡鸳鸯不羡仙。”(第十三回)“曾月从小男孩相,遇见雷萍伴鸳鸯。哪有博士文静气,书记威严去何方。”(第二十七回)还有一些已经跳出了诗或词的约束,以打油诗或者说小调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独特阅读感受。如:“贪贪贪,张娟雅色心大胆。叹叹叹,田程痴迷难回天。怜怜怜,周小红梦断魂散。念念念,戏迷痛心如刀剜。”(第十四回)“欲仙欲死欲新生,原是南柯美梦中。大元挨骂又挨打,小玲痛恨金龟翁。二十年前爱不成,钱色交易沫女红。六十老党想生子,四十娇娘富贵荣。不晓世俗道德经,那理当官享运通。”(第三十六回)无论是哪种形式、什么内容,都充分表现出秦岭人是用心阅读、用心撰写的,又把诗歌与本回内容对应,发布在自己朋友圈,这份认真劲着实让人感动。

不仅如此,秦岭人在和我的共同探讨中,也发自肺腑地到了自己被《前程》所感动:“哥哥写这部小说,也流了许多眼泪吧!我写留言诗,也不自主地流泪了。太有感染力了,能够催人泪下的文学作品才是好作品!前二十回已经看完,看到的是震撼,看到的是希望,看到的是我们洛南文坛的前程……”
“看完《前程》三十回,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跳跃而出,一处处文明古迹陆续展现,一段段秦腔戏曲唱段余音绕梁,一桩桩建筑设计显得是那么的合理,一首首有诗为证的语言读起来让人朗朗上口。时时事事处处透露着王瑞祥老师的多才多艺的学者形象……”

“王瑞祥老师是书法、秦腔、剧作、诗歌、建筑跨界大师,集多才于一身,值得我们钦佩学习。难能可贵的是这部章回体小说,犹如行云流水,感动的使人潸然泪下。我感觉,能够让人感动,能够催人泪下的文学作品才是好作品!王瑞祥老师做到了。虽然是边写边刊发,偶尔也有错别字,但不影响作品的可读性,趣味性。这部小说是现代生活的真实写照,一石激起千层浪,能够真正的教育到广大读者,向瑞祥老师致敬!”
仔细品味这些话,三点感受值得注意。一是对瑞祥先生投入感情去写这部小说的高度敬佩,二是为洛南出现优秀长篇小说作者的深深欣慰,三是把自己阅读这部小说心灵感受坦然陈述。如果说作者和读者是鱼水相依的,那么,在瑞祥先生和秦岭人之间,这种关系得到了最集中的展现和最生动的诠释。

行文至此,或许有人会问,云蒙山人你是不是做了偏题跑题了?你的责任是推介王瑞祥先生的《前程》,难道你忘了自己的目标了吗?不急,请允许我为自己辩解一下:一个艺术家,未必都能遇见知音,“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而不管得与不得,都得像花朵要开放、鸟儿要飞翔、溪水要奔流一样,朝着自己的艺术理想不断前进。真正敬业的艺术家是有操守的——哪怕没有观众、听众,依旧按照自己心目中满堂满堂喝彩的标准,精益求精地完成自己的每一次表演或者创作。他们不是要展示给别人看,而是要创造给自己看,他们的敌人或者说偶像不是任何人,恰恰是昨天的自己。
从这个角度看,我以为秦岭人的认真赏析恰恰是王瑞祥严谨创作的一面镜子。不论任何时候,读者的欣赏是作者最珍贵的奖章,永远挂在追梦艺术的火热的胸膛,散发着恒久而朴素的金灿灿的光芒。
当“看病的”优秀乡村医生秦岭人,遇见“卖药的”文学创客王瑞祥,他们都找到了彼此心目中的艺术知音。高山流水韵依依,千古知音最难觅。我仿佛看见,在王瑞祥小说创作座谈会上,他和秦岭人手拿话筒,深情对望,共同完美演绎那首一直流行、经久不衰的歌曲——《遇上你是我的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