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拥抱北京的秋天》
作者:王谨
朗读:艺媛
几场秋雨,彻底浇灭了北京的秋燥。傍晚,在习习凉风中,走在大院的林荫小道上,脚下时而飘落几片发黄的树叶。

一叶知秋,噢,秋天真的来了。
我喜欢北京的秋天。尽管北京的秋天比夏冬短暂,但北京的秋色之美令人拥抱不舍。

秋天,往往把温情传递给北京的市民和中外朋友,一簇簇鲜花,点缀着北京的大街小巷;带紫的藤蔓,爬在一些四合院的围墙上,和院里几棵树上泛着紫光的果子,相得益彰,温文儒雅地礼赞着中秋和国庆这两个常常几近相连的节日。
秋天是风轻日爽的季节。诚然,北京这些年受到雾霾的裹挟,好天气甚少光顾。但在秋季,特别是在北京雨后的秋阳中,大多能看到几近透明的苍穹,心情在天高云淡、风轻日艳的景观中也变得清澈起来。

秋天是享受收获的季节。秋天是金色季,秋天的金色,熏熟了累累的果实,给人们带来收获的快乐。新上市的粮食和水果,带着新一年收获的喜气,盛满了北京大小商店。
秋天是放开心情的季节。夏天燥热,冬天寒冷,只有秋天纯熟、温和、稳重。在不冷不燥的秋色里,一家人到郊外任何风景点静下心来,度一个周末,都会赏心悦目,其乐融融。

秋色是美丽的,但秋也给恐惧“人过中年”者带来丝丝秋凉。初秋过后,绿枝上开始出现发黄的叶子,如同人过五十华发中夹杂的几丝白发。古往今来的墨客,多有对秋抒发的感伤。看着飘然而下的秋叶,一些依稀的人生影子仿佛出现在飘浮的朦胧里。叶影幻移,低首回味,不免叹息着流年的过往。
一位将过中年的朋友说,岁月,掩盖了太多牵强的微笑,却掩盖不了秋叶留下的痕迹。沿着落叶的瘢痕,把淡了的思念系在枝头,用一缕秋风吹散那些逝去的印迹,去抚平那些往日的忧伤吧。

这话说得何等好啊。都说秋天是令人伤感的季节,其实,很多时候,秋却有着别样的明媚。唐代诗人刘禹锡诗云: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是的,秋色之美,只有春天与之媲美。当一个人漫步在秋的林荫道上,或倚在棱角分明的某个角落里,拈一片落叶,细细品味,眼眸所见的秋的芳姿是那么明澈美丽,那么令人浮想联翩。此时的心绪和念想,不知不觉地就会萌发出很多斑斓的幻影。这是人生中难得静逸的幻影,也是人生中美丽的幻影。回味这幻影,它将激励人继续奋斗、有助人生下一轮的作为。

如同季节,有春夏就有秋冬,人生年轮也有夏秋之分。过了激情勃发的青年时期及一往无前的中年时期,必然会到收获成果的人生秋分。人生秋分也有她的可爱之处。秋分时期,会使人变得温婉持重,在收获中享受快乐。基于此,我们何不对秋天持拥抱态度呢?

(原文于2014 年刊发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
王谨简介

王谨,笔名梅仁 ,曾用名王金球,原籍湖北,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王谨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获硕士学位。长期工作在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历任《人民日报》编辑、主任编辑、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编委兼要闻与社会部主任、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中国新闻奖暨全国人大好新闻评选委员、作家网学术顾问、西北大学丝绸之路国际诗歌研究中心名誉顾问。在30多年的新闻和文学生涯中,王谨著有文学和新闻作品集《家国情怀》、《与岁月对话》、《如歌岁月》、《大门打开之后》、《西行纪闻》、《南国写真》、《岁月诗行——王谨诗书画欣赏》及论集《新闻谈片》等。在《人民日报》(包括海外版)发表新闻和文学作品500多万字,数十篇作品获全国性奖项。王谨写的新闻(包括内参)多次受到中央领导批示和读者广泛关注,被评选为全国好新闻;王谨写的散文讲究思想性和文采的统一,以求“怦然心动”,多篇散文被选为中学语文读本;他的诗作,以非虚构纪事诗为主,不矫揉造作,是对生活发自内心的本真吟唱。

赵艺媛简介:
原陕西电视台《华图看世界》《华图烛光乐园》《名人名牌采编录》栏目主持人
曾荣获优秀节目主持人奖
IPA国际注册高级礼仪培训师
IPA国际注册少儿礼学教育师
IPA国际注册国学礼仪高级讲师
IPA国际注册专家委员会名誉委员
中国战略型人才库高级礼仪培训师
华夏盛德礼商书院西安分院核心讲师
陕西省朗诵协会理事
木兰书院阅读会主席
丝绸之路国际诗人联合会朗诵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饪
丝路诗歌平台形象代言人.主播
西安市新西商企业家协会形象大使
棣花文创小镇发展战略规划委员会顾问
大型活动资深策划人、执行人。
担任多项大型赛事评委、主持人。
陕西省巾帼志愿者联合会副会长
陕西文化产业联盟副会长
陕西华夏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
西安市旗袍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西安丝路艺术剧院艺术总监。
念雷文化商学院院长兼行政总裁
荣获多项国际大奖,大型民族音乐电影《半个月亮爬上来》制片人之一。
为多家专题片、诗电影、宣传片配音,表演朗诵多位著名作家散文、诗歌作品。 受到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