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烙印历史的厚重力作
——品读康铁岭长篇小说《书院门1991》
文|杨富安 商南县税务局
小说是人类情感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一个社会的风俗画卷。
《书院门1991》这部80万字的鸿篇巨制,就是以古都西安一条文化街书院门为背景,以主人公小学教师晏子敬和剧团女演员李雯的人生遭遇为主线,演绎了改革开放初期西安文化古街上各色人群的生存状态和人生轨迹,描写了十几个底层大众人物的经历、命运、心路、爱恨和阵痛,折射中国经济转型时代人们的思想、道德、伦理、婚姻、家庭及人格的碰撞和嬗变,描摹了这个时代丰富多彩的西安市井风情和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它的价值不仅在于文学本身,更在于记录时代、历史和社会,让人们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和时代的变迁,从中找到语言文字和故事情节背后更重要的东西。康老师的这部厚重力作,穿透纸背,让人回味,具有一定的筋骨、高度和温度,更富有一定的艺术、思想和张力。
一是语言文字自然清新。小说的语言分为作者的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叙述语言,具有文学性、艺术性和朴实性的特点,人物语言,贴近了关中、陕南的地域特色,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反映出陕西地方的风土人情。

二是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文似观山不喜平。一部文学作品能否吸引人,关键在于故事情节的构思与设计。康老师的这部长篇力作,我收到后,利用业余时间抓紧阅读,书中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大开大合,一个个人物形象丰满、立体,一个个富有鲜活个性特征的社会人群和时代风物画卷展现眼前,特别是晏子敬和李雯、王魁和小惠、陨良生和刘玉芹、房东和老婆、冯所长和妻子男欢女爱的一些细节处理恰到好处,媚而不俗,荡而不淫。
三是主题思想振奋人心。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必须传播真善美、弘扬正能量,鞭笞假恶丑,涵养人们的精神世界和道德情操,给人以积极的和向上的价值力量。这些艺术元素,《书院门1991》都具备。小人物小虎,蹬三轮车的,他的善良、热情、朴素、诚实、勤劳和果敢,体现得淋漓尽致。小说结尾,小虎开出租车拉客不收钱,这个细节变化,折射出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的提高,进一步升华了小虎这个人物角色的淳朴、友善和人格的魅力。
我相信,康老师的这部以人民为中心的心血力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沉淀,正如著名评论家李星所言,将会“烙印在中国改革开放文学的历史之中”。

写于2021.8.26


作者简介:杨富安,陕西省作协会员,《秦岭文化》杂志编辑,陕西省精短小说研究会商洛分会长,商洛市作协理事,出版散文集《总有一朵花为你开放》和小小说集《两杯咖啡》。

附:本头条号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1019623839@qq.com
微信投稿:wx18729698387
合作电话:13991446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