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道幽谷》
——樵夫鸡公山旅行日记
文/秋天樵夫(鸡公山)
2021年10月27日,天气真个是秋高气爽,分外的好!
早8:00许,我与继华相邀去登鸡公山那条“古道”。
这条“登山古道”今年才修整过。
我们从温泉渡假村穿过,经一段平汉老铁路,再经“老山门”那段林场土沙林荫小径,就踏上了“古道”入口的台阶了。
这个“古道”,对我来说,不啻登过多少回了,但这一次,是最近道路新修的,路面及台阶最“平垣”“舒适”的一次登山了!
一路秋景如夕,只是路两旁树木森林更密更浓更原始状了一些。
新修的“古道”,有一个重要的改变,就是石台阶一路比以前更规则了。只见路面比以前略宽,大约有两米左右。每级石台阶约10多公分左右,踏步宽窄更符合一般游人的步幅。
“古道”路线没变,依山依势依形而建,随坡就坡,随弯就弯。有时台阶连续不断,形成梯状。有时地势平缓,台阶距离也稀了。稀的部分都填满沙土或用水泥石块铺就。
以前,从林场上到“中天门”,有一大段徒峭的“天梯”。现在新修后,也显得平缓多了。
一路上,添装了很多规范的指示牌和景点介绍说明牌。甚至沿途还装上了景观路灯……
有道是:
古道铺新阶,
秋光风徐来。
牛耳中天门,
一路仄仄徊。
这几天,鸡公山景区免门票,所以,尽管今天不是星期天,节假日,古道上也多了不少三三俩俩的游人,听口音,多是信阳,驻马店以北的客人。也有几纵湖北广水来的。
这次登山,我也是想借机检验一下自己的体力,必定也是60多岁的人了。另外就是想再看看那个“牛耳寨”。
体力还不错,一路虽有小喘,但还是没费什么功夫,就登上了“中天门”。到了“中天门”,也就到了“牛耳寨”了。
以前多次写过“牛耳寨”,据《重修信阳县志·点注本》载:“牛耳寨,在新店鸡公山半坡,同治初张姓筑”。此寨因形似一只“牛耳”,故名“牛耳寨。是那时一处私家性质的军事防御设施。俗称“土匪豪强”占据之所。
如果这样算来,洋人自清末民初开发鸡公山,时间还晚于这座“牛耳寨”的。
在“牛耳寨”中天门处,我们逗留了好一会。只是站在“中天门”及“青分楚豫,气压嵩衡”八字石刻处,向南看去,山南及山坳间的那段“寨石墙垣”都看不见了——因为此处森林茂密,都把寨墙严严实实的遮隐住了。就连对面山头的“五怪石”也遮挡的看不见了。
还好,这“牛耳寨”北边,也就是沿“古道”而上直到古道边的“石屋子”(俗称“二道门”)一大段石寨墙残迹还在,一段段的,还可登墙“凭吊问古”了。
我站在“八字石”上面的一个坍塌的“屋基圈”边,告诉继华说:这个“屋基圈”原是原侵华日军修建的一所二层“炮楼”。我小时打柴时,常与伙伴爬进去玩。
这个“炮楼”遗址就位于那“牛耳寨”古石墙内。现在“炮楼”前,管理区单位,新树立了一块“牛耳寨”路牌及“牛耳寨”简介牌。
这段石寨墙蜿蜒而上,基本都是沿着古道,或与古道并行的。
一路上,还可见到许多的水泥电线杆,上面的电话铁丝线还挂在。我清楚记得,这是1972年夏季,我读高中时,利用暑假搞勤工俭学,参与某电工施工队“栽”下的电杆。现在早已废弃不用了。
我打趣继华说,这些电杆,若干年后,也可成了这古道上的文物了。
到了“石屋子”,牛耳寨墙在这里结束,而连接“石屋子”的二十余米寨墙遗迹更加清晰明显。
我煞有介事的登上寨墙,只见这段寨墙宽约一米往上,高的部分凸出地面也有一米至二米左右,一直与上面的“石屋子”连接着。
我告诉继华,这间“石屋子”,原是这古道上的一个驿站点。原鸡公山抬“滑杆”和“椅轿”的,都要在此休息兼交接班。原来是,这抬椅轿,抬滑杆的,是山上一班,山下一班,各负其责一段。故此,要在此交接班。但是也有例外,比如1938年,蒋介石夫妇两上鸡公山,就是由山下原班人马,由山下新店车站,直接抬轿上到山顶“行辕”下榻的。
我们一路继续登山,在“甘泉”处,路边有一棵古麻栎树和一棵大柳树。从前打柴,也常在此歇脚。路边有一石窠,一股泉水常流不断。旁边石刻“甘泉”隶书二字。樵夫游人,常在此泉做“牛饮”,解气解渴!只是今天,这口“甘泉”不知什么时候,已干涸了,实在有些遗憾!
乱岩石窠一甘泉,
涔涔清流沁漱甜。
春夏秋冬待旅人,
“牛饮”渴解足力添。
站在那棵粗大的麻栎树下向北眺望,脚下就是“长生谷”,对面就是“避暑山庄”了。
此时对面满谷满山,斑驳的森林,红叶点点,甚是壮观,这里是一个极好的观景点,只是也有一些树枝遮挡住了一部分观景的视线。
到了那个“徒石崖”处,碰见一位道边卖饮料的。我真的有些渴了。买了一瓶“农夫山泉”,咕噜咕噜,几口就喝下肚去。
我站“徒石崖”处,望着那倒悬欲坠的“危石”,对继华道,我总怀疑这是从前鸡公山的一个“古釆石场”,但是又没有发现任何人工开凿的痕迹!
那位卖水的汉子告诉我说:这是古代雷公劈过的。我会意的笑了笑。
不错,我也听我们当地老人这样说过……
“钟灵毓秀”四字摩崖,如果不是那个特意修建的石阶,人们还真的不太注意。那是民国年间,一位某主题刻的,落款实辨不清楚。
其实这块石壁很大,当初其某主如果象泰山石刻那样,将“钟灵毓秀”四字竖着刻,字体再放大两倍,今天就更大气醒目多了……
今天登山,本只想走到“石屋子”就再折返回去,但不知不觉就走到“深洽民情”石碑处了。再上去一点,就是“龙子口”。
“深洽民情”残碑处,有一道石墙石门,拐进石门,顺着仄仄徒峭的石级就可到达“长生谷”了。
我对继华说,干脆,咱们回去从“长生谷”下去,可以多看一倍的景致,何乐而不为也!
如是,“长生谷”的风光今日一并再次领略了。
今年比去年幸运。去年也是秋冬时节,这整条“长生谷”几乎断流,成为一条干涸的山谷。为此,缺少了水,就缺少了许多山的灵气。
今天的“长生谷”却有一股清凌凌的水,涓涓流淌着。水流虽然不大,但沿途的“落印潭”,“鸣琴潭”,“犀牛卧波”,“秀女潭”都是一潭潭碧水。而正是这些流水,给这深谷秋山,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这“长生谷”今年也大力整修过。特别是“鸣琴潭”处的那段“石壁栈道”,都重新加修了扶手木栈,一路下来,行走方便多了!
下得“秀女潭”,已是下午三点多钟,但今天天气作美,太阳不大,也不晃眼,很是爽朗。
此时的“秀女潭”一池碧水,虽不象夏日那样溢出,但也可鉴人鉴景了。
正此时,不远处传来一阵古筝韵声。只见三位少女来在“秀女潭”的堤坝上。其中一少女身着一件乳白色的暗花现代旗袍,一架古筝放在自己坐姿的双腿之上,手扶筝弦,一阵“大珠小珠落玉盘”……
另二位少女,拿着手机在不停的拍照。我知道,她们可能是在自拍“抖音”,制作节目呢!
一段筝韵后,我不禁为之击节拍掌。扶筝少女略一回头,冲我会意一笑,算是表示感谢!
我问她,你临水扶琴,弹的曲子是否是“高山流水”?她频频点头,说,是的,是高山流水。顺口又接了一句,弹的不好……
真没想到,今天在长生谷还能遇到这样一件雅事来……
正是:
秋峰幽谷石闲。
红叶栎桐碧潭。
天蓝云白风绵。
少女古筝——
“高山流水”曲婉!
遗憾的是,今天一路上没有见到一只松鼠,那些可爱调皮的小家伙,不知偷懒,躲到哪里去了……
——2021·10.28
辛丑九月廿三
于鸡公山新店(申樵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