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学会论坛【四海论诗】区
特邀顾问邓玉虎点评作业(一)
邓玉虎,湖北黄梅人,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中学高级教师,黄梅县原教委副主任,主任科员。系中国楹联学会、黄冈市诗词学会会员,曾任湖北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黄梅县诗词学会常务理事,黄梅县楹联学会会长,《联苑》报主编;被中华诗词文化研究院和华夏诗联书画院分别聘为研究员与高级研究员。作品散见于《对联•民间对联故事》《华夏诗联书画》《中国楹联报》《荆楚对联》《湖北日报》《黄冈日报》等报刊,有诗词楹联获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宣部宣教局与党建杂志社征文一至三等奖与优秀创作奖。被省楹联学会授予“荆楚联坛精英”“湖北省联坛耆宿”荣誉称号。已出版《哀思寄情》《三余拾趣话楹联》《西园斋吟草》等8本诗联集。香港诗词学会论坛【四海论诗】区特邀顾问。
沁园春·建党百年
作者:玲珑玉
挥动丝绦,着点霓裳,驾起彩虹。看党员牵手,群酬耿耿;团员阔步,百事融融。策惠安民,谋求壮国,看我神州腾巨龙。初心在,可言诚当众,警誓为公。 前行好借东风。正盛世、百年和政通。有驻疆导行,飞天北斗,守边巡海,缕立奇功。剑指维和,鞭消占独,法律庄严罪不容。便长叹,是流金岁月,造就英雄。
【评】此词以形象的语言、充沛的感情,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上阕起三句以丝绦、霓裳、彩虹等象征党旗、象征辉煌,词语的色彩鲜明;又用挥动、着点、架起三个联合动词为谓语,揭示一切成绩来源于党的领导,深蕴情感。末三句是点睛之笔_——点出党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不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初心和“富国强国”的使命。下阕首句“前行好借东风”,是承上启下之句。“东风”象征党的伟大,承上阕末的“初心”与“为公”。但“群酬耿耿”“鞭消占独”等词句意思欠明。
遵义会议泛崇光
作者:金梁
谈兵围剿误偏师,阵地硝烟累卵危。
将士含情双眼盼,群英翘首寸丹期。
古城遵义生明月,会议崇光映润之。
自主扬鞭鸿浩志,追寻北斗赋新诗。
【评】此诗有两大特点。一是构思奇特。从反围剿失利、危如累卵的险情起兴,以将士群英盼望英明指挥者承之。自然地转到“遵义生明月、崇光映润之”而点题,尾联展示出遵义会议后,红军节节胜利的辉煌战果。二是构词奇妙。用形象语言,即用景语寄情。“含情……盼”“翘首……期”,写出了渴望的心情。 “明月”象征光照黑夜,“润之”更是一语双关,点出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自主”隐喻将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毛泽东思想。“北斗”象征以毛主席为代表的党中央。“新诗”指从遵义会议后所取得的节节胜利。全篇景象与意象融为一体,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小平铜像
作者:五丛竹
披风一袭耸苍霞,腹有春天气自华。
笔借珠峰描上国,歌从南海唱赢家。
开来万里潮头雁,别却孤贫井底蛙。
硬是人民好儿子,何其豪迈向无涯。
【评】诗论者刘坡公云,诗欲颂其人,必以颂其事而达之。但写事须写得雄壮,方见其人身份之大,志气之高。故应以雄健之笔写其事(大意)。此诗就体现了刘坡公所说的这种笔力。首联以“披风一袭”写其风采,以“腹有春天”颂其充满正气的德操,由表及里地展现出“气自华”的人物形象。颔联以“珠峰笔”颂其开创的特色理论、“南海歌”颂其唤回改革开放春风的气魄。颈联颂其高瞻远瞩、勇做富国强国之潮的领头雁。尾联以人民对其的评价颂其为国为民的高尚人格。下笔雄健有力,明虽述其伟业,而其人高大之风范也展现在读者眼前了。
沁园春·贺共产党百年华诞
作者:云翁
首聚嘉兴,荡桨南湖,大业启航。忆井冈烽火,红旗猎猎;南昌弹雨,晨雾茫茫。横扫阴霾,驱涤外寇,重整山河斗志昂。乾坤变,望神州万里,一派阳光。 历经百岁沧桑,共产党光辉照四方。喜改革开放,欣结硕果,科研进步,国富民强。航母巡洋,卫星探月,宇宙飞船上太苍。千秋颂,愿中华盛世,再谱新章。
【评】词的结构严谨,上片写起航筑梦,救国建国这一开天辟地到改天换地的伟业;下片写改革开放,旗扬特色,所取得翻天覆地的辉煌。后三句“千秋颂,愿中华盛世,再谱新章”,则是对新时代新格局必将取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惊天动地前景的展望,以突出庆祝建党百年的主旨——“奋进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略阳灵岩寺
作者:任仕铭
宝刹隐冥空,登临兴莫穷。
梵音来袅袅,嘉水去泷泷。
郙阁珍三颂,毗庐香二棕。
洞府红尘外,路与白云通。
【评】此首游览之诗,旨在抓住略阳灵岩寺的特点来描写,以区别于其他地方的灵岩寺。其作法重在“隐冥空”三字。首联从“隐冥空”三字着笔,交待了寺依两大自然溶洞而建的位置特点,故引起了游人的浓厚兴趣。再往前行,隐约听到袅袅的梵音和泷泷的嘉陵江的流水声,以承首句而写寺的周围环境特点,于是颔联出。颈联转入视觉所见:看到了被列为现存于世的东汉珍品:与陕西汉中的《石门颂》、甘肃成县的《西狭颂》并称为“汉三颂”的《郙阁颂》崖摩石刻,以及直立于毗卢佛前被誉为二柱香的两株古棕。末联则以“路与白云通”加深对“隐冥空”的描述。但“洞府红尘外”句失粘,是否可改为“回眸洞府外”,或“惊看洞府外”。
立 春
作者:君子赏兰
复来春意立枝头,不觉心中诗语游。
竟比春风春雨切,红嫣白粉快浓稠。
【评】立春,立春即开始进入春季。此时寒冬之气象仍十分明显,不像春暖花开之时。所以,立春时的景象难以把握,难以描写。但本诗却另辟途径,从“春意”着笔,表达自己期待春花烂漫的急切心情。首句“复来春意立枝头”,是化“沿河看柳”之谚而来的。言我再次游览时看到柳吐绿苞,“春意”盎然之景在心中浮现出来,故赞美春天的诗语也在心中浮现。什么诗语?第三第四句作了回答:我急切地盼望春风春雨复苏万象,催放百花,使姹紫嫣红的景象早日出现。纵观全诗,用语清新,造句独特,不失一首写立春的好诗。但感觉“诗语游”读来有些别扭。“游”字可否斟酌一下。
冬赏百脉泉(平水韵)
作者:四面八方
丽日思情亲百脉,平湖偌大未人烟。
鸭群结对遥相望,舟子孤身近木然。
西岸聊聊闻喜鹊,东堤簇簇瞩龙泉。
若临滚墨雷声动,只盼牛来透雨涟。
【评】此诗铺叙冬日百脉泉之景况:首联即点题,交待所游之时与所游之地。以“丽日”“未人烟”切“冬”,以“百脉”“平湖”切“百脉泉”,以“思情”与“亲”切“赏”。颔联写所见的相望鸭群与所感的木然舟子,以承“未人烟”;颈联转述所闻的“聊聊”相鸣之喜鹊与所见的“簇簇”相喷之龙泉,是对“未人烟”的扩展。中间两联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相谐。末联写所期:因冬季水量不足,墨泉难以发出滾雷之声,只好等牛年的雨季再来欣赏。尾联末句“牛来”所指欠明,笔者权作“牛年到来”解。
恨春迟•无题
作者:潘静元
雾接云涛烟笼水,寒岁里、何处清英。细数俗尘中,一树玲珑秀,冷香蕊尖生。 风扯银纱多飘逸,戏瑞叶、拥满闲庭。几瓣轻柔入砚,凝目寻踪,枯枝微透新荣。
【评】凡标作无题的诗词,在写法上都以事点缀,融情入境。本词亦然,上阕首句用雾、云涛、烟水等点缀景象,以接与笼两动词连之,营造出云雾茫茫的气势。第二句用寒岁、清英点出隆冬之时令,用“何处”设问,引出后三句。后三句则以玲珑秀、冷香、蕊尖生点缀出梅花凌寒傲放的美景。“细数俗尘”四字,表达了词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下片首句的风,应指春风,前两句以风扯银纱,戏瑞叶、闲庭等词藻,点缀春风戏叶的景象,后三句用轻柔、寻踪、微透新荣等清新欢快词语,点缀出春意已上枯枝的喜悦。可见,通过清雅幽娴的词藻,勾勒出“冷香蕊尖生”和“枯枝微透新荣”两幅画卷,是本词的突出特点。“冷香蕊尖生”有点拗口。
冬 雪
作者:陶兆斌
世界银光耀,枝头飞鹊叫。
梅花映日绯,小狗雪中跳。
【评】古往今来,写冬雪的诗不少,一般都是写瑞雪之壮观而兆丰年的多。为使诗出彩,陶先生则另辟途径,使此诗有两大特点:一是通体用仄韵。因为五言绝句用仄韵,较之押平韵者,尤觉清劲古朴,古人往往用之,但今人却很少为之。故陶先生以仄韵写的《冬雪》五言绝句,甚是新鲜。全诗以“耀”、“叫”、“跳”三字押仄声韵,凸现了诗人见冬雪的喜悦心情。二是用以景寄情的白描修辞格。一句一景,看似平淡自然,但景景隐含着“欢快”两字,字里行间彰显着诗人喜悦的心情。
立冬吟
作者:陶兆斌
枫林颜色改,叶落自归根。
翠竹寒塘月,清溪小菊村。
天凉时令决,夜静世情温。
万物皆随顺,开怀把玉尊。
【评】此诗用暗咏物情法写成。何谓暗咏,即不点破题面,只浑写物情是也。本诗题为立冬,但全诗八句,虽未见“冬”字,然立冬之题暗隐于各句之中。立者,初也,立冬即初冬也。首联从“颜色改”和“叶落归根”的画面中可看出“初冬” 景象;颔联以列锦格列出翠竹、寒塘月、清溪、小菊村四副画图,承写初冬之景致;颈联转从气候时令上着笔,凉与温也是初冬时常有之天气。尾联以随顺与把尊作结,表现了诗人开怀畅饮以顺应天时的达观之人生态度。
初冬遗爱湖
作者:许红娟
暖阳照水影婆娑,镜面鹧鸪戏绿波。
银杏铺金群鸟闹,亭间翁媪晒红歌。
【评】此诗为写景诗。全诗围绕所见所闻,将遗爱湖初冬的景象铺陈出来:首句写日光水色,次句承写鹧鸪戏波,第三句展写所视(铺金的银杏)所闻(群鸟的鸣叫),最后则以“亭中翁媪晒红歌”句结束全诗,将遗爱湖初冬时热闹的画卷铺展在读者面前,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另外,诗人用“暖阳”与“银杏铺金”以扣题中的“初冬”二字,是属高明。有两点斟酌之处:一是第二句为孤平句。且鹧鸪非水鸟,写其戏波欠妥。二是末句的“晒红歌”的“晒”字改为“赛”字方妥。个见,仅供参考。
冬日过遗爱湖
作者:许红娟
鸟立枝头唱,昭阳照水柔。
一群金鲤戏,三两鹧鸪啁。
舟上观童乐,亭中闻笛悠。
花红欺节令,四季若春秋。
【评】此诗可以说是因时因地记游诗:冬日(时)过(记游)遗爱湖(地)之所闻(鸟唱、笛悠、鹧鸪啁)所见(水柔、鲤戏、童乐)所感(花欺节令、四季若春秋)。语言流畅自然,层次分明,表达了诗人轻松、欢快、喜悦休闲的心境。但“昭阳”二字可再斟酌。按新旧辞源对“昭阳”的释义,除指县名、宫殿名和湖名外,其特定旨义是为岁时名,即太岁在癸曰昭阳,癸年称昭阳。窃以为用以指代冬天的太阳会引起歧义。
雪 晴
作者:赵喜艳
重山迎旭日,放眼雪皑皑。
岭阔银蛇舞,溪弯玉带裁。
千枝摇绮梦,满树似新开。
信步丛林处,东君可又来?
【评】此诗写雪后新晴所特有的景象。其特点是紧扣“雪晴”二字展开。诗人早起,放眼四望,惊喜地看到覆盖着皑皑白雪的群山,在朝阳照耀下闪闪发光;因积雪而变宽厚的重山峻岭如银蛇般起舞,溪涧宛如裁出的玉带一样弯曲盘旋于山谷中;被积雪压弯的树枝,正沐浴着旭日,似从梦中醒来,像新开放的银花;面对这雪后新晴的绚丽多彩的景色,使信步穿过丛林的诗人,发出了是否已临春天的惊叹。但第三联所指欠明。
山林雪景
作者:赵喜艳
遍野绽琼花,群峰展秀华。
清空飞玉絮,峻岭舞银蛇。
风起禽声尽,枝摇日影斜。
回眸山远处,千里映云霞。
【评】写景之诗,贵在有层次,有结束。不然,叠床架屋,仅见罗列的铺排,就会索然无味。这首写山林雪景的五律,重在围绕“雪”字写景。全诗分“雪正飞”与“雪后晴”两大层次。首联写雪正飞时的山之景;第二联以“飞玉絮”与“舞银蛇”点天空与峻岭之景;以上两联为“雪正飞”时的山林雪景。从第三联起,转写“雪后晴”之景:第三联以“禽声尽”与“日影斜”写晴后林中雪景;末联以“映云霞”三字总概晴后的山林之景。层次十分井然,耐人寻味。第二联出句中的“尽”字可再斟酌。
昆明赏樱诗
作者:张玉娥
枝枝眼笑并眉开,争把胭脂抹粉腮。
料是东君迎贵客,特催佳丽挂头牌。
【评】题为赏樱,重在一个“赏”字。首句赏樱花的姿态,以“眼笑眉开”状之;次句赏樱花的颜色,以“胭脂”“粉腮”喻之。三、四句放开一步作散场,即推进一层,转写春神“特催挂头牌”的“佳丽”——樱花出来迎贵客,由此及彼,想像奇特。全篇以拟人格,将樱花化成佳丽,是赏樱花之娇态,也是赏佳丽之娇姿,花人融合,韵味无穷。
映山红
作者:开心一客
群芳虽落尽,又见映山红。
树树难藏火,枝枝不露葱。
色非朱笔绘,心是赤霞融。
悦目情何寄,相思一望中。
【评】本诗紧扣“红”字着笔。首联以芳尽引出映山红,突出其盛开之时。颔联从外表着笔,以“难藏火”与“不露葱”突出此花之颜色“红”。颈联则深化颜色的描述,以“非朱笔绘”与“是赤霞融”提示此花“天然去雕饰”的本色,使诗意更深了一层。最后以问答作结,情在景中,情在意中,使人悬念顿生。
丝 瓜
作者:陈四关
谢却黄花纽满笆,微风一夜绿身加。
修长只道青藤影,起看条条白脂瓜。
【评】通体不点破题面,句句浑写所咏之物,是此诗的突出特点。首句写初成形的丝瓜——纽满笆,次句写丝瓜之色——绿身加。三、四句写成熟的丝瓜之形与色——从“青藤影”到“白脂瓜”。层层递进,将所咏的丝瓜写得活龙活现。评者认为,此即所谓暗咏物情法是也。
鹧鸪天·三伏荷花
作者:马尾阿婆
夏日荷花蕾绽猜,娇容究欲作何裁。一番仙意东西晃,几抹神思南北开。 酥媚骨,碧霞腮,赤情妖艳闹尘台。人间此后无由静,三伏疯狂出水来。
【评】莲花是佛教的圣花,它是“花中君子”,从古至今,莲花一直是文人雅士乐于创作表现的对象。不过,多咏其“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君子品格。但也有人写其“娇娆”之态,如宋代王安石的《荷花》诗,就有“亭亭风露拥川坻,天放娇娆岂自知。一舸超然他日事,故应将尔当西施”之句。金代元好问也有“露华凉冷洗婵娟”之赞。评者臆猜,作者步尘,点化古人之作,将荷花比作“出水芙蓉”的仙子,以翻出“赤情妖艳闹尘台”的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