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卧荒山《仓颉文化文集》连载5
我们对仓颉文化的研究,就是对仓颉文化有计划和有系统的进行资料收集,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和先进的哲学思想对其进行分析、归纳,理清历史发展脉络,探究历史链条,总结其存在的历史性、思想性、科学性和价值性的一个过程;是启发和开创人类文化文明不断发展,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一个过程;是我们坚持文化自信和中华文化认同重要体现的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解决仓颉文化有关问题,获得对其渠道的开拓,获得对其发展方向的确认。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阐释,或者校正有关历史事实、历史事件、历史行为和以往的有关思想观点,得出我们独特的、客观的和科学的理论成果。
我们对仓颉文化的研究,就是主动寻求仓颉造字的根本性原因和必然性的动力,以及仓颉造字可靠性的存在依据;就是发现仓颉文化的新历史、新线索、新现象、新事物,提出新思维、新理论、新观点,揭示仓颉文化系统性、整体性和规律性。从而为再确认、再巩固和再拓展洛南仓颉造字的史实,为研究仓颉文化,传承华夏文明打下坚实的基础,走出一条宽广大道创造条件,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如何把仓颉文化引向深入,除过经费、人员等等之外,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研究,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由于人们认识问题的角度、研究的多元性(多地性)和复杂性等因素的存在,而且研究方法本身处于一个在不断探索、不断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相互转化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所以确定一个科学的、能达成共识的研究方法尤为重要。
一、仓颉研究应该遵循史前史的研究方法
人类是在史前史时期产生,并随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逐渐产生和形成现代文明。史前史是没有明确文献资料记载的人类历史,或者说是有文字记载以前人类社会的历史阶段。
(一)仓颉所处的年代属于人类史前时期。《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受鸟兽足迹启发而造字,革除了当时结绳记事的不便,开创了人类文化之先河,打下了社会文明之根基,因而被尊奉为“文祖仓颉”。黄帝和仓颉所处的年代为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是处于史前史时期。
据历史记载和文物佐证,黄帝统一天下,奠定中华,始建文明,惜物爱民,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奠定天下后,建设性的制定了国家的官吏管理制度。
全国共分九州,共设120个官职岗位管理国家。中国史前农耕聚落分布呈现出沿小河而居的特点。它说明了早期农业在水的利用方面对于河流的依赖,反映了人类对自然(水)的认识和利用。黄帝时代农业生产的发展,既是人类社会生存所需和自然资源分布的有机结合,同时也反映了人类认识自然及其层次的水平。所以它客观上规定了中国文化后来发展的基本方向,形成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独特的中华文明。
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思想解放,文化创新,人类的物质文明、思想文明和文化文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此时有了数学,有了度量衡的统一规定;有了军队,开始研究作战方法;有了音乐;有了元妃嫘祖开始养蚕用丝制作衣服;有了医药,有了《黄帝内经》;有了仓颉创造的文字;有了铸鼎;有了水井;另外还有舟车、房屋等之发明。由此我们不仅明确仓颉造字是当时社会一项重要文明成果,而且我们也了解了仓颉造字所具备的社会条件。
这就为我们提出了问题:仓颉造字和以前人类生存文明是什么关系?仓颉造字和同时代其它文明是什么关系?仓颉造字和农业文明是什么关系?等等,仓颉造字是偶然还是必然?
(二)史前史的研究方法。史前史的研究主要依据考古发现的人类遗存的实物资料和神话传说,人类在这一时期产生,并在劳动中逐渐进化成现代人。社会形态由原始人群过渡到家族(血缘家族),进入氏族(氏族社会)、部落(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其间经历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两个阶段。部落间常因土地及财富发生冲突,为壮大力量,由相近血缘或者出于利益关系,部落之间多结成联盟。在物质私有制产生后,部落联盟内部逐渐形成对立的两个阶级,最终导致邦国的建立。
通过实践的反复总结和理论的反复论证,史前史研究方法就是透过器具与类人骨骸的发掘取得对“过去”的线索,然后以今天得到可确定的经验进行“对话”。也就是以严谨的逻辑复原过去的样貌。由于无法查证史前史获得的知是否正确,因此史前史研究必须尽可能确保三位一体:关于过去的线索、推理的逻辑、现在获得的经验这三方面完全的正确。换句话说,史前史本身即是种全然透过归纳法所得到的科学知识。这种方法立论的学科,也许会被科学哲学或科学工作者质疑其效用,但在目前无其它方法可循之下,史前史仍是研究人类无纪录的过去历程中,最值得信赖的经验。
由于仓颉所处的年代属于史前时期,因而无论仓颉造字还是仓颉文化都属于史前史的研究范畴,因而研究史前史的方法就是研究仓颉文化的方法,所以我们应当在遗物、实物缺失的情况下,以有限的文字记载和大量的历史神话、传说为对象,来拓展仓颉文化研究的历史资料,在类比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
二、参照考古方法研究仓颉文化
考古学是研究如何寻找和获取古代人类社会的实物遗存,以及如何依据这些遗存来研究人类历史的一门学科。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很早就有学者注意到进行古代遗迹考察和古代遗物研究的重要价值。
北宋时期的所谓“考古”,仅限于对一些传世的青铜器和石刻等物的搜集和整理,与近代意义上的考古学含义有很大的区别。产生于北宋时期(公元960--1127年),具有一定学术系统的“金石学”,到清代(公元1644--1911年)更为发达,最终形成了中国考古学的前身。20世纪20年代后期,中国学术机关开始进行周口店、殷墟等遗址的发掘,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考古学包括三个类别的途径:一是考古研究所获得的历史知识,有时候还可以引申为记述这种知识的书籍;二是借以获得这种知识的考古方法和技术,包括搜集和保存资料,审定和考证资料,编排和整理资料的方法和技术;三是理论性的研究和解释,用以阐明包含在各种考古资料中的因果关系,论证存在于古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
这三个类别途径,对我们研究仓颉文化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和启发作用。
三、仓颉文化研究方向范畴
仓颉文化研究必须有一定的范畴,这样才有具体的对象、具体的类型和具体的群体或者个体。
(一)仓颉文化研究地理(区域)范畴。地理或者区域范畴的确定是仓颉文化研究的基本条件。我们要紧扣洛南西部保安的阳虚山、玄虎山(元扈山)和墨染黑潭三处地理(遗址)地标作为三个基本坐标点,构建三层全国仓颉文化研究圈,即以中国地图为底图,规划仓颉文化“三圈”建设。
“三圈”就是核心圈、重点圈和辐射圈。
第一、以阳虚山、玄扈山(元扈山)和墨染黑潭三个地标点确定中心点,以中心点划园,确定仓颉造字核心圈。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上三处外,还有仓颉造字台遗址、仓颉庙、仓颉造字洞和仓颉小镇等。这是洛南仓颉文化珍贵的历史资源、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我们必须以此为着力点,在进一步保护、传承和巩固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挖掘和拓展,深度做足功课,夯实仓颉文化的基础和底蕴,然后向外发力。
第二、以中心点划园,纳入秦岭(狭义)、蟒岭、洛南西部和洛南县城,确定仓颉造字重点圈。其中包括以仓颉小镇为中心的洛南西部文化、秦岭文化、蟒岭文化和黄河文化(河洛文化)四个区域类型文化等。秦岭文化在国家层面保护秦岭的东风下,已经得到跨越式的发展,其内涵极其丰富和深刻,黄河文化(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也十分厚重和具有历史,现在是要很好的挖掘和丰富蟒岭文化及洛南西部文化,在建设好这四个文化的基础上,把它们和仓颉文化紧密的、内在的和有机的融合起来,仓颉文化必有一很大发展和提升。
第三、以中心点划园,辐射全国各地仓颉文化,构建仓颉文化辐射圈。科学、客观理清洛南仓颉文化和全国各地仓颉文化的历史关系、以及现在关系,明确未来关系和发展方向,做强做大做优做远,把洛南仓颉文化推向全国。
通过“三圈”确定仓颉文化研究发展的地理空间和文化空间,在此基础上分步实施,逐步展开,量力而行,抢占高地,推动仓颉文化大力发展。
(二)仓颉文化研究时代范畴:
第一、从周易(风水)角度考察核心圈和重点圈,从中发现必然和神奇的文化内涵。
第二、从地理、人文、地质、林业、农业、畜牧业、水文、气候和交通等方面考察历史变迁和现状。
第三、以许庙、水西峪、盘底和黑潭为主深入挖掘民间神话、传说和以往于现在的故事。
第四、体验登高阳虚山、玄扈山(元扈山)、屈居仓颉造字洞、寻找墨染黑潭遗风,观察造字,寻找天象、山象、水象、地象和物象等与二十八个字的联系。
第五、和仓颉小镇等对接。
(三)仓颉文化研究历史范畴
其一、仓颉造字和河图洛书的关系;
其二、仓颉造字和太极八卦的关系;
其三、仓颉造字和伏羲图腾的关系;
其四、仓颉造字和认知革命的关系;
其五、仓颉造字和人类生存的关系等。
作者简介:郑金民,从事林业工作,属兔,自称是以双木为生存的一只兔子,一年四季兔卧荒山,静观于秦山洛水之间,故笔名兔卧荒山。
2021年9月19日接受了西安广播电台就历史生命哲学和《书院门1991》有关情况一个半小时新闻直播专访;2021年9月24日在洛南县仓颉文化研究会接受了洛南县非遗保护小组和洛南县文化馆仓颉传说抢救保护工作专班三个半小时视频节目录制。
附:本头条号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1019623839@qq.com
微信投稿:wx18729698387
合作电话:1399144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