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辽宁省兴城市刘台子满族乡盐锅村第一书记瓜尔佳荒原
文/才斗
1)
我爱一个地方,是凭第一感觉的。感觉包含了如下情愫:炊烟、静谧、古朴、神奇。
无论何时何地,身居一方,哪怕只是来往逗留几个小时,具备了上述“资质”,我都会欣然走笔一发难收的。因为才斗的名字,如魔一般,附着我疯疯癫癫的样子——辽西出生,沈阳成长的样子。
久居钢筋混凝土铸就的都市,好多年看不见炊烟袅袅了。总想换一下生活方式,寻觅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过一回慰藉灵魂的安静生活,感受一下古朴风韵,领略一些神奇风采。这是我在六页岁矣,从骨子里流露出无法淡忘而要找的、属于我的返璞归真的东西。认准一个理儿:心里装乡愁,走哪都是家。
认识这个家,是从8月16日,在茅草地作家村(1)开始的。得知荒原荣任辽宁兴城刘台子满族乡盐锅村第一书记。第一感觉:神奇。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个日子,与我46年前上山下乡当知青的日子仅过去一天,也算是一个冥冥之中奇妙的吻合。这样的吻合,是我和荒原书记的。
一个被时间无情地拉长了瘦影,一个为梦想入村做农民。也许是命运吧?把不可能的事情演绎了可能。
就在荒原走马上任前夕,我说:“有时间去盐锅村采访你,就写你的村子”。
荒原愉快答应了:“欢迎茅草地作家村各位老师!”
我像一个孩童,心花怒放,若不是与一个社会活动撞车,恨不得跟着荒原踏上采访之旅。
2)
我是辛丑年中秋佳节,随荒原书记走进辽西兴城刘台子满族乡盐锅村这块倚海热土的。
因为荒原的村子遭遇了30年未遇的水灾,盐锅村是全乡十个村受灾最严重的。
在省城休假过传统中秋佳节,新上任的驻村第一书记荒原闻讯后,花了几千元,买了慰问品,第一时间,风尘仆仆从省城赶回自己的盐锅村。
在通往各村沿途,大片花生地被淹,一块400亩稻田一片汪洋。自家园子,村民开始起花生晾晒,把损失降到最低。
村里一位90岁的老奶奶无奈地站在自家门口,看着自己受灾的家园。荒原书记看到这一幕,拿出慰问品,交到老奶奶手中。
老奶奶接过慰问品凝视荒原书记许久,说不出话来。
荒原书记对老奶奶说:“知道村子受灾。回来看看大家,和大家一起过中秋,灾难是暂时的,会好起来的”。
然后驱车来到链接东西两个自然屯交汇处~石嘴子桥。河水南北流向,南面是淡水,北面是海水。淡水流入海水,是从石桥底下一条沟流淌的。
可不可以这样来做一下比较:荒原是淡水,盐锅村是海。荒原是一颗种子,村民是土壤。那么土壤是种子的根,石嘴子桥下流淌的水,就是纽带了。
说起这条沟,几年前村委会为了防洪,为村民做了一件实事,这不水灾用上了。挖掘了这条沟,无疑为减少本次受灾损失,立下了汗马功劳。
村委会主任金勇告诉我说:“尽管这样,大水凶猛还是漫过了桥面。昨天我和马书记一个东头,一个西头为村民安全站岗、放哨,提示村民绕道而行”。
我采访了马书记:“咱们村有多少户人家?人口多少”?
马书记说:“585户,1952口人”。
我说:“好大的村子,好大的锅,这次水灾没有人员伤亡吧”?
金勇说:“没有人员伤亡,危房村民安置妥当”。
走访几户村民家后,荒原书记从心底发出来这样的心声:“门前的路会宽的,道路也会越走越宽的”。
“荒原书记到来,村民真正感受到了党的干部爱自己的村民,感受到了党的温暖”。一位村民如是说。
是的。我阅读过北戴河的海、山东莱州湾……从未见过倚海的村子遭遇这样的水灾。村两委班子,在辛丑年与受灾村民过了一个令人难忘、感动的中秋佳节是有特殊意义的。俯瞰一桥之隔,一半淡水,一半海水,桥底流淌。我想起了《枫桥夜泊》的诗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唐代诗人张继描写江南苏州的,不是盐锅的。而是借诗句,抒发我此时沉重的心情,写了《盐锅水泊》四句顺口溜:
白浪滔天声声漫,倚海村子被水淹。
重建家园幸福日,村官爱民温度暖。
这是描写盐锅村受灾后的诗句,虽然暂时不美丽了,在我心里,村子如我所云:塞外盐锅也周庄(2)。
3)
这是我爱一个地方最深情的表白,将表白进行彻底,就要知道一个地方的身世。古怪村名让我有了好奇之感。也就有了一种求知村子来历的欲望。还有村子古朴的风土民俗、发生过的传说故事……这是我每到一地所要完成的一道程序。
盐锅村,“盐”字本意是“在器皿中煮卤”。《说文》中记述:天生者称卤,煮成者谓盐。传说黄帝时有个叫夙沙的诸侯,以海水煮卤,煎成盐,颜色有青、黄、白、黑、紫五样。中国人大约在神农氏(炎帝)与黄帝的时期就开始煮盐了。
“锅”的历史悠久。据《方言笺疏》记载:“锅亦以中空得名,与车@同也。中空而盛之以物,亦谓之锅,食锅底焦饭。遗在役,恒带一囊,每煮食,取焦者以贻母”。到了晋代,“锅”已用来指炊具。大概到了明代锅才成了专属烹饪器具。更早一些的大概要追溯到南北朝,有诗云:“盈锅玉泉沸,满甑云芽熟。”也就是说,在南北朝,“锅”已开始专属化了。
盐锅村倚海,海属水,水生金,海生盐。如此,盐锅当属风水宝地了。要知道,在古代还真是盐贵如金啊!海生盐,锅煮盐,这样看来,盐锅的日子,是有滋有味的。
这是不是盐锅村名字的由来呢?也许还有故事或传说。这次水灾,也许验证了传说地势如锅底而称其为盐锅的。在没有其他对盐锅解释之前,我是认可我对盐锅村的解读而继续为之。
因为盐锅村还有一个特殊的历史悠久身份,她是生活在满族乡摇篮里的。而荒原的血管里恰好流着相同的血液(这段故事,应该由荒原自己去描写),因为他是苏完瓜尔佳,也就是清代三元勋索尔果之孙——瓜尔佳鳌拜之后,是满洲镶黄旗人。
满族人的村寨,迎来满族后裔第一书记瓜尔佳荒原。一个流浪在外几十年的儿子与满族村父老相拥,会倾注全部身心的。这是不是天意呢?
只有一种解释:荒原书记冥冥之中就与海边满族村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了,是符合思维逻辑的。
我不是专家,也不是学者。没有足够笔力,把这一段历史渊源复制。还是把留白留给专家、学者填充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盐锅村的历史深邃而寓意旷远,亦如眼前浩瀚大海了。
4)
一段满族历史,无疑给古朴的村子涂抹了神奇色彩。盐锅村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走来,从改革开放大潮走来,从脱贫致富实现小康走来,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的信念,不会改变。
一幅面朝大海背朝天的村子,书写着兴城这块多情土地的长卷,在我身体里西部正缓缓而又精彩展开……
长卷里有荒原和村两委班子用文字记录村子变化,字里行间散发着村史或乡志一缕缕墨香。
飘进了东地、后林子、石嘴子、老盐锅、腰刘、后刘六个自然屯。
我是通过水灾,真实认识盐锅村的,才知道她不是村子,而是一座美丽、古朴、星罗棋布六个自然屯,发展前景可观的海滨度假村。
时间定格在未来某个年份,时间不会太长,也许近在咫尺。盐锅村会把自己写进振兴村子历史,成为一员。
到那时,这些变化如同一朵朵花香,绽放盐锅春天里。当然了,也绽放在祝福我身体里的西部。
是啊!46年前我上山下乡铁岭县马侍郎桥村当知青时,喊过几年的一句口号:“缩小城乡三大差别”。那个年代觉得太遥远,如今,曾经的梦变成了现实——在海平面上每天都与太阳一起初升……
5)
我为一个安定、和谐、恬静、美好的生活环境、村民安居乐业的新型乡村而步王羲之《兰亭序》后尘,走笔现代版《盐锅序》了。
王羲之是和友人雅士汇聚兰亭盛游之事,饮酒赋诗而成集也。
《盐锅序》是我采访村书记、干了十八年村长的印象记,也是本文的序。内容是这样的:
辛丑年,九月清秋。省里派遣荒原携使命,从省城来。会同族人,振兴盐锅村,大幕拉开。
此地倚海,花开一方。村子古朴,渔火星光点点。十八年,岁月悠悠。土地记,酸甜苦辣。宛如一组数字,续写盐锅,绘制蓝图。
是传说不是传说,喜看荒原和村两委班子一起写文字。每一个词,一个句号,都是晴雨表,憧憬而梦也。
中国梦,每个人的梦。历史长河,浪花一朵朵……
每一朵,都是珍珠,串成项链,戴在盐锅村颈上,耀眼夺目。
每颗珠子,都是跳跃音符,奏响一部盐锅村人生交响,震撼而感人至深。灾难面前,依旧大手笔而战胜灾难从容了。
采访的日子或以后与盐锅村相处的日子,记忆深刻码头繁忙的日子,是我诗意的塞外江南,是我爱盐锅村的理由。因为我身体里的西部造影显示:我的血液与辽西盐锅村的血液流在一起了。
注释:
(1)茅草地作家村:是一个作家群的名称。
(2)周庄:位于苏州昆山市,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历史悠久,享誉中外的古镇。
作者简介:
才玉书,笔名才斗。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专业编剧委员会编剧。进修首届全国影视编剧高级研修班。沈阳市大东区作家协会副主席。自创现代诗独家词牌《筐子吟》。作品散见报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