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冷夫撰《香江诗潮》第三卷《序言》

卢冷夫,籍贯江西,1964年出生于辽宁,成长于辽宁、河南、黑龙江等地,现居北京。原总参某部退休干部,大校军衔。现为解放军红叶诗社副社长、《红叶》执行主编。亲身感悟的“红叶密码”是:恒久传承的红色基因,血火浪漫的绿色情怀,激昂奋进的铁韵风骨,紧跟时代的创新脚步。正在形成的“诗观”是:意新,语工,律细,情满,节奏好。香港诗词学会论坛【四海论诗】区总顾问、《香江诗潮》《香江诗评》《中华古韵》顾问。

遍地诗花正吐艳
卢冷夫
翻开新编《香江诗潮》第三卷,走进这五彩缤纷的诗国天地,一页页、一首首,数百位作者、数千篇诗作和评论扑面而来,如不尽馨香沁人心脾,无边才调纵横驰骋。这些都让我有些目不暇接。然夏爱菊主编嘱我作序,盛情难却,我只能勉强为之,用较短时间进行浏览、学习后,谈点个人收获和粗浅体会,抛砖引玉,权作一篇导读吧。
一个整体感受是:这本书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涵盖丰富、诗味悠长,既是新老诗人们家国情怀的热烈迸发,又是新时代传统诗词百花绽放的美好呈现。古人尝言:“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王夫之《姜斋诗话》),因此不揣浅陋,试从如下几方面分述之:
诗心系家国。家国情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维度和重要标识,自然也成为诗人们对民族大家庭的一种坚守和护持。每每国有大事,诗人必定迸发心声。如:“大暑何嗟天欲塌,中州自有爱同行。”(姚作磊《次韵王国钦会长连日大雨之作》);如:“盛情浓,不忘曾经痛。”(高红梅《六州歌头·百年建党》);如:“新瘦又三分,秋水盈眸动。廿四桥头月蒙尘,痛我扬州痛。 妙手快回春,细补丝丝缝。唤取烟霞坚作城,护我扬州梦。”(梁晗曦《卜算子·扬州必胜》)。
诗眼开天地。诗眼所及,常有美丽的风景、美丽的邂逅。因为诗人的眼睛里饱藏着智慧,蕴含着美,故而常能发现别人难以发现的奥妙,体味别样之境界。如:“走到人生如意处,何妨一笑取无穷。”(刘福利《象棋》);如:“路边花有意,也向墓碑开。”(雷海基《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如:“晨跑青山绿水前,夜来自在抱书眠。开心最合大家乐,养寿无关多少钱。裹腹二餐真富贵,浇胸三两是神仙。莫嫌日子不精彩,且把平时当过年。”(唐大进《寄老同学》)。
诗品贵雄浑。司图空把雄浑作为《二十四诗品》开宗第一品,释为“具备万物,横绝太空”的巨大充实之美。本书中亦有不少这样恢弘豪迈、壮怀激烈的雄浑诗句,如:“书比风云人叱咤,士如江海气纵横。”(林峰《咏方孝孺》);也包括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忠勇激昂的军旅诗词,如“电台断续唤春柔,守岁国门霜裹头。山挺界碑堪远望,雪封林海任遨游。十分孤寂藏千日,一片忠诚照九州。寒夜犹疑北风紧,相思斜挎上岗楼。”(朱思丞《哨所迎春》)。
诗味多隽永。所谓诗味,特指诗的意味和趣味。本人曾在《百花动人与诗道坚守》一文中论到:“诗贵有诗味、有鲜味、有回味……诗味即韵味,鲜味即今味,回味即人生况味。”数古往今来,耐读可品之辞句大抵如此。试看本书中:“窗外烟花天挤满,我先摘朵寄边疆。”(郝振清《捣练子·军嫂除夕情》);“瘴疠清除融世界,春光满溢美神州。”(陈清琦《辞旧迎新》);“几处春山初纾困,一年诗梦已先红。”(王加华《早春》)等,皆灵动自然,韵味隽永。
诗笔正青春。新编《香江诗潮》第三卷作者中有一些享誉诗坛的名家,也有许多初出茅庐的新人,但在他们笔下,很多诗句都蕴涵丰富而深刻,简约生动而自然,带有一股蓬勃向上的朝气。如:“当下时光应最惜,绿丛几朵是红英。”(刘相法《过明湖入少年宫》);“招手能同灵鹊语,和谐共谱小康谣。”(吴洪激《有感农家小院桂花树上小鸟筑巢》);“青春经露白,旧雨读枫红。”(王伟《临江仙•友人生辰有寄》);“出警穷途尽,怀乡白发新。空阶碧草自盈门。怕梦篱笆小院,又逢春。”(涂运桥《南歌子·出警》)等等,从这些作品中我们似可窥见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春天正悄然到来。
行文至此,京城正值深秋时节,这是一年当中最美的时光。我想,各位诗友或与我一样,徜徉在诗的百花园里,享受着由诗意展拓出情趣盎然的艺术美,实在是惬意和妙不可言的。在中秋和国庆即将来临之际,衷心祝愿广大诗友双节快乐,秋祺安康,诗情永驻,创作丰收!同时也祝诗文合璧的《香江诗潮》笔随时代,情逐潮涌,坚持特色,越办越好!最后请允许我捉笔献芹,以一首《秋兴》作结:
万木荣枯犹带霜,自将纸笔试温凉。
云浮岭上疑归梦,人过溪边又短章。
秋色忘机千里远,诗心反射一弧长。
流霞饮我回眸醉,相送空天雁几行。
2021年9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