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中作乐,忙里偷闲 一 一一我的养生观之五
作家/余文祥
苦字,始见于《说文解字》。本义是苦菜,后引申指苦味,也引申为痛苦、苦痛的意思。有人把人的面相看着是一个苦字,头发是苦字的草字头,眼睛、鼻子一横一竖是苦字中的十字,嘴巴是苦字下面的口字,这比喻到十分形象。有哲人说,人来到世上,就是为了吃苦的,所以婴儿出生被称为呱呱坠地,总是哭着来到人世间的。这话一点也不错,自古以来,没有不吃苦的人。问题是怎样对待吃苦,这里面就大有文章了,甚至设及养生之道。在吃苦的问题上,我有着深切的感受和体会。
1980年10月,身在农村的妻子和儿女迁到新洲城关居住,虽然夫妻不再两地分居,但是也带来了一连串的新问题。首先是吃饭的问题。一家六口就靠我每月50元的工资和30斤粮食、4两油的计划供应。经济结据,粮油紧缺,常有揭不开锅的时候。其次是住宿的问题。单位宿舍本来就窄小,但还是分给一个长20米、宽2•2米的房间,一家六口就挤在一起。第三是小孩读书和就业的问题。因为他们都是农业户口,进城就读要交借读费,适龄的子女不安排工作。一顶“半边户”的帽子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苦不堪言。

怎么办?愁眉苦脸、忧心忡忡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只有从容面对、苦中作乐,才能走出苦境,闯过难关。再穷再苦,也不能倒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苦中作乐的方法有三条:
一、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乐中有苦,苦中有乐;乐即是苦,苦即是乐。孔子大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古人能做到,今人为什么做不到呢?人们常说,吃亏是福,吃苦是补。人在一生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困苦,有待我们去面对,必须学会能吃苦,肯吃苦,会化苦。在生活困境中,只有随遇而安,乐以忘忧,才能使身心得以休养,生命得以升华。吃苦是人生的一种历练,我们必须接受挑战,以苦为乐,以苦为荣,在苦境中不断成熟。“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
二、生活向低标准看齐。
古人云,“比上不足,比下有馀,此最是寻乐妙法也。将啼饥者比,则得饱自乐;将号寒者比,则得暖自乐;将劳役者比,则优闲自乐;将疾病者比,则康健自乐;将祸患者比,则平安自乐;将死亡者比,则生存自乐。”今人说,思想上要向高标准看齐,生活上要向低标准看齐。人家吃饱一点,我可以吃少一点;人家穿好一点,我可以穿差一点;人家住宽一点,我可以住窄一点。别人过一天,我也过了两个半天。苦境时,要坐在磨子上吃藕,想得转,看得穿。要轻得失,勤内省,不履邪径,不为物诱。只有这样,才能内以安心,外以安目,心目俱安,则身安矣。
三、以乐观的心态看事态的发展。
我始终相信人民相信党,相信电影《列宁在1918》里的那句台词:“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于是,我安贫乐道,安于贫困的生活境地,乐于遵守自己的信念,以信守道义、信念为乐。守住清平是一剂最好的良药,安贫乐道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工作中找乐子,在学习中找乐趣。在圆满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给《长江日报》文艺副刊写点文章,给新洲电大党政班、新洲老年大学讲点课,以贴补家庭生活经费的不足。工夫不负有心人,四面春风同路来,幸运之神终于降临到我头上。1986年,文化局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一次性地解决了家属和子女“农转非”的问题,摘掉了“半边户”的帽子。1988年,被评为副高职称,并被聘为武汉市群众文化高级职称评委。随后,家属和子女的工作逐渐得以安排,居住条件也逐渐改善。风雨过后,是一道绚丽的彩虹。
1984年,我调入新洲文化馆,负责业余文学创作辅导、编辑出版文学刋物、群众文化理论研究、讲授《文学概论》和诗词写作,以及自身的文艺创作。忙不忙?忙!有人说,忙碌是一种幸福,让我们没有时间体会痛苦;奔波是一种快乐,让我们真实地感受生活;疲惫是一种享受,让我们无暇空虚。忙是一件大好事,正是因为忙,才能出成果,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正是因为忙,生命才有价值,人生才能出彩。
列宁同志说得好,“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我们的古人也告诉我们要劳逸结合,忙里偷闲。唐代诗人白居易说,“偷闲何处共寻春”、北宋诗人黄庭坚说“忙里偷闲得几回”、南宋诗人陆游说,“忙里偷闲慰晚途”。忙里偷闲,不是偷懒,而是为了工作效力更高。我们必须学会忙里偷闲,因为忙里偷闲好处多多。
忙里偷闲,可以激发灵感,此其一。
每年出版一本《新洲诗词》,从选稿到修改,从编辑到校对,都是一人大包大揽。这是一年最忙的时刻,忙得没日没夜,忙得天旋地转。有时为修改一首诗,花去我半天的时间;有时为修改一句诗,弄得我头昏脑胀。有一位诗友写了一首《游故宫》的五律,其结尾是“昔年皇帝位,今日人民游”。主题思想是说封建王朝一去不复返了,人民已经当家作主,故宫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但从格律上讲,“人民游”是一个三平调,三平调、三仄调都是写格律诗之大忌。从结构上讲,结尾不够有力。改了不少的“XX游”,都不理想。我干脆停下来,听听歌,逛逛街,突然灵感一动,将其“今日人民游”改为“今日我来游”,既改掉了三平调的毛病,而且结尾有力,寓意深刻。我作为人民一份子,已经当家作主,能够游览昔日封建王朝的帝位,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忙里偷闲,可以收获喜悦,此其二。
新洲是著名的民间艺术之乡,研究民间艺术是我的一大兴趣。在写《牌子锣鼓初论时》,提出了元杂剧衰落、南剧兴起后,民间曲牌进入昆曲而广泛流传的论点,但是一时找不到论据,急得我抓耳挠腮。写不下去,索性停笔不写,于是我随意走走,信步去到地方志办公室访访朋友。志办有一套《中华大字典》,40大本,我随便抽出一本,又随便翻到一页,有一个舒芬的词条,我不经意地看了起来。看着看着,我突然从椅子上惊喜地站了起来,因为我看到舒芬的一首七律:
为爱宜春令出游,风光犹胜小梁州。
黄莺儿唱今朝事,香柳娘牵旧日愁。
三捣鼓催花下酒,一江风送渡头舟。
嗟予沉醉东风里,笑剔银灯上小楼。
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舒芬是明代正德时的状元,诗中有宜春令、小梁州、黄莺儿、香柳娘、三捣鼓、一江风、沉醉东风、剔银灯、上小楼等9个曲牌,这不正好可以作我的论据吗?天助我也!
忙里偷闲,可以成就健康,此其三。
人生是一个漫长
的过程,是一场马拉松式的长跑。我们要学会自己爱惜自己,自己照顾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忙里偷闲。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思想压力、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在不断加大,我们需要精力的恢复,能量的补给,需要不断的充电,最好的方法也是忙里偷闲。人生除了享受工作的快乐之外,还要享受生活的快乐、休闲的快乐。因此必须重新集中留意力,去摸索节省时间的小技巧。我们时代的发展是每天不一样,知识在不断更新,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合着社会的脉搏,磨镰不误砍柴工,最好的方法还是忙里偷闲。
苦中作乐也好,忙里偷闲也好,既是一种有价值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是一种不可缺失的养生之道。“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拥抱更加美好的明天!

编辑简介

侯彦启,笔名:智者见智,中国新写实主义诗歌的倡导者,中华文艺学会理事、山东二分会会长,天南地北诗社社长,都市头条(北京、上海、深圳、港澳台)认证编辑,中国远山文学网理事、特约作家,中国先锋文艺作家协会理事,敖汉旗诗词学会会员,获“当代百强诗人、当代百强才子、中华诗词100位优秀传承人、新写实主义诗歌十佳诗人、中国诗歌艺术奖",诗被多种刊物刊登,多次获奖。

天南地北诗社总旨
为世界各地的文化人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举办征文大赛,同题诗作,诗歌评论、小说连载、随笔、纪实、书画,不拘一格,自由发挥,打造成一个百花齐放的正能量文学园地,并通过中华文艺群、中华诗艺社美洲分社群、全球华语微信诗人联合会群、中国海峡文化休闲中心群、亚洲有声诗刊群、巴黎中华文学总群、国际联合报社群、台湾诗意山庄群、凤凰第二支社群、国际诗歌文化传媒交流群等近二百多个微信群传播到五湖四海,以文交友,其乐无穷……

天南地北诗社
社长:智者见智
常务副社长:采菊东篱下 荷塘清风
副社长: 柳林 冯金斌
理事长:王福杰
副理事长:潘文韬 田宇 邹怀学
秘书长:风雨萧萧
副秘书长:开心十月 朱守平
执行主编:文子 源自大地
主任编辑: 独上西楼 舟上客 老槐树 驿外漫步 南京老树 陆小青 飞哥 李德兰 歌声 杨杰峰 鲁宏 一湖秋月 熊哲林 生命方舟 慈云含笑 北海渔翁 股龙 春哥 原上草 管胜
企事业单位想上北京头条、深圳头条等等头条投稿宣传的,想邮购字画的,请联系编辑部,
联系:13806499800(微信)

祝大家吉祥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