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城诗家****诗选****
笑游乾坤自在闲(外二首)
文/胡建国
秋雨缠绵风如烟,
酷暑渐退人亦眠。
青城山上幽林树,
金碧天下鸿飞燕。
老朋故友寻天乐,
轻歌幔舞道地欢。
莫怨人间黄昏短,
笑游乾坤自在闲!
感 慨 朋 友
一一七夕随想
丹桂含苞放,
催醒初恋人。
千枝银万叶,
一片白痴情。
难忘当初心,
浓浓意甜蜜。
鸟鸣啼声碎,
风中细品味。
花海君亦谜,
怎比鹊桥会?
红豆相思酒,
老翁永难醉!
春游柳江古镇
葱葱树林幽,
潺潺流水声。
街石林荫道,
柳江古镇城。
青衣江水边,
泛波向前奔。
板桥河上跨,
塔群两岸立。
游艇穿江过,
乘客歌声飞。
今日心舒畅,
明朝望再会!
威远山王老家喜事
文/古绪芬(韵致)
一
上山几里陡坡长,
强度辛劳更够呛。
雀跃公交车往返,
自来水亦上高冈。
二
无庙无神办事难,
有山有树久贫寒。
今修公路又通水,
雨露阳光沐叠峦。
沁园春.秋月
文/张东强
时至金秋,恰然明月,又照绮窗。
看蟾宫清澈,婆娑丽影;
瑶台叠翠,曼舞霓裳。
借此良辰,不堪饮醉,共得人间一曲长。
惜年华,纵韶光已退,心系朝阳。
红尘历数沧桑,空空也、终为生计忙。
阅秦皇汉武,皆成陈俑;唐宗宋祖,尽谢辉煌。
五岳风流,三山墨迹,多少讴歌书未央。
但知道、有嫦娥玉兔,万古流芳。
清尘绝世,无胭亦芬香 (两首)
文 / 唐贝
(一)
清新素雅立红尘,
惹得伊人远足频。
风雨荒山犹自乐,
一花一草也逢春。
(二)
岁序衣装悄换中,
随波四季步匆匆。
花开但惜难长艳,
莫负黄麻别样风。
清溪河 ,我的母亲河
文/曹京川(原创)
清溪河
在古老弯蜒的穹窿 大地
生生不息
把多少变幻的风云经历
勇往直前只争朝夕
暗淡了沧桑往事
青山见证
碧水见证
白塔见证
这是一条英雄的河
弥漫着茶的清香
践行着盐的纯粹
燃烧着煤的激情
彰显着铁的坚韧
一千四百年历代先贤志士
著书立说赞美您
李南晖
胡驭垓
罗世文
人杰地灵誉蜀南
红尘悠悠岁月蹉跎
这是一条历尽磨难母亲的河
铭记着多少悲欢离合
古八景,八道堰
九曲十八滩
高洞飞流滴石穿
史册记住
子孙记住
日月记住
曾经的凄风苦雨
抗战的炮火硝烟
怎能忘记
伟大的母亲河
美丽的母亲河
敢于创造骇世奇迹
沐浴改革春风
脱贫致富正在继续
新店子七星椒红
四方村无花果甜
周萝卜萝卜干脆
黄老五花生糖香
绿水青山的乡村奔小康
清溪河
我的母亲河
咏唱一首永恒的歌
先烈们唱过
我们也唱过
子孙后代也会唱着
为她骄假
为她自豪
无论走向何方
永远装在胸膛
一颗感恩的心不变
在梦里
也会想着
****婆城散文****
邹惟山辛丑年系列散文(之六)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6 黄荆半月 2021年8月16日夜 天马峰下
《婆城徒步史略》连载(之十五、十六)
文图/风云
第十五章 徒步花朝门
2015年2月24日,农历正月初六,徒步花朝门,共41人。
徒步线路:长沙坝坐船——洞潭寺——情人谷(杀人沟)——崔氏祠堂——花朝门,特邀向导:快乐老头。
长沙湖又名长沙坝水库,位于威远县北部观英滩镇与黄荆沟交界的河谷中,距县城29公里。长沙坝水库为条石浆单拱坝,坝高52米,于1971年建成,为世界著名坝工建筑,大坝雄姿和湖内景点曾在《人民画报》上彩印刊出。“长沙坝水库”五个大字,系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
长沙湖风景雄奇秀丽,深幽险峻,游人到此,莫不留恋忘返。“溢洪飞瀑”于夏秋季可见,湖水从十多丈高的坝顶飞流直下,水声轰鸣不绝,水雾蒸腾四溢,场景十分壮观。
湖内有大小港岔200余条,半岛50多个,回水长10公里。泛舟湖上,看青山绿水,沐习习凉风,听山谷鸟鸣,人与自然似乎融为一体。湖周峰峦叠翠,沟壑纵横,林深树茂,怪石峥嵘。象鼻山上的猴儿石与僧人坳上的三尊佛,构成一幅唐僧取经的立体画面;凤凰寨方圆数公里,四周岩石壁立,险峻异常,仅有五道寨门可上山;小三峡峡谷幽深,曲折回环,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境;壕子口内两根长藤悬空垂下,相依相偎,迎风摇动,当地人喻为“夫妻藤”;106洞系七十年代由部队秘密修筑的地下战备仓库,9个山洞错落分布于燕子沟峡谷中,最大的洞深200米,可容纳10辆大货车停放,里面冬暖夏凉,实为消夏避暑之胜地。
湖区附近有清代贞节牌坊、兴隆古场、神仙沟隋代聚居地遗址、云台寺、獠人悬棺等景点,张三丰题字、凤求凰、张献忠葬妹等民间传说,吸引着人们去寻幽探秘。石坪山歌为极富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遗产,曾进京献演,名满京华;竹塘香米糯滑爽口,享誉四方。
花朝门康养生态园地处观英滩镇竹塘村,是一个四处山林青翠、遍布水库池塘的川南浅丘与小盆地交织的山区农村;是那种具有清晨鸟语花香,响午蝉鸣溪涧,傍晚蛙鸣犬吠的田园意境的地方;是中国人梦中追求的抬头望得见山,低头看得见水,闭目就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当地的名门望族为崔姓。据考证崔氏是名门望族,起源于西周的姜子牙,历朝历代不乏大家名人。全国各地及海内外均有分布。威远大屋基崔氏始祖子裕公,是清康熙戊戌(公历1718)年自广东龙川县迁入四川,至2015年已近300年。入川至今,崔氏后裔已延至第15代,分布于威远、资中、资阳三(市)。仅威远、资中两县族人就达数万。而石坪则是始祖入籍地,大屋基崔氏祠堂、一世祖、二世祖祖坟均在附近。因此花朝门生态园成为崔氏聚会的主要场所。
威远“石坪山歌”是四川威远县观英滩及周边山区镇广为流传的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原生态山歌,是清代中期由福建迁入石坪的客家人将客家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而形成。石坪山歌内容丰富多彩,有反映时代生活的,有抒发情感的,有歌颂大自然的,有表现人物的,也有表现宗教的……
石坪山歌源于先民劳作,兴于清时和民国年间,盛于解放初期生产大运动。主要分布在观英滩镇石坪一带,少数传播在相邻的山王镇、连界镇、新场镇。经过收集、保护、整理和传承;通过多种媒体广泛宣传,得到了完整的保存;在学校、社会广为传唱,成为了当地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情人谷全长3000余米,林木森茂,古藤缠绕,小径幽曲,小溪瀑布,浅滩流水,步行其间绿萌清风,岩石高耸,野花野果遍布。
这里之所以又叫杀人沟是因为清朝时期,崔氏兄弟除匪安民丧生于此而得名,其侠义精神至今让当地人怀念与敬仰。道光末年清朝初起,当地杨家沟李母养有一子不务正业,偷、盗、抢成性,为人不仁,此人名叫李绍云,纠结一帮地痞长期欺压百姓,无恶不作,百姓深恶痛绝,但敢怒不敢言。时年崔氏茂公正带领儿孙廷辉、廷栋、廷刚(哑巴)三兄弟等人,正在当地开荒种地,突听沟内大喊“抢人啰!抢人啰!”崔氏三兄弟急忙放下农活,拿起刀枪飞步来到沟内,只见恶霸李绍云纠结地痞王云龙等一众匪徒数十余人,正在沟内抢窃路人,稍有不从者即刻杀死,看得崔氏三兄弟怒火中烧,三兄弟分工一人护送路人尽快撒离,哑巴和另一兄弟即刻和匪徒厮杀,常言道“好汉不怕单只虎,英雄难撞万人关” ,经过一天的厮杀,终因疲倦不堪、寡不敌众,唯有哑巴因轻功了得才得以逃脱,其余两兄弟则丧生于此,故名杀人沟。
第十六章 徒步锁珠河赏油菜花
2015年3月1日,徒步锁珠河。
徒步线路:早晨7:50分在老车站乘坐到龙会方向的班车,在癞子凼下车,开始徒步,癞子凼——火烧庙——锁珠河——高石,中午在高石吃饭,全程约12公里。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