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断淫即佛诲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
此嘱阿难,转教末世。初心修三摩地者:即耳根圆通。淫欲为大定冤贼,不唯身不行淫事,且要心不起淫念方可。此正防微杜渐,临深履薄之诫。果能如是,方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如来指今佛,先佛世尊,指过去诸佛,今昔之佛,皆作是说,定可信从也。第一者,居四重之首,决定断除心淫,清净修学,究竟明诲也。
巳三 确定菩提成否 分二 午初 喻不断无成 二 劝深断方成 今初
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何以故?此非饭本,沙石成故。
此承上是佛教断淫之故。阿难!若不断淫心,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祗名热沙,此非饭本。而以禅定薰修,喻之以蒸;以不生灭心,为本修因,然后圆成果地修证,喻如蒸米成饭。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
设汝不断淫欲,是以淫身,求佛所证妙觉极果;此因果不孚,如蒸沙成饭相似。纵得妙悟者:谓纵经多劫修习,得开妙悟,合上经百千劫,只名热沙;经劫修习如蒸,得开妙悟如热相。皆是淫根五句:合上此非饭本,沙石成故。根本成淫者:有淫欲种子,触处便发,由此恶业日臻,必至轮转三途,必不能出;人身尚不可得,况欲修佛果耶?如来涅槃者:佛所证之如如理;何路修证者:沙石成故,决难成饭也。
午二 劝深断方成
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
机者,发动之由,如弩牙也。谓身之淫机,由心使作,心之淫机,由念弛放,必使一念不生,身心二途,方得俱断。若使能断之性犹存,而所断缘影仍在,终非杜绝,必使断性亦无,方称药病双除,始为无病人也。正如息机归寂然,诸幻成无性矣!即此无幻之性,方合于佛果菩提,菩提佛所证之如如智,斯可希冀矣!此与上科涅槃,乃理智一如,互影说故。《宝镜疏》云:身断淫,律仪戒也;心断淫,定共戒也;断性亦无,道共戒也。初曲分损益之相竟。
乔吉阳: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圆瑛大师 著
第十七卷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
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义
福州鼓山涌泉禅寺圆瑛弘
悟着受法弟子明旸日新敬校
癸三 别列三学 分二 子初 历明预先严戒 二 略示场中定慧 子初分二 丑初 正教持戒 二 助以咒力 丑初分三 寅初 摄前征起 二 开释四重 三 总结远魔 今初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
心为戒本,若摄之则名持戒,若放之则为破戒,故以摄心,名为戒也。
寅二 开释四重 分四 卯初 断淫 二 断杀 三 断盗 四 断妄 卯初分二 辰初 曲分损益之相 二 判决邪正之说 辰初分三 巳初 首陈持犯利害 二 预辨魔佛教仪 三 确定菩提成否 巳初分二 午初 持则必出生死 二 犯则必落魔道 今初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此明戒为三学之首。以初卷至四卷半,皆明生信开解,即是慧学。自举喻华屋,请示修门,至此乃是定学。以故向下为根机稍下者,正明戒学。则知此经,俱诠三学。然唯说四重,以是大小二乘,共具之根本戒也。温陵曰:诸经戒杀居首,谓设化以慈悲为先;此经淫戒居首,为真修以离欲为本。盖欲气粗浊,染污妙明,欲习狂迷,易失正受,续生死丧真常,莫甚于此,故须首戒也。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是以缠缚生死。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者:而于淫欲一事,非但不动身口,亦不生一念思想之心,方为不犯,方与摄心为戒相应。余三仿此,既心戒清净,则树倒根断,枝叶不生,自不随其生死相续。如后干慧地文云:‘欲爱干枯,根境不偶,现前残质,不复续生。’可证斯义。
午二 犯则必落魔道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汝修耳根三昧,本思出离尘劳,尘劳即界内见思二惑。淫心不除,尘劳必不能出,淫欲为尘劳上首故。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
此承上文,带淫修禅,尘不可出。纵有多智者:世智辩聪,善说诸法。禅定现前者:世间禅定,善入住出,而得现前。纵有二字,双贯多智、禅定二种。如不断淫者:于修三昧时,不舍绝淫念,皆为魔业,必落魔道,魔乐欲境。今既不断淫欲,上品则堕魔王,以魔界欲胜、福强、心灵,非禅智不能便生;今以禅智而助淫心,使淫增炽。如阴魔中,行空禅者,却留尘劳,广化七珍,多增宝媛是也。设无世智禅定,则直堕地狱无疑矣!中品则堕魔民,下品则堕魔女,上、中、下三品,则随福厚薄,以为阶降耳。
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彼等诸魔,其徒实繁;以淫欲为传法,递相传授,令不断绝,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慢成习,非果计果。如受魔文云:其人亦不觉知魔著,自言谓得无上涅槃是也。初首陈持犯利害竟。
巳二 预辨魔佛教仪 分二 午初 贪淫化世即魔教 二 教人断淫即佛诲 今初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
我者佛自称。灭五住烦恼,度二种生死,即去世之别称也。正像已过,末法之中;去圣时遥,魔强法弱,故云多此魔民,炽盛世间。此多魔教,生受其惑,死为魔眷;如后受魔文云:‘命终之后,必为魔民’是也。如火炽然盛发,世间尽受其焚;如后想魔文云:‘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则九生,多踰百世,令真修行、总成魔眷’是也。
广行贪淫者:即先世带淫修禅之辈,来为教师,现通现慧,密教行淫,以为佛事,递相传授。为善知识者:自以为善知行淫之事,善识行淫之理;如后想魔文云:‘赞叹行淫,不毁粗行,将诸猥媟,以为传法’是也。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爱即思惑,见即见惑,而以淫欲,为教化之端,则堕爱坑;而以淫欲,为真修之法,则堕见坑;不能自出,而失菩提正路矣!
乔吉阳:
《圆瑛大师楞严经讲义》: 第一清净明诲断淫
2 年前
《圆瑛大师楞严经讲义》: 第一清净明诲断淫
[图片]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此明戒为三学之首。以初卷至四卷半,皆明生信开解,即是慧学。自举喻华屋,请示修门,至此乃是定学。以故向下为根机稍下者,正明戒学。则知此经,俱诠三学。然唯说四重,以是大小二乘,共具之根本戒也。温陵曰:诸经戒杀居首,谓设化以慈悲为先;此经淫戒居首,为真修以离欲为本。盖欲气粗浊,染污妙明,欲习狂迷,易失正受,续生死丧真常,莫甚于此,故须首戒也。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是以缠缚生死。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者:而于淫欲一事,非但不动身口,亦不生一念思想之心,方为不犯,方与摄心为戒相应。余三仿此,既心戒清净,则树倒根断,枝叶不生,自不随其生死相续。如后干慧地文云:‘欲爱干枯,根境不偶,现前残质,不复续生。’可证斯义。 午二 犯则必落魔道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汝修耳根三昧,本思出离尘劳,尘劳即界内见思二惑。淫心不除,尘劳必不能出,淫欲为尘劳上首故。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 此承上文,带淫修禅,尘不可出。纵有多智者:世智辩聪,善说诸法。禅定现前者:世间禅定,善入住出,而得现前。纵有二字,双贯多智、禅定二种。如不断淫者:于修三昧时,不舍绝淫念,皆为魔业,必落魔道,魔乐欲境。今既不断淫欲,上品则堕魔王,以魔界欲胜、福强、心灵,非禅智不能便生;今以禅智而助淫心,使淫增炽。如阴魔中,行空禅者,却留尘劳,广化七珍,多增宝媛是也。设无世智禅定,则直堕地狱无疑矣!中品则堕魔民,下品则堕魔女,上、中、下三品,则随福厚薄,以为阶降耳。 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彼等诸魔,其徒实繁;以淫欲为传法,递相传授,令不断绝,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慢成习,非果计果。如受魔文云:其人亦不觉知魔著,自言谓得无上涅槃是也。初首陈持犯利害竟。 巳二 预辨魔佛教仪 分二 午初 贪淫化世即魔教 二 教人断淫即佛诲 今初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 我者佛自称。灭五住烦恼,度二种生死,即去世之别称也。正像已过,末法之中;去圣时遥,魔强法弱,故云多此魔民,炽盛世间。此多魔教,生受其惑,死为魔眷;如后受魔文云:‘命终之后,必为魔民’是也。如火炽然盛发,世间尽受其焚;如后想魔文云:‘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则九生,多踰百世,令真修行、总成魔眷’是也。 广行贪淫者:即先世带淫修禅之辈,来为教师,现通现慧,密教行淫,以为佛事,递相传授。为善知识者:自以为善知行淫之事,善识行淫之理;如后想魔文云:‘赞叹行淫,不毁粗行,将诸猥媟,以为传法’是也。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爱即思惑,见即见惑,而以淫欲,为教化之端,则堕爱坑;而以淫欲,为真修之法,则堕见坑;不能自出,而失菩提正路矣! 午二 众人断淫即佛诲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 此嘱阿难,转教末世。初心修三摩地者:即耳根圆通。淫欲为大定冤贼,不唯身不行淫事,且要心不起淫念方可。此正防微杜渐,临深履薄之诫。果能如是,方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如来指今佛,先佛世尊,指过去诸佛,今昔之佛,皆作是说,定可信从也。第一者,居四重之首,决定断除心淫,清净修学,究竟明诲也。 巳三 确定菩提成否 分二 午初 喻不断无成 二 劝深断方成 今初 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何以故?此非饭本,沙石成故。 此承上是佛教断淫之故。阿难!若不断淫心,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祗名热沙,此非饭本。而以禅定薰修,喻之以蒸;以不生灭心,为本修因,然后圆成果地修证,喻如蒸米成饭。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 设汝不断淫欲,是以淫身,求佛所证妙觉极果;此因果不孚,如蒸沙成饭相似。纵得妙悟者:谓纵经多劫修习,得开妙悟,合上经百千劫,只名热沙;经劫修习如蒸,得开妙悟如热相。皆是淫根五句:合上此非饭本,沙石成故。根本成淫者:有淫欲种子,触处便发,由此恶业日臻,必至轮转三途,必不能出;人身尚不可得,况欲修佛果耶?如来涅槃者:佛所证之如如理;何路修证者:沙石成故,决难成饭也。 午二 劝深断方成 必使淫机,身心俱断,
[图片]
《楞严经》《圆瑛大师楞严经讲义》
乔吉阳:
淫欲的报应为何是铁床、铜柱?圆瑛大师版《楞严经讲义》系列学习179
北梦木兮
(“海门禅院”是广州市华峰寺的官方微信。传播正法,每天仅一则,随缘关注。 )
(系列专题简介:《楞严经》是历来大德都推崇学习的一部经,比如近代高僧虚云老和尚开示说: “以我的愚见,最好能专读一部楞严经。只要熟读正文,不必看注解,读到能背,便能以前文解后文,以后文解前文。此经由凡夫直到成佛,由无情到有情,山河大地,四圣六凡,修证迷悟,理事因果戒律,都详详细细的说尽了,所以熟读楞严经很有利益。”
此前本栏已发布过白话版的《楞严经》作为基础了解,为了进一步详细学习,这次我们选取的是圆瑛大师版的讲义。
圆瑛大师号称“楞严独步”。据记载,大师在24岁时听学此经,用心过度致患血疾。乃于佛前发愿求令恶疾速愈,更求得悟,弘扬该经以报佛恩......次日即有“化人”前来告知治病妙方,法师依之服用,仅三次便血止,逐精研此经。每遇深奥难解之处,大师都逐一静坐参究,可见法师之注解,乃以真修实证为基础,非依文解义。至“讲义”完稿时,大师已74岁,历时50载。)
淫欲的报应为何是铁床、铜柱?
——圆瑛大师版《楞严经讲义》系列学习179
阿难!此等皆是,彼诸众生,自业所感,造十习因,受六交报。
上科略示情想,为升坠根由,此科详示升坠,有因果差别。故呼阿难,而告之曰:此等因情想所感升坠之报,皆是彼诸众生,自业之所感招,设无自业,虽本有地狱,谁能驱之入哉?此属蹑前,下乃标后,造十习之业因,受六交之果报。此虽因果各言,义实互具,以有因必有果,而果不离因也。初蹑前标后竟。
云何十因?阿难!一者淫习交接,发于相磨,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于中发动。如人以手,自相摩触暖相现前。
首句总征,寄居于此。阿难!一者淫习下,则别释十因,以明感招十习;谓淫、贪、慢、嗔、诈、诳、怨、见、枉、讼。既云为习,即是业因。下之六报,即属苦果。而贪慢等,仍带惑名,应是兼惑业,故云习也。习有种习、现习,种习为种子属惑,现习为现行属业,由种子发生现行,故作诸业。
阿难!一者,淫习交接者:淫为万恶之首,生死之根;一切众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故首列焉。宿世淫欲炽盛,犹有余习,发为现行,必须内根外境,男女交接,方得成业。发于相磨者:谓染心会合,彼此互相研磨,深求欲乐;研磨不休,则精血由是耗散。积淫成火,故有大猛火光,于自心中发动,预现地狱相也。则死后,招引业火,自可想而知矣。如人以手,自相摩触,暖相现前者:此以例验知,如有人以两手掌,无故自相摩触,由是故有暖相现前者,是也。
二习相然,故有铁床,铜柱诸事。
二习,谓种习现习之二,犹干柴遇火,种习犹存,现习重增,互相炽然。由此命终,故感铁床铜柱诸事。盖前之大猛火光发动,心中之狱相初萌,此之铁床铜柱,心中之业果成就矣。
据观佛三昧经云:铜柱地狱者,有一铜柱,状如火山,高六百由旬,下有猛火,火上铁床,上有刀轮,间有铁嘴虫鸟。有灭伦伤化,非时非处,犯不净行者,命终则生铜柱之顶,猛火焰炽,焚烧其身,惊怖下视,见铁床上,有端正女,若是女人,见端正男;心生爱著,从铜柱下,至铁床上,男女二根,俱时火起,有铁嘴虫,从男女根入,自男女根出,一日一夜,九百亿生,九百亿死者是也。观此则知,淫报之苦,悉由心现也。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行淫,同名欲火。菩萨见欲,如避火坑。
是淫习为害之故,十方一切如来;向人形容谓之色,自己观察谓之目,异口同音,同名欲火。淫欲火害,甚于猛火,遭之者必至丧身失命。菩萨见此淫欲之境,远离回避,犹如火坑相似。
《宝镜疏》云:以故,诸佛同诃,审宜刻骨;菩萨共避,宁不惊心!呜乎!欲之为火,其毒若此,惟愿有智士女,幸勿自效扑灯蛾也。初淫习竟。
(节选自:《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义》
福州鼓山涌泉禅寺圆瑛弘悟著;受法弟子明旸日新校)
(待续)
乔吉阳:
淫欲重以及邪淫的恶报
2017/9/7 热度:8909 下载DOC文档
“万恶淫为首”,邪淫恶果十分恐怖,其果报苦不堪言,惨烈无比,佛子不可不察,应当谨记!
《大智度论卷第十三 @释初品中尸罗波罗蜜@释戒相义》
复次,如佛说:“邪淫之人,后堕剑树地狱,众苦备受;得出为人,家道不穆,常值淫妇,邪僻残贼,邪淫为患。譬如蝮蛇,亦如大火,不急避之,祸害将及!”如佛所说:“邪淫有十罪:一者、常为所淫夫主欲危害之;二者、夫妇不穆,常共斗诤;三者、诸不善法日日增长,于诸善法日日损减;四者、不守护身,妻子孤寡;五者、财产日耗;六者、有诸恶事,常为人所疑;七者、亲属、知识所不喜爱;八者、种怨家业因缘;九者、身坏命终,死入地狱;十者、若出为女人,多人共夫;若为男子,妇不贞洁。”如是等种种因缘不作,是名不邪淫。
《出曜经@卷三@欲品第二》
佛告比丘。淫火炽盛便能燔烧诸善之本。淫荒之士不识善恶。亦复不别清白之行。不知缚解出要之道。如斯辈人遂无惭愧。宁丧亲族分受形辱。不阙淫性以违其志。或因淫欲。杀害父母兄弟姊妹。斯受其殃。或因淫逸罪及五逆。王者所戮死受恶报。犹野火行傍树为燋。既罪自深复及宗亲。人由淫欲违佛慢法。谤毁圣众为诸圣贤之所嗤笑。我今当说犯淫之本。
淫之为病受殃无量。以微积大渐致烧身。自陷于道亦及他人。不至究竟。犹自饮毒复饮他人。是故说曰淫不可从。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云何正性?阿难,如是众生入三摩地,要先严持清净戒律,永断淫心,不餐酒肉,以火净食,无啖生气。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当观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禁戒成就。
《中阿含经卷第四@业相应品尼乾经第九》
“有五因缘,心生忧苦。云何为五?淫欲缠者,因淫欲缠故,心生忧苦。如是,瞋恚、睡眠、掉悔、疑惑缠者,因疑惑继故,心生忧苦,是谓五因缘,心生忧苦。有五因缘,心灭忧苦。云何为五?若淫欲缠者,因淫欲缠故,心生忧苦;除淫欲缠已,忧苦便灭。因淫欲缠,心生忧苦;于现法中而得究竟,无烦无热,常住不变,是圣所知、圣所见。如是,瞋恚、睡眠、掉悔,若疑惑缠者,因疑惑缠故,心生忧苦;除疑惑缠已,忧苦便灭。因疑惑缠,心生忧苦;于现法中而得究竟,无烦无热,常住不变,是圣所知、圣所见。是谓五因缘,心灭忧苦。
《佛说受十善戒经@十施报品第二》
淫有十过患。何等为十。一者贪淫之人。虽生天上为天帝释受五欲乐。心如偷食狗常醉不醒。没于五欲驶流河中。二者贪淫之人。虽为人王威力自在。作恩爱奴野人所使。多得财宝如火受薪不知厌足。亡身丧国死堕恶道。三者贪淫之人。恒系属他六贼驱策。无常大象蹑其背上。心如猿猴不知众难。欲火焚烧不识父母兄弟姊妹。犹如猪狗更相荷担无复惭愧。四者贪淫之人。常饮不净女人脓血。于无量劫常处胞胎。生藏熟藏子藏诸虫以为衣服。唼[口*束]女根用为饮食。五者贪淫之人。心如利刀眼如火车。割截烧灭功德行藏。六者贪淫之人。到刹利众。然结使火起贪欲薪。意欲剥夺犹如罗刹。到婆罗门众不生惭愧。犹若幻人但作妖祥说不净事。到沙门众不知归依。动诸情根如胶着草。欲染诸使围绕意根。六情火起烧善种子。破灭先世梵行白业。举手动足犹如利刀。眼如猛火口如罗刹。遍体毛孔淫火所使。七者贪淫之人造八种业。杀生作杀生具刀剑杖等。和合男女作大妄语。饮酒歌颂作淫境界。或复偷盗一切宝器。庄严虫聚为心王所使。眼根恶狗偷啖臭秽。八者贪淫之人为淫所使。心如大火亦如铁聚。直当陷坠破灭梵行必堕地狱。九者贪淫之人。身坏命终如掷贝珠顷。必定当堕赤铜地狱。赤铜地狱纵广正等七千由旬。如铜花林。下有铁床。床上复有百千由旬热铜八楞柱。柱端有镜。镜中自然有诸女像或作男形。淫人爱念动诸情根同时火起。铜花化为大热铁钉。铜柱变成沸铜镬汤铁床火然。女化为狗男化为刀。驱蹴罪人受无量苦。啖热铁丸吞饮洋铜求死不得经无量岁。寿命一劫。十者贪淫之人。不得见佛如重云障。破梵行故。必定当堕阿鼻地狱。身满狱中寿命一劫。左右宛转复经一劫。时阎罗王呵责罪人。汝乐淫欲今受此苦。是事乐不。汝今复当百千万劫偿他人债。终不可尽。地狱命终生鸠鸽中。受龙蛇身污梵行故。百生千生不见于佛不闻于法终不得道。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淫欲不断绝 相续生众生
无明为根本 老死刀所切
横受毒蛇林 血盛囊不净
如粪虫乐屎 贪淫者亦然
九孔流欲火 恩爱如毒刺
颠倒妄见起 幻惑故生爱
一切女色滑 如树生狂花
颠倒风所吹 萎花为虫聚
女人如画瓶 渧渧脓血流
瓶满复淋漏 不净盈于外
眼见不净汁 如偷狗贪淫
当自灭诸爱 一心观不净
服饮于甘露 住大涅槃城
佛告舍利弗。若有持心持身不造淫欲。持眼不视淫色。持耳不听淫声。持鼻不嗅淫香。持舌不触淫舌。如此名为具足智慧行八正路。不淫净身心。喻如莲花不着尘垢。成须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罗汉道。辟支佛道无上大道。皆从不淫清净故得。
《法句经》
热无过淫 毒无过怒 苦无过身 乐无过灭
《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
佛告大王。若丈夫行淫欲行。当堕地狱受斯大苦。是故大王。恒常念佛念法。观察身心勿令起过。日子王言。如是世尊。于如来处。发深信心。白言世尊。甚为希有。如来应正等觉。善说女人丈夫之过。我当受持。归佛归法归苾刍众。今后弃舍淫欲刀杖等过。愍念饶益一切众生。
《普曜经》
淫泆败德令人愚痴。非彼诸佛缘觉真人所称誉也。故曰贪淫致老。嗔恚致病。愚痴致死。除此三者乃可得道。一切所有皆如幻化。三界无怙。唯道可恃。
《贤劫经》
佛言。菩萨行道。以大慈悲护于十方。及化他人诸不逮者。以六度无极四等四恩六通善权。化众生类。所度无底使长安隐。各舍家业兴隆道法。为雨甘露宣传经典。犹如良医以药疗众风寒热病三合之病悉为消除。心有四病。一曰贪淫。二曰瞋恚。三曰痴冥。四曰吾我。以慧正义刈斯四病悉消无余。致十种力四无所畏。
《大爱道比丘尼经》
用女人多恣态静不念道。但念色欲。淫劮之心淫态一起。天地悉动。鬼神百兽悉为恐惧。
佛语阿难。夫天下欲淫垢大重。若能断是态者。便可得道。
《佛说佛大僧大经》
见一沙门。年少端正。独处树下。前趣叉手。稽首为礼。却住问曰。贤者何缘。行作沙门。其人已得应真之道。豫知去来无数劫事。谓僧大曰。佛经说言。人好淫泆。如火烧身。如持炬火逆风而行。其焰稍却。不置炬者。火烧其手。犹乌衔肉。鹰鹯追争。乌不置肉。灾及躯命。淫泆如斯。无不危殆。吾以是故。作沙门耳蜜涂利刀。小儿贪甜。以舌舐之。有截舌之患。淫泆之人。苟快愚心。不惟其后。有烧身之害。譬如饿狗得路枯骨。齮[齒*齊]咬啮。伤口缺齿。适自伤毁。何益于己。淫泆如此。百千亿劫。无丝发之福。而有三涂之罪。吾念是故。作沙门耳。譬如树木华果茂盛。行人贪之。杖石挝擿。须臾之间。华损果落。枝叶残伤。树以华果。自招凋丧。蛾贪火色。投入于灯体见烧煮。将何克获为淫。惑者不别善恶。远贤亲愚。日就流冥。亡国灭众。死入地狱。恶着罪成悔将何逮。佛见之谛开示圣道。吾望佛恩。得睹经戒。心守清白。独而无患。顾视流俗。乃知误耳。吾以是故。作沙门也。
忍须臾之淫获天上难尽之荣。
《佛说骂意经》
犯淫劮有五罪。一者亡钱财。二者堕惊怖。三者畏县官。四者得怨祸。五者己命尽堕恶地狱中。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言人于世间。淫劮犯他人妇女。从是得五恶。何等五。一者家室不和。夫妇数斗。数亡钱财。二者畏县官常与捶杖从事。王法所疾。身当备辜。多死少生。三者自欺身。常恐畏人。四者入太山地狱中。太山地狱中。铁柱正赤。身常抱之。坐犯他人妇女故得是殃。如是数千万岁。形乃竟。五者从狱中来出。生为鸡凫鸟鸭。人魂魄无形所著为名。今见有鸡凫淫劮不避母子。亦无节度。亦有犬马之贞狗贞。于夫畜生之属皆有信足。而鸡凫淫劮。独无止足。皆从故世宿命淫劮犯他人妇女。受是鸡凫身。当为人所啖食。如是勤苦。不可数说。如是分明。慎莫犯他人妇女。
《佛说八师经》
佛言。三谓邪淫。犯人妇女。或为夫主。边人所知。临时得殃。刀杖加刑。或为王法。收系着狱。酷毒掠治。戮之都市。死入地狱。卧之铁床。或抱铜柱。狱鬼然火。以烧其身。地狱罪毕。当更畜生。若复为人。闺门淫乱。违佛远法。不亲贤众。常怀恐怖。多危少安。吾见是故。不敢邪淫。是吾三师。佛时颂曰。
淫为不净行 迷惑失正道
精神魂魄驰 伤命而早夭
受罪顽痴荒 死复堕恶道
吾用畏是故 弃家乐林薮
《六道伽陀经》
牛驴猿猴等 鸠鸽鹅鸭身
行恚与贪淫 获报斯如是
《佛说鸯崛髻经》
杀生之报。以刀施得刀报。盗报增益贫穷。淫报妻妇增益奸邪。妄语报众生口气臭秽。饮酒报增益众乱。
《佛说出家缘经》
邪淫有十恶事。何等十。常为其夫伺捕楚毒。室家不和善法消竭。不善法增。危败躯身。不检其妻。不守财贿。常为人疑。宗亲不信。种业如是。门不贞洁。身坏命终生地狱中。设得为女非独一主。设得为男驰骋邪淫。自失其妻。是十恶事。
《佛说四十二章经》
爱欲之人, 犹如执炬逆风而行, 必有烧手之患
《地藏菩萨本愿经》
若有众生,侵损常住,玷污僧尼,或伽蓝内恣行淫欲,或杀或害,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淫欲的危害简直数不胜数、罄竹难书!家财坏散、妻不贞良、多病多灾、所做不成、人皆远离、官司缠身、以至于飞来横祸、死入地狱。
触目惊心的邪淫果报呀!我们一定要远离它、远离它、永远的远离它!
乔吉阳:
佛言祖语
经典选摘
1.《菩萨诃色欲经》云:女色者,世间之枷锁,凡夫恋着,不能自拔;女色者,世间之重患,凡夫困之,至死不免;女色者,世间之衰祸,凡夫遭之,无厄不至。行者既得舍之,若复顾念,是为从狱得出,还复思入,从狂得正,而复乐之。
2.《华严经》:菩萨若离女色,即得亲近诸善知识,复令众生因此离欲,皆住最胜解脱法门。
3.《法华经·普门品》:"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4.《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六:阿难整衣服。望大众中合掌顶礼。心迹圆明悲欣交集。欲益未来诸众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门。是中修行得无疑惑。常闻如来说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我虽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世尊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菩提心得无退屈。尔时世尊于大众中称赞阿难。善哉善哉。如汝所问。安立道场救护众生末劫沉溺。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唯然奉教。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秖名热沙。何以故此非饭本石沙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5.《大宝积经》云:文殊菩萨告善住天子言:若人一心专精自守,贪欲心发,即应觉知,方便散除,还令寂静。云何散除?应作是念:此是空,此是不净,求此欲心生处灭处,从何而来,去至何所,是中谁染,谁受染者,谁为染法;如是观时,不见能染,不见所染,不见染事,以不见故,则无有取,以不取故,则无有舍,以不舍故,则无有爱,不舍不爱,则名离欲,寂静涅槃也。
6.《受十善戒经》:云何名不淫戒?不淫戒者。有五功德利。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之所赞叹。不淫者。住佛威仪身香如佛。何等为五。一者不动眼识不视淫色。设见色时如见粪虫。如刀入心如火烧眼。心不起爱无常所切。眼火横动何爱之有。二者不闻淫声。设闻淫声不动耳识悦可耳根。愚痴音声动毒蛇林为爱种子。此名贼风。从耳根出妄见所起。如夜叉吟何爱之有。此是幻响愚夫爱之。鼓动诸根是露人声。从痴爱河顺五欲流。深知是贼不动耳识。三者鼻不嗅香。当知是香从八风起。痴风鼓动爱风吹来。花等诸香从妄想生。颠倒横有从鼻识起。横言是香或称美味。鼻识惊动草木众花皆称是香。如来摄身不嗅香臭。体解非真不赞香触。四者不动舌识。不说世利不赞淫事。口终不说淫欲触乐。不住狂惑黐胶屋宅。亦不乐说可爱乐事。增长无明五贼痴爱。是故诸佛不动舌识。五者意寂不动。不起淫心不念淫事。不想淫乐不动淫根。淫识不转如解脱心。住寂灭处处常乐城。安隐无为随学佛心。住真如际。一向入于十八大空九种涅槃。佛及菩萨得五功德。身形清净常生莲花。身净无垢心亦淡泊。是故诸佛说不淫戒。最胜清净无上功德具足五利。赞叹称美为解脱因不可穷尽。淫为极重无索系缚。譬如老象溺五欲泥。普为一切诸罪根本。淫欲之罪吾今当说
汝等一心听淫浊恶万行
没溺诸禅定障蔽解脱道
善男子女等欲求解脱道
远离三界狱火坑五欲河
汤火寒冰山解脱生死畏
持心如诸佛当持不淫戒
欲求长寿天寿命无量劫
梵天转轮王富有七财宝
持心如诸佛当持不淫戒
欲得见诸佛闻法证道果
具足六神通游诸十方国
持心如诸佛当持不淫戒
淫有十过患。何等为十。一者贪淫之人。虽生天上为天帝释受五欲乐。心如偷食狗常醉不醒。没于五欲驶流河中。二者贪淫之人。虽为人王威力自在。作恩爱奴被人所使。多得财宝如火受薪不知厌足。亡身丧国死堕恶道。三者贪淫之人。恒系属他六贼驱策。无常大象蹑其背上。心如猿猴不知众难。欲火焚烧不识父母兄弟姊妹。犹如猪狗更相荷担无复惭愧。四者贪淫之人。常饮不净女人脓血。于无量劫常处胞胎。生藏熟藏子藏诸虫以为衣服。唼[口+束]女根用为饮食。五者贪淫之人。心如利刀眼如火车。割截烧灭功德行藏。六者贪淫之人。到刹利众然结使火起贪欲薪。意欲剥夺犹如罗刹。到婆罗门众不生惭愧。犹如幻人但作妖祥说不净事。到沙门众不知皈依。动诸情根如胶著草。欲染诸使围绕意根。六情火起烧善种子。破灭先世梵行白业。举手动足犹如利刀。眼如猛火口如罗刹。遍体毛孔淫火所使。七者贪淫之人。造八种业。杀生作杀生具刀剑杖等。和合男女作大妄语。饮酒歌颂作淫境界。或复偷盗一切宝器。庄严虫聚为心王所使。眼根恶狗偷啖臭秽。八者贪淫之人。为淫所使心如大火亦如铁聚。直当陷堕。破灭梵行必堕地狱。九者贪淫之人。身坏命终如掷贝珠顷。必定当堕赤铜地狱。赤铜地狱纵广正等七千由旬。如铜花林下有铁床。床上复有百千由旬热铜八楞柱。柱端有镜。镜中自然有诸女像或作男形。淫人爱念动诸情根同时火起。铜花化为大热铁钉。铜柱变成沸铜镬汤。铁床火然。女化为狗男化为刀。驱蹴罪人受无量苦。啖热铁丸吞饮洋铜。求死不得经无量岁。寿命一劫。十者贪淫之人。不得见佛如重云障。破梵行故。必定当堕阿鼻地狱。身满狱中寿命一劫。左右宛转复经一劫。时阎罗王呵责罪人。汝乐淫欲今受此苦。是事乐不。汝今复当百千万劫偿他人债。终不可尽。地狱命终生鸠鸽中。受龙蛇身。污梵行故。百生千生不见于佛。不闻于法终不得道。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淫欲不断绝相续生众生
无明为根本老死刀所切
横受毒蛇林血盛囊不净
如粪虫乐屎贪淫者亦然
九孔流欲火恩爱如毒刺
颠倒妄见起幻惑故生爱
一切女色滑如树生狂花
颠倒风所吹萎花为虫聚
女人如画瓶渧渧脓血流
瓶满复淋漏不净盈于外
眼见不净汁如偷狗贪淫
当自灭诸爱一心观不净
服饮于甘露住大涅槃城
佛告舍利弗。若有持心持身不造淫欲。持眼不视淫色。持耳不听淫声。持鼻不嗅淫香。持舌不触淫舌。如此名为具足智慧行八正路。不淫净身心。喻如莲花不着尘垢。成须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罗汉道。辟支佛道。无上大道。皆从不淫清净故得。
7.《思惟略要法》:贪欲、嗔恚、愚痴是众生之大病。爱身着欲则生嗔恚,颠倒所惑即是愚痴。愚痴所覆故,内身外身爱着浮相,习之来久染心难遣,欲除贪欲当观不净。嗔恚由外既尔可制,如人破竹初节为难,既制贪欲,余二自伏。不净观者,当知此身生于不净,处在胞胎,还从不净中出,薄皮之内纯是不净,外有四大变为饮食充实其内,谛心观察,从足至发、至足,皮囊之里无一净者,脑、膜、涕、唾、脓、血、屎、尿等,略说则三十六,广说则无量。譬如农夫开仓,种种别知,麻、米、豆、麦等,行者以心眼开是身仓,见种种恶露,肝、肺、肠、胃、诸虫、动食,九孔流出不净,常无休止,眼流眵泪,耳出结矃,鼻中涕流,口出唌吐,大小便孔常出屎尿,虽复衣食障覆,实是行厕,身状如此,何由是净?又观此身,假名为人,四大和合,譬之如屋,脊骨如栋,胁肋如椽,骸骨如柱,皮如四壁,肉如泥涂,虚伪假合,人为安在?危脆非真,幻化须臾,脚骨上胫骨接之,胫骨上髀骨接之,髀骨上脊骨接之,脊骨上髑髅接之,骨骨相拄,危如累卵,谛观此身,无一可取,--如是心则生厌恶,常念不净三十六物,如实分别,内身如此,外身不异,若心不住,制之令还,专念不净。心住相者身体柔软,渐得快乐心故不住,当自诃心:从无数劫来,常随汝故,更历三恶道中苦毒万端,从今日去我当伏汝,汝且随我,还系其心,令得成就。若极厌恶其身,当进白骨观,亦可入初禅,行者志求大乘者,命终随意生诸佛前,不尔必至兜率天上,得见弥勒。
乔吉阳:
不淫戒的功德与淫欲的过失
2011/04/12 繁體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说不淫戒经》白话译文:
何谓不淫戒呢?守持不淫欲的戒律,可以获得五种功德,这是三世诸佛所称赞的。不淫欲的人,具备佛的威仪,身体香得如佛一样。
哪五种功德呢?
一、摄持眼睛,不看淫色。就算美色出现当前,也要把他当成粪虫,有如刀子割心般难过,有如火烧眼睛般痛苦。心里不要起一丝的爱意,要想到生死无常的逼切。如果能这样想的话,即使美色当前,也只不过是眼睛突然起火燃烧而已,有什么值得贪爱的呢。
二、不听淫声,当淫荡之声传到耳根时,耳朵不要喜欢去听。这种愚痴的淫欲之声,能够扰动人们淫欲的毒蛇林,而种下贪爱的种子,传送淫声的风,叫做贼风,是从我们的耳根听闻,由心识的妄见而产生贪爱的。淫声就有如夜叉的呻吟,有什么值得贪爱的呢?然而愚夫却深深爱着这种虚幻的声响。智者知道淫声来自于身根的鼓动,会增长痴爱,会随顺五欲,是生死流转的大贼,所以不听。
三、不闻香味。要知道香味是从四面八方的风吹来,痴爱的心去贪着而起的。花朵等的香味,实在是从众生的妄想、颠倒和鼻识而起的,而我们就认为花草树木及美食之香是香。大智慧的如来收摄身心,不闻香或臭,因为他体会了解到香味不是真实的,所以不称赞香味。
四、不动舌头,不去称说世间利益之事,不去赞叹淫欲之事。嘴巴始终不谈淫欲身触之乐事,不贪着愚痴的淫爱。也不喜欢谈论可爱乐的事,因为这样会增长无明及五欲的痴爱,所以诸佛都不言说。
五、心意寂静不动,心头不起淫心,不想淫欲之事,不念淫欲之乐,不动触淫根。由于淫欲之心识不动,因此心得解脱,而得住于寂灭之处,处于常乐之城。能够身心安稳,无所作为,随从佛学真心之道,住在真如境界中。得入十八大空,及证九种涅槃。
佛及菩萨因具备了这五种功德,其身体清净,经常足下生莲花。他们不仅身体清净没有垢秽,内心也淡泊无欲。因此诸佛都讲说不淫戒,是最殊胜清净无上的功德,能够获得五种利益。诸佛都赞不绝口,说不淫戒是解脱之因,好处说不完。淫欲是极重的无形的束缚,有如老象掉到五欲的泥沼一样。它是导致一切罪恶产生的最根本因素。
我现在要以偈语来宣说淫欲的罪过:
你们要一心一意地听 淫欲污垢是万恶之首
能使诸禅定不得现前 能障碍行人获得解脱
诸善男子及善女人等 你们想要获得解脱道
想要远离三界之牢狱 想要逃避火坑五欲河
想要离开汤火寒冰山 畏怖生死想求得解脱
就要如佛般护持心念 就要守持不淫欲戒律
想要生到长寿天界去 想要得到寿命无量劫
想当梵天王或转轮王 富有天下拥有七宝财
就要如佛般护持心念 就要守持不淫欲戒律
想要见到十方三世佛 想要闻佛说法证道果
想要具足六种神通力 想要游历十方诸佛国
就要如佛般护持心念 就要守持不淫欲戒律
淫欲有十种过失。哪十种呢:
一、贪淫的人,即使生到天上当天帝享受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这五种欲望的快乐,他的心仍如一只偷食物的狗一样,经常处于迷醉状态而无法清醒,因为他经常沉没在五欲的河流之中。
二、贪淫的人,即便在人间当上国王,威势权力得以自在,也仍是恩爱的奴隶,受人使唤。他可以获得很多的财宝,然而却像烧薪草的火,贪欲反而愈发强烈,不知收敛。最后还会因此而亡国丧命,死后堕落到恶道中。
三、贪淫的人,经常被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贼所驱遣。生死无常的大象又骑在他的背上,像猿猴般的心,一点都不知道这一切的灾难。欲火焚烧中的贪淫之人,已丝毫不顾父母兄弟姊妹的伦常,像猪狗一般行乱伦之淫,毫无惭愧之心。
四、贪淫的人,经常吸饮女人不净的脓血,在无量劫中投胎时一般都处在女人的子宫中,作为胎儿都以女人体内器官的各种虫子作为衣服,吸吮女根作为饮食。
五、贪淫的人,欲望的心像一把利刀,贪爱的眼像起火的车,把自己的功德和修行割掉、烧光。
六、贪淫的人,和王族大臣相处时,会燃烧起贪欲之火,像罗刹般想剥夺这些豪门巨富。贪淫之人和外道修行人相处时,不会生起惭愧心,还像个幻化之人,装神弄鬼说各种男女之间的事情。贪淫之人和沙门相处时,也不懂得皈依,反而会动起情欲,像胶黏草一般。贪淫之人的心念全都是染污的欲念,六情的欲火一起,就把善业的种子都烧光了,把前世清净修行而建立的善业都给毁灭了。他的一举手一动足,就像一把利刀在割截善业,眼睛喷射着贪欲的猛火烧掉净业,口就像罗刹贪婪的大嘴要吃人一样,全身毛孔全都在燃烧着淫欲之火。
七、贪淫的人会造八种恶业,他会杀生,制作各种杀生工具,如刀、剑、杖等物。他乐于撮合男女苟合,并编造各种虚伪不实的大谎言。他能喝酒,会吟诗颂词唱情歌,从而打造出一种激发人的情欲的环境气氛。他还可能偷盗各种珍宝、玉器,来装饰此淫虫聚集的身体。其身为淫欲之心所驱使,犹如有贪婪之眼的恶狗,专门偷吃恶臭污秽之物。
八、贪淫的人,由于受淫心的驱使,全身就如被欲火所焚烧,也像吸铁的磁石,直接就堕落下去。由于不修清净梵行,他必定要堕落到地狱中。
九、贪淫之人,到了肉身毁坏、生命终结的时候,就像投掷贝壳珍珠,一刹那就会堕入到赤铜地狱。赤铜地狱的面积横竖有七千由旬,在铜花林下有大铁床,床上有百千由旬大的热铜八楞柱。柱子的上端有镜子,镜子里会自然呈现女人或男人的形像。贪淫之人一见到女人或男人的形象,立刻产生爱欲之心,同时引动身体出火,而铜花就变成大热铁钉,铜柱就变成沸腾的铜汤锅,铁床就起火燃烧。镜中的女人就变成狗,男人就变成刀子。狗和刀子就驱逐罪人,要他们吃铁丸,饮铜汁。罪人求死不得,这种痛苦要经受无量年岁,寿命可长达一劫。
十、贪淫的人,如被重云遮障,见不到佛,这都是由于不修梵行的缘故。将来一定会堕落阿鼻地狱的。他的身体大得把整个地狱都占满了,寿命有一劫,而受苦也要经一劫。此时,阎罗王会呵责罪人说:“你在世时喜欢贪图淫欲,现在受这种痛苦,感到快乐吗?你现在就是用百千万劫的时间受苦来偿还欠别人的债,都还不尽呢!”罪人在地狱命终之后,就会投胎到斑鸠、鸽子之中,或者生作龙或蛇,这都是由于染污了清净梵行的缘故。于是百生千生都见不到佛,也听闻不到佛法,因而也成不了道果。
于是世尊用偈颂来说明淫欲:
如果不断绝淫欲的话 众生就会不停地出生
无明就是生死的根本 被衰老死亡之刀割切
无端掉入淫欲毒蛇林 迷恋盛满不净之皮囊
犹如粪虫乐居屎尿中 贪淫之人亦犹如粪虫
九孔之中常喷流欲火 恩爱恋情如毒刺一般
此心由颠倒妄见所起 惑于幻妄而生起爱着
一切女色虽滑润可爱 但皆如树幻生之狂花
被颠倒妄见风吹落地 枯萎之花即为诸虫食
女人外观如彩画花瓶 内身浓血涕液滴滴流
犹如满溢漏泻之花瓶 不净之物满盈花瓶外
贪淫之人眼见不净汁 却如偷食之狗贪爱食
修行之人应当灭淫爱 专注一心观修不净行
则能自然获饮圣甘露 常住于寂灭大涅槃城
佛陀告诉舍利弗说:若是有人能够摄心摄身不起淫欲,摄持眼睛不看淫色,摄持耳朵不听淫声,摄持鼻子不嗅淫香,摄持舌头不触碰淫舌,这种人就叫做具足智慧、行八正道的人。
不淫欲能够使人身心清净,犹如不染着尘垢的莲花,能够证得初果、二果、三果、阿罗汉果,乃至辟支佛果,成佛之果。这些果位的证得,全都是由于修持不淫的清净行之故。
乔吉阳:
藕益大师: 宁碎身粉骨,终不与一切男女污秽交遘!
2010-12-13 17:13阅读:7
原文地址:藕益大师: 宁碎身粉骨,终不与一切男女污秽交遘!
原文作者:沙门惜福
《蕅益大师戒淫文》:
“人知杀生之业最惨,不知邪淫业尤惨也;
人知杀生之报最酷,不知邪淫报尤酷也。
盖种种受生,肇端淫欲;
种种造罪,托因有生:淫为生本,生为罪本。
是故三途剧苦,人世余殃,淫意才萌,一切俱起。
淫习难断,如火燎原:于极臭处,谬为香美;
与极秽处,谬为洁净。随处苟含,何异畜生?非道染触,过于鸡犬!
此在稍有良心者,便应痛绝,奈何聪明学识之士,甘此丧心无耻耶!
一念欲心,是铁床铜柱因;
一念爱心,是积寒坚冰因。
况具行非法,灭理乱常,尘沙劫数,不足尽其辜,千万亿言,不足数其恶。须发大惭惧、大誓愿:
宁火炙刀剜,终不与一切男女欲心相触;
宁碎身粉骨,终不与一切男女污秽交遘。
设忘正念,更犯前非,必遭毒害横灾,生身陷入地狱。以兹猛决,善自要心,时时忏除往业,切切悔过自新,庶白法可修。而又勤观经论格言,以策废忘;精修对治观行,以除毒本。
不然,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必落魔道,永无出期。矧世智辩聪,曾非大器,随业直坠,百劫千生,受诸烧煮,尚不成魔,安能成佛?尚失人身,安能往生?
请于静时,仔细思之,于对境努力防之;不然,诸佛无下手处,善友其奈尔何哉!”
《楞严经》节录
三界轮回淫为本,人道住返爱为基。
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唯杀、盗、淫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侄,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何以故?此非 饭本,砂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梧,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当观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
如宝莲香比丘尼,持菩萨戒,私行淫欲,妄言行淫非杀、非偷,无有业报。发是语已,先于女根生大猛火,后于节节猛火烧然,堕无间狱。
淫习交接,发于相磨,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于中发动。如人以手自相摩触,暖相现前。二习相然,故有铁床铜柱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行淫同名欲火。菩萨见欲,如避火坑.
《摩邓女经》节录
佛言:“汝爱阿难何等?”
女言:“我爱阿难眼,爱阿难鼻,爱阿难口,爱阿难耳,爱阿难声,爱阿难行步。”
佛言:“眼中但有泪,鼻中但有洟,口中但有唾,耳中但有垢,身中但有屎尿,臭处不净。其有夫妇者,便有恶露,恶露中便有子;已有子则有死亡,已有死亡便哭泣。于此身有何所益?”
《月上女经》节录
汝等昔或作我父,我或与汝昔为母,
互作父母及兄弟,云何于此生欲心?
我或往昔杀汝等,汝等或复杀我来,
各作怨仇互相杀,云何于此生欲想?
《大萨遮尼干子经》节录
自妻不满足,好淫他人妇,
是人无惭愧,受苦无常乐;
现世未来世,受苦及打缚,
舍身生地狱,受苦常无乐。
《罪福报应经》节录
喜淫他人妇人者,死入地狱,
男抱铜柱,女卧铁床,
出生为人,堕鸡鸭中。
淫有十过患,何等为十?
一者、贪淫之人,虽生天上为天帝释,受五欲乐,心如偷食狗,常醉不醒,没于五欲,驶流河中。
二者、贪淫之人,虽为人王威力自在,作恩爱奴,被人所使,多得财宝,如火受薪,不知厌足,亡身丧国,死堕恶道。
三者、贪淫之人,恒系属他六贼驱策;无常大象蹑其背上,心如猿猴不知众难,欲火焚烧,不识父母、兄弟、姊妹,犹如猪狗,更相荷担,无复惭愧。
四者、贪淫之人,常饮不净女人脓血,于无量劫常处胞胎;生藏、熟藏、子藏,诸虫以为衣服,唼□女根,用为饮食。
五者、贪淫之人心如利刀,眼如火车,割截、烧灭功德行藏。
六者、贪淫之人到刹利众,然结使火,起贪欲薪,意欲剥夺,犹如罗刹;到婆罗门众,不生惭愧,犹如幻人,但作妖祥,说不净事;到沙门众,不知皈依,动诸情根,如胶著草,欲染诸使,围绕意根,六情火起,烧善种子,破灭先世梵行白业。举手动足,犹如利刀,眼如猛火,口如罗刹,遍体毛孔淫火所使。
七者、贪淫之人造八种业,杀生;作杀生具刀、剑、杖等;和合男女;作大妄语;饮酒歌颂作淫境界;或复偷盗一切宝器;庄严虫聚,为心王所使;眼根恶狗,偷啖臭秽。
八者、贪淫之人为淫所使,心如大火,亦如铁聚,直当陷堕,破灭梵行,必堕地狱。
九者、贪淫之人身坏命终,如掷贝珠顷,必定当堕赤铜地狱。赤铜地狱纵广正等七千由旬,如铜花林,下有铁床,床上复有百千由旬热铜八楞柱,柱端有镜,镜中自然有诸女像,或作男形,淫人爱念动诸情根,同时火起,铜花化为大热铁钉,铜柱变成沸铜锥汤,铁床火然。女化为狗,男化为刀,驱蹴罪人,受无量苦;啖热铁丸,吞饮洋铜,求死不得,经无量岁,寿命一劫。
十者、贪淫之人不得见佛,如重云障,破梵行故,必定当堕阿鼻地狱。身满狱中,寿命一劫;左右宛转,复经一劫。时阎罗王呵责罪人:“汝乐淫欲,今受此苦。是事乐不?汝今复当百千万劫偿他人债,终不可尽!”地狱命终,生鸠鸽中,受龙蛇身,污梵行故。百生、千生不见于佛,不闻于法,终不得道。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淫欲不断绝,相续生众生。无明为根本,老死刀所切;
横受毒蛇林,血盛囊不净;如粪虫乐屎,贪淫者亦然;
九孔流欲火,恩爱如毒刺;颠倒妄见起,幻惑故生爱。
一切女色滑,如树生狂花;颠倒风所吹,萎花为虫聚。
女人如王瓶,渧渧浓血流,瓶满复淋漏,不净盈于外;
眼见不净汁,如偷狗贪淫;当自灭诸爱,一心观不净;
服饮于甘露,住大涅槃城。
佛告舍利弗:“若有持心、持身不造淫欲,持眼不视淫色,持耳不听淫声,持鼻不嗅淫香,持舌不触淫舌,如此名为具足智慧,行八正路。不淫净身心,喻如莲花不著尘垢,成须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罗汉道、辟支佛道、无上大道,皆从不淫清净故得。”
《净心诫观法》节录
女人十恶者,具说难穷,今略言之,令生厌离:
一者、贪淫无量无厌。经云:十方国土,有女人处,即有地狱。
二者、嫉妒心如毒蛇。家有妇类,悉生憎垢,口似相亲,心如冤家。
三者、谄曲诈亲。凡见人时,未语先笑,口云忆念,心怀嫌恨。
四者、放逸。但念彩衣,装粉钗钏,修治面目,望他爱念。
五者、口多恶业,出言虚诳,实情难得,凡所论说,虚多实少。
六者、厌背夫主。
七者、一切女人多怀谄曲,实情难得。
八者、贪财不顾恩义。
九者、欲火烧心。
十者、女身臭恶,不净常流,春夏热时,虫血杂下。
是名女人十种恶业,能观、能远,名为净心。偈曰:
四百四种病,宿食为根本;
三途八难苦,女人为根本;
生死无数劫,贪爱为根本;
贤圣解脱乐,离欲为根本。
四蛇成身界,颠倒想为心;
脓血遍九窍,净想起贪淫;
顺情称快乐,不信堕刀林;
报生猪狗道,由前贪爱深。
一切女人性,少实多谄曲;
不念臭秽身,坐卧思食欲;
邪视他男子,情喜相逼触;
百千万亿劫,毕竟不满足。
警世珠玑
◎ 鱼吞饵,蚕作茧,蛆逐粪,蛾扑火。得人断欲,须具智、勇。
◎ 德深情淡,孽重欲炽,爱桩未拔,情缆犹牢。
◎ 毫厘系念,三途业因;瞥尔情生,万劫羁锁。
淫欲不断,万劫沉沦;念头方动,天怒地嗔。
◎ 男女之体,本是革囊,满盛恶露,只因薄皮所覆,瞒尽天下英雄。
◎ 情之同处即为性,舍情则性不可见。
◎ 己之情欲不可纵,当用逆之之法以制之,其道只在一忍字;
人之情欲不可拂,当用顺之之法以调之,其道只在一恕字。
◎ 耳目见闻为外贼,情欲意识为内贼,只是主人公惺惺不昧,独坐中堂,贼便化为家人矣。
◎ 饱后思昧,则浓淡之境都消;色后思淫,则男女之见尽绝。故人当以事后之悔悟,破临事之痴迷,则性定而动无不正。
◎ 天下有极惨极烈至大至深之祸,动辄丧身陨命,而人多乐于从事,以身殉之,虽死不悔者,其唯淫欲乎。
◎ 色欲火炽,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咀蜡。故人常忧死虑病,亦可消幻业而长道心。
◎ 贪欲之人,无有厌足,求于欲境,忧苦艰难。得已守护,缠缚倍增,死堕地狱,受大剧苦。求静虑者,常于如是色欲怨家,不应相念,况亲近之。
◎ 人生祸区福境,皆念想造成。故释氏云:
刊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沉溺,便为苦海。
一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惊觉,船登彼岸。
念头稍异,境界顿殊。可不慎哉!绳锯材断,
水滴石穿,学道者须要努索;
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机。
◎ 大火烧人,是犹可近;清风无形,是亦可捉;
蚖蛇含毒,犹亦可触;女人之心,不可得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