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道法命 学者风范
——郑金民写作历史生命哲学赏析
文/门见山
说句实在话,我对历史生命哲学知之甚少。但粗略读了一点郑金民老师有关生命哲学的论著和学说,很受教养和启迪,灵魂受到猛烈撞击和震撼。所以,就想胡说一二,谈点感想。
郑金民老师是我爱着【禹平文学】和乐俊峰老师认识的。初识感觉是,他是一位矜持深沉的行政工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文学。后来也在洛南有关文学平台,看到过他的一些作品。其作品的习性,几乎同我对他的初识等同。
郑金民老师的作品,内容平稳,少有波涛;字词平当,少有激昂;主题平放,少有激烈。文似人,人如文。这也使我对郑金民老师,有了一些比较深的感觉和认识。
严格地说,对一个人的感觉和初识,仅是自我表露和外表浅感,从根本上还谈不上认识。这也验证了郑金民老师对历史生命哲学的探讨和挖掘,对道的深究和深爱。
郑金民老师对历史生命哲学的钻研和成果,充分证实他是一位传承中华民族风骨和文化精髓的学者。所以,我的这一拙作题目就是《探道法命 学者风范》。

历史生命哲学的探讨,这是一个冷门,深门,刺门,无底门。这就是中华之道,也是宇宙之道,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道。
人有一弱点,爱走热门避冷门。郑金民老师则反其道而行之,走冷门避热门。这就是性情所致,学识所致,精神所致。一句话,生命哲学所致。
我以为,生命是一个无际群体,远而言,没有生命,就没有历史;近而言,没有生命,就没有宇宙;时而言,没有生命,就没有人类命运共同体。
生命囊括天地人,能量天地人,生活天地人,人生天地人。没有生命万事空。
生命哲学,说白了,就是生命如何运动?如何标准生命?如何方法生命?这也就是法和道。法,这是道的运行和改观;道,这是法的深邃和升华。所以,我们的先辈们就有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宏观。郑金民老师也就有了“自然将法生命(宇宙生命),人类社会将法人性。这就是道。”的学说和探究。
我对先辈和郑老师的论点,主要集中于“法”之道。
我以为,法,就是生命哲学的标准和方法。而这个标准和方法,永无止境,永无答案,永无终止方法。这也就是郑金民老师所说的“历史生命哲学其实就是围绕宇宙生命及其运动和人类生命及其发展而构成的一个系统。”
我还以为,历史生命哲学在一个社会及其一个时代,有其运动和发展的法度。这就是法规,这就是人类理应遵循的规范和文明所在。而这一规范和文明,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升华,也在不断的运动和发展。这就是道的精髓。
说到“道”,这就成了一个深门,刺门,无底门。然而,郑金民老师不惧此门,深闯此门,花开此门。这就是学者风范。

通过学习郑金民老师的有关学说,我对“道”这一中华文化和精神的无穷无尽的生命哲学,也委实有了一点粗浅的思想。
什么是道?我以为,道就是无穷无尽的宇宙生命,无穷无尽的生命哲学,无穷无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就是我很自然的思想到《周易》。
我以为,《周易》是中华关于道的学说的最高境界,或者是中华民族相关道的探究的空前领域。
古今多少伟人名师,他们之所以成为伟人名师,就是视《周易》为眼球,视《周易》为灵魂,视《周易》为法宝,视《周易》为生命哲学。所以,《周易》传承了道之法,运作了道之哲学。
郑金民老师对历史生命哲学的深究,我以为正是对《周易》经道的传承和再生。国人向来把《周易》、《道德经》、《论语》作为养大格局,成大境界的必读圣经。郑老师对历史生命哲学的探讨,其实也正是对这三大国书生命哲学的融合论证。
《周易》,《道德经》和《论语》,我一直认为,这绝不是一人所写终稿,她是中华民族不同历史时代的精英,对历史生命哲学的经历和升华的集合,再经对历史生命哲学有研究的一代圣人完稿。所以我说,郑金民老师的学说,这是一个深门。所谓深门,就是郑老师对此研究的深,一直在往深处走,深到三大国书和新时代。

我还说,这是一个刺门。所谓刺门,就是这个历史生命哲学的研究探讨,不同社会,不同时代,不同领域,不同学者,对此都有不同观点和思索。所以,对郑金民老师等学者的探讨就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这就是“刺”,而这种刺是正常的,互学的,互究的,互合的。包括对我这个门外汉这点读后感的看法,也是如此。
我还说,这是一个无底门。所谓无底门,就是说,这历史生命哲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巨大工程,时代工程,随着天地人的变化,这种哲学就在变化,就在升华。《周易》,《道德经》,《论语》的生命哲学也在深化和行道。所以,这是一个无底门,需要我们一直走下去,传承下去,哲学下去,直至生命完结,另一生命取代我们。但我敢说,取代我们生命的新生生命,肯定还会不断研究历史生命哲学,因为倘若不研究,他们就不会前进和变迁。这就是生命哲学。
通过学习郑金民老师的论点,我还想再胡说几句。
我以为,生命哲学的第一易象是安全。没有安全,就没有生命,就没有社会,就没有时代,更没有历史和哲学。
所谓安全,最基本的格局就是吃穿住行。吃是生命哲学的基石;穿是生命哲学的文明;住是生命哲学的基地;行是生命哲学的进取。如今最时尚的光点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这一共同体的根本就是——安全。而安全的根本就是——多元化。一句话,就是历史生命哲学。
我说郑金民老师是学者风范。这不是盲崇,这不是过誉,更不是多礼。这是有铁的武器的。他的相关道的钻研就是风范武器。
人性各异,各有所爱。所爱无错,皆是生命哲学的开张。简而言之,琴棋书画诗酒花,文化生意骑马舞。这都是生命哲学的征程,道的范畴。而一些事物的悄然而至与突然灭绝,这也是道之所化。
郑金民老师是学者风范。冷门,他不惧寒;深门,他不惧长征;刺门,他不惧异说;无底门,他不惧奋进。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仅是学生娃。我们应向郑金民老师学习,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有生命哲学的根,道法自然的根。我们就活的精彩,国梦就一定实现。
2021.09.26



作者简介:笔名,门见山,原名,闫德厚,中共党员,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人。现是渭南市临渭区作协会员,【三贤文苑】特邀首席评论员,《首都文学》编委,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渭南文坛】特约作者,【禹平文学】编委,西安市千万读书工程阅读大使等等。写作观:文字有生命,净化灵魂,诗文有灵性,点缀大道。(联系电话:17729035822)

附:本头条号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1019623839@qq.com
微信投稿:wx18729698387
合作电话:1399144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