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母亲河的命运
作者:上善若水
音频合成:祥会 大梅
合诵:大梅 相逢一笑 月娥 安湛
云朵 祥会 聽琴 岳谦
月影 笑看人生 南屏晚钟
刘建华 暖阳 朱绍明 张桂芳
(大梅)
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条承载着童年记忆的河吧!地域无论东西,河溪不分大小,而我心里的那条河自然就是涝河!涝河,古称潦水,系古都长安八水之一,也是渭河的主要支流,主要流域就在鄠邑区境内,发源于秦岭梁的静峪脑,源出涝峪,在鄠邑区北端涝店镇三过村、元村东北汇入渭河。
(相逢一笑)
现今所见涝河已是多次改道后的了,听父辈说,过去户县有城墙,涝河就从城西流过,如同小半个护城河。小时候经常和玩伴在涝河废弃的西桥下老河道附近玩,可能是因为地势低洼和地下暗流的原因,西桥老河道总是积有一洼水塘,布满水草荷花,且鱼虾极多,那里真是顽童乐园,游泳(都是狗刨式,因为击水动静大,故称“打卟噔”)、摸鱼、打野鸭、折莲蓬……真乐不思蜀。而新河道在六十年代把原来自然改道的弯曲河道修成直线(同时修直的还有太平河、潭峪河和甘河)。儿时印象中的涝河浑浊但鲜有鱼虾,以泥鳅居多,那时水深不足半米,水面很宽,周末常约一帮玩伴在河中捉泥鳅。捉泥鳅是用带把的半圆型竹筐在河水里来回捞取,很容易就捞获很多,而泥鳅并非食用,纯粹的玩,最后玩腻了喂鸡、喂猫。
(月娥)
春夏晴日,常见老鳖在河岸或河床高处晒盖,但它非常警觉,稍有动静便快速奔去倏的潜入水中消失不见,也偶有捕获的时候,然捉拿稍有不慎,被鳖回头一口,立时巨痛流血,后悔不迭。现在想来真是感叹那些顽强的生命,处于恶境能自强不息已实属不易,还要面对那些顽童的骚扰,真是活的很努力!河边的蓝色沙滩(混有煤灰)也是我们天堂,挖甜根、做陷坑是最常做的事,甜根即是甘草,白色纤细而有节,略有甜味。
(安湛)
听父亲说,以前县城井水多为不能饮用的苦水,所以涝河是县城百姓饮用水主要的取水地。因家庭变故,父亲和伯父两人七八岁每天要去涝河抬水,好在当时涝河还走老河道,离家很近,不算非常辛苦。那时的涝河,水质清甜,河面宽广且可行船,那时(1950年左右)的涝河行船是一种只能容一两个人的细长窄舟,以捕鱼运货主,船夫主要是一些外地人,以捕鱼捉鳖为生,生活的还很不错,直到人民公社兴起后,这些捕鱼人才逐渐消失。过去户县本地人绝少吃鱼,也不会做,但却常烹鳖孝敬老人,可见鄠人多孝义。说到孝义,在涝水东岸的城北,还真有一名曰“孝义坊”的村子,曾是户县八坊之一,清康熙《户县志》有载:“郭仪割股疗亲,有司以其闻于朝,豁免赋税,旌其居为孝义坊”。常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鄠人多质朴淳孝,盖广受涝水滋荣之故也。
(云朵)
待年长些后,对于涝河的认知逐渐不限于蒙童的玩闹之地,随着对她越了解,就更觉得她神秘伟大,对她就增添一份敬重,更加认定涝河是母亲河了。不论是“涝”还是“潦”,都有水多的含义,在其82公里的行进中,汇集了663平方公里大小河流的水,其中在山区接纳较大谷水15条,出山后又接纳白马河、暴峪河、甘河、公式河、栗河等18条支流。河流在秦岭之中蜿蜒曲折,抱山钻岩,瀑布水潭散布于中,在大小溪流的滋润下,空气湿润,林木葱茏,鸟语花香,真诗画之地也。
(祥会)
涝水出山不久,在腊家滩却倏然不见,潜流砂石之下,渗流而过,从罗什村出,形成了“十里天桥”地质奇观。当年慈禧庚子事变在西安闻此天桥地名由来亦连声称奇。丰沛的地下水源在其流域内还形成了众多美泉,著名的有胡公泉、渼泉、白沙泉、金鸡泉、梳头泉、药王泉等。正是这些纵横密布的河溪流泉,造就了这片丰腴肥美的关中富土,据说文王姬昌在沣水西岸建沣京后,经过考察又在涝水东岸建扈城以卫沣京,也就是后来的鄠县城。前些年在县西南的五凤坡和丈八寺村、县西北的甘河堡和北乡的真守村,相继发现了距今六千多前的碳化稻谷、尖底陶瓶碎片、骨器等仰韶文明时期的先民器物,说明涝河流域自古就是取水便利、水田肥美的宜居宝地!
(聽琴)
这源自秦岭深处甘洌甜美的山泉水,还给古鄠带来了许多营生。阿姑泉水素有美名,据说熬稀饭特别香,很早就有人接泉拉到西安城售卖,获利颇丰。涝河流域水质好,又盛产酿酒的稻谷,所产黄酒自古有名。据有关史料,早在商朝,殷王就曾饮过当地的酒。西周时期,鄠县既为京畿有地域之便,酒文化发展更甚。《诗经》有“丰年多黍多稌”“为酒为醴”之语。“稌”即指稻米,可见涝河流域用稻造酒由来已久。
(岳谦)
唐代诗圣杜甫在游渼陂时作《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一诗,中有“无计回船下,空愁避酒难”诗句。此中所言之酒,即指涝河流域的黄酒,亦称“鄠县酒”。唐白居易亦有诗云:“瓶中鄠县酒,墙上终南山”,可见当时“鄠县酒”名气之大。听当地老人言,直至民国后期,涝河两岸村落仍几乎家家酿制黄酒,黄酒不仅是每家年节的必需品,更有不少酒商在当地收酒装坛,运到西安售卖,价值不菲。
(月影)
记忆中我奶在世之时,家里亦黄酒不断,那个绘有图案、器型不大的酒缸总是放在炕角,是我奶亲自酿的,因此房间常有酒香,此酒平日只我爷喝,逢年节也用于待客。直至民国时期,涝河流域各大集镇,还有许多专门酿酒卖酒的酒坊,只鄠县城就有丰林馆、醉仙居、聚仙亭、永乐馆、陶然居、思和园、水和楼等八家酒馆名店,此皆涝水之功也。
(笑看人生)
涝河之水不仅滋养域内民众,而且造就了诸多美景,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白沙泉、渼泉、胡公泉等形成的渼陂湖。渼陂湖“高岸环堤,一泓荡漾,翠峰横前,修竹围抱,层峦叠嶂,影落其间”,世称“关中山水最佳处”。“渼陂泛舟”和“钓台花浪 ,西郊花柳 ,玉蟾稻埂 ”并列清康熙年间的鄠县十二景,此四景皆属涝河水域。古人曾用许多诗句形容涝河两岸的美景,其中有“稻畦相错,桃杏间植,春来花发,红霞烂漫,临风欲妖,照水增妍,光华乱射乎远山,姿媚映发于疏柳……至秋冬之际,更难为怀,水石清冷,蒹葭苍瘦,空洲沙明,晴峦雪霁。”最能体现涝河流域之美!
(南屏晩钟)
曾几何时,那些关于涝河的美景已逐渐模糊化成记忆远我而去,过去的大河已蜕变成小溪流,从河床一隅悄声溜走。宽广裸露的河床或许还能暗示其昔日曾有的辉煌。现今的河床经过多年的碎石、取沙,已是满目疮痍。作为孕育和滋养鄠邑的母亲河,历经千百年辉煌却在这短短几十年迅速没落,不能不让人忧思。纠其原因无非是水源枯竭,而水源枯竭的主要原因就是水源地植被的破坏。
(刘建华)
宁西、宁东、龙草坪三个国家林场再在秦岭山区历时几十年的砍伐取木,破坏了水源植被,森林涵养水分的功能逐渐消失,加之下游流域无限制的地表和地下取水,打破了水系平衡,这应该是造成河流萎缩的主要原因。如果把河流理解为有生命的活体,那么和人的生命一样,她应该也有一整套维持生命正常运作的体系,那么破坏任何一个子系统就会导致这个生命的全面崩溃。再往更深层次探究,这会不会和古人和今人的宇宙观有关呢?古人讲究“万物皆有灵”、“天人合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可以理解河流山川如同是身体的一部分,只能养之护之不可毁之,所以几千年没有大的变化。
(暖阳)
而今人则完全悖之,可能正是这种对生命认知的巨大差异,导致了古今之人思想和行为的不同,涝河的命运就注定于此了!如今不光是涝河,长安八水哪个不是同样的命运,千万级人口规模西安城的发展严重受制于水资源的不足,虽然“引汉济渭”工程权可解燃眉之急,但终非了局的正解,黑河引水工程就是前车之鉴,引水不到二十年,尤其是近几年,黑河库区水位骤降,这可能就是上游水系失衡溃竭的先兆吧。邻国日本学我隋唐文化,总结“治国先治水,治水先治山”的治国理念,而西邻印度也有禁取地下水的法令,这些或可借鉴。
(朱绍明)
在我看来,治山治水与人之治病同理,尤其中医以“治未病”为根本,强调自身的阴阳平衡、脏腑调和、经络气血通达,则自身强大外邪难侵。而人体本身就有强大的自我修复机能,该机能受损才易致病,而治病用药或针灸等疗法就是通过外力引导本体修复机能的恢复。山川河流何尝不是如此,若对她的索取超过其修复极限,就会如同人一样生病,延期不治定会极速衰亡。如若对秦岭生态森林植被恢复加大投入,尤其对水源山林尽可能的按照原始风貌立体多元化(乔木、灌木和草皮兼顾)的恢复植被,限制地表和地下水的取用量,或可有救。虽然这很难,因为将直接和当地经济发展起冲突。但如果从即将病危命亡的河流前途考虑,况且还是惠泽鄠邑的母亲河,应该也不难做出决定,而国外就有许多炸掉河坝恢复流域生态的先例。
(张桂芳)
其实遍观长安其余七水,以及秦岭北麓诸河,真是殊途同归,命运何其相似。遥想涝河母亲当年,出于名门终南秦岭之颠,雌姿英发,娟秀妖娆,惠泽关中何止百代千年,孕育文化道教全真,随渭入黄,奔腾至海,何其浩也!而今年老体衰,竖子不肖,又何等悲哉!呜呼,其母蒙难,儿女岂能坐视?然才德浅薄,亦无力救母,只能登高一呼,以彰母德,聊表寸心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