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

《一 把 裁 纸 刀》
(散 文)
--侯振宇--
人生路有多么漫长,就有多少故事。最难忘的往往是童年的故事。
我们上学的时候,作业本子要靠自己装订。到小卖部买一张白纸,折叠大字本十六开,小的是三十二开。裁纸刀,是一种特制的工具。形状如同半圆形的镰刀,刀片与刀把结合部转了一个圆圈,形成直角三角形,刀把是一个锥子,一刀两用。

纸裁好后,把纸正反面理顺弄整齐;在顶端折一条横线,用锥子钻四个或两个孔,用线绳穿紧扎结实,用自制的长格或方格作为印格,就可以整齐的书写字了。
在班级里,谁要是有一把裁纸刀,就有了话语权,谁要是借用,就得讨好人家。小孩子玩皮搞怪,你越想借,他偏不给。谈判,如同做生意,讨价还价,吃的玩的,甚至于背上同学围着操场转圈,引来一片笑声,或加油声。因此,每位同学都想自己有一把裁纸刀。我也一样。
正好,来了走街串巷的铁匠。搭起凉棚,垒起火炉子,支起手拉风箱,木头墩子上安稳铁砧子,大锤,小榔头,万事具备,生火,打制各种农具,厨房用具。炉火刚点燃烟很大,烧的时间长了,烟没有了,火红了,升起蓝色光焰,铁条烧红了,拉风箱的声音一长两短,徒弟就拿起大锤,师傅铗好铁条放在铁砧子上,小榔头铛铛一响,小徒弟大锤落下,一声重一声轻,师傅的小锤落在那里徒弟跟着打在那,师傅的引锤在砧子上敲一下,徒弟就停下不打了。火焰的噗噗声,风箱的啪啪声,大锤小榔头的叮当声,就像很有节奏的击打乐曲,引来看热闹的孩子们。这些孩子既看热闹,又是最好的宣传员,家家户户都知道铁匠来了。我自然是这些孩子们中间的一个,不仅伸长脖子看热闹,又是义务宣传员,同时心里打着小九九。那就是如何让铁匠给自己打一把裁纸小刀。

有了想法,就要想办法实现。看打铁的孩子中,我往往是去的最早走的最晚,目的是找机会与铁匠师傅说上话。在看打铁的孩子里边,又是心眼手最活泛的,只要师傅寻找什么,自己以最快的速度找到。
早晨天不亮,铁匠炉子已火光四射,叮叮铛铛的打铁声传遍街巷,火花飞溅,忽亮忽暗。晚上,炉火照天地,锤声震四邻,对于无关的人听来是噪音,对于我来说,是优美的歌声。围观的大人小孩更多了,我心里急得这些人怎么还不走。
怎么能寻到机会与铁匠师傅攀谈攀谈呢?噢,早上生炉子需要柴草作引火柴,我就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拾一小捆,拿给师傅。师傅很高兴,问我叫什么名字,“富平”,我说我能帮你拉风箱吗,他说可以。一来二去,就熟了,“你打的工具真好”,“你能打裁纸刀吗”?“能呀”,“那你能不能给我打一把裁纸刀”,“你有钱吗?”“没有”,“那怎么办呢?”,“我们变工”,“怎么个变法?”,“你们在这打铁每天早上生炉子的引火柴我包了”,“好!”。

我每天不仅看热闹,还有拾柴的任务,其他人看我那么勤快,笑虐“富平什么时候成了铁匠铺的人了?”。他们那里知道我的秘密。
时间长了,打制工具的人越来越少了,我小眼睛就偷偷地看铁匠,心想什么时候给我打裁纸刀?铁匠收工了,我仍然不走,直到第三天晚上,孩子们散了,铁匠问我还想要裁纸刀吗,我说当然想要,但老不见你打。铁匠说你把眼睛闭上,看这是什么,一把小巧的裁纸刀,小心,我已经给你磨好了。我拿着小刀,给铁匠躹一个躬,铁匠说不用不用,我们俩个是变工!

其实,我也并没有拾多少柴,是铁匠师傅鼓励我好好学习。
劳动换来的小刀,我很喜欢,我很珍惜,用纸缠着装进书包里。
现在退休了,看龙凤胎外孙,两个小家伙上二年级了,看着他们漂亮的书包,精美的课本,印刷的作业本,他们真幸福!忽然之间,勾起我童年得来不易的裁纸刀泛起心中的涟漪。
现在的孩子聪明,见多识广,有什么先进东西,就有什么玩具,课外书本多,作业本精致,但都是买的,就连铅笔刀都是电动的。
但愿他们能珍惜这美好幸福的时代,珍惜那么多的玩具和书本,努力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作者简介
侯振宇,现居北京,男,现年62岁,研究生学历。插队四年,从事金融工作近四十年。现为丝绸之路国际诗人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金融作协会员,中国金融书协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书协会员。出版散文诗歌集《律动足迹》,诗歌散文在《陕西日报》,《中行职工报》,《金融时报》刊登,书法在中行系统两次获得三等奖,书法作品曾在《书画频道》展播。

主播简介
宋春献,浙江省台州市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喜爱诵读、合唱,以声音抒发情怀,感恩社会。现为鸿雁诗轩文学平台主播,并担任国内多家媒体主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