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分感怀
文/云祥
秋分,昼夜均,寒暑平,天分秋色,枫林尽染,这一天是收敛,是储备,是开始。
结束了夏天的酷热难耐,雨水减少,天气晴朗,偶尔的秋雨过后,天凉好个秋。夏日的奔放和热烈渐渐收敛,变得温和、自然,走进田野是满满的收获感,是舒适,是仰望。
秋天的尽头,万物开始萧条,植物们、动物们忙着储备阳光和食物,农民们收获着田里的庄稼,白菜、萝卜也会在霜降节气来临前收获入窖,储备过冬。劳碌的人们,也会放慢脚步,准备过冬的棉衣和炭火,村里的街头巷尾,扎堆的村民,有的在用小木棍下着五步旗,有的聊着山南海北的奇闻异事,暖意融融,和谐画面。
秋天万物萧瑟,草木零落,荷塘里的莲蓬孤立地站在风中,荷叶残缺,水塘里的鱼儿也懒得露出水面,偶尔的吐露水珠,显得有气无力。
秋风吹,候鸟归。雪花飘,寒冬至。候鸟归途是崭新的开始;寒冬至,是新春的来临,是报春花的绽放,是冰雪过后的万物复苏。
秋分,这一天是收敛,是储备,也是开始。

2.山楂红了 月饼更甜了
秋天走进大山,串串的山楂挂在树上,红红的甚是好看,地里忙碌的农民,笑容在脸上绽放,秋天是丰收,是喜悦。
秋天,美丽的季节,丹桂飘香,家人团聚在一起品茗饮酒,吃着月饼,赏着明月,微酣中的感叹,是总结,是憧憬,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山里红”不再是秋天的专属水果,超市中随时都可买到,少则几元,贵则十几元一斤;月饼也不再是奢侈品,商场中口味多样、样式新颖,包装喜庆的月饼随处可见。
记得孩童时,八月的秋天,大人们忙着秋收,我们在地里打下手,看着村里仅有的一户人家种的山楂,红红的诱人,想吃又得不到,馋的口水在嘴里打转,因为家里不会从窘迫的日子中拿出钱为孩子购买,偶尔吃到山楂,父母也是舍不得吃留给孩子。有时秋收忙,恰逢中秋节日,在地里收拾着花生或玉米,父母会买包月饼拿到地里席地而坐,伴着煎饼、咸菜吃的香甜。
大伯家的堂哥,现在是驻外国企单位负责人,让人羡慕。每年的中秋节,伯母都会抹眼泪,因为有一年的中秋节,哥哥学校放假回家,回到家问道伯母:“今天八月十五,没有月饼吃吗?”,伯母说:“你哥哥定亲送节礼的月饼,我退回卖家了,家里没钱,能不吃咱们就不吃了。”,哥哥含着眼泪过了一个中秋节,临回学校时,哥哥说道:“以后过十五,我不回家了,坐车的钱我买包月饼自己在学校里过。”。以后的几年,哥哥真的再没有回家过中秋节,而是在校发奋苦读,1998年高考,获得临沂市文科高科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哥哥没有抱怨,也没有自卑伤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大学毕业后,哥哥从最初的央企普通职工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用自己的踏实和努力,逐渐成长为企业领导,工作需要被调往国外工作。哥哥求学和工作的二十几年,国家经济稳步发展,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村里的路面硬化了,崭新的四合院一排排,干净整洁的街道,设施配套齐全的文化广场,村民家门口停放的小轿车越来越多了,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伯父伯母家也盖起了新房,吃穿不愁,养老医疗保险还有保障。
在哥哥的影响下,我参军入伍,通过努力考取军校,部队转业后,回到地方踏实工作,结婚生子,照顾父母,过着普通人的幸福生活。
每年的中秋节,有空还是喜欢回老家,去山里或坡岭上看看,山楂树还在,不过果实更红了,红的是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国泰民安;与家人围坐桌旁,品茗吃着月饼,壶水间是百姓的家长里短、岁月静好,唇齿间的香甜是幸福指数的提高。
山楂红了,月饼更甜了,幸福的小康路上我们心花怒放。
3.论变
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喜欢上了“变”字,一个变蕴含天地万物,蕴含哲学和生活,变是转化,变是识局势,变是思想、行动的改变,有变才有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人从出生到长大,每天在接触着不一样的人和事物,身体形态发生着改变,思想和行为发生着改变,由最初的青葱少年,不懂世事,顽固不羁,到现在的成熟稳重,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懂得了收敛,懂得了矜持,懂得了分寸。岁月更迭,周边的人和事也在发生着改变,有惊喜,有感叹。
社会在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我们在努力接受的同时,思想也在发生着转变,我们可能措手不及,来不及适应,甚至适应不了,在适应中内心经历犹如过山车,从地面到高点,再从高点缓慢落下,激动、惆怅、平静。
人活在世上,经历的事很多,可能失败,可能碰壁,可能变故,可能天灾或人祸,可能意外降临。为了生活,我们在坚持着、挣扎着,我们在努力转变着,可能一时无法改变,忍痛咬牙挺过去,随着时间的流失,我们所处的环境,接触的人群也在发生着改变,我们有了不同的境遇,我们的生活也在发生着改变,内心也在发生着改变。
看着马路上的人群,匆忙的脚步,略显单薄的身影,我们一次次为自己感动,感动自己的坚持、等待、改变。我们可能一辈子在一个环境工作;我们可能一辈子安于平庸,碌碌无为;我们可能半生都在颠沛流离,寻找着心中的梦;我们有太多的可能,但生活在继续,为了生活,我们学会了改变。
改变,改变着你我,改变着他(她),改变着我们的内心,改变着我们的环境和物质水平,我们因改变取得胜利,我们因改变获得幸福,不同的选择,不同的境遇,不同的理念,让我们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作者简介:徐云祥,80后,山东省平邑县人,喜爱文学,业余时间读写为乐,作品见诸《华夏文化》等网络平台和《青年文学家》杂志等纸媒。现为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会理事,华夏文学社签约作家,《华夏诗刊》编委。

中书协会员胡乃夫先生书法艺术欣赏








【艺术家简介】
胡乃夫,字若之,山东临沂市平邑人,1945年5月出生,中学退休教师,临沂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
出身书香门第,书法世家,其祖父兄弟三人,三位伯父,两位兄长,分系清末民初,建国前后及当代知名书画名家,《蒙山文化研究》第九期辟专版专述。 |
其书法,幼承家教,师承家传,博取众长,入古出新,别具一格。数十次入省市及《书法报》举办的展、赛、集。作品多被知名人士,企业家,文化团体及日本友人所收藏。并著有散文集《读云》,是中共平邑党史第一卷的特邀副主编,两位执笔人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