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李中合教授新作《观页山古柏》读后
文/云蒙山人
时近中秋,有幸在李中合教授朋友圈看到一篇简约、精美、内蕴的文作《观页山古栢》,惊喜之余不由复制、收藏,征得同意,在《都市头条》发布。
虽则如此,仍意犹未尽,斗胆班门弄斧,说说我读《观页山古栢》的感受。
文如其风,一以贯之。精炼、精短、精致,是李中合教授一贯的行文风格,想必是多年专业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的职业习惯。即便《都市头条》链接发给他,也是仅用16个字表达精短的感谢:“经您制作,立马精美,况在头条,越发感谢!!”

文章精短,感受深长。开门见山说我读《观页山古柏》的感受,一个字——美。具体从四方面稍加展开。
美在妙用修辞,顶真手法删繁就简。短文一开头,不枝不蔓,层层递进介绍了拜访古栢的缘起:“洛邑之东有古城,古城之东有页山,页山之上有一古柏。积五千年岁月,硕大无比,惜其闻而未见也。”简而言之,即心愿已久,终于成行。
美在恰置详略,移步换景言简意赅。普通游记往往过多描绘沿途的景致,李中合教授则一笔带过:“车循河而下,继而绕山而上,沿途秋阳高照,天气晴朗,山川吐色,宛若西画。溪流清冽,悄无声息,顿觉心旷神怡,兴致盎然,大有辜负之愧。”这既是一种精心布置的详略得当的安排,也体现了突出重点、直奔主题的用意,更达到了烘云托月、层层铺垫的效果,让人对即将登场的页山古柏充满了期待。

美在深掘价值,托物言志踏雪无痕。短文第二部分,是李中合教授从对古柏的具体描绘和深沉感慨。首先,以俭省的笔墨刻画古栢的外形,对其高度、形状、触感、以及扭曲的细节,甚至“胸围”具体尺寸都做了生动而具体的描摹:“昂首眺望,约数十寻,枝繁叶茂,郁郁勃勃,荫庇可达百人,不由人惊呼其大,近身观之,十人不得合抱,皮尽脱去,以手触摸,光滑无比。纹呈条状,犹如锥凿刀刻一般,细细密密,扭曲而上。若贴身拍照。则不见树之全貌;远拍,则不辨人之通体,取镜难也,不由人惊叹其粗;环视周围,空旷辽阔,绝少人烟,惟丛林密树而已。”
接着,以思接千古的气势,想象了古柏所经历的自然沧桑、人世变幻:“余感其居荒僻之地而不畏寂寥,凌百木之高而不矜负,成万年之功而不稍减,不由人叹其大德也;传说此柏乃轩辕帝巡视手植,今寿同华夏,阅尽乱世太平之变,饱经风刀霜剑之残,依旧身躯伟岸,气度从容,风神萧散。”这么高、这么大的古树,长在这么偏、这么远的山乡,正应了“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难怪若白先生评之——
作者开篇仅有一二句交代,久闻页山古柏而惜未见,撇去一切杂冗,便直入主旨,紧扣文题中一个“观”字,详写古柏之状貌,观古柏之神韵,观古柏之处境。描绘鲜活逼真,使读者历历入目,身临其境。

古柏的绝代风华,让作者不由得感慨,敬佩、折服,进而将其人格化,当作一位饱经沧桑的仁者、智者、王者,赋予它真诚的赞美:“岂孔孟老庄、秦文汉史可比也哉!余又叹其阅历识见之深也。”若白先生评曰——然后自然引出一番感悟:古柏居荒辟之地而不畏寂寥,凌百木之高而不矜负,成万世之功而不稍减的“大德”,使文章题旨升华,来了一个大飞跃。古柏的大德不亦是做人的应备品格么!
美在升华题旨,文末交代画龙点睛。李中合教授不但把读者的眼界和胸怀带到了万里晴空之上:“古柏名紫霞,乃余平生所见第一树也,故盘桓树下,良久不忍去。”而且以寥寥数笔画龙点睛总结,用了不落巢窠的倒叙法点明了页山古栢的名字——紫霞。想必大有深意:紫气东来,霞光万道。若白先生盛赞——收篇用笔极省,柏名“紫霞”,是所见天下“第一树”,故“盘桓树下,良久不忍去”,余味不尽,好文章!

其实,这页山古柏我也曾数度拜谒,不久前写下小诗《页山古柏》:“别说自己/已经饱经风霜/站在原地五千年/仍在努力成长/别说生命/已经历尽沧桑/在时光的河流里/你与中华文明史/一样久长/别说不及/桥山轩辕柏灿烂辉煌/你用遮天蔽日的气魄/告诉世界/即使生长在山野/也一样健康茁壮/人类历史的每一页/你都铭记在心上/只要接地气爱土壤/每一个植物都有可能/地老天荒/想要温暖别人/自己心里得有阳光/想要被人拥抱/得先让胸围无限扩张/只要能成长为自己/心心念念的模样/敢问苍天/再活五千年又何妨?”但总觉言不尽意。
静读李中合教授《观页山古柏》,方知这美来自厚积薄发。回看若白先生点评,更觉豁然开朗——李中合教授《观页山古柏》,是一篇拟古文小品,全文不足400字,全用现代语,清新自然,明白晓畅,毫无艰涩之感。

读后感呈送李中合教授审阅后,他高度认可:“你读出了小文用意,评写到位,时间短,篇幅不小,甚是感佩。”并发送创作心得:“《观柏》小文,是2014年9月,去古城看到古柏后,突发感慨,觉得如此古柏真是我所见第一树(黄帝陵柏树也去看过),就想它从轩辕黄帝时长起,时间也就够长了,能到今世,其不容易,实让我感叹嗟哦!彭祖长寿,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古柏也许如此,它好像一位太古老人,几千年来,风雨苍桑,历经巨变,反倒越长越繁茂,越活越勃发,不自负,不矜持,不高傲,永不满足的品格,不仅成就了它自己,也给我以深刻启示。可作为人来说,如同朝露,短暂的很,如若欲在有生之年干点事情,古柏正是效法的榜样,它不觉其粗,不觉其高,不倚老卖老;不自负,不自傲,不矜持,不更不畏寂寥,不惧风雨剥蚀,霜杀雪欺,一切泰然自若,这些正是我辈学习上欠缺地方,故而小文从古柏切入,借古柏所给出的启示来立意,有了这个明确立意,布局,安排,行文也就顺理成章了。”有李中合教授这样的“备注”,更能促进读者朋友理解,也明确了本文原创时间为2014年9月。
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回味不足400字的短文,扑面而来的是茶的清香、酒的醇厚,是跨越时空的悠悠岁月、参透宇宙的依依深情,岂是我笨拙的笔、浅薄的心所能说得清?且借先贤诗句表达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吧: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021年9月22日,云蒙山下)



作者简介:萧军,祖居商洛洛南,自称云蒙山人,文学爱好者,有作品刊发于纸媒和网刊,很高兴认识更多文朋诗友!

附:本头条号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1019623839@qq.com
微信投稿:wx18729698387
合作电话:13991446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