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之必然
——探评以晏子敬为主线的人性性爱
文/兔卧荒山
康铁岭先生洋洋洒洒百万字的长篇小说《书院门1991》到底写了什么?反映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可能从政治的、社会的等等不同的角度都有不同的回答。但我认为从人性的角度回答是比较接地气的,是长久的和经得起历史的,是和这部不朽之作相匹配的。
性爱是一个难齿的话题,但今天我在这里还是要说。因为,性爱是一切艺术创作内容的一个存在,是现实社会人性不可或缺的一个存在,是意识形态之高端生命哲学范畴一个的存在。
既然是存在必有它的合理性,所以我们今天自信而坚定的说这个话题。
它的合理性就是对人性的展现。人性是人之生命的灵魂,人之生命没有了人性生命便毫无意义。当然,生命也就必然不会存在了。
人性是伟大的,人性是必然的,这是由人之生命所决定的。生命为了存在和发展,就必须向外不断的索取资源,不断的占取优先条件,不断的满足,不断地进取和然后才能不断的发展。
人性的发展升级导致生命的发展升级,生命的发展升级构成人类社会的发展升级。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就是人性不断释放发展的历史。
所以,人性相对而言是自私的。正因为人性是自私的,由构成人类社会主体的人抽取的共性也是自私的。正因为自私人类社会用了500万年--300万年完成了人类安全阶段的任务,人类从生物链中下端爬上生物链顶端,人类压制了其它生物,控制了地球,相对于其它生物人类的安全得到了保障,这个阶段就是我们史称的“原始社会”,从此以后人类跨入一个高级的阶段,即物质阶段。
物质阶段的人类历史也就是我们常挂在嘴上说的5000年的文明史,以及以后若干年的阶段。物质阶段以后更高的阶段就是性爱阶段和精神阶段。
所以,人性是永恒的,任何时代不仅不可以回避,而且他构成了时代主旋律,唱响了时代最强音,是一切艺术创作的焦点和核心。
康铁岭先生创作的长篇巨制《书院门1991》小说中,人物故事丰富多彩,但我们为了突出重点,以简代繁,这里就以晏子敬的故事为主线展开讨论。
以晏子敬为主线、为中心的众生毫无例外的反映和丰富了人类历史长河中一个特殊阶段、特殊年代,一群高级生物具体的、生动的和鲜活的人性追求,以五百万分之一的时空尺度记载和反映了人类历史在地球一隅的一瞬间。
人们往往习惯于用政治的或者社会的等等视角看待一部小说,不能说政治和社会一般成员没有关系,但这个关系实在和经得起历史冲刷的真正艺术太远了。
艺术的人性是接地气的,是和人之生命紧密相联系的,是和人们每天的活动行为、日常生活等等相联系的,更能真实的反映人之生命的形式和本质,更能揭示人类社会运动发展的规律。这是本人选择人性需求探讨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提升这部小说社会价值的一个重要原因。
人性需求有四个类别层次:依次是安全需求、物质需求、性爱需求和精神需求。他们在人类社会某一阶段,其中一个是居于主导地位的主要矛盾,其它三个则是居于次要地位的次要矛盾;对于某一个具体的人来说,它们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其中一个是追求实现的主要目标,其它的则是追求实现的次要目标。它们关联一起,有时联动转换。
这里要说明的是,“性爱”是广义的性爱,而不是狭义的性爱。
一、小说晏子敬“四段式”性爱故事
康铁岭老师的小说《书院门1919》中,以晏子敬为主线为中心而展开故事设计的人性需求就表现在这几个方面,其中性爱需求就放在一定的突出位置。
晏子敬的性爱故事主要是紧密的和三个女人联系在一起的故事,这个故事从婚姻,从性爱角度可以总结为“四段式”性爱故事。即:离婚——结婚——再离婚——再向往。
(一)晏子敬离婚。晏子敬是一个小学教师,是一月领工资的一个人,但他的老婆李小兰到开放的南方深圳跑了一趟,回来后就和晏子敬离婚,然后和华阳城西门口做生意买烧鸡的王六合结婚,重新组合了家庭,重新匹配了新的性爱伴侣。
注意,是李小兰要和晏子敬离婚,不是晏子敬要和李小兰离婚。
这说明了什么?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特区,是最早改革开放的城市,是中国社会思想观念最前沿的城市,某种程度接受了西方的一些意识形态。比如公开追求富有的物质生活,公开追求性爱的解放和自由,以及通过性爱获取自己没有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等等。正因为这样,李小兰从深圳回到华阳小城以后人性追求发生了很大变化,性爱相对于以前放的开放和自由了,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变得更强烈和紧迫了,于是采取了极端行为,或者果断行为——离婚。
这里,李小兰的举动反映和说明了人性基本两个类别层次,一个是性爱,一个是物质。对于李小兰来说更主要的可能是物质,通过性爱获取自己一直得不到的物质需求。对于王六合来说,可能更重要的是性爱需求,通过物质获取性爱。所以李小兰和王六合结婚是人性需求的一种互补,然后二人各自都获得较完美的人性需求或者人性满足,即物质需求和性爱需求的满足。
人类社会现在处于物质阶段,人们普遍的,一般的忙忙碌碌主要是抓经济,搞物质建设。所以,对于李小兰来说,她首先追求的是物质生活,于是她选择了比自己原来男人晏子敬更有钱的王六合,以间接快捷的方式满足自己物质需求。但对于王六合这样的人相对于社会一般情况来说,他的物质生活已经满足了,因而他的追求就要比别人高一个层次,向性爱进军,提高自己性爱的满意度。
当然,对于晏子敬来说,性爱需求此时是一个失败者。这是由它的物质条件不够优越所造成的,所以只能是离婚。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性是社会错综复杂、矛盾交织的根本原因;人性发展变化是社会运动的根本运动,是永不停歇向前奔腾奋进的根本原因。当低层次类别人性需求满足之后,就必然的要向高层次人性需求迈进。人类社会有四个阶段,人性追求有四个类别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人性安全需求、物质需求、性爱需求和精神需求。
安全需求对于我们一般的社会成员已经满足,其已在5000年以前被我们的古人给解决了,我们人类已经从大自然的生态系统中独立出来,人类有了自己的社会,其它凶禽猛兽不在对我们人类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人性安全需求已经一般的、普遍的和整体的得到解决。精神需求对于我们一般社会成员现在还简单的直接的停留在人权和尊严等方面,其它全面的较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要得到满足还很遥远,所以在我们现实社会一般的人性需求是物质和性爱,这里晏子敬的离婚就反映和说明了晏子敬和李小兰以不同方式和不同层次的人性物质和人性性爱的需求和实现的程度。
(二)晏子敬结婚。晏子敬再没有面子在华阳小城继续呆下去的时候,为了寻找新的生存出路来到了西安一条文化古街----书院门。在赵先生、商县乡党刘小虎、王魁和孙府生等人的帮助下,物质生活有了着落。
在人性物质需求有所保障的条件下,一天,晏子敬巧遇在搪瓷厂工人俱乐部晚上唱秦腔的李雯。李雯身段苗条,姿色诱人。晏子敬暗暗动心,骨子里头被强烈的吸引。
李雯本是六原县剧团的花旦名角,红杏出墙,引起婚姻变故,为了寻找新的生存方式 便来到省城卖唱。
李雯和孙府生整天一起,他虽然孤身一人,但由于性功能消失殆尽,只能喝酒品茶,在此种情况下,李雯一见晏子敬,便春心荡漾,荷尔蒙分泌发力,心里痒痒无法控制,性爱需求的欲火熊熊燃烧,加之又看到晏子敬的前路发展,便主动投向晏子敬,做晏子敬的干妹子,晚上和宴子敬园子听戏,然后在孙府生杂物间满足了一次人性性爱需求,从此二人“结婚”,或者准确的说是结合在一起。
晏子敬和李雯的结婚说明了人性物质需求和性爱需求。但二人是有区别的:作为艺术表演人员的李雯,由于职业的情况,思想观念相对开放,性爱意识相对强烈,在开放的年代,在西方文化包括性爱文化在内输入中国以后,她的人性性爱意识觉醒较早,在物质条件有所保障的情况下,从来没有放弃性爱的向往和追求,对人性之性爱在同时代群体中表现的比较突出和典型,在她的圈子里引人注目,也引来好多非议。她的人性追求和实现是高于一般人物质生活的性爱生活,比忙于物质生活的人高了一个档次和级别。抛开她不合时宜的行为方式来说 ,她代表了未来的人性一种高层次的追求,是符合人性发展逻辑和方向的,代表着人类生命之人性未来升级和未来目标的。
但由于她的这种选择是少数人或者是特殊的,并且大多数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是敢想而不敢做的,所以不被一般社会大多数在台面上所接受和所认可。
相对而言,晏子敬在对人性物质需求和人性性爱需求中,在物质需求有了保障的条件下,对性爱需求也明确的表现出来,虽没有李雯那么迫切,但也是经常需要的,这和他以前从事的职业及思想观念显然是有关系的。
(三)晏子敬再离婚。正当晏子敬人性物质需求和性爱需求得到很大满足,人性精神需求也得到一定获得的同时,李雯的性爱需求再一次超越他,又再一次把他落在了后边。
因为,李雯一次请客就几万,几次晚上没有回来,而且一个人悄悄在外边买了房子,并且让他染上了性病等,就在晏子敬内心煎熬难以决断时,一天晚上他送灵仙子去西南酒店住宿时,恰巧在电梯口碰上李雯架着徐副厅长进了电梯,为了自己的一点人性精神需求——自尊,这让他做出了和李雯“离婚”的决断,或者准确的说是二人分手。
晏子敬的再离婚,从表面看他和李雯在人性需求的行为上已经拉开距离,但从实质看,她们是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有不同的认知,她们自身条件优越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李雯再次离婚,追求她自己认为的更高品质的性爱需求和兼而有之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
所以,晏子敬为了保住自己精神需求之人格尊严,断然和李雯离婚。虽然失去了性爱需求,但也算获得一点精神支撑。
晏子敬开始下不了和李雯“离婚”的决心是为了人性性爱的需求,李雯攀附徐副厅长也是为了性爱需求,但二者的方式和层次是不一样的。前者是时代所能接受的,后者是时代所不能接受的。当然,这都是在人性物质需求有所保障,或者已经很高层次基础上进行的。
二者都是人性性爱需求,但各自的行为方式、个人满足程度和社会评价是不一样的。这背后实际是各个人的精神层次的思想意识,追求人性类别层次的高低不同,以及对社会的进步状况和文明程度认知与接受不同所造成的。
显然,李雯是站在人性开放的潮头,做着挑战当下社会伦理道德的尝试,是一个勇敢者,也是一个自我分享者,相对于社会大众是人性解放和开放的一个人。
(四)晏子敬的向往。在和李雯没有离婚之前,晏子敬按照赵先生的指点来到崆峒山修道悟真时就结识道姑灵仙子,并被她美若天仙的姿态所强烈吸引。上早课时,道姑灵仙子身上的异香是晏子敬失魂落魄,他断言这是他今生见过的最美的女人。这是晏子敬面对道姑灵仙子时,性爱需求在内心世界的强烈反应。
当灵仙子离开崆峒山去成都青城山修行之后,晏子敬又回到书院门。缘分就是这样,当他不知和李雯是否“离婚”正在徘徊时,那个曾经让他神魂颠倒的灵仙子来到了他的身边,这时灵仙子已经是四川遂宁道观的主持了,并且灵仙子此时真诚动员他去遂宁道观继续修道以成正果。所以在晏子敬和李雯“离婚”以后,他毫不犹豫的去了四川遂宁道观……
晏子敬在第二次性爱需求遭到打击时,为了自己人性精神需求(自尊、人格),又做出了第二次出走和选择,给晏子敬人性又一次带来无尽的向往。
这种向往突出的、毫无疑义和道姑灵仙子有关,和晏子敬的人性性爱需求(广义性爱需求)有关。晏子敬第一次出走开创了一片属于自己释放人性、满足人性的世界,那么,第二次呢?给晏子敬和读者也一定带来无限的向往。
二、小说反映的个性化的表现
晏子敬在和李小兰离婚之前可以说他的性爱需求是满足的,当离婚之后就失去了满足的条件,但当他从华阳县来到西安书院门遇到姿色丰存、干柴烈火的李雯时,在李雯发起攻势情况下二人很快达成灵魂的沟通,和李雯走在了一起。当和李雯“离婚”以后,在崆峒山修道悟真的过程遇到美若天仙的道姑灵仙子时,神魂颠倒,大乱方寸,等等。这些性爱行为活动、性爱心理煎熬,表现一个男人正常的人性性爱需求,这是毫无异议的,是所有人都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对于晏子敬来说,他的这些表现行为和心理活动他自己是无法拒绝的,或者很难拒绝。要拒绝除非在没有安全条件和物质条件作为基础时可能拒绝,否则是不行的。因为,晏子敬无法控制他这个生命统一体内部的次级生命体--荷尔蒙的意志。
晏子敬除过物质因素之外,性爱支配着他的生活、他的活动、他的时间,耗费着他的身体,消费着他的生命,但同时给他带来愉悦的感受和人生幸福的分享。这就是一个的现实,一个由若干个人构成的社会现实。
所以,对于人性我们必须面对,必须正视,必须确认他的存在,必须关注他的存在。
但他的两次出走无疑带着时代的烙印,带着改革开放新思想的烙印,带着改革开放敢闯、敢试和敢做的精神烙印,于是他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勇敢的两次去开创他的人性物质需求和性爱需求的新世界。
这就是在晏子敬身上反映和表现的时代和人性的融合,反映和表现的时代对人性释放、满足、索取和进步的社会影子和历史痕迹。
对于王六合、徐副厅长来说,在他们的物质需求极大满足的情况下,采取手段满足性爱需求,对于人性来说是无可非议的。当然,对于王六合、徐副厅长来说,二人的人性满足和实现不但方式方法不一样,而且程度也不在一个档次级别上,但他们反映和表现的都是共同的人性。
那么,三个女人就有意思了。
在改革开放初期,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意识的西方思想的冲击下,每个人都接受了灵魂新的洗礼和考验,接受了对自己的重新定位和选择。我们的社会回归人性,顺应人性,农村搞土地承包责任制,整个国家引进了所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承认私有制,立法保护私有制,调整社会生产关系的阶级、阶层关系,实事求是结合国情发展社会生产力,在这种新思想新社会机制运作下,我们每个人都自觉或者不自觉的都被时代包裹了进去。
人性需求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性向释放和满足的方向递进,向解放和自由的目标迈进。就在这样的背景和环境中,李小兰、李雯和灵仙子三个女人都得到了很突出的表现。
李小兰在小说中虽然笔墨不多,但通过三言两语我们也掌握了她的大概。即,从深圳回来以后,就和没有权利地位的小学教书匠晏子敬离婚,嫁给一个有钱还有点能量卖烧鸡的王六合。当时社会可能正面评价、正面看法的不多,反而可能风言风语的人不少。
李小兰作为一个小县城先觉醒的时代普通人,她很明白,一个人是活给自己的,不是活给别人的。要活给自己,主要的就要在物质和性爱上尽可能的得到满足或者更多,对于社会底层的一个普通女人比较快捷和简洁的方式就是离婚重新嫁人,更好的或者更高的占有和分享上天赐予自己的生命。
李雯作为一个从小县城到大都市的一个艺术演唱女人,由于她的职业、她的经历,她比李小兰更开放,更是走在性爱的潮头,在家乡红杏出墙后离婚,在西安和看好的晏子敬走在一起,后来又攀上比晏子敬更能行的徐副厅长,不顾一切的满足自己的人性物质需求和性爱需求(此时也有了一定的精神需求),采取了更为极端的做法实现自己人性目标。
灵仙子笔墨也不很多,但我们也基本了解了她的梗概。她体质非凡、美貌无比、深藏智慧,在大改革大时代中,新思潮如潮水一般涌进来时,她却选择出家悟道当主持,没有混合于物欲洪流和性欲膨胀的人性解闸、解放的大潮流之中,她更多的表现是人性精神需求。
她的物质需求不言而喻是有所保障的,那么她的性爱需求呢?她的性爱需求里已经没有了狭义的性爱,即性生活,她已经弘扬的、需求的是博大的性爱,即广义的性爱,人间大爱。以她的一个女性风韵和智慧吸引、聚集和接纳更多的人悟道成真,就像晏子敬二次选择一样使更多的人走向高层次的人性需求----精神需求。
灵仙子的人性需求和追求,对于我们的时代和社会来说,大多数肯定是点赞的,是竖大拇指的,但是也不排除有一部分人并非赞同,她们的理由是:难道女人不要性了吗?不要狭义的性爱需求了吗?
正因为这样,小说中有大量的性爱的描述、表现和反映,王宏民老师说在他给康铁岭老师改稿子过程中,康铁岭老师说:“你把我稿子中性描写千万不敢都删了噢,全凭这赢人哩!”,王宏民老师说:“你放心,你这些‘得意之笔’我会适当保留的”。李星先生说:“这是一部以史为骨、以色情与世俗风情为血肉和细节的长篇巨制。”
三、小说的价值和意义
在人类进入公元20世纪末的1991年,在东方的西部,在一个大都市,人类社会为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为了人性的自由和幸福,为了性爱需求的追求、满足和实现,在康铁岭先生笔下的晏子敬、李小兰、王六合、李雯、灵仙子和徐副厅长等一组人物,都得到了鲜活的、生动的和具体的表现。
它首先是对公元1991年人性性爱的反映和表现,其次是对中国这块古老大地上改革开放初期人性性爱的反映和表现,再次是对人类历史长河中性爱需求的反映和表现。
这些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在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层面上,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甚至于若干年以后,如何评价、如何取舍和如何盖棺定论我们暂且不说,我们要说的是,这些人(包括每一个人)都自觉不自觉,都有为都有所不为的为自己的生命存在和发展,为自己的人性的满足和实现,都做着不同的选择和努力,都在主观的以人性的要求为自己的生命而负责;都在客观的不自觉的为人类社会的运动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着贡献。
性爱需求与物质需求一样是人性需求不可或缺的,从人类的发展和传承来说,它比物质需求更重要。因为,人类家庭组建的本质就是确保人类性爱活动的进行,就是确保性爱需求的满足,否则人类是不会组建家庭的。
我们这样说并不是号召大家去学习,也并不是全部加以肯定,而是为了让大家把现实社会的人性需求进一步认识,我们辨别合理与不合理,辨别科学与非科学,辨别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容纳的范畴,以及我们每一个人应该遵守的底线。
现实社会中,由于我们每个人的修养、智慧、阅历和经验等等是不同的,我们每个人的人性类别层次追求的高低定位是不一样的,每个人所处的现实环境条件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特长优势是不一样的,等等,所以每个人的选择和行为皆不一样。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她们)为我们提供了参照的坐标;为我们客观、科学的认识人性、尊重人性、确认人性和爱护人性,提供了思考的对象和材料;以及人性和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关系。
我想,这就是这部小说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2021.08.26
(文中照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郑金民,笔名兔卧荒山,陕西商洛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诗歌作品在全国多次获奖。《还原道的本相》(《国学研究》专刊)获得2019年--2020年陕西省国学研究会“国学研究论著奖”,另外著有《宇宙人类及其生命》、《生命规律》等。
附:本头条号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1019623839@qq.com
微信投稿:wx18729698387
合作电话:1399144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