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坛丨梁小平 作品选刊
作家简历
梁小平 女,1958年出生,广东省中山市人,中共党员,曾服役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在读大专文化,中学没毕业就应征入伍。出生书香门弟,自小爱好习文,小学六年级参加全国中小学作文比赛,喜获第二名,在学校老师指导下,投稿《广东文艺》七年,初一年级参加广东省青少年作文比赛获第一名,理科获第二名。几十年,投稿杂志不计其数(论文、小故事、戏曲词、散文、诗歌、记实小说、新闻采访稿),作品多次编入共青团组织学习内容。多次参加文学比赛数次获奖,多次参加省、市、镇文代会。还是在海外华侨具有影响力的《中山侨刋》撰稿人。如今从事研发领导工作兼历史研究工作。现是“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网学会会员”、“中山市档案学会会员”、“中山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山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中共小榄文史室文史员、政府申遗项目书编写员。
一本《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书
我不知翻了多少遍,从灰白色到腊黄色,书角都不知什么时候卷翻,有些还用酱糊粘起来。一张旧的《文汇报》将书底面包起来,在书桁中,用细细的麻绳打索一起。而书中的每行字都清淅可见,有时还见到在墨水笔画起要点的杠杠和已经模糊了的写读见解的字迹。后来,我用了从破雨衣上剪了一块,包在外面,并用红笔歪歪斜斜地写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几个字。
我懂事的时候,已经在外婆家。每当我见到同龄的小朋友,有爸爸妈妈在家,即使调皮,被父母打骂,都感到很幸福。每都会看一会,心想,我都想认他们是我父母。
泪水已遮住我归家的路,为什么我的父母在哪里工作?为什么不给我来信?想到这里,找到街巷中僻隅无人的地方,大哭一场。回到家,还喘着气。外婆温柔地将我拥在怀中,安慰我“爸妈去“三线”工作,很远很远,乖女,听外婆话,擦干泪水,做个坚强的女孩子!”但是,父母为什么不回来打我一顿呢。想到这里,又潸然泪下。
外婆挽着我的手,走进房间,从一只小木栊里,拿出一张爸妈的结婚照,我看一下,又大哭起来。后来,外婆拿出一本书,书面上写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几个红字,外婆一边用衣角擦掉我的泪水,一边指着几个红字,说“你已经五岁了,你知道是什么吗?我告诉你,这是一本我们一位伟人名叫刘少奇写的书。”我不解地问“为什么这位刘少奇写这本书”?”外婆微笑着说:“外婆大字不识得一箩,具体我不懂其中的道理。但是,象我们大队李汉章书记,他带领我们土改斗地主,搞经济,让乡亲衣食无忧,老有所依。他们先人后已,舍小家顾大家;又说你父亲那样的,为新中国建设远离家乡,去参建发电站;就是象欧初伯伯那样,带领中山游击队去抗日的,抵抗侵略者。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成就,才有我们穷人才有今天幸福和平的日子,我想,正是具备这种共产党员的修养,大公无私,时刻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将社会主义祖国日新月异吧”。
我听到此,发现外婆象一位老师,很有学问。还要我好好读这本书,并说“这是你父亲最爱的一本书”。从此,《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本书,就成为了我爱不释手的读物。犹如见到自己的父亲坐在我身旁,我感到无比亲切、高兴,不再孤独。
从思念父母到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觉得李汉章书记,我父亲,欧初伯伯。他们非常了不起!我逐渐改变“哭鼻子”的习惯。在生产队长老共产党员老朱的帮助下,读过一年私塾的我,担任了生产队的文化室最小的“特别辅导员”。
我对李汉章书记说“长大后,我要学您一样,当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李书记用手轻轻拍着我的肩膀,说“对!新中国的年青人,应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我祈望你将来加入我们的队伍,添砖加瓦!多看书,如《红岩》《林海雪源》《青春之歌》,还要报名读书,受正规教育,将来,你一定会有出息!”李书记的一番话,我一下子觉得长大了,不再是哭哭啼啼的小女孩。我也开始阅读这些英雄故事的书。
我对《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的句子,段落,每日象功课一样,请教大队的党总支主管宣传文化的梁书记和村里辅导员的欢姐姐,了解文中的中心思想及精神。
一年后,我报名读小学一年级了,从哪时起,这本书我一直放在书包里。
在年底慰问中,父亲单位的领导林伯伯亲切地对我说:“你父亲是一位发电机组的技术人员,分配在“葛洲坝”水利工程中,负责技术指导的专家。他服从组织的指示,与你母亲一起参加“三线发电工作”。
你父亲是一位忠诚的丶任劳任怨的中国共产党员,还是1958年全国劳动模范,参加“全国群英会”。
林伯伯点了一支烟,继续说“你父亲从六岁随你姑父到香港当海员,1936年,日本侵华,整个中国硝烟弥漫,白色恐怖笼罩着四万万的中国人,年仅16岁的他,眼见日本鬼烧杀抢,还叫嚣“用三个月灭中国。心中燃起无限怒火,积极参加“救亡”运动,在林锵云伯伯的介绍下,在香港西环秘密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遵照组织的指示,利用当海员的身份,宣传共产主义思想,进行地下工作。每次都出息完成任务,是一位好党员”。
这时,只听见客厅的鱼尾钟“滴滴”地响,寒风吹得屋后的竹树林发出阵阵的鸣叫声。不知从远处传来一声强一声弱的炮竹声。外婆向林伯伯斟满了茶,说:“过年了,希望他们在三线顺顺利利。过完年后,也希望他们来信封给我。”林伯伯说:“如果工程顺利,我相信他们会的”。
对我继续说:“曾生是你父亲的好朋友,他俩曾在“皇后号”一起在马来西亚工作。曾生曾对我说了一件至今难忘的事,说你父亲趁船停舶在黄浦港的休息时间,回家动员他家父捐钱出来买飞机抗日。回到家时,他家父不问三七二十一,将他五花大绑,押到祠堂里,祠堂坐着家族各老大,轮审你父亲“为什么参加赤党”?“为什么你年纪轻轻不走好的路,偏要走共匪的路”“共匪给你什么好处?还有胆量回家借钱去抗日,为赤党服务。”“你去当海员,以为你一朝发财,我们全族以你为荣,谁知你好学不好,去参加“共匪”,难道你不知道,会影响家里生意,全家陪你杀头啊!。”太爷(族长)一边审,他的家父手执藤鞭,劈头盖脑地打下去。
打得你父亲皮开肉绽,最后,要你父亲马上回家,脱离共产党!”
“你父亲用手,尽力撑起遍体鳞伤的身体,有力地说“参加共产党是我的信仰,我,作为一个有血性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国家面临被人欺负时,岂能袖手旁观,是有义务有责任为国家争取独立,”他话没说完,他二哥说“既然嘴硬,就由他自生自灭”,他家父大声咆哮地说“你到底脱离吗”你父亲也忍着伤痛,坚定地回答“绝不脱离,你们有本事的,就去前线抗日”,这时。太爷颤颤地说“算了。就赶他出族吧!上白布!”大伙将白布梱绑在你父亲的身上,将留有西装髮型,剃成光头,在祖先牌前,双膝跪下在烧红的香火上,从此留下了“不孝子”的烙印。
你父亲这时见到二哥拿起“家谱”,用红笔划去自已的名字时,一手将“家谱”抢过去,用力撕下了自已相关记载的一页,撕烂后,吞入肚中。对着各位长老说:我参加共产党,就要让劳苦人有好日子过。你们要将我赶出族,我不怕!我还有组织。于是,用红笔,在“家谱”的空白的一页上,写下了“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在两位堂兄的帮助下,到土地庙休息了二天,就回到香港群乐社。从此,你父亲再没踏上回家的路,至到如今,你父亲除参加抗战,还是参与“大营救”和解放海南,而且,又是第一位报名从香港返到广东省参加新中国建设的建设者。工作上多次多上级表扬,还在组建华南的大小发电厂中,几乎都留下你父亲的汗水和足印。”
哦!我听到这里,仿佛见到父亲身穿工作服,躺在发电球的深坑里,大汗夹小汗地与一班叔叔地工作。
林伯伯的一番话,令我十分震惊,我父亲外表斯斯文文,原来是新中国建设第一批技术员。
此时,外婆已经泪眼婆娑。外婆对我说:“共产党人是为穷人打天下,你以后学习你父亲的优秀品质,长大做一个有出息的共产党员。”
那是一个初夏的晚上,细雨绵绵,大队部会议室灯火通明,一面镰刀与铁锤的红旗挂在墙壁上,一张红纸写上《入党誓词》。我在党支部各位党员的见证下,举起右拳,庄严地宣誓!
从此,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曾参加“唐山抗震救灾”,曾参加边防安全保卫,曾参加对越反击战。我是一名坚强的女战士!我在边防安全保卫执行任务中和参战中,分别立过个人“三等功”!我没有辜负外婆,李汉章书记,林伯伯的对我的期望。
我将父亲给我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书,收藏起来。但是,新时期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使我明白一个共产党要有“信念、责任、廉洁、能力、纪律、服务和宗旨,”的素质,不忘初心!才能让百姓放心。这样的修养,将伴着我走向人生的每段路!
热 血 铸 党 魂
今天的小榄,融进了我党的灵魂!
如果你将小榄发展的历程梳理一番,就发现在繁华的背后,是一群共产党人敢于天下为先,群策群力。他们无限热爱这片土地;他们立誓将自己的家乡建设美好而富庶;他们以聪明才智,带领着勤劳的小榄人,克服重重困难;走过多少坎坷的路、经历过多少风雨的洗礼,用自已的一腔热血和生命,谱写一曲“入党为公,掌权为民”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不忘初心,履行使命的伟大赞歌!
“清风两袖朝气去,不带江南一寸棉”(明況钟)。这首诗,概括了李汉章书记心系群众,忠诚于党的人生写照。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位李支书在极“左”的思潮中,带领他的班子,对抗这些“以政治压倒一切”的风气,面对农民食不裹腹,生活无着,还出现逃难去“广西”,偷渡去港澳。村路“和尚路”,居住茅草房的现象。李书记心疼极了,“这不是我们共产党需要的结果”,他难过地与参会的“总支扩大会议”上说,实行迅速关闭“大饭堂”,兴办村社队企业,如粮油加工厂,砖厂,茶楼,蚊香厂,农具厂,船艇厂,金鱼场,鱼苗场,大鱼组,电珠厂,绣花制衣厂等等,调整鱼塘和桑地,实行农田基本建设,根据永宁的实际情况,将解决当地人口食饭问题作为日常议程。经过几年的努力,在“文革”的高潮中,率先推动了“一级核算,二级管理”的体制,1971年12月,得到中山县人民政府向全县推广经验。
有了财政的收入,不断要向深纵的体系发展。
一边应付“政治运动”,一边有效地展开生产经济。在一次面对上级派人来调查李汉章书记及所在的两套“班子”,有人劝他“避避风头”,他在“党员过组织生活”会上,冷静地说“我是一个老共产党员,如果我死,比起为革命牺性的同志,“小巫见大巫”。当初在日本鬼侵略时,国家非常苦时,我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那时起,我已经与共产党融在一起,怕什么,有什么可怕!”
对呀!我们是共产党党员,无数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今天!我们面对困难,又何足挂齿!
作为经济作物的农村地区,人多地少。如何让全村过万人有生活着落,必须向前走,解决衣、食、住、医丶行,才是摆在李汉章书记面前。
“现在顾不了那么多,整就整,批就批。终归一日龙穿凤,唔信一世裤穿窿”(粤语。意为:不相信能穿一辈子的破裤子),他的执着,感染在场的党员干部,他们有这样的带头人感到实在,安心,决心在李书记领导下,同舟共济,杀出一条血路。
说干就干!
于是,在原社队企业中,增加扩大农副加工厂,电镀厂,塑科厂,开关厂,灯饰厂,日用化工厂,扩大制衣厂,组建和扩大建筑工程队,扩大金鱼场和花木盆景,还建立火力发电厂,增加永宁砖厂红砖出口,制衣出口,金鱼出口等企业。对被“文革”被遣返或被人辞职而进“牛栅”的知识分子,工程师。不管出身如何,统统安排永宁各个村社企业及学校。将就读永宁学校的学生免费教育,对升中学及送上工农兵大学的学生,实行免费及补助、全额发工资。
十月一声惊雷响,菊花飘香客人来。
秋天的永宁,绿叶婆娑,瓜果花香。砖厂高高的烟囱,烟波袅袅。清清的西海,与蓝天白云相影。一只只载满红砖的机帆船,象一艘艘舰艇,驶向远方……。
李书记站在海边,观看着人来人往的砖厂,海风吹动他光着脑门的头发,若有所思地向砖厂办公室走去。为提高砖厂的产量,要动员青年加入最辛苦的高温入窑工作,调整“入窑工”的薪酬。他先将自已年仅19岁的女儿少兰,安排到只有成年男工能适应的高温“入窑”工作,在他的带动下,全大队的青年积极加入。第二年,砖厂的产量翻了一番。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李汉章书记教育子女,有国才有家!在对越反击战动员应征时,他第一个将自已的儿子报了名。李书记的崇高言行,大大地鼓舞着永宁的青年,在“偷渡”高潮中,勇跃报名参军,成为全县应征入伍青年人数最多的,永宁占中山第一位。
实行农村医疗保障,改造从茅屋走上水泥结构的砖屋。明确要“打开大门,堵死后门”的廉政措施,使广大党员干部做群众的榜样,认识到“每分钱都是集体的”。
十一中全会,给人们带来了希望,跌倒再爬,再跌倒,再爬!
李汉章书记,还动员港澳乡亲,创立了中外合资过亿的“永大胶粘公司”,“添利线路版厂”“永南牙膏”“雅黛日用化工”“永宁汽车修配厂”等过百间大中型企业。还有两间有规模的火力发电厂和大型自来水厂,排污处理厂等村社企业。
永宁,在上级的党委支持下,农村经济发展创出全国新高,第一个出国经济考察的农村大队。
鸡鸭鹅猪蔬果绿菜摆在市场上,叙旧生意婚庆嫁娶兴旺在茶楼里。
创办的“亿元富村”的李汉章,依然住松皮顶的“杉顶瓦房”;依然是洗得发白的、还有补丁的“唐装衫”;依然是“牛头大短裤”;依然是脚穿“皮踢”;依然是开会发言不用稿;依然是笑呵呵!
有一次开会时,我曾经问他“肥佬,您为什么总是大公无私”。他笑着用粗糙的大手,轻轻拍着我的肩说“我相信你也党员干部吧,艰苦朴素是我党优良传统,如果我们不以身作则,不以“公家”放在第一位,社会主义的大厦会被“白蚁”驻掉了”。
李书记的爱人,爱群阿姨常说,“肥佬的家是大众家的,而我的家,是肥佬的客店”。
正当我们乘开放改革的东风,大战一场时。李汉章书记却因过度劳累,溘然长逝!
当李书记入殓时竞然找不出一件象样的衣服。很难相信,解放这么多年,为永宁创下丰衣足食的李汉章,人们只有找到一件的“永宁砖厂”工作服来给他上路。
李书记的离世,带给我们无限的悲痛和依依不舍。
杨炯谦书记含着泪说,“李书记是我们永宁的焦裕禄,真正做了“躹躬尽粹,死而后已。李书记的“入党为公,掌权为民”的名言,成为我们永宁党员干部的座右铭”。
李书记的离世,他风高亮节、对党忠诚、对党的工作热情、他一心为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永宁人再接再励,涌现出梁业昌、伍森文……等优秀的共产党员。永宁党总支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支部!
李汉章留下“入党为公,掌权为民;群众不富,当干部暴富,是当干部的耻辱”的格言,激励着永宁每位党员和干部!他不知道,他创造的“永宁”经验,正被一代接一代的永宁人实践而发扬光大,深深扎根。
李汉章的故事,无法写到结尾……因为他、何泽权、杨炯谦等,已经在小榄人烙上不可磨灭的、一代优秀中国共产党员的印记!
今天,小榄党委正有象李汉章书记式的领导班子,决心不辜负小榄人的期望。坚持党在改革开放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在进行“镇区合并”后,实现在镇党委钟彪书记的《政府工作报告》的规划“五轮一转”,和“三个一”的医疗养老保障的民生工程,全面实施新的村一级经济核算和新的“村改居”工程,定期召开大型的“菊展会”,汲纳更多的中外投资者,打造以“工业为基础”的商业高端科技产业,将小榄的经济和文化向前迈上一大步。上市公司,市政发展,商店琳瑯满目,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人人生活富足,安居乐业,一片繁荣景象。
你说,这是乡村吗?当然是乡村,一个走在中山市前面的经济强镇,被中央政府授予“全国村级楷模”的大镇。你要知道,这块牌的背后,是我们小榄人一代又一代,凝聚多少心血而付出的结果。
你看,新的一代的党员干部,正沿着这条道路,舍小家为大家,为家乡的建设而努力。
他们不忘初心,用热血浇铸成坚不可摧的中国共产党党魂!
鸣谢:中共小榄镇文史室
菊 韵
你没有豪言壮语,却一腔热血投入为拯救生命逆行中;
你没有精致的妆容,却为科研甩掉美丽的秀发;
你是一枚柔弱的女子,却担负着祖国人民的希望。
即使你因用身体试验毒蛇的抗体,忍受着牙齿发黑,声音沙哑的病理折磨;但看到你研发出来的成果,让人们重获新生。人们发现你是多么漂亮和美丽,犹如天使般。
她的一身白大褂,是她的征衣;实验室是她的战场。
烘箱、粘度计、量瓶、药水是她的武器。
而三攴不定时,日夜颠倒,脚肿脸浮,是她的常态。
她记得,正当祖国沉重灾难时,乘上大洋彼岸的轮船,走上了医学出外留学的路!
她亲眼见,硝烟下的同胞,衣不蔽体,食不裹腹,流离失所,面对瘟疫无力应对。
她不忍见到,我军战士在山林作战遭受毒蛇侵害而丧失生命;
她不忍见到,我们南方的百姓往往丧命于一条毒蛇。
医生的职业,使她决心为同胞为祖国而对毒蛇咬伤救治钻研一个有效的科研课题。
她在遇到难题时,始终没有忘记的是:自已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既然选择这一行就干到底!
她进山区,挖蛇窝,爬悬崖,常年在潮湿的环境中工作。
经过几十年的研发,《毒蛇咬伤治疗及毒理研究》终于出现人们面前。现各医院和防疫中心,都有她研发出来的技术成果,解决了毒蛇侵害致人死地的应对方法“血清”。
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广东省科学成果第一、第二等奖,在医学科技中,是一名资深的、全国著名的毒蛇研发专家。
她是国务院学位评审委员会学科评议员丶卫生部重大医药卫生科技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十二大、十三大代表。
她为我国医学研究作出巨大贡献。
她就是我党的优秀党员,我们小榄人的优秀女儿:吴秀荣博士。
正是:
“秋霜遇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信手拈来无意句,天生韵味入千家”(李师广)
鸣谢:中共小榄镇文史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