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吉阳:
当你见性的时候,你就见到了大宇宙的性相,你就掌握到禅的宗旨,所以,庄子说:至人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这意思就是说:功夫到家的人,心就像镜子,来、去都不着痕迹,来不着、去不留,不将不迎,不将不迎,就是我们来跟去,[迎]就是迎来;[将]就是送去,没有什么来去。应而不藏,随时来随时应随时起妙用;但是它的本体没有什么增减,没有什么增减。所以,我们如果不知道,要追逐这个假,那就丧失了禅的无相无住的宗旨了。
所以,这一句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要回归见性根本大法,佛的宗旨、佛性的宗旨;如果你不这么样子,随照失宗,[照]就是根尘相对,一直攀缘,那么,就失去不二、当下解脱的法门。
——慧律法师[合十][合十][合十]
乔吉阳:
你心不著一切相,唯有佛号,心空,自自然然境就寂,境界自自然然对你没有作用;你的心如果放不下,境界稍微动一下,你就会被它所影响,所以说心若不空,境界就不能静,我们的心若空,我们的境界自然就没有,佛性自当显现!
所以念佛要念到怎样?念到一切境界都无碍,这样你要“了生死”就很快了,要记住:念佛要念到什么程度?师父这句话就是生死的要诀:念佛要念到,一切境界都不能障碍到你,心中充满了慈悲、宽恕的心,不与世间人计较,心中唯有一句佛号而已,不藉任何理由来烦恼自己。因为我们人如果烦恼,都会藉着很多理由来巩固烦恼的原因,不必要!
慧律法师开示
乔吉阳:
🌺 天下这么大,人在世间,如果不了解人生,无论走到哪里,心情不会每天都好。即使我们搬个家,或者是到哪个环境好的地方去旅游,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我们的内心如果没有智慧,即使送你到外太空,你的烦恼还是在。我们要了解,最大的旅游之处是我们的内心,它比虚空还大,所以证得佛法的人,会活得很超越、很太平。这个世间,天下无处不纷扰,你想要过得太平,就要先找到自己的清净心、菩提心、随喜心、平等心。只有把这颗心找到了,才有办法安宁。人为什么会痛苦?因为众生都生活在强烈的执着中。碰到事情先想自己,不知道想自己就是痛苦的开始。佛是要把一切的东西都舍出去;我们是要把东西拿进来,这样你怎么能快乐呢?没有牺牲,就不可能有享受。换句话说,享受就是享受你那份牺牲。人要得到快乐,一定要忘掉自己。一定要用大的度量,去处理世间的事情,才有办法活得很超越。我们这一次的讲座,是希望能带给大家一种精神上的鼓励和超越。我们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一一慧律法师巜幸福人生》
乔吉阳:
《楞伽经》(六)慧律法师主讲(节选)
简单讲,就是你在临命终的时候,看到的阿弥陀佛,是很亮很亮,但是你看得很清楚。毒龙就不一样了,毒龙它也会放光,可是它会刺,刺你的眼睛,会刺坏你的眼睛,所以如果在你临命终的时候,那个放的光,喔!你看不过去,刺了你的眼睛,那个不是真佛。那个是魔化现的,但是有个重点,说如果人一辈子深信切愿,这个人临命终魔不现,只有佛现,这个经典里面有这样写,如果一个人深信切愿念佛,那么我们常常看到这个阿弥陀佛,观像观想念佛,深信不疑,魔不现,因为魔没有这种功夫,所以往生是现在的事情,现在就要深信切愿。同时要正行,正行就是念佛,助行就是多做善事,只有这个法而已,才能往生净土。
🌹🌹🌹
乔吉阳:
换另外一个角度说:取舍也没有用,分别也没有用,因为一定会消失,一定会消失。所以,你对这个无常法的,你的生命会消失,你的财产、你的房子、你的亲情、你的爱情,你所拥有的,都会随着时间消失,你明明就知道,这一定会消失的东西,就彻底放下,随缘过日子,就这样子。所以,在诸法上,如果没有取舍、分别,即是诸法如义。就是空不可得,这个就是真正的佛。
有緣相共聞法義,
無緣合掌令歡喜。
一一慧律法师巜金刚经》
乔吉阳:
生命的伟大在于缘起,
佛陀的伟大在于缘起,
因为缘起才有作用,
要牢牢记住这句话。
你必须珍惜任何的缘起,
任何一个动点,
不要去伤害众生的法身慧命。
伤害众生的法身慧命,
就是会断了你自己的法身慧命,
众生还没有被伤害,
你已经伤害到自己了。
———慧侓法师
千万不要被假相黏住,
黏住就是耿耿于怀,
今天放不下、
一年后放不下、
十年、
二十年后放不下、
一辈子,
死了,
要埋葬了,
兄弟的恩怨还是放不下,
还是放不下啊!
便为物转...
———慧律法师
乔吉阳:
【伟大】这两个字,
通常都诞生于痛苦之中。
听经很辛苦,但能丰富你的生命。
懒惰的生活等同于死亡。
成长就是不断犯错的过程,
成佛就是不断净化的过程。
佛法是心法,
听经闻法就是心灵净化的过程,
要从这个地方下手。
————慧律法师
乔吉阳:
修行要记得,要修心,才叫做修行,修心才是真正在修行,
不是只在事相当中打转。
修心,什么叫做修心?
内心自在解脱,
才是真正有德行的人,
光是看外表很精进,
这不一定会准。
所以说,若不降伏其心,
依文取证,你无有是处。
你若是没有降伏你的心,
只是一直看经典,
依照经典作文字解,执着文字,
没有这种事情,
你不可能成就,
还是要降伏其心。
意思就是说,
修心,不能在文字上打转。
——慧律法师
乔吉阳:
菩萨一辈子受到委屈,“刚好喜悦”,为什么?对方造了“地狱因”来消我的业障。所以愈多的人来侮辱你,来攻击你,有时候不是坏事,反而可以灭尽你无量劫来的恶业。世间人碰到逆境就恨、就不满,可是有智慧的人碰到逆境就喜悦、就忍受下来,为什么?这正是“修福”的好机会,这正是机会!你不是要修福吗?要修慧吗?机会来了!现在人家到处这样一直毁谤你、到处一直攻击你、口诛笔伐,你一样如如不动,机会来了,修行就在此时!这一关若拚得过去,胜过你长命百岁。所以,关关难过、关关过!这“听经闻法”,它就是有这个好处,不晓得…哇!原来是如此!从此以后怨恨之心绝对消弭,没有,不敢有犯。在座诸位!心中“无恨”是菩萨行;心中无恨,同时要有喜悦,赞叹别人的喜悦的心。
————慧律法师
乔吉阳:
所有的观就是放下一切境界,
都是唯心所造.
这是修行最重要的地方!
在境界上强加分别执着就会变成业障,
至于在梦境里面,
你根本连讨论都不需要,
你念佛念到一心不乱,
有感应闻到香气你也不要执着它,
你只要在意你心思的发展是什么?
务必要保留那个完全清净的心、无所著的心,
就会连根拔起无明,
但是这个需要时间,
修行是点滴的功夫,
是必须一点一滴累积的,
所以当你碰到逆境的时候,
你要好高兴的接受,
碰到徒弟或同参道友来侮辱、攻击、伤害我们,
我们就觉得这太难得了,
这个机会真是难能可贵.
慧律法师开示[玫瑰][玫瑰][玫瑰]
乔吉阳:
禅宗里面说:动念即乖。动一个念头就错,因为你认为有相才动念,在这个色声香味触法,动一个念头执著,不对!无法可得嘛!所以,世尊在《阿含经》里面讲得很清楚,说:一个人追求五欲六尘,想要得到快乐,就象水中捞月。你知道吗?世间人拼命的在追求快乐,唱歌啦、跳舞啦、辣妹啦、帅哥啦,什么展览统统用辣妹,希望得到销售好一点,拼命的想要在色声香味触法里面追求快乐,世尊说:那叫水中捞月,跳到水中里面要把月亮捞起来,一样不可得,这不可能的东西。大智慧的人一看,这个就是生灭的东西,到最后会变坏的,无常就是苦。天是棺材盖,地是棺材底,无论闯哪里,总在棺材里。跑来跑去,统统在棺材里面,无法可得。一一慧律法师巜金刚经》
乔吉阳:
愚痴
自以为是
傲慢的人
往往就会造口业毁掉修行
“资粮”就是修行
就像我们要到极乐世界
信、愿、行是三资粮
我们要去爬山
要准备一些资稂
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
也要准备一些资粮
没资粮
怎么到极乐世界呢
愚痴
傲慢的人
就毁掉将来修行的资粮了
南无阿弥陀佛!
———慧律法师开示
乔吉阳:
心若解脱
道场并没有远跟近
法回归当下,真实的受益
这个人才是真正亲近于佛
不是每天东奔西跑在找道场
不是每天东奔西跑在找善知识
善知识没有远近
就在当下
智慧心就是!
你就找到胜善知识了
——慧律法师《华严经》
[玫瑰][玫瑰][玫瑰]
这个自渡最难度的就是烦恼杂念,放不下自我!
诸位 这个度脱之门
还得补一句【自性自脱】
没有任何人帮得住你
你要自己的本性发出来的智慧
你就度脱
迷时师度 悟时自度
什么都要自己来
所以佛法里面
是要真的看破 真的受益
——慧律法师《楞伽经》讲义
[玫瑰][玫瑰][玫瑰]
乔吉阳:
当你听到人家赞叹你
你欢喜
当你遇到逆境的时候起烦恼
那就是你的权利睡着了
什么权利
般若的权利睡着了
如如不动的心性睡着了
你的权利没有用
那一票
可惜!废票!
作用不出来啊
是不是?
一切的顺逆二境来
盖下去!如如不动
要讲志气就是这样
这个才是志气啊!
恭录慧律法师开示
乔吉阳:
诸位!你若学佛多年,烦恼不见少、脾气没见小、欲望没减少等等…那么!请你要清醒清醒、反思反思自己了…是否没有进入正修行,没有真正的进入心性当中去修炼的,修行的下手处你要知道啊!
外面没有对与错,一切都是自己起心动念之错;外面没有对与错,都是过去自己所造的因果、业力示现的;外面没有对与错,皆是万法唯心所现,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啊!
所见所闻所遇的逆境之缘,皆是我们自己,皆应该自己直下承担才是、丝毫没有半点怨天尤人才对啊!
只有这样修行,回光返照、反观自己,才是正修行!扪心自问,如果未入心性修正自己的话,只能是在假相上打转转!
着相离心修行百千劫,见道难矣;离相观心修行刹那间,见道当下!
——慧律法师🙏🙏🙏
乔吉阳:
我们要清楚,
求生净土要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
多善根是好好地听经闻法,好好地念佛;
多福德是有钱有体力尽量地帮助别人;
多因缘要跟众生都结好缘,不可结恶缘。
还要有“一心不乱”的功夫,
把全部的心性都集中在这一句佛号上,
才能往生极乐世界。
——慧律法师
阿弥陀佛!
六时吉祥![合十][合十][合十]
乔吉阳:
观像念佛,观想念佛,持名念佛,都是一种方便,任何的法其实都是要会归实相念佛,所谓实相念佛就是无相无不相,无相念佛,佛性是自心做,无不相,不妨害你观想,观像,持名,如果一个人没有体悟到深入的佛法,你不了解实相念佛的意义是什么,就不了解究竟的佛法是什么
慧律法师《楞严经》
(审除细惑)
乔吉阳:
问:如何念佛才能培养出内心真正的定力?
慧律法师答:念佛必须实相念佛。实相就是无相无不相,在念佛的当下,了解万法都是空无自性的。无相,就是万法唯心,无论是外相,无论是心相,都是能所相,因此,首先必须通达空性的道理,为什么念佛要通达空性的道理呢?通达了空性的道理就没有能念没有所念,这个时候所出来的佛号叫做无为法,就是我们所讲的理一心不乱。
乔吉阳:
念头就是心中的影子,你想要断除它这一念也是妄想。妄想其实就是一个泡沫,妄想一起来,般若智能,如如不动,妄想就像泡沫,当体即空,一照就破。所以,我们修行方法对了那就不得了,知道妄想空无自性,不要跟影子纠缠不清,直下无心,真心就显露。
——慧律法师《正法眼藏(二)》
乔吉阳:
只有平静的心境才是最美丽的,才是最安祥的,这个时侯才能说你活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没有人会替我们修行,也没有人使别人开悟,佛陀的觉悟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佛陀除了指点方法以外,并没有解决我们的问题,谁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呢?你知道吗?你自己。
只有你自己直下承当如来的正法,才能觉悟我们的佛性。
慧律法师《法音演畅》开示
乔吉阳:
心静就见到自己
心动就见不到自己
这样听得懂吗
所以你看到的境界
其实是你的心
所有的境界
统统都不能引起你的动念
你的心就是静的
如果你认为心 外面的境
引起你内心里面起波动
那是不对的
这是不懂佛法的人
没有境 那有境
境本来就空
是不是
所以修学佛道的人
专门注意我们
这一颗起心动念
那么你就抓到修行的根本
所以遮无外境
没有真实的外境
外境本来就空
你记得
越想见到
自己的真如本来面目
你的心要越宁静
越静的人就越能够
见到自己的本来的面目
~~~慧律法师开示🙏🙏🙏
乔吉阳:
慧律法师:《88年佛学问答录》
问:念佛要念到什么境界才能称为“实相念佛”?
答:实相念佛叫做理念同时,就是说他证得无生法忍。
在理论上他知道缘起法,但是缘起法当中,他有事相,他在事相当中,他可以分别一清二楚。
可是,虽然分别的意识里面他并没有执着,并没有痛苦,并没有委屈。
所以,在忍辱当中他通达到本性,在本性当中如如不变,他通达到事相。
在事相里面,究竟圆满到他的本性,本性是无形的,事相是有形的。
换句话说,他本身来说,他如如不动,在他的本性来说,他不增不减。
但是虽然不增不减的本性呢,在他的意识里面,在清净散发出来的意识里面,他可以念佛。
照常是这样拜佛、念佛、修行,照常拜佛、念佛、修行当中,他如如不动。
所以说,实相则无相,无不相,实相的意思就是说无相,他虽然他在念佛当中,他是用他的本性在念。
所以说,十方十万亿佛国土,也离不开我们的本性,我们的本性里面,就具足极乐世界。
乔吉阳:
佛力怎么成就的?
佛道就是靠愿力来的,
当你发了这个大愿,
世间只有一种事业,
可以舍身命绝对不后悔的,
就是佛法事业。
护持佛法,
绝对可以用生命下赌注的。
世间,你用生命下赌注,
有什么意义呢?
————慧律法师《六祖坛经》
乔吉阳:
法就是每天都要薰习,
久了就变成我们的东西,
为什么要薰习呢?就像吃东西下去,
一下子消化不了,
不过你吃下去经过二个小时,
三个小时、四个小时就会消化,
佛法也是一样,
今天听完了消化不了没关系,
明天再来,听了再消化一点点,
半年之后再继续听,
一直听、听、一年、二年、三年,
它就会慢慢消化,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
听法就是如此,和吃饭在消化一样,
慢慢来、慢慢来,今天听一句消化一点,
明天再听再消化一点,
慢慢就化为自己的心境,
慢慢由类似而相似,
后来就是自己的功夫,
后来就变成自己的功夫,法药就是如此。
——慧律法师开示
乔吉阳:
什么叫做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就是,我真的没有开悟见性,那我就一心持戒、一心念佛,行十善业照样能够往生,这个是进入事一心不乱。那么如果理一心不乱的话,开悟见性,那么实相无相无不相,所有的念佛,无相念佛。无相念佛,可是无不相,可以在一切的缘起法里面,达到空性,即心就是佛,我的心就是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所有的阿弥陀佛就是我的心性,这个就是实相念佛。虽信愿行到了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不离当下这颗心性,去的话上品上生。为什么?实相念佛嘛!所以听经闻法,是可以帮助你念佛的,不能搞错了,把它切成两段,像在切蛋糕一样。对不对?这是净土的,切开,这是禅的,那就是不懂法。唯是一心,唯是真如,共一颗佛性,如是理解佛才是正确的。
一一慧律法师巜楞伽经》🙏 🙏 🙏
乔吉阳:
什么叫根本法轮?就是世尊在初成道华严之会,为菩萨说一因一果,一因,不生不灭的因,不生不灭的果,这个法门称为根本教,单刀直入地讲自性法门,就是《华严经》所说的一乘教,就是唯一乘,就是佛乘,这个叫做根本法轮,就是《法华经》所讲的实相教,实相。
一佛乘,一乘就是一佛乘,单刀直入地叫你成佛;可是,很多人听不懂,听不懂没办法,要讲比较次第的——枝末法轮,第二个叫做枝末法轮,福报很薄的,根器很钝的,不堪听一因跟一果的,一因一果的一乘教,所以,在一佛乘以外,分别说是三乘教,分一个小乘四谛法、中乘十二因缘、大乘六度,还分开来讲;可是,无论是小乘、中乘、大乘,佛到最后还是希望他们能够成佛,其实还是一乘教。
所以,方便在一佛乘外,分别说三乘教,这个叫做枝末法轮,因为众生的根性是不够的。最后一个叫做摄末归本法轮,一直到《法华经》的时候,机缘已经成熟了,再为小乘、中乘、大乘这三乘人,把他摄归一乘,叫做摄末归本,这个“末”就是有次第、有阶位的,种种的方便;“本”就是没有方便,单刀直入的根本,称为摄末归本法轮,在《法华经》叫做会三归一,会三乘归一乘,就是一佛乘。
——慧律法师
🙏🙏🙏
乔吉阳:
你悟了这个圆理,当然要开始修行了,要磨掉习气了。你悟了不生不灭理,可是,你跟事相有落差,你还是会有种种的情绪变化啊!还是会有微细的贪瞋痴,心还是定不下来。所以,悟了不生不灭的理,要好好的调伏自己的习气。这个“修”就是除掉习气的意思,虽然你悟到圆理,没有用,力量不大。你要起修,就是彻底除掉粗的习气、微细的习气统统要断!
慧律法师开示
乔吉阳:
这个发大菩提心是很重要的、很重要的,所以无论出家在家,如果碰到了佛法,就作如是发愿:我这一辈子绝不再相信外道,我这一辈子绝不入外道,我这一辈子一定修学佛道。这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唯一,没有路可以走,这一条路就是大觉悟,大解脱,大自在,当然这个还要有善根。很多人发发愿而已,发发愿而已。为什么呢?一刚开始的时候,念佛一年,佛在眼前,念佛三年,佛在西天,念佛十年,化为云烟,什么统统看不到,所以这个需要坚固的无上的大菩提心。
————慧律法师楞伽经
乔吉阳:
有的人,宿世有善根,听闻了正法,哪怕是一年,善根大大地发现,自觉、觉他。有的人,虽然接触到佛法,可是若有似无,好像有那么一点点佛法,可是又好像没有,就比较差一点,根器不够利。
那么根器不够利呢,学佛法就不会那么地坚定。
所以人生有两个“若”,你必须去遵守,佛弟子有两个“若”,一、求法若渴,二、大智若愚。也就是佛弟子这两个“若”一定要遵守,也就是求法若渴,“渴”就是口很渴,需要喝水,那么法是我们心灵的甘露。一个道场没有法,就像一个人没有灵魂,所以佛弟子应以法为主导,才能够究竟觉悟和圆满人生。
一一慧律法师《楞伽经》讲义
乔吉阳:
世间人说
无债一身轻
佛法不是这样讲
佛法是:
没有烦恼样样轻
只要你没有烦恼
你样样都没有负担
烦恼就是债务
你起一念烦恼
就是要还
要付出痛苦
我们今天起心动念
都是负债累累
只有佛赚大钱
文的、武的都行
拿到钱笑得合不拢嘴
佛就是最会赚钱的人
他赚了无量无边的智慧之财
佛在一念之间
就具足一切财富
为什么?他不缺嘛!
世间什么人最富有?
不缺的人最富有
对不对?
你说:我很富有
我每天追求
这样你就是有缺
有缺就是穷
知足的人不缺
我就是世间最富有的人
所以说:我很富有
不是因为我拥有很多
而是因为我要求得很少
我们如果要求的少
就是世间最富有的人。
——————慧律法师《圆觉经》
乔吉阳:
◆世间万事莫非对待,于此中,看破其莫非彼此相形而有,既皆相形之事,则是一切虚幻不实,有既非有亦;然而不无幻显现,非有而有也。故既超乎其表,是为不着,不如是不能证绝对之性体,此大智也;随顺其中是为不坏,不如是不能救轮回之众生,此大悲也。
◆当令心如虚空,超然尘表。虚如空者,不住相是也。
◆施不住相,福如虚空。
——慧律法师《佛心禅话》[合十]
乔吉阳:
修福:要懂得分享,布施。
修慧:要有般若智慧。
修养:从身口意方面修,要宽恕别人。
修德:大慈,大悲,大舍,大喜。
心中有阳光,别人才会接近你。
修行:如实证得第一谛,要六度万行,
万缘放下,无量的善巧方便。
——慧律法师
成功的唯一条件,
就是勤奋、就是精进。
古人为了世间的功名利禄,
就有废寝忘食的精神;
何况我们出世间法,
要成就佛道,
能贪睡眠?
能爱闲聊?
一生无所事事吗?
不行!
要精进、要勤奋!
——慧律法师《佛陀的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