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馨香盈秀”征文015
说起来,我与“馨香盈秀”结缘已经整整两年多了,时间虽然不算长,但从内心来说,“馨香盈秀”就像我的一位知己,就像我的一位朋友。初识“馨香盈秀”,是在一九年的春天。那时在北京漂泊,每每读到有关陕西的、家乡的文字,总是有分外的亲切与感动。二哥好文,我从小仰慕。我身虽在他乡,却常于微信朋友圈里读到二哥在"馨香盈秀"推出的文章。就这样,慢慢地便与"馨香盈秀"结缘了。 记得在"馨香盈秀"推出的第一篇文章是《闽南乡村印象》(2019.6.19)。当时接触了几个公众号,一般的都要求把文章发到指定邮箱里,不接受微信投稿。由于对手机操作不是很娴熟,在加了主编"四月芳菲"的微信(现在才知道老师叫张秀芳)后说明了情况,她说那你就直接发到我微信上吧。直到后来在"馨香盈秀"推出的近二十篇文章差不多都是直接发到张老师微信上的,这让我感觉非常便利。 通过微信不多的几次交流,深深感到张老师是个没有架子、亲切而又随和的人。冬天的夜里十一点多了,有时按捺不住把文章发过去,她总是予以及时回复,不像有些平台,文章发去一星期了连个消息都没有,这一点让我很是感动。 其实,第一次给"馨香盈秀"投稿心中还是有些忐忑的,一是担心自己的文章不够推送的标准,二是因为人家毕竟是立足洛南,以服务本乡本土作者为主的平台,没想到"馨香盈秀"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我这个外乡人。 唱戏还需装(搭)台人,正如陈彦老师的《装台》。观众往往只对演员的精彩表演鼓掌喝彩,但却总是忽视了在台后默默无闻付出的装台人!张秀芳老师不就是这样一位甘于默默奉献,不求回报,无怨无悔,甘愿为一大批草根作者搭台铺路的装台人吗? "馨香盈秀",几个富于诗意和温度的字眼,张老师以此作为自己公众号的名称,令人产生无限遐想。馨香盈秀,馨香盈袖,虽不是大家闺秀,却也似小家碧玉;她不是雍容华贵的牡丹,她是原野上一枝独秀的蔷薇花,既已扎根,必定盛开。 感谢"馨香盈秀"为一大批草根作者提供了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也感谢张老师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之余,甘为人梯、甘为他人作嫁衣的无私奉献! 花若芬芳,蝴蝶自来。转眼间,"馨香盈秀"即将迎来三岁华诞,祝愿"馨香盈秀"犹如初飞的雏燕,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也祝愿更多的作者加入到"馨香盈秀",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为广大读者奉献出更多的精彩佳作!2021.7.11



作者简介:袁占利,户县人,一个热爱文学的六五后。一九八二年五月二十日在《中国青年报》发小文《毕业合影时》,后因生活忙于奔波,致弃笔多年,近年在《金户视野》、《秦川文化》、《作家前线》等纸刊及网刊发表作品多篇。一朝相识,永远的朋友!微信J374983

附:本头条号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1019623839@qq.com
微信投稿:wx18729698387
合作电话:13991446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