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到洛源灾区
——《抗洪救灾,洛南作协在行动》系列报道之六
2021年8月7日 ,洛南县作家协会组织成员再到洛源灾区,冒着酷热将艾光明教授及他的中国光明大国学成员捐助的救灾物资送到农林村。这是洛南县作家协会7月26日首次驰援灾区之后,第三次把救灾物资送到灾民的手里。

洛南特大暴雨洪灾爆发后,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天南地北、四面八方的爱心捐款、救灾物资纷纷送到灾区。西安外国语大学教授、西安交大客座教授艾光明第一时间在他的中国光明大国学成员中发出倡议,号召大家向灾区洛南奉献爱心。短短时间内,便募集到一笔善款,并交给他的学生、洛南作协理事郑金民,请洛南作协购置救灾物资送到灾区。

8月7日一大清早,洛南县作家协会主席刘剑锋、副主席杨克江,理事蔡鑫生、郑金民、萧军、李根怀、会员赵西芳、刘新民夫妇等,来到吉祥小区一家超市,将购置的米、面、油、调料、纯净水等救灾物品装上一辆卡车,送往洛源。

通往洛源的公路一些路段水毁严重,救灾车辆只能缓慢行驶。进入洛源镇农林村,因为道路完全被冲毁,在临时修建的便道上更加崎岖难行。洛南作协成员们因为曾经多次来过,所以并不陌生,他们不断跟一河两岸路正在灾后重建的父老乡亲们打招呼。

大家感慨着,这么好的植被、这么宽的河道竟然能够发生如此惨烈的洪灾!合抱粗的大树要么被抛掷在高高的河滩乱石,要么被连根折断,公路、桥梁彻底毁灭,几户人家的祖屋被夷为平地。幸好由于镇、村两级干部组织有力、撤离迅速,所幸没有发生人员伤亡。

来到灾民安置点——农林村村委会,受灾群众正在吃饭。作协成员纷纷询问灾民的受灾以及生活情况,鼓励他们投入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生活。


随后,大家顶着烈日,立即搬卸救灾物资。
离开村委会,赵西芳夫妇安排大家在她的亲戚家吃便饭。赵西芳说:“大家多次到咱洛源农林村灾区来送物资、送现金、表爱心,又不吃饭,水也顾不上喝,这次,是我们夫妻俩委托亲戚做的家常饭,他们家没有受灾,请大家简单吃点。”

就这样,一行人终于因为这诚挚的挽留在路边的农家小院停了下来。光溜溜的土豆刚出锅,冒着袅袅香气,女主人正在案板前游刃有余地翻腾着一张偌大的手擀面。看看还有一会时间,洛源赤子蔡鑫生约请了一位司机,和几个人一起用无人机拍摄泥石流,用镜头来记录农林村受灾情况。

作为此次洪灾的重灾区,洛源镇农林村所遭受的毁灭是百年一遇、前所未有的。然而他们的精神状态还是令人欣慰的。他们有条不紊地开始自己的生产生活和灾后自救。帐篷里是在老人带领下的孩子,路边是背着锄头、拿着镢头,整理道路、打理庄稼的年轻人,挖掘机轰鸣着清理仍然不方便通行的道路。而赵西芳夫妇所到之处,父老乡亲热情招呼、诚意挽留、衷心感谢,紧拉着手热泪盈眶,让人备受感动。

难怪首次农林村之行后,洛南县作家协会主席刘剑锋先生写出了《在洪水中站立》,在洛南商洛乃至全省引发了强烈关注。而赵西芳完成的《农林村,我不忍看你遍体鳞伤》《离殇》以及《生命在清晨绽放》等诗歌,在朋友圈引发广泛的关注与好评。

古语云,多难兴邦。在洛源镇农林村,我们欣慰地看到这场突如其来的洪灾并没有摧毁农林村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反而凝聚起了他们战胜天灾的意志。“在灾难面前,全村人民前所未有的团结。

“灾难,我们所深恶痛绝的灾难无处不在。没有人能够躲过它恐怖的面孔。但是,离去的,总是灾难;唯有人,永远站立着。”在积极自救的同时,受灾较轻的乡亲竭尽全力帮助房屋倒塌、财产受损严重的乡邻。恰似这巍巍草链岭、浩浩洛河源一样巍然屹立、生生不息,永存于天地之间。

注:文中照片由萧军拍摄。根据亲历整理,已经通过审阅。


作者简介:萧军,祖居商洛洛南,自称云蒙山人,文学爱好者,有作品刊发于纸媒和网刊,很高兴认识更多文朋诗友!

附:本头条号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1019623839@qq.com
微信投稿:wx18729698387
合作电话:13991446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