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酒人如竹
——读郝蔚民先生《清风明月》有感
文/云蒙山人
2013年,郝蔚民先生完成他的第一部作品集《春风秋月》,作为对前60年春秋风风雨雨的考量和小结。2018年,他又完成新的个人自选集《清风明月》,认真拜读,与前一部作品集大有不同。
首先是封面更内蕴。远山近水,夜色朦胧,一轮明月,修竹几丛,一句“明月清风皆无价,远山近水尽有情”跃然心头。
其次是体例更清晰。《清风明月》由序言、岁月如烟、学海觅趣、碧玉微瑕、轶闻传录、文史资料和后记等部分组成。
再次是表达更顺畅。文中出现了一个主人公如竹,立足秦岭南麓华山之阳这片风生水起人杰地灵的宝地,寄托闲情逸致,渲释寂寥心情。
机缘巧合的是,这一段时间我也正在发起“书家同写竹《竹石诗》”活动,有40位书法家参与书写。受此启发,我不由自主地确定了这篇读后感的题目——《岁月如酒人如竹》。
作品集的扉页下方有两行字特别醒目:“宠辱不惊静观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笑看天边花开花落”,这大概是作者的人生追求,也是本书的创作原则。拜读全书,我感觉有一种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的文学责任感传承在郝家家族里,优秀的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拧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引教社会公德方面发挥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一
“咬定青山不放松”。全书贯穿着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在商洛市六县一区里,洛南不是富庶之地。当年风华正茂郝蔚民民先生明明有机会留在大都市西安,最起码是商洛中心地区商州市。但他却怀着三分无奈、七分热爱,一辈子扎根故土洛南,和爱人一起坚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无怨无悔。“在黄昏锻炼爬山的人群中,略显苍老微驼的如竹费力地向前走去,他不愿再去想如郎的事,但是挥之不去的思绪还是萦绕在心头。他想,不贪不占是做人的本分,花自己的钱、吃自己的饭是居家过日子的根本。即就是做了高居于草根之上的官员,为公家的事情出了力、流了汗,也绝不是侵吞公家财产、索取回扣、收取贿赂的理由。”
如竹爬上山顶广场时,太阳尚未落下,他站在山顶广场,向起伏蜿蜒的群山望去,一阵《三国演义》电视剧“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熟悉的旋律飘来,如竹尽情地吸纳着富含氧粒子的空气,夕阳的金晖铺满了他朴实的全身。(《底线》)
而他的爱人“从事教育工作后,如饥似渴地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准,争取做一个履行职责教书育人的好教师。有耕耘就有收获,在华南市教育系统这片小天地里,也算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好教师。他曾被评为陕西省优秀辅导员,出席了全国在青岛召开的小语教学研讨会,代表地县参加全国小学语文优质课赛讲,多次在商州、丹凤等县讲学,举行学术交流。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潮流中,她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操守,一直干到退休,淡定的退出了教坛。(《定格在那激动人心的瞬间》)
二
“立根原在破岩中”。全书弘扬者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在母慈子孝越来越少、鸡飞狗跳越来越多,兄弟不如对门、婆媳好似敌人的今天,营造一个幼敬老、老爱幼的家庭氛围,更显得重要。
“作为过来人,是做旧时代的麻辣婆婆,还是做时尚的开明婆婆,是把30年前的媳妇熬成婆受的苦,报在媳妇身上呢,还是把30年的媳妇熬成婆,当一个好媳妇的经验传授给媳妇,应该有一个理性的选择。每个媳妇将来都可能当婆婆,媳妇把婆婆当妈,心甘情愿的孝敬伺候婆婆,以媳妇之名尽女儿之孝道,感恩婆婆,这实际上也是为儿女将来养活孝敬自己起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只有年轻时当一个孝顺的好媳妇,老辈之年才能成为一个受晚辈尊敬孝顺的享福的婆婆。一个女人的社会角色是双重的,媳妇在娘家是女儿,女儿在婆家是媳妇,婆婆对女儿是妈妈,对媳妇是婆婆。婆婆把媳妇当成女儿,媳妇把婆婆当成妈,真心诚意的对待婆婆或媳妇,家庭方能和谐。”
中国有一句话,叫家和万事兴,婆媳和家里安,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和国安,这虽是一个大道理,它的基点就在婆媳身上担着,婆媳的社会社会责任不轻哟。(《两代女人的肩上担着家》)
通览“岁月如烟”全篇,在郝家大家族里,父子、叔侄、兄弟、爷孙之间,无不充满了尊老爱幼的感人故事,患难与共、守望相助、知恩图报的例子比比皆是。
三
“千磨万击还坚劲”。全书闪耀着安贫乐道的个人品德。“竹之耿直而有节,较之于莲,竹更有强盛生命力。无论肥沃还是贫瘠,都在用它那坚强的躯干支撑枝叶,迎接着旭日的阳光,送走落日的余晖。竹直则刚,有节则制,节即结也,是力量的蕴集,既是前期的结节,又是新启动的起点。直而有结才能循环往复,不断前进,达成自己的目标。(《怡竹议品话做人》)
《论语·尧日篇》有云,“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意思是君子无论人多人少,无论权势大或小,都不敢怠慢,这不就是从容而不娇矜吗?“泰”是对人内心泰然、安详、从容状态的界定,“骄”是对人外在的对人和处事方式的描述,内心之“泰”而外在不“骄”,外在骄而心必不泰也。可见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必是内心世界的反映。”
故有学者认为,人生大约有泰而失之骄者,亦有不骄而未能泰者。仔细思考,求不骄相对容易,求泰则难也。正因为如此,一个人要形成高层次的精神境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浅说境界》)
中国人崇尚“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贫而有志不失其节”“出淤泥而不染”“恪守妇德守身如玉”等等,应该说这些传统观念至今仍是现代人生活的重要规范,维护和调整着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传统美德的火花还是绚丽的》)。
在多次的交谈中,郝蔚民先生始终对自己的成败得失充满了达观,对那些违法犯罪者充满了鄙视。他那在闹市中显得寒暄的陋室虽然没有给自己争得应有的面子,但却守住了安贫乐道的底线。用一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来形容,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四
“任尔东西南北风”。全书引领着崇真尚善的社会公德。“也许是社会价值取向问题时,人表现出浮躁之态,很少遨游于知识的海洋,读书学习多为追求功利,很难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达到修身养性和增加才智的目的。
近年社会高层倡导一种和谐的思维,自然包容的观念就在其中了,这和我们古代的“温、良、恭、谦、让”的社会风尚有一定的渊源。然而,就气量而言,它也不是一个什么东西都能包容在其中的大筐,失之于“度”,那就不是气量的问题了,于国可能卖国,于党可能叛党,于家可能家亡,于妇可能失节,于友可能失义……这就是一个人应具有气量、包容精神的底线。(《赏析楹联说气量》)
古人在谈论社会政治环境治理时说了两个字,“清明”,值得说道。“清”即无杂质也,社会风气要清,官场要清,吏治要清,唯清才能明;明则亮也,惟有亮才能无猫腻可藏。管理社会要,官场要明,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要明,官明则廉,廉则公正。清明这种治国理念,在最近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净化社会风气和吏治政策得到了体现,相信我们的社会生活和官场会愈加亲民。(《扬清激浊化正气》)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郝蔚民先生讲,“我家祖辈居于贫瘠封闭的穷乡僻壤洛州清池川,无论是那风雨飘摇的乱世,还是那雄鸡一唱天下白的新中国,无人闻达于世,秉承着耕读传家的祖训惨淡经营,于富不献媚,对穷不侧目,跻身于社会之中上有声望。特别是我的父母更是为族人和邻里所赞誉。作为家族中长子的父亲,于公清正廉洁,勤勉政事,于私勤劳持家,和睦亲邻,英年殉职于自己的岗位,给我们留下了撕心裂肺般的痛。……母亲善良贤惠,虽不识文墨,但知理数懂孝悌,妯娌之间、村邻之中都冠于好人的美誉。于我们兄弟姊妹,父亲就如那竹子的躯干,为我们支撑起一片蓝天,母亲如那翠绿柔和的竹蓬,为我们遮风挡雨,让我们始终生活在春风和气之中。父母不在了,纪念父母最好的方式就是牢记父母的教诲,做具有竹子品行的人。(《怡竹议品话做人》)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郝蔚民先生品高如竹,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秋月春风等闲过,清风明月在心怀,秉持着“宠辱不惊,静观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笑看田边花开花落”的理念,坚持着正确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美德方向,他自会安享“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的幸福晚年。
作者简介:萧军,祖居商洛洛南,自称云蒙山人,文学爱好者,有作品刊发于纸媒和网刊,很高兴认识更多文朋诗友!
附:本头条号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1019623839@qq.com
微信投稿:wx18729698387
合作电话:1399144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