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她无悔的选择
——读郭爱莲《蓝色的情怀》有感
文/云蒙山人
都说聪明是天赋,善良是选择;我说艺术是天赋,文学是选择;读了《蓝色的情怀》,才深感人生本无趣,选择才有成。
与郭爱莲相识,缘于大美禹平川的一次文学培训活动。第二次隔空对话,是她应邀参与我发起的“巍巍云蒙”读书征文。第三次是同去洛源参加活动,我急着要赶回单位上班,她急着要送女儿上课,于是一起拼车回城。而第四次见面,是她响应我朋友圈的征集消息,送来了大作并坚决拒收成本。
认真品读《蓝色的情怀》,我深为郭爱莲的选择而感动与思考。
面对爱情,她选择崇真。
在《一封家书》里,她柔情蜜意的表达着对丈夫至纯至真的爱。“你爱工作、爱事业,为了工作,你多少次放弃了很多休假的机会。为此,我不知多少次埋怨过你,又多少次在我们的两地书中批评过你,甚至威胁过你,但什么办法用在你身上都收效甚微,你总是说,你不是希望我做个有出息的男儿吗?那就请允许我把工作干好吧。每当听到这句平平淡淡却掷地有声的话语时,我的眼眶就潮湿了。是啊,人生有得必有失,也许我们失去了一些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但是你在工作上的日趋成熟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就是对我最好不过的报答。你连年被评为税务系统先进工作者的荣誉,就是给这个家再好不过的礼物。在这个静静的良宵里,请为妻给你唱一首《生日快乐》吧!衷心祝福你生日快乐,我视税收为整个生命的小丈夫!”谁说女子不纯情?读着这样的文字,不由得让人心生羡慕。
面对婚姻,她选择尚善。
在《为谢大媒说平凹》里,她敞开心扉表达对姻缘的感谢。“平凹的存在,无形中促成了一桩美满幸福的姻缘。感谢平凹,当然他是根本不知道此事的,若他知道了,一定会很高兴的。……太苛求我们的作家了,这一切,又何尝不是自己心甘情愿的呢?熟人和朋友常常说,何苦呢?嫁那么远!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上了陕南那个贾平凹的当了,他把商洛写得那么美那么富有人情味,我不嫁过去心里总是过不去啊!有时真想找平凹聊聊,听他讲一讲人生的命运和际遇,再跟他侃侃自己的故事,也说一说我们共同的商洛。”这般澄明的境界、质朴的语言,俨然神来之笔。
面对家庭,她选择向美。
在《今世难了婆媳情》里,她这样展示。“婆媳连心,我切切实实体会到了婆婆待我的一片真情。婆婆苦口婆心的规劝,用心良苦的调解,冰释了我和丈夫之间山一样的隔阂,我们最终和好如初,婆婆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多少年了,我已经习惯了家有婆婆的日子。她为我们照看门户,烹制饮食,操心着一家的冷暖,无论走到哪里,我心里都是踏实的,因为婆婆在家。哪个当妈的不疼爱自己的孩子,我跟丈夫争吵,无论谁对谁错,婆婆从来都站在我这边……(引者略)时至今日,为了让我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七十多岁的婆婆还在帮扶我哺育幼子,日夜操劳,面容日显憔悴,以至积劳成疾,但却没有一句怨言。在婆婆的病榻前,我和孩子们珠泪成串,哽不能言。婆母手中线,缝就了我们一家人遮风挡雨的棉衣;婆母心中的爱,暖透了我这个游子漂泊无依的身心。今世难了婆媳情!婆婆,如果有来生,我还当您的儿媳妇,您老人家愿意吗?!”在古今中外婆媳都很难相处的世俗认知里,爱连却把婆婆当成妈,不仅写在文章里、说在嘴上,急急忙忙把作品送给我,就又匆匆赶回去,说婆婆这阵子身体不是很好,84岁了,刚刚在老家安置下来,还真是放心不下。
面对工作,她选择上进。
在点睛篇目《蓝色的情怀》里,她这样表白心系税务的忠诚。“作为地税系统的一名中层领导,多年来我始终不忘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我没有让它成为谋取个人一己私利的工具。在一些人奉行道德贬值、金钱至上的人生理念时,我顽强地高举着清廉为税的大旗;当部分人机关算尽想办法的以税谋私、中饱私囊时,我却慎独的固守着清白做人的长堤。也许在有些投机者的眼里,我的这些做法是显得那样滑稽可笑不合时宜,但我却用自己的所作所为有力地维护了党的税务干部在亿万群众中心目中的光辉形象,不贪不占,做个清贫的收税人我无怨无悔。2003年,通过竞争上岗,我被任命为地税征收分局副局长。为了在系统女税干中更好地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我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我吃苦在先,任劳任怨,把分管的事务干得有板有眼;为了让孤寡老人感受党的关怀和温暖,我利用业余时间去敬老院为老人们洒扫拆洗,并为他们带去发自内心的歌声和笑声;我还和妇委会一班人带领妇女税干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大家心想地税的热情,使她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了税收半边天的作用……(引者略)孩子的作业没人辅导,年迈的老人需要照料,常常是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接受家人的轮番批评:工作责任心太重了,家庭观念太淡了!当媳妇不像媳妇,当妈妈不像是妈妈,只知道收税忘记了家!……”而这样拼命三郎般的工作作风,早已经成为爱莲多年以来的新常态,她用非一般的上进勾勒出一个女税官的时代风采。
面对学习,她选择勤奋。
在《梦在午夜时分》里,这样回顾自己的执着文学追梦之旅。“1984年,在鲁老师的指导下,我的第一篇处女作《童年趣事》在泾阳县文艺刊物《泾苑》上发表,我的文字首次变为印在书上的铅字,那种惊喜无以言喻。上高中以后,尤其是分科以后,学习的压力变得日渐繁重,为了跳出农门端上铁饭碗,我和许多乡村女孩一样拼命学习书本知识,静不下心思写文字,偶尔抽点时间读一些感兴趣的书籍……(引者略)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应该是参加税收工作以后,也就是1989年以后的事情。1989年夏天,作为西北税务学校首届毕业生,我被分配到淳化县税务局官庄税务所,工作之余我有了许多的空闲时间读书和写作,我写作的素材就是自己从事的基层税务工作和丰富多彩的个人情感生活。这期间我写过诗写过散文写过日记体小说,写得零碎写得自由不受束缚和限制,我觉得写作对我来说不于是一种特别的精神享受,高兴时写难过时写,只要拿起笔我就不孤独和寂寞了。1991年,淳化县税务局内刊选用了我的两首小诗,激活了我的创作冲动;1993年,我即兴写作了情感散文《为谢大媒说平凹》,又不经意地投稿给了当时的《女友》杂志社,这篇文章有幸被“商洛文学之父”孙见喜老师见到,并被推荐到商洛文艺副刊发表……(引者略)回顾这部书稿里税收作品集绝大部分作品的创作,我不由得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我少年时代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写尽人间的悲和喜,可命运却安排我成为了一名为国聚财的税务干部,一年365天,在税收征途上苦苦跋涉,为税忙碌,为税优心,为税流泪为税欢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不难想象,经过了多少的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才有了这洋洋洒洒20万字的《蓝色的情怀》。
面对生活,她选择感恩。
在《六斤萝卜的快乐》里,她这样呈现自己对生活的思索。“老一辈人说我们天天都在过年,可我们并不开心,不快乐,为什么?比起那个卖菜的农民,我们的欲望太多了,对生活对人生的目标定的过大了,追赶时髦的心理使我们活得无比艰辛,嫌房子小嫌职位低嫌衣服不洋嫌车牌子不亮嫌……,本来我们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可欲望和蠢蠢欲动的心老无法满足,我们时时迷失方向迷失自我,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可以安放疲惫身心的地方,我们为此而苦恼而不安……这就叫欲壑难填,自己和自己过不去!我欣赏一个农人六斤萝卜的快乐,所以我心甘情愿买十斤萝卜,只为了延续这种快乐,使这种人类积极健康的情绪能种植到自己的生活里。”是金子总会发光,这篇文章被商洛地区税务局作为2012年春训会学习内容之一,并要求全体税务干部每人写两篇心得体会,以至于从此以后她在系统内有了一个独特新颖的名字——六斤萝卜。同事把她介绍给不认识的人都会这么说:“这就是《六斤萝卜》的作者。”而对方会热情地伸过手来说,“知道知道,单位组织我们学习过你的文章……”
如今的郭爱莲,一边脚踏实地,扎实干好税务本职工作;一边仰望星空,跋涉文学圆梦之旅。正如她在《后记》里所说,“梦在午夜时分,梦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梦在一生一世对文学的不懈追求中。”愿她心中的文学梦越做越美。
纯真似金、尚善若水、向美如痴,以上进为主旋律、以勤奋做大舞台、以感恩当护身符,“无论何时何地,真诚永不过时,”这就是我眼里心中的郭爱莲。一句话,文学是她无悔的选择,文学是她有成的底蕴。
(20210722于彩虹桥)
本期嘉宾
作者简介:萧军,祖居商洛洛南,自称云蒙山人,文学爱好者,有作品刊发于纸媒和网刊,很高兴认识更多文朋诗友!
附:本头条号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1019623839@qq.com
微信投稿:wx18729698387
合作电话:1399144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