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榆林诗人李纪元和谢清新诗集发布暨诗歌研讨会在榆林读者图书超市举行。此次文艺沙龙由榆林市文联和榆林市作家协会共同举办。榆林市剪纸协会会长张芳(原市政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榆林市作协主席、榆林陕北文化研究会会长龙云,榆林市文联秘书长王建,横山区作协主席张克鸿等文学名宿和诗词专家应邀出席参加此次研讨。
李纪元,男,1965年生,米脂县人。1989年参加工作,先后在乡政府、县政协、市政协各界人士联谊会办公室工作。历任米脂县政协五届、六届、七届委员、常委;榆林市政协三届、四届委员;米脂县政协文史委副主任、主任;2009年1月至今担任榆林市各界人士联谊会办公室主任。
1987年开始,先后在《星星诗刊》《诗歌报月刊》《诗选刊》《延河》《葡萄园》及《大众摄影》等报刊发表诗歌、摄影作品。主编、参与编辑出版了文学、文史、文化类书刊《米脂婆姨》《米脂婆姨剪纸》《米脂县军事志》《米》及《陕北文化研究》《龙韵》等。著有诗集《雪落陕北》(中国文联出版社)《诗意陕北》《吉祥陕北》(陕西人民出版社)。现为榆林市作协副秘书长,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2019年12月,《丝路格桑花》(组诗21首)被陕西省作家协会、《延河》杂志社评为“2018年《延河》杂志最受读者欢迎奖”;曾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鲁迅文学院陕西中青年高研班。2017年-2019年入选陕西省文化厅文学艺术创作百人计划,享受省政府创作津贴。诗集《诗意陕北》被榆林市委宣传部评为2017-2018年度榆林文化精品项目。
谢清,女,1980年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人,现为横山区政协文史委主任。
陕西省妇女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榆林市妇女第一次、第二次代表大会代表,横山区政协一届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榆林市陕北文化研究会会员,榆林市诗词学会会员,榆林市“青优”人才。《横山年鉴》《陕北文化研究》编辑。《塞上原创文学》主编。作品散见于《中国诗歌网》《中国作家网》《陕西诗歌》《各界导报》《陕北》等。
出版有《月如钩》《素心集》《雾语清音》等作品集,辑著有《诗赋留香》(上下册)
诗是心灵与心灵最易燃的触媒
——李纪元
对于诗歌的认识,我在《吉祥陕北》序言里写过了,重复的我不再赘述。我今天想说的只一点,诗是人与人之间最捷近的交流方式。诗是心灵与心灵最易最易燃的触媒。
在我们平常的工作中、生活中,人与人的交流,无论有多亲多近,也是表面的,不是深层次的,每一个人的世界观都各不相同,总有无法沟通的礁点,连最亲密的人之间,也不尽理解,甚至产生误解,好心当做驴肝肺事的常常发生的。唯有诗歌,让心灵与心灵之间,轻松抵达,因为诗歌的精神是纯粹的、高尚的,没有人愿意与纯洁和高尚作对。正因为如此,爱诗写诗才是我毕生的选择,每一刻,都不停止对最美诗歌境界的追求。
对于我的诗歌,总有眼高手低的问题,但首先申明,我的诗很容易懂,至少没有故意设置难懂的障碍,甚至,生怕别人看不懂,着意写成直白话。但在我的诗歌里,也许你会隐隐约约感觉到,诗的背后总是藏一些些故事的,也是言之有物的,我不想为写诗而写诗。我总认为,诗在生活中,哲学在生活中,包括每一只蚂蚁的忙碌,每一片树叶由绿变黄的过程,都在经受着世事的冷暖与明暗!
遗憾的是,我的诗无技巧,这也是诗的大忌。没办法,正国为此,我才想起来开这个研讨会,向大家取经,欢迎挑刺!
感谢各位光临,让诗歌把我们的生活照得雪亮!
生于1965年的米脂县人李纪元笃信诗是人与人之间最捷近的交流方式,也是心灵与心灵最易燃的触媒。他的诗集《吉祥陕北》深深植根陕北大地,分木(大树从老家前沟的天空飘来)、火(为了看见太阳是红的)、土(脑畔上有个谁)、金(压缩时空)、水(坐在云端上写诗)五个篇章,共收录诗歌121首,于2020年11月由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80年后的横山诗人谢清长年坚持创作,她总说写诗是她爱这个世界的一种方式。她的诗集《雾语清音》从2019年策划、筹集直至出版,历时2年,共收录诗歌140多首,分陌上花开、随行散记、时光剪影三个篇章,于2021年7月由黄河出版集团阳光出版社出版发行。
在研讨会上,《吉祥陕北》与《雾语清音》两部诗集引发了与会嘉宾的强烈共鸣,并就两本诗集的诗作内容与写作手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交流。一致认为陕北大地是李纪元诗歌创作集大成的主要元素和灵感的主要源泉,纪元是一个真正爱诗、真情写诗的一个纯粹诗人,无愧为陕北诗歌阵地上最坚定的坚守者。谢清执着于“用文字喂养生活”,总能从平常琐碎的生活中,打捞出不平常、不琐碎的诗歌。她的不少诗作,不仅仅是为了写诗而写诗,而是完全符合大众审美标准意义上的真正好诗。
龙云指出,这是一次在榆林地区具有很高水准的诗歌研讨会,大家围绕李纪元和谢清两人的诗作以及当代诗歌的定位与价值,展开了精彩而深入的研讨。希望热爱诗歌创作的与会者能够充分吸收以此次研讨成果,找准新诗的研究方向和价值取向,力争为促进榆林的经济发展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品诗歌。
研讨期间,陕西省作家协会、榆林学院文学院、横山区政协、横山区作家协会等单位纷纷向研讨会发来贺信道贺,李纪元和谢清携手给榆林学院文学院、横山区政协、榆林读者图书超市、榆林现代人书屋及与会嘉宾赠书,部分诗友还现场诵读了书中各自欣赏的诗篇,交流氛围热烈而融洽。
赠书仪式(给读者图书超市、现代人书屋、榆林学院文学院等单位和个人赠书)
认识李纪元已经有30多年吧,他是一个温文尔雅的米脂人,他是桃花峁村人,1965年生人。似乎是和李鼎铭是本家。他已经出版了三部诗集《雪落陕北》《诗意陕北》《吉祥陕北》,他用自己的诗歌吟唱陕北这块神奇的土地和陕北的父老乡亲。
李岩在《米脂纪元》评价他的诗:“我把纪元视为陕北第一代土生土长、与信天游摹写者不可同日而语的现代诗人,是千百年黄土地的文化郁结咬紧牙齿从内部在它的后代身上寻找嘴唇。”他的诗和他的人一样真实、朴实、厚实、敦实,自自然然,实实在在。在他的身上很难找到浪漫的因子,他的诗里也似乎如此。我编辑的《榆林联谊》曾多次刊登他的诗歌,其中2019年第三期有《吉祥榆林》十首,而《驼城纪事》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刻:“叮叮当当的铃声/牵出一串长长的驼队/从荒漠的深处/由远而近,来到这座长满榆树的古城/两匹掉队的骆驼/站在老城的南门口/就停下来,不想再挪动一步/从此,站成一座雕塑/看上去,有些高傲的雕塑/对于人们的谈论不屑一顾/其中一匹,紧缩着脖子/累赘的身体/已把前行的步履拖垮/而另一匹/仰头,望着天空/”既写实,又写意,发人深思。还有,写石峁的诗,亦可圈可点。他的诗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平和,平和不是平淡,而是平静而致远,和谐而清雅。
我也写过诗,写的是两种,第一种是和陕北民歌类似的诗,其实是顺口溜,也太直白,直露,太浅薄,没有诗意;另一种是古体诗,似乎也有陕北民歌的影子,总觉得不厚重,没诗味。
诗歌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诗言志,诗言情,诗言爱,诗经的首篇《关雎》就是爱之歌,但愿纪元先生也写一些爱的诗篇。并且有所突破,有新作问世。
诗,属于爱和远方。
2021年7月17日晨于榆林高新区绿洲阳光小区
关于爱和痛的温暖书写
李纪元诗集《吉祥陕北》读后感
鲁源
《吉祥陕北》(又名《乳香》)是诗人李纪元继《雪落陕北》和《诗意陕北》之后的第三本诗集,诗集结尾有三位评论家的评论文章,似乎和整体诗集形成了互文性,也和他的前两本诗集形成了对照和延续。我给李纪元先生写过评论,但我是站在诗外看他的诗集,他对所有的意见可以陈述自己的观点,或者进行反批评!长久以来,许多诗人只看到自己的好,确实,让一位优秀的诗人去承认自己创作的局限,是艰难和痛苦的事情,但这又是一位诗人的成熟标志。诗歌创作和评论之间的互动,是促进诗歌艺术进步的内在动力,可喜的是,在《吉祥陕北》里我看到了不一样的诗人李纪元,他在诗歌艺术上的求新转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形成他文本的崭新的美学追求,创造了新式的写法和风格,让他的诗歌作品紧跟着时代的步伐!
第一,以神性的视角,进行诗意的描绘。诗歌对于诗人来说,拟或就是信仰和宗教,是他心中的神,可以说,是诗歌在对他此生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救赎。中国的神话思维源远流长,从上古时期到明清时代,神话是中国诗歌的主线,神话让诗歌拥有惊人的厚度和内涵。在《吉祥陕北》里,诗人以宗教的思考,温暖地书写现实的爱和痛,不论是《前世之约》栖息着一只活的蝗虫,还是祈祷龙王救万民的《求神曲》,或是《经幡在寺庙上飘荡》经幡飘起,写了许多宗教的事情,用了不少神话的典故。可以说我们许多诗人都去过白云山,但诗人李纪元的《白云神路》却独具神韵,当我们沿三百六十级台阶,朝着白云飘浮的山顶拾级而上,别人只看到那些神话故事,诗人李纪元的眼里有帝王也有平民,构建出奇异的人间气象!
第二,多种背景空间的的对比呈现,给人以影像画面的视觉冲击。诗人说“说实话,我想把诗写得像树一样更有质地,更接近事物的本质一些,站在荒凉的漠野,更有一种支撑和依靠。”诗人李纪元在诗歌里创造了社会语境,就是用现在时刻的叙述呈现生活的本来面貌,同时也把读者带进当下语境,体会到声临其境的在场感受!《吉祥陕北》不断给我以惊喜,就是多种背景空间的的对比呈现,给人以影像画面的视觉冲击,说得直白就是一种俗世关怀!《老城旧事》和《一代代帝王,黄风雾气地走过山峁》等表面上看是历史背景构建的诗歌里,其实,内在仍是诗人对现实和时代的深切关注。这些作品虽然和从前的作品保持一致性,但表现的内涵更厚重,始终缭绕着烟火气息,比较李纪元以往的作品,《吉祥陕北》更具有知识分子关怀人的困境和痛苦的精神,更将个体和集体的经验结合在一起,形成李纪元自己独特的文本特征!
第三,诗人以落地的平民化姿态,书写个性化的哲理思考。诗人说“我一直在尝试和探索着,试图与传统写作彻底决裂,努力写一些当下的现代性、先锋性的诗歌。”,中国诗歌发展到后先锋阶段,从形而上层面探讨人性存在的意义,在精神探索和内涵表达的层面上,新时代诗歌作品更侧重生存价值的思考!诗人李纪元也不仅将诗歌当成观念的符号,在他看来,所有现代性和先锋性归结到底还是写人,人类的挣扎和痛苦才是最本质的书写!《夜市》里那个年轻的女孩在大学校园旁的夜市上,酒醉后被一只布满刺青的手,捏一张污黑的手纸为她揩嘴,面对诗歌欣赏口味的变化,李纪元采取了先锋式新写法,在迷离的故事之外,阐发了形而上的哲理思考。组诗《疫殇》门缝外那些新冠毒菌,正吵着闹着要把屋顶掀翻,李纪元的诗歌回归生活本质的同时,在诗歌意蕴上表现出了复杂性!
文学,生命的另一种存在
—— 横山区文化馆 谢飞
很高兴能参加李纪元老师和谢清的作品分享会。在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能将文学进行到底的人无疑让人肃然起敬,衷心的向李纪元老师和谢清致敬。陈忠实说:文学是愚人的事业,而我认为文学也是巨人的事业。从事文学事业的人对生活充满激情,对人生保持积极乐观的进取精神,他们的思想是睿智的,他们的灵魂是崇高的,他们敢于拿起纤弱的笔书写时代,书写时代发展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敢于揭露假恶丑,也善于弘扬真善美,始终能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发出时代的好声音,这样的人不是巨人也至少是斗士。
李纪元老师和谢清都工作在政协,李主任著作从《雪落陕北》《诗意陕北》再到《吉祥陕北》,谢清的著作从《月如钩》《素心集》而至《雾语清音》,故乡的人、故乡的事都在他们的笔下熠熠生辉,两位老师参与编辑、策划的书籍不计其数,正是源于他们吃苦耐劳、勤奋耕耘的品格,方才有了硕果累累的成就。他们不仅是政协工作者的骄傲,更是我学习的榜样。
李纪元老师多年前就己认识,坚持创作几十年,诗歌作品多写陕北,神奇、神秘的陕北在他的笔下立刻诗情画意起来,无数首诗组合成为一幅绚丽多彩的陕北画卷。李老师将写诗当成自己的一种信仰,遣词造句严谨而讲究,既有美学情趣,又不失哲理味道。相信一个内心纯净、善良的人,他眼中的世界定然美好、明亮,他笔下的陕北是富有诗意的精神世界。他写一只老鹰:撕掉爪子上的指甲/拔掉一根根干枯的羽毛/剥离一层层粗硬的肉皮/再一次出现在蓝天里的老鹰/铺开崭新的翅膀。老鹰不仅有对生的希冀,更有对命运发起挑战的勇气和精神,让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凤凰浴火重生的场面。这样的好诗,读来让人为之震撼。李老师在多年的写作中,也试图与传统写作彻底决裂,他也有不甘于现状的反抗精神,而厚重、神奇的陕北便成为他精神的富田沃土。他爱陕北,陕北同样用爱回报了他,祝愿李老师能收获更多的吉祥和诗意,也真心祝愿他写作再攀高峰。
谢清和我是同年龄的人,属于八零后,是我区优秀的文艺工作者。她多年前,在乡镇、基层工作,有着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乡镇既励练了她,也成就了她。她的小说里,人物形象极富个性,语言表达舒缓流畅,叙事切中要害,我们分明清晰的能感受到她的小说里的人物在她的笔下站立起来,能走动,会说话。谢清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或体验,她没有独到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我想她笔下的人物很难立起来。对于她的诗歌,我的整体感觉是既有女性的阴柔之美,更有男性的阳刚之气。她的诗中所写的很多事物都是我们所熟悉的,一草一木,一沟一梁都赋予了诗的意象,语言凝练优美,情感真挚,巧妙应用各种修辞手法,诗的意境清新、自然、耐人寻味。谢清诗歌少有矫揉造作或装腔作势,为文与她的为人一样朴实、真诚。读她的诗,能明显感受的到她人生的厚重,文字化为心灵的语言,凝聚在沉甸甸的诗歌里,我们看到她坚强、坚定的一面。她能“借一根火柴的力量/划亮前行的方向”,她能把生活的学问提炼成诗,能把诗一样的生活化为心灵深处的柔情,一个新时代下陕北知识女性的形象,透过纸背在现实里高大、鲜活起来。也真心希望她能拔开迷雾,聆听到内心世界里的清音。
谈一些浅显的看法,再次祝愿李纪元老师和谢清在文学的道路上,能行走的更好更远。在此也祝愿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吉祥如意。
2021年7月16日
一、 纪元无疑是土地的歌咏者,有其诗集一陕北三部曲为证,随手抓一把黄土朝空一扬,诗意遍地飘洒。
这个貌似木纳的中年男子,骨子里其实有一种浪漫情怀,犹如他出生的村庄“桃花茆”。
唯其浪漫,执着于内心的感受,才有了“三十多年只为一个诗字活着”的悲壮、悲情、悲悯......
诗歌对于他是一种救赎,也如同洋烟壳子,他就那样坚持着一个人的战斗,站在黄土高坡眺望群山,一次次沉伦又升腾,让诗变得更有质地,让诗从纸上站起来,即便有一天终究会像雨一样蒸发,也不妨碍他真实地走过人生的四季,因为唯有诗歌让一切变得更美好!
二、翻阅谢清的《雾语清音》,不禁让我想起张承志的一篇散文《清洁的精神》。清丽、清明、清雅......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这种精神显得稀有而可贵。
扎实的生活底蕴,空灵的文字,凸显女性之细腻温婉。她的诗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关注现实又在现实中抽离,亦真亦幻,若即若离,如一缕清风拂面,读后有耳目一新之感,于炎炎夏日带来几分清凉,让你倍觉舒爽。
比如那首
从脚尖到脚跟的距离
我用一生的脚步
丈量着白天到黑夜的距离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醉生与梦死的距离
爱与恨的距离
最后从宅基地走到墓地时
方才发现人生只不过是
从脚尖到脚跟的距离
——朱小林
在李纪元、谢清诗歌研讨会上的发言
——刘波
李纪元的诗给人一种不可磨灭的美学感受和哲学感触。他的诗歌文笔敏捷、意境悠远、思想超群。诸如《捋苜蓿花》《乳香》《鲜花与尘埃》等诗作,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幽邃的灵魂哲学,极易引发读者的共鸣,令人自觉地反思和反省自我。
诗如其人,他儒雅自谦,诗才翩翩,毕全部心力于诗歌,是陕北文坛不可多得的才子。他以拓荒者的决心和殉道者的勇气,在诗学道路上负重前行、上下求索。他所著《雪落陕北》《诗意陕北》《吉祥陕北》艺术性地记录了陕北的时代变迁,是歌颂陕北自然风俗风貌和劳动群众勤劳智慧的激流“三部曲”,这些作品强烈地抒发了诗人对家长和生活的热爱,读来让人不肯释卷,拍案称奇。正是他赤子般的情怀和春水般的才华,奠定了他在诗坛的地位。
谢清的诗以爱为名义,以自由为翅膀,立足现实,仰望星空,作品处处流露着女性温婉之美,迸溅着灵感的火花,诗风时而清丽,时而朦胧,让人应接不暇。特别是她写劳苦大众的那部分诗歌作品,体现了诗歌“可以观”的社会功能,展现了她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无缘全面拜读她的作品,等我把落下来的功课补上,再做进一步评论。谢谢大家。
龙云说:诗是人们对生活的看法,纪元出道早,诗歌是他一生的情人。最难能可贵的是,纪元能把一个家变成一个诗歌之家,诗性之家。
张俊谊说:纪元的诗和他的人一样真实、朴实、厚实、敦实,自自然然,实实在在。纪元诗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平和,平和不是平淡,而是平静而致远,和谐而清雅。
鲁翰致函:李纪元是一位才情诚挚的本色诗人。对于他的诗歌面貌和精神气质,我拿自己的话归纳起来就是:写实—淳实—笃实—雅实 —殷实。
张芳说:我不会写诗,是但读了他们的诗,感觉他们自始至终坚持写作,有热情,说真话,写出了真情实感,涓涓流淌着清流,其中精彩的句子让人感到震惊。
张克鸿说:诗歌就像陕北大地盛夏的天气,让人热得不行。同时,诗歌又像久旱后的甘霖,及时的清凉又让人爽得不行。
谢飞说:读谢清的诗,能明显感受的到她人生的厚重,文字化为心灵的语言,凝聚在沉甸甸的诗歌里,我们看到她坚强、坚定的一面。
2021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