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咸阳塬上风俗之女人生娃坐月子
文/铁馬

自从知道女儿有喜了,娘家妈就白天黑夜地掐着指头算日子。一个新的生命正在女儿身上孕育,当娘的心里自然满是欢喜。儿媳妇肚子一天天隆起,公婆心里跟喝了蜂蜜似的。“男左女右”、“酸男辣女”,暗地里天天观察儿媳妇走路的姿势,跨门槛先抬左脚还是右脚、口味有没有变化。乡下人重男轻女,心中无数次向送子娘娘诉愿:求个穿靴带帽的,不要生个亲戚家。公爹出门进门腰板挺得毕直,一张威严的脸掩盖不住嘴角露出的丝丝笑意。黑夜里,小两口钻在被窝,女人一次次拉着男人的手触摸肚皮跳动的地方,而男人则更喜欢把耳朵紧紧贴在女人肚皮上听胎动的声音。儿媳开始择饭,馋这馋那,一张嘴养着两张嘴,需要加强营养。公婆一遍遍叮嘱:“该忌口就得忌口。吃兔子肉,生下小孩是豁豁(兔唇);吃鸭肉鹅肉生下孩子是连蹼;吃骡马肉会怀胎十二个月;……”儿媳妊娠反应越来越强烈,吃不进饭。公爹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平日里一个钢镚子也舍不得花的公爹,到集市割了一吊子肉回来。公婆说:“死老汉,日子不过了?”公爹朝儿媳房子呶呶嘴说:“娃难受的,你给做点好吃的,换换口味。”公婆嘴上嘟哝一句:“胡骚情。”面带愠色,却从公爹手里接过肉快步闪进厨房。饭做好了,先美美舀上一碗屁颠屁颠地端给儿媳,一遍遍问:“娃呀,合不合口味,好吃就多吃点,吃完妈再去给你舀。”公爹背地里骂一句:“老妖精。”未出生的小生命牵动着一家人的心,早早就煞费苦心地思谋着给孩子起名字了。男孩女孩,两种准备。年轻人喜欢时髦一点的字词,想起个洋气靓丽一点的名字。老年人喜欢起得土一点,猪娃、狗娃、毛蛋、香草、臭女……,认为贱一点好养活。有个忌讳,就是不能重复祖先名字里的字。无论起土起洋,名字都承载着亲人的美好希望。我的名字是我爷起的,老人家早年读过私塾,能通读《水浒》,崇拜黑旋风李逵,就给我起名铁牛。日子一天天增长,娘家妈不声不响地忙碌着,今天扯布、明天称棉花、后天买花线,开始准备动手做小陪房了,就是要给未来的外孙做些衣物什么的。心里默默地思谋着小陪房的式样,既要实用又要漂亮。儿媳妇要动身回娘家帮着做小陪房去了。临行时。公婆悄悄地给儿媳妇手里塞点钱。儿媳妇面含羞色推辞不要,心里却暖暖的,公婆嗔怨道:“拿上,这是给肚子里的小人人的,小陪房做得厚实些,不能一生下来就亏欠了小人人。”儿媳妇就势把钱接过来,攥在手中,脸上飞过一片红云,低头小声说一句:“妈真好。”儿媳妇回了娘家,公婆却没闲着,翻出平日里积攒下来的旧衣服破被单洗净晾干,裁剪成一尺见方的布块,捶平扽展揉软,叠摞得整整齐齐用包袱包了压在箱子里,从前没有尿不湿,这是当婆的精心给小孙孙准备的尿布。预产期越来越近,娘家妈心里总是惴惴不安,人在家里呆着,心却在女儿身上。离预产期还有半月,实在坐不住,蒸十个菜角,挎上提货篮子来催月,取十全十美之意。做催月的菜角有讲究,捏的时候要留一个口,菜角肚鼓鼓囊囊,里边的馅似乎稍微一动随时都会从口里流出来,期盼着女儿生产时顺顺当当。从女儿家回来,当娘的依然神不守舍,天天在煎熬中等待,觉也睡不踏实。生孩子如同要在鬼门关走一遭,心中千遍万遍地祈祷神灵保佑女儿平安度过这一关。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天降祥瑞,母子平安。女婿第一时间把消息送到岳母家。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了,母子连心,女儿这时最需要亲人的抚慰。匆匆忙忙收拾一下,就紧随女婿朝女儿家里赶。刚一进院子,亲家母就喜笑颜开迎了出来:“亲家,来了,快进屋。”女儿房子门近在咫尺却不可贸然入内,先得到灶房转上一圈。新生儿身体羸弱免疫力低下,这是怕路上身上沾上了脏东西(妖魔鬼怪),灶房里有灶王爷,灶王爷会把这些脏东西拦下。经历了撕心裂肺的巨痛后,日夜精心呵护的肚皮松驰了下来,整个人犹如跋山涉水完成使命的壮士,精疲力竭,一头扑倒在大地的怀抱。静静地看着身边酣睡的宝宝,舐犊之情油然而生,满怀喜悦的同时心中多了一份担当。此刻,对新妈妈来说,宝宝就是生命的全部。娘来了,身上凭空爆出一股劲,微微欠起身子,叫一声:“妈”。当娘的疾步上前按住女儿:“我娃乖,听话,快躺下。”帮女儿理理额头的散发,轻轻抚摸着女儿微微发胀的脸庞,鼻子一酸,滚出几滴热泪。享受到母亲的抚爱,所有的疼痛,所有的委屈,所有的苦难,倾刻间烟消云散化为乌有。母女俩的眼光同时转到宝宝脸上,回头对眸一笑,满是自豪。丈母娘经管妻子和宝宝,没有啥不放心的。添丁进口,大事一桩,这事得叫祖先知道。到先人坟头烧几叠纸,跟先人说一声。临完,在坟前用三块砖摆成凵字形,口朝外,表示添了女孩,口朝里,表示添了男孩。桃木辟邪,怕妖魔鬼怪打孙子主意,公爹砍回桃枝,别在窗户和门框上。把妖魔鬼怪挡在外头。宝宝刚生下来前一两天基本处于睡眠状态,吃得很少,排得也少,适当喂糖水就行了。产妇分泌奶水时间的迟早因人而异,娘家人心急,第二天就带着醪糟、红糖、挂面、咸菜来催奶了。如奶水不旺,隔三差五还要来催。但第四天和第六天是万不可来的,弄不好一簸箕灰就会扣到娘家人头上。以前医疗条件不好,新生儿易患四六风,这种病死亡率奇高,假若娘家人来了刚碰上,岂不是很尴尬?迷信一点的甚至会以为娘家人来的路上带了脏东西。四六风也叫脐风,一般是孩子脐带带进了脏东西,为避免染病,以前许多女人生完孩子六天前是不剪脐带的。脐带连同胎盘一块放在瓦盆里,发出难闻的味道,为了小生命的安全,再难闻也得忍着。到了第七天,脐带就自动脱落了。乡邻们在门口燃起火堆表示庆祝,聚堆起哄,公爹公婆是主家也是主角,笑嘻嘻地拿出烟、酒、水果糖、花生、瓜子之类东西招待。趁主家不注意,几个人一哄而上,按住主家,不论男女,摸一把锅墨涂在主家脸上,主家不愠不恼,满脸欢喜,拚命挣脱。这叫冲喜,意在提醒主家,不要被喜事冲昏了头脑。
人缘好,门口三天两头有人烧火,跟过会一样热闹。人缘差,没人烧,门口冷清,主家脸上无光,就背地里请人来烧。
听我妈说,我爷当年是个人物,结交众广,我出生的时候,门口差不多天天有人烧,吃饭当口,仍不肯散去。我婆耐得住麻烦,搬汤沥水(变着花样)做饭给众人吃,油泼辣子锅盔馍,搅团鱼鱼浆水面,煎饼酿皮老鸹㪪,麻食拌汤黄米饭,干稀软硬吃了个遍,五十斤挂面没上算。外边闹得热火朝天,屋里却静如一泓清水。新生儿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为了避免生人贸然入内吓到婴儿、带进冷风、传染病菌,特别是男人闯入还会给产妇带来诸多不便。产妇房门的门帘上挂一绺红布,用以警示来客。即便是提着鸡蛋、挂面、红糖来探望的大妈、大婶、大嫂也很少入内,礼物交给公婆,说几句道喜的话就行了。至亲若要进去,也须先到灶房转一圈。生完孩子的女人,身体各方面非常虚弱,产后恢复尤为重要。照顾不周,落下病根,痛苦一生。另外,母乳喂养和育儿要消耗很大体能。只有身体恢复得好,一家人今后生活才能更加幸福。月子里的女人饮食以清淡稀软为主,少食多餐,忌生冷。很难做到和家里人同步,这就需要单另开小灶。知女莫如母,自己女儿的脾性、口味当娘的最清楚。这个重任自然而然地就落在了娘家妈身上。一次脱胎换骨的经历,骨头卯卯的缝隙变得疏松了,冷气容易侵入。房子门窗须关严实;要用头巾把头缠紧;冷水是万万动不得的。宝宝换下的尿布,自有外婆、奶奶、新爸爸、爷爷们争着洗涮,并乐此不彼,甚至从宝宝拉的屎中能看出宝宝是上火了还是受凉了;是不是消化不良有了积食。天气晴好的日子,院子里的长绳上晾满了五颜六色的尿布,就像联合国总部门口的万国旗。阴雨连绵的日子或寒冬腊月,洗下的尿布不容易晾干,就把炕烧热烘,火炉子上烤,更有甚者,连灶台周围也搭满了尿布。精心伺候的女人,脸上一天天丰润起来,丰盈的奶水充胀起雪峰般的乳房,从葡萄一样的乳头涌出,滋养得宝宝身体一天比一天壮实,啼哭声越来越响亮。宝宝饮食不周,夜半啼哭不止,新妈妈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济于事。家人不明原因,新爸爸写几张传单:“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百遍,保我小儿得安康。”张贴在路口的电杆或树干上,乞求神灵保佑;娘家妈和公婆都认为一定是什么赃东西缠上了宝宝,要送一送,在地上烧一小堆火,抱上宝宝在火上来回跳,乡下人把这叫bie(音:别,二声),虽说有些迷信,却常常很有效果。公爹以为孩子没吃饱,饿哭了,急得在窗外团团转。想敲门进去一探究竟,无奈按咸阳塬上习俗,公爹不可随意进出儿媳房间,只得作罢。然而却心有不甘,彻夜难眠,曾听人说过喝鱼汤下奶,第二天不吭不哈买回一条鱼,叫公婆给儿媳炖了。公婆一脸嫉妒,用指头在公爹头上戳了一下,撇着嘴说:“骚情病犯了,我坐了几个月子,没见你给我买过一回。”公爹裂开大嘴,露出一口黄牙,嘿嘿地憨笑着说:“你坐月,我爸半夜杀鸡,叫我妈给你炖汤,当我不知道?”初生的宝宝身体上有一层自然保护的胎毛,随着宝宝皮肤逐渐发育完善,这层毛就慢慢脱落,为了使宝宝皮肤保持洁净,宝宝出生十天的时候,娘家人会送来“桂子红退毛衫衫”,桂子红就是大红布,图个吉利。来的时候,带着一笼烙得松脆香酥的白面薄饼。咬一口“咔嚓”直掉花,越嚼越香,余味悠长。这样,饭不接不到时,新妈妈就能先嚼着垫巴垫巴肚子。古时人们把节气称为气,十五天为一气。宝宝生下十五天,正好一气。这一天,娘家人送来发得泡大松软形如牛蹄的花卷馍,十二个花卷码在蒲篮里,雪白亮眼,让人垂涎欲滴。人生与十二有着太多的交集,一年十二个月,一天十二个时辰,天干地支与十二经脉相关联,……。满月宴是仅次于婚丧嫁娶的大宴,乡邻们掐着指头算日子,头天吃罢晌午饭帮忙的人不请自到,主家把整包的烟拆开装在几个碟子里,放在显眼顺手处,任取任抽。厨房里几个粗壮胳膊的女人挽起袖子,在老牛大的案板上可着劲地揉面蒸馒头,肥实的尻蛋子摇摆晃动,如同溢出酵面盆发得扑扑的面团。年轻的小伙子风一样颠出颠进,满街跑着借家具,东家子提只铁锅,西家子抬副案板,南邻家掂张桌子,北邻家拎条板凳,半个村子跟着热闹沸腾了起来。隔壁王二娘把洗涮干净的尿盆晾在院墙下。狗剩天生弱视,进院来瞅见南墙根底阳坡里有一只盆,高高举在手里,对站在猪圈门口的王二娘喊一声:“二娘,拿只盆。”王二娘正端一盆猪食往猪食槽里倒,一时没反应过来,应了一声:“随便拿。”旋即又感到有点不对劲,抬头一看,狗剩已出了门。急得王二娘挥舞着喂猪盆盆追了出来,对着狗剩的背影大喊:“狗剩,用不成?”狗剩回头问:“咋用不成?”“那是二娘前日个在集上刚买的尿盆。”惹得门口一群烧火的男女嘻嘻哈哈笑翻了天。当院盘起的连锅灶犹如一条长龙散发着新泥的清香,搭起的大棚虽然没有张灯结彩却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院子吵吵嚷嚷,不时传来年轻男女打情骂俏的戏闹声。夜半人散,院子里安静了下来。大门口的火堆上,火苗还在闪烁,未烬的火星在夜色中跳舞。鸡叫头遍,闹腾了半霄,宝宝才吮着母亲的乳头入睡。看着小家伙胖嘟嘟的脸蛋,新妈妈心中充盈着不尽的希望与满足。天一亮,院子里响起了脚步声说话声。新盘的灶口呼呼地喷着火舌,大铁锅里肉香四溢,弥漫了整个院子。厨师在案板上叮叮当当忙着准备午间宴席所需物料。早上吃臊子面,厨房里烟气缭绕,几个婆娘烧火擀面烩臊子,忙得不亦乐乎。吃罢臊子面,身上来劲了,随着三姑六舅七大姑八大姨的到来,门口的火越烧越旺,冲喜达到高潮,犹如外国人过狂欢节。公爹公婆被人前追后堵抹得五麻六道跟秦腔戏里的花脸一样,栓在树上任人耍笑。嫌不尽性,又满院追逐着,把族里的堂叔堂婶也抹成了敬德,裂嘴一笑只看见一口白牙。娘家大队人马到来,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戏闹声嘎然而止,气氛顿时变得凝重严肃起来。公爹公婆央人解开手脚,顾不上清洗脸上的墨彩迎了上去,逗得娘家人捂着嘴巴偷偷地笑。大小包袱把架子车装得满满当当,上边还架了一辆婴儿车,包袱里装着精心制作的小陪房。像夹道欢迎贵宾一样,人群自觉让开一条通道。娘家人提着大小包袱鱼贯而入,走在最前边的人手里提一个红布包裹的大茶盘,里边装的是用最细最白的小麦面烙成的“牛曲莲”馍,这种馍一尺盈余,中间有个碗大的圆圈,里边套一个小馍,大小两馍吻合得天衣无缝。开席前新妈妈会抱起宝宝,在众人围观下让宝宝的头钻过圆圈,赢来一片掌声和叫好声。寓意宝宝一生圆圆满满。小陪房是娘家人的脸面,须一一展示。院子里拉起一根粗壮的绳子,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小陪房:大红披风镶金边,三单三棉三身夹,虎头帽子猫头鞋,毛衣毛裤毛袜袜,被褥抱毯红裹肚,涎水裢裢花布帕,……婴儿车车少不下,宝宝学步全靠它。一群女人站在绳下,扬着脖子,津津乐道地评头论足。这满月席不是谁都可以随便能坐的,中间忌讳颇多。身有丧事的人不能来;孕妇不能来,怕把新妈妈的奶水带走。月子里的女人不能来,怕两喜相冲。再一个,不可乱说不吉利的话,如:病了、死了、短命之类。有户人家出了个傻子,亲戚家给娃过满月,怕傻子去了乱说话,不打算带傻子去,就想把傻子锁在家里。傻子非要跟着去,他妈说:“你去了说了不吉利的话,人家娃出了啥不好的事,就摞到你头上了。”傻子说:“我保证去了不说一句话。”到了亲戚家,傻子倒也遵守纪律,闭着嘴,谁问啥都不说,只管坐在席间大口吃喝。吃罢宴席回家,亲戚送出门,临别时,傻子忽然来了灵感,对亲戚说:“我今天啥都没说,你娃死了怨不上我。”过满月的高潮环节是碰干亲.。日近正午,开席前,新妈妈怀抱婴儿钻罢“牛曲莲”,走出房间,在众人簇拥下,众星捧月一般朝大门外街道走去,宝宝皮肤娇嫩。怕阳光刺伤宝宝的眼睛和脸,特地在婴儿脸上盖一块红布。假若这时正好有人经过,新妈妈抱着婴儿迎头便跪,连磕三头,迎进院子请入上席就坐,这就结下了一门干亲。年轻的认做干爸干妈,年长的认做干爷干婆。我当年认下一个干婆,是哑巴。哑巴干婆嘴里说不出话,却用实际行动表达着心中的爱。记忆中哑巴干婆穿着大襟子袄来和我婆比比划划,从怀里掏些核桃枣子花生苹果梨什么的,张着嘴巴用手指指我,点点头;又冲着一旁玩耍的弟弟妹妹摇摇头摆摆手。我那时不谙世事,看到哑巴比比划划心里很是害怕,看见她老是躲。稍大一点,听别的同学炫耀干爸干妈多么光彩照人,想着自己有一个哑巴干婆便自形惭愧,老觉得被人短三截。直到十四五岁上了高中,哑巴干婆还来送东西。
倘若天气暖和,还要给婴儿剃胎毛。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珍之爱之,孝之始也。胎毛是婴儿离开娘胎后一生当中第一次剪下的头发,具有先天之灵气,非常珍贵,也是最具有珍藏价值的物品,具有纪念意义。保存好,愿宝宝从头开始,一生幸福平安。
如果是倩倩娃,胎毛不剃光,要在鸡娃窝(脖颈后边的凹坑)里留下一撮,叫“气死毛”,说是如果受了委屈,气上不来,揪一下就好了。气死毛一直留到十二岁。“倩倩娃”都是男娃,所谓“倩倩娃”。就是指家里几世单传,生下的头一个男丁,或婆娘连生几胎女孩,好不容易生下了一个“带茶壶嘴嘴的”。我爷一生养成了我妈一个,我爸是个上门女婿,我是头生男丁,就成了“倩倩娃”。没上学前和小伙伴满街道跑着疯玩,看不到后边,也并没感觉跟别的孩子有啥不一样。待到上学后,后排坐了个调皮鬼,喜欢捣蛋恶作剧,动不动就会用夹子夹或用手揪一下气死毛。午睡醒来,许多同学看着我怪怪地笑,令我莫名其妙,朝脖子后边一摸,才知气死毛被扎成小辫;放学路上默默地走路,猛不防又被同学揪一下。气死毛在我心中成了屈辱,回到家里,哭着闹着要大人给剃掉。满月宴一结束,新妈妈要抱着婴儿回娘家小住,俗称“熬四十天”,说的是从宝宝出生那天算起四十天。主要是向娘家乡邻传递一下信息:自家的女儿做母亲了。再一个,宝宝从出生,一个月全在奶奶家,换个地方,增强宝宝适应环境能力。娘家人拉小陪房的架子车铺得软软乎乎,丈夫一遍遍用手试着看啥地方没铺平展,担心硌着了妻子和宝宝,临把妻子扶上车躺好,还一个劲地问身下有没有感觉不舒坦的地方。说是熬四十天,一般到了三十七八天,女婿就来接妻子和宝宝了。娘家妈给宝宝脖颈上用红头绳拴上钱、手腕上戴银镯子之类东西,祝福外孙享受荣华富贵。临别,娘家妈烙一个牛曲莲馍,吩咐女儿女婿带回去。回到家,公婆把“牛曲莲”馍切成条状小块分发给乡邻。表达谢意、分享喜悦的同时,也祝愿乡邻们生活圆满幸福。月子坐完了,身体虽未完全恢复原样,但能自由行动,生活大部分能自己料理。娘家妈生活回归了原位,隔个十天半月来看一下女儿和外孙,照顾女人和宝宝的任务就主要由女婿和公婆承担了。整个月子里,礼仪繁杂,然而,每项风俗礼仪,不但使新妈妈能充分享受到亲人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做母亲的自豪与荣耀,还蕴含着亲人对宝宝的期许与祝福。

作者简介:铁馬,原名岳铁牛。自由媒体撰稿者。陕西省西咸新区周陵办新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