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同行女为师
——速写洛南县八零后孝老敬亲模范董楠
文/云蒙山人
她曾经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幸福公主: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是驰名校园内外的学霸;就职于外资公司,是名副其实的精英人才;独生女儿,父母双职工;老公高薪超帅,公婆万般呵护关爱……然而,这一切都被2019年4月13日的一场车祸彻底打破,昔日的小公主秒变灰姑娘,在失去母亲的同时,她不得不担负起母亲的责任,她就是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孝老敬亲模范,出生于1986年的董楠。在责无旁贷和父亲一起走过的两年零三个月时间里,父女俩的角色彻底反转,董楠成了父亲董力争的“师傅”。
一、协调媒体,她是救场策划师
2019年4月13日深夜,董楠急匆匆从上海乘飞机赶到医院,眼前的一切让她不得不相信,车祸已发生,现实不是梦,眼下最需要做的就是筹款让父亲入院。医生告诉她,“这个手术的起步费用是30万,后续监护室的费用大约是一天1万元。看你父亲目前的状况难,不确定,不知道多长时间才能苏醒。怎么决定,你和家人商量……”“花多少钱也要救,我签字。”她打断医生的话,在手术通知单上颤抖着签字,开始策划手术的首批费用从哪里来,以及作为稀有血型“熊猫血”的父亲如何解决手术中的输血问题。
万幸的是,父亲手机里保存的荣誉证书、献血证书等照片带来了一线生机,在几位媒体同学的帮助下,陕视新闻迅速插播了一条呼吁大家积极献血挽救献血英雄的视频新闻,在第一时间发出了呼救声,拉开了献血捐款的序幕。董楠说,“我自己从来不懂新闻,若不是急中生智,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通过媒体求救。”
二、弹尽粮绝,她是临时理财师
住院花钱如流水,重症监护室更是日“出”斗金。很快,方方面面筹集的40万元资金所剩无几,仅15天重症监护室的花费就高达36万元。在这种情况下,董楠担负起了一个男孩也不敢轻易承担的责任——借钱。
她积极联系水滴筹平台,发布求助信息;四面八方打电话,向同学老师朋友求助;含泪在回家安葬母亲的同时,请亲戚朋友帮忙。老公李文杰、董楠公公婆婆也动用了所有的朋友关系筹集资金。水滴筹资、朋友借资、亲友集资,钱源源不断地汇聚到董楠手中,这段时间她成了一个当之无愧的临时理财师。“前一秒还家财万贯,后一秒又身无分文。在为父亲借钱治病的日子里,我深刻理解了什么是过路财神。”董楠这样表达自己为父理财的感受。
三、重症监护,她是专业护理师
从4月13日深夜开始,董楠就成了一个顾不上梳洗,更谈不上化妆的24小时全天候护理师。她购置了三套与医院病房一模一样的床单被罩,坚持每天换洗,就连同病房的患者和亲属也惊讶地问,你的床单被罩怎么保持的这么干净?
由于她前前后后呆在医院长达14个月,以至于新来的护士、医导把她当成了老员工,更多的患者和家属也向他打听道路、咨询就诊。董楠虽然心急如焚,但仍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她从一个生活在蜜糖里的小公主迅速切换为无所不学、无所不会、无所不能的护理师。
陪父亲住院433天,董楠的体重由进医院那天的70公斤,下降到51.5公斤。37斤,这是多么沉甸甸的一份孝心。“我都没有感觉自己瘦下来了,还是同学亲戚朋友说,你这段时间瘦得厉害,注意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看到父亲的身体一天天好转,我一点也不觉得辛苦,他养我小,我养他老,瘦了就瘦了,权当是孝敬的分量。”
四、艰难时刻,她是心理干预师
对于经历了惨痛经历的人来说,科学干预,引导他们选择性失忆,走出心理阴影是一门很专业的学问,就连多年从业的人也不敢保证成功。但董楠却自己购买教材,咨询心理专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大胆实践。多少次,她走出病房擦干眼泪,再含着笑脸走回来,引导父亲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让他从惨烈的记忆中化茧成蝶,克服康复过程中的心理障碍。
如今,每当谈起自己的心肝宝贝,董楠的父亲董力争总是发自内心地说:“我太幸运了、太幸福了,不知道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才遇上这样好的女儿。如果没有楠楠,就没有我的第二次生命。我现在能够勇敢地面对过去,坚强地走向未来,完全是因为有女儿的护理和引导,有好女婿文杰的全力支持,有亲家两口子的默默付出。”
五、居家训练,她是康复指导师。
住院433天后,董楠和主治医生多次反复研究沟通,下定决心将父亲接回洛南家中进行治疗。她先后购置了热磁疗仪、中频治疗仪、移位机、护理床、悬吊架、走步训练器、康复站床、上肢训练器、等十多种康复器材,并在老家的院子新建了厕所、铺设无障碍通道,又花去了十多万元。当主治医生看到她发去的照片和视频后,也由衷地赞叹:“你这里的设备很专业,完全不亚于专业康复训练机构。”
而没有人知道的是,这一切依然是她靠着筹资、贷款、借钱的方式实现的。与此同时,她购买了《戴维斯神经损伤康复三部曲》《脑外伤康复300问》《实用偏瘫康复图解》《偏瘫患者饮食宜忌》《偏瘫和脑外伤后遗症家庭治疗手册》《脑外伤居家康复指导》《康复辅助器具技术》《康复心理学》等专业书籍,夜深人静时钻研琢磨,提高护理水平。
为了更好把握康复规律,记录康复旅程,董楠自己设计了电子表格,记录父亲癫痫后遗症发作的规律和训练康复的进程。当她复诊时把这些记录展示给专业医生的时候,他们也叹为观止,觉得这女孩简直就是一个从不休息的24小时监护机,为专家制订康复训练方案、开具康复治疗药方提供了最精准的临床依据。他还在小黑板上给家里的护工详细写下每天几点几分应该服用什么药,以及服用的方式和剂量。“我想用自己的方式证明,即使像父亲这样严重的受伤者,只要照顾方法得当,也是有可能康复的。希望这样的经验能够帮助到别人。”董楠这样诠释自己作为康复指导师的意义。
六、待人处事,她是关系协调师
也许在一般人看来,遭遇了如此大的变故,又占用了这么长的时间,董楠的家庭一定会有点小状况。但实际情况是,在父亲住院的这些日子里,她和老公李文杰更加孝敬公婆、关爱甥、侄,他们把家里小孩用过的物品洗得干干净净,送给自己的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为长辈、同辈祝贺生日,参加婚庆,完全没有因为家里的经济状况捉襟见肘而忽略了与所有亲戚朋友的礼尚往来。
就这样,以前从来不管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她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一下子变得有礼有节,成熟起来了。就连亲戚朋友们也说“董楠这女子比男娃都行,他就是董家的顶梁柱。”
七、未雨绸缪,她是未来设计师。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而在人民警察董力争家里,实际情况是女儿董楠一路成携,让父亲从昏迷中醒过来,从失望中坐起来,在训练中走下来。前不久,他陪父亲过了一个简朴的生日,并且规划着父亲完全康复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他希望父亲能把自己从警近40年来的经历写下来,以记录这个伟大的时代,纪念那些无私奉献的人们。
采访临近结束,在深受感动之余,笔者想父女俩拍一个合照。这时候,人高马大的董力争反倒像个听话的孩子,而娇小玲珑的董楠则像个温柔的母亲。都说女儿是爸爸的亲人,没想到在这里,女儿还是父亲的恩人。在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千难万苦之后,董楠只淡淡地说:“没什么,我只是做了一个独生女应该做的事。同时也要感谢我的老公文杰和我的公公婆婆,感谢我懂事的一对儿女在关键时刻支持了我。”
懂难不畏难,受苦不言苦。董楠让我对八零后的形象重新有了颠覆认识。因为她,就连年过五旬的我也想生个女儿。她也让我在坚信“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同时有了一个灵光乍现的感悟——父女同行女为师。(根据采访整理,已经当事人审阅并提供照片)
作者简介:萧军,祖居商洛洛南,自称云蒙山人,文学爱好者,有作品刊发于纸媒和网刊,很高兴认识更多文朋诗友!
附:本头条号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1019623839@qq.com
微信投稿:wx18729698387
合作电话:1399144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