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东,网名扎约,早年是一名学生,青年是一名军人,壮年是一名公务员,现在是一名退休老人,无论在军营,还是在地方,对以基层为家,以奉献的工作者始终心怀敬意,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大都对他们讴歌和赞礼,著有随笔《赶路集上下两册》。
说起来挺幸运,在我的人生历程中,曾经有一段20年的军旅生活,既值得珍惜,也值得回味。41年前,我在空军工程学院政治部工作,任宣传干事,我的一项工作职责,就是向军内外媒体报道学院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中的新人新事新气象。
当年9月2日,我的一篇不足800字的新闻稿件,曾荣幸地在解放军报头版头题位置上刊登出来。为增强宣传效果,时任军报美术编辑的著名画家陈玉先,还特地配了一张插图。
要知道,解放军报是中央军委的机关报,头版头题位置,要说多重要就有多重要。一般的新闻稿件,不要说上头条,就是能够在头版刊登出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上头条,简直比登天还难。
我的稿件写的是空军工程学院一名1975年从河北昌黎县入伍的战士,通过坚持自学、刻苦钻研,成了学院的政治理论课教员。这位战士名叫曹家彬,从新兵入伍到登上大学讲台,只用了短短6年时间。
当时,我并不认识军报的任何人,稿子到底能不能见报,也没有任何把握,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贴上八分钱邮票,用平信寄往军报编辑部。至于能否刊用,当然得由编辑说了算,我想得再多也没用。

谁知不到半个月时间,就喜从天降,我的稿件不仅刊登出来了,还居然成了军报头条,我兴奋、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一没有想到能登得这么快,二没有想到会处理得这么突出,更没有想到还罕见地配上了插图。我仔细看了一下当天军报头版版面,报眼上的新闻,是新华社播发的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二次会议的消息,五届人大预算委员会主任委员谭震林在关于国民经济计划和国家预算、决算的审查报告中说,1979年国家财政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成效很大。

另一条新闻同样来自新华社,报道的是解放军代表认真审议人代会两个报告时强调,解放军指战员能够体谅国家目前的困难,以全局利益为重,支持政府适当缩减军费开支。
新华社的这两条消息,一条关乎国家财政,另一条关乎国防建设,都是大事要事,哪一条的分量,都比战士自学成才的消息重要得多。但军报在稿件处理上,却把战士自学成才的稿件放在了最突出的位置。这简直太出乎我的想象和意料了。

事后,编发我那篇稿件的责任编辑打电话对我说,军报通联处每天收到的稿件,都有好几麻袋,我的稿件能够脱颖而出,实在是一种幸运。他还告诉我,军报头条稿件的审批权不在报社,在总政治部。我的稿件配图发表,是由分管全军宣传工作的总政治部华楠副主任亲自签发的。
我当时在心里想,并同一些战友议论,军报对我那篇战士自学成才稿件的处理,肯定是经过认真研究和慎重考虑的,也是同当时形势密切相关的。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国家正处在拨乱反正时期,高考制度刚刚恢复,各行各业百废待兴,急需各方面人才,自学成才在青年人中蔚为风气。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突出宣传自学成才方面的先进典型,不仅完全必要,也非常适时,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好学上进的良好风气,有利于教育和引导青年一代健康成长,有利于培养和造就现代化事业需要的合格人才。
军报对一名普通战士做如此突出的宣传,对全军数百万名战士来说,无疑有巨大的激励作用。令人欣慰的是,经军报宣传后,那位自学成才的战士,受到巨大的鼓舞、激励和鞭策,学习更加勤奋,工作更加努力,不仅受到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空军司令员张廷发的亲切接见,还考上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在教学研究和行政管理各项工作中,均取得了可喜成绩,被空军工程学院评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优秀基层主官和优秀共产党员,并多次立功受奖。

作为稿件作者,在当年召开的空军宣传工作会议上,我也有幸被评为优秀通讯员,受到空军政治部的表彰奖励。往事并非如烟。41年后的今天,当我再次回忆起军报头条这件事时,依然心情激动、感触良多。在没有任何背景的情况下,我的一篇普通稿件能成为军报头条,并不是说稿件写得多么出色,更不是说我的思想水平和写作能力有多高,只是因为稿件所反映的问题抓得比较准,切合了当时社会大形势大气候的需要。

感念岁月,记住美好。我无比怀念到处蓬勃着生机与活力的1980年代初期的良好社会风气,无比感激把我的稿件送上军报头条的军报编辑乃至总政治部华楠副主任。当然,对自学成才的先进典型曹家彬,以及亲切关怀和培养教育曹家彬成长进步的空军工程学院的领导,我同样怀着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