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我一直工作在江苏盐城的大洋湾,唐渎里美食街改造项目进入收尾阶段。每天不是太忙,业余作文写字,倒也过得充实。这天,分包我们工程的山东老板小丰(他的大名丰丙强)因业务原因来到工地。他是建造牌坊的,工地上的五座牌坊就是他分包的,其中两座大牌坊做得很有气势,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古朴典雅富丽堂皇,给唐渎里景区增添了多彩的人文景观。项目部人不多,我就与小丰拉起了家常。他告诉我,他的故乡就在山东曲阜,中国古代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就在他们县城。这无形中触发了我对曲阜的心驰神往,在中国读书人的心目中,孔子可是圣人,若能去曲阜一趟,亲自拜谒孔庙,参观孔府孔林,该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我不免流露出对小丰故乡曲阜的赞叹和向往之情。
最早了解孔子的思想,还得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批林批孔运动说起呢。1971年9月13日,林彪政变夺权阴谋暴露出逃,飞机失事,摔死在中苏边境温都尔汗。专案组在清理林彪的房间时,看到了一副“克己复礼”的条幅。办案人员一头雾水,查典深究,才知道“克己复礼”,这是孔子的言论。为了深挖林彪搞政变的思想根源,一场批林批孔运动轰轰烈地的在全国展开。中央文件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林彪这个野心家阴谋家,效法孔老二(孔子)搞“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就是复辟,他就是要在中国复辟资本主义,让中国人民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我们一千个不答应,一万个不答应。我们要深入批判林彪孔老二的思想,把他们批倒批臭,让他们永世不能翻身……那时候我还在保安中学读高中,毛笔字能写两笔,就协助我们的团支部委员黄挡生办大批判笔报,在教室外面的墙壁上贴成一大片,一期旧了就再换一期。
为了批判,我们才开始探究孔子的思想和学说。孔子是儒家学说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恢复周礼。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深得历代统治者的推崇,孔子本人也被推上了“万世师表”的至高至圣的位置上。作了这样的探讨,我不仅对孔子肃然起敬起来,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先贤啊!批林依然,批孔的劲头渐渐弱下来了。
那么大家为啥要把孔子称为孔老二呢?原来孔子在他们孔家排行老二,所以叫孔老二。老大伯尼是嫡出。孔子(仲尼)是他父亲梁叔纥晚年与一少女私通野合所生,是庶出。梁叔纥逝世后,孔子在贵族家庭遭白眼,受歧视,在痛苦中度过童年。他本是贵族统治的受害者,可他却一直以自己是出生于贵族家庭而自豪,处处维护官绅贵族阶级的独裁君子统治。他不太喜欢底层的被奴役的奴隶,且不尊重如他母亲一样的女人。“唯小人与女子最难养矣!”历来被女性和小老百姓所诟病。
说起当年的批林批孔,有两个段子挺有趣儿。一个是一副漫画,笑孔子没有学问,叫《草包露了陷儿》。说孔子被一幼童挡住,问他:冬天的太阳又红又大,可照在人身上温温的;夏天的太阳没有冬天的大,看起来也没有冬天的红,可照在人身上火辣辣的。老先生,您说说,这到底是冬天的太阳离我们近呢,还是夏天的太阳离我们近?孔夫子急红了脸,未能回答出幼童的问题。还有一个是单口相声,叫《孔老二吃元宵》。说是孔子周游列国,传述他的治国学说。他的弟子众多,三千贤人,队伍庞大。他的学说未能得到诸侯的青睐,贤人未免流失。他也如乞丐般流浪,惟余贴身的弟子颜回与子路陪伴老师左右,不离不弃。一日,师徒三人传教途中,饥肠辘辘。望见一个元宵铺。门口的牌匾上写道:元宵:一文钱一个。三个人摸遍干瘪的口袋,只有一文钱。怎么办呢?还是老师有办法,掏出毛笔,在一个“一”处添了一竖,变成一文钱“十”个了。店小二招呼师徒三人上楼坐定。孔子说,给我们仨来十个元宵。小二问:十个元宵你们怎么分呢?孔子说,我是老师,盛四个;他们两个是学生,每人三个。对了,你们的元宵汤要钱不?小二告诉他,元宵要钱,这元宵汤不要钱。这下好了,师徒三人饿急哄哄的吃了那几个为数不多的元宵,折腾店小二“噔噔噔”地楼上楼下跑了十几趟给师徒三个人端元宵汤。临了,只有一文钱付账。店小二质疑,出门一看却真成了“元宵:一文钱十个”。开口就骂:这是哪个缺德的改了我的牌匾?孔子说,这个人有德呢,他如果再往上加上一撇,不成了一文钱“千”个了?那还不把你们铺子吃破产了?小二无语。两则故事都是当年为了批林批孔编出来消遣孔夫子的。但确实有趣,说明了周游列国时老先生的窘况。
小丰在工地办完业务,热情邀请我去曲阜参观“三孔”(孔庙、孔府、孔林),盛情难却,正遂吾愿,我便决定随他前往。能够拜谒孔圣人,在他的庙里敬香磕头,让圣人饶恕我们这些当年跟风少年的无知与轻狂,了却我多年尊孔敬孔的夙愿。小丰开车,我们沿高速公路而行,五个多小时后才从“曲阜东”下了高速。找个饭馆招待我吃了曲阜特产:烧“熏豆腐”,烧土鸡,银耳烧蛰头,喝了一瓶啤酒,吃了一碗面,就安排我住到旧县城边上,他们村书记开的宾馆里。我深深感到孔孟之乡的人待人真诚实在,我在项目部无权无势,没有帮人家小丰一点点忙,到了曲阜,又被人家当成座上宾,实在有点儿惶恐不安。
住下之后,我沿着旧县的道路向村里走去。三千年前,这个村怕就是童年孔子学礼习乐的地方,神圣得很呢!今晚却觉得这鲁国街道有点昏暗,没有几盏特别明亮的路灯。村子也是近十几年所修,一家一户一个院子,临街设有大门,也有门面房卖烟酒食品的小铺子。门口就是曲阜老乡们在聊天喝茶乘凉。我觉得曲阜人保持了非常好的古风,没有看到太过现代的建筑和商业活动。
回到宾馆,我洗了澡躺床上,没有睡意,又回忆起“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们,高喊“打倒孔家店”,其中的代表人物胡适、鲁迅、陈独秀,也是我们民族之精英,他们这样反孔又是因为什么呢?
三千年来,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绵延不绝,可谓世界文明史之奇迹。中国人对于自己文明传统的第一次真正反思发生于五四运动时期。反思当然首先是由知识分子领导并参与的,代表人物就是胡适、陈独秀和鲁迅他们。五四最著名的一句口号是“打倒孔家店”。尽管五四一代知识分子几乎都是“学贯中西”的鸿儒硕学,他们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极深入的研究,并且通晓西方文化。但他们一致鲜明的认为,孔孟之道严重阻碍了国家的改革强盛,所以对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持否定与批判的态度。这是因为,五四知识分子身处中华民族“图存救亡”的严峻历史关头,首先重要的任务是寻找医治“国病”的“药方”。因此,要让西方的“德、赛”二先生在中国土壤里生根,不把老传统来一次彻底大扫除又怎么可能呢?说起来,早于胡适、陈独秀、鲁迅反孔的,还是毛泽东的老师易白沙,他著有《孔子平议》发表在《湘江评论》上。《孔子平议》无异于给复古主义者当头棒喝。因此,易白沙被视为最早举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他也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
想着想着,不知道啥时候就进入梦乡了。早餐我谢绝了小丰要来带我去喝曲阜粥的盛情。宾馆的早餐挺好的,有各种菜蔬,油条鸡蛋,丰富的很。我吃完饭照例在宾馆周围走路时,小丰驾车赶到。我们退了房,因为参观完“三孔”,我就该返回盐城,踏踏实实地去工作了。小丰把我送到孔庙门口,看着我刷身份证进了庙门,他才转身离开。约好我参观结束和他联系,再送我去高铁站。
孔庙大规模的建筑群是在明清两代完成的,共有九个庭院。穿过第一道门,来到金声玉振坊。坊后就有一座单孔的石拱桥,桥面画着二龙戏珠的图案。以前皇帝来祭祀孔子时都得下马下轿,对孔子的尊敬程度可见一斑。走过棂星门和圣时门,庭院一下子变得开阔起来。地上铺着很大的青石砖,这些砖又滑又亮,一看就知道它们年代久远,谁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走过。两旁种满了柏树,多为圆柏。柏树主干笔直粗壮,树皮粗糙,沟沟壑壑,像是一道道山脉,又如一条条河流,诉说着历史沧桑。这些树少则两三百年,多则1300多年了。
继续往里走,穿过弘道门,大中门和奎文阁,就来到了十三碑亭。这些碑大得让人惊讶,足有好几吨甚至十几吨重。上面镌刻着各种字体的碑文,有些地方字已经很模糊了。这些碑文都是古代皇帝为了表达对孔子的敬意,亲自写了让人刻上去的。开始我以为驮着这些石碑的是大乌龟,可走近仔细一看,才发现这些是传说中的神兽。它们长着金雕的眼睛,龙的胡须和鳞片,鹰的翅膀,龟的壳,麒麟的角。在那个时代,他们是怎么把这些石碑完好无损地运过来的呢,这不得不令人连连惊叹。
继续往后面走,是大成门,杏坛,两庑,最后来到了大成殿。这里的建筑群很有皇家气派,红墙黄瓦,雕梁画栋。大殿里供奉着孔子的塑像。大成殿比故宫的太和殿高三匹砖,足见孔庙建筑比起皇家建筑更要宏伟神圣。按照我的初衷,是要敬香叩拜孔子,以表对圣人的敬仰之情的。可如今香不让烧,置于祭坛,我便索然了。远远的,我向大成殿的老夫子鞠了三个躬,表达了我深深地敬仰之情。孔庙里除了千年古柏让人惊叹外,大成殿的盘龙石柱最引人注目,整块石头雕刻,相对于故宫博物院的木柱显得贵气十足。至于群体建筑飞檐斗拱所造成的视觉“勾心斗角”,这都是后人杜撰的噱头,吸引游客罢了。
孔府是孔子嫡长子孙的府第,即衍圣公府。最前面为官衙,分为大堂、二堂和三堂。大堂是衍圣公接见朝廷官员和接皇上圣旨的地方。二堂是衍圣公办公和议事的地方,最引人注目的是现在二堂里摆放了好几座慈禧太后写着寿字的石碑,字体修长,镌刻有力。也有其他书家的寿字,其中一个寿字在撇上多了一点,寓意为“多点寿”,还有一个寿字在撇上多了一小横,寓意为“多子多寿”。三堂是衍圣公与其他孔子后人处理家事的地方,高悬着古代一位皇帝赏赐的“六代含饴”匾额。
后面是内宅,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石流”和“美女胡同”。“石流”是挑水夫把挑来的水输送给内宅丫鬟的石槽,因为除衍圣公和七岁以下小男孩,其他男人严禁擅自进入内宅。“美女胡同”非常狭窄,这是内宅的“防盗门”,可以防止坏人把内宅的东西拿走。
最后面是后花园,里面有一方鱼塘、一座假山、一个戏台以及许许多多的花草树木,这里是不能出内宅的夫人、小姐们观景休闲的地方。“五柏抱槐”是后花园里最有意思的景观,五棵柏树围成一圈,里面生长着一棵槐树,非常神奇。那些所谓的家训馆,多陈列着米芾的书法拓片,字体特别,遒劲有力,引人注目。推介游客姓氏的家训,无非就是景区赚取游客微信支付的旅游纪念品了。我走到最后一座房间里,有一个孔子第七十六代孙孔令岩,在梅兰竹菊的折扇上写字售扇。我让他题写了“宁静致远”、“琴心古韵”、“心静”三把折扇,盖上闲章名章,好回去送给项目部的同事,以作留念。
出了孔府,已经快12:00了。吃了一个村妇所卖杂粮煎饼,这最起码是山东名吃。又去了一个“孔府家常菜馆”来了一碗土豆牛肉盖饭。喝了一瓶矿泉水,就准备去祭奠孔林了。一个骑电动车的村妇喊着“老师!老师”——这里的人称呼游客都喊老师,我见她这么客气,便坐了她的摩的去了孔林。道路中间依然是秃了顶的古柏;两侧是卖旅游纪念品的摊点。没有大树遮阴,我尽快地走着路,但经不起“老师老师”的称呼,仍去刻了几枚闲章和名章。常言说,进了宝山不空回嘛!
刷身份证进得孔林,买了电瓶车票,我们便由着驾驶员载着快速祭奠孔林。除过祭拜文宣王孔圣人的墓区墓冢外,最能引起我注目的便是于夫人墓碑与孔尚任墓冢了。
孔林,又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与孔府、孔庙统称“三孔”。孔林占地近200万平方米,有坟冢10万余座,有神道与城门相连。孔子墓位于孔林中部,封土呈偃斧形,汉代设祠坛建神门,宋代刻制石仪,元代立碑、作周垣、建重门,明代重建享殿墓门、添建洙水桥坊和万古长春坊。孔林丰富的地上文物,对于研究中国墓葬制度的沿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据《孔府档案》记载,孝贤纯皇后(富察皇后)曾生有一个女儿,按年龄算,应该是富察皇后的第四个孩子。这个孩子刚出生时脸上就长了一个较大的黑痣,十分奇怪,乾隆一直把他养在长春宫中,不让女儿轻易出门。此女儿还未长大,富察皇后就去世了,一位著名的相士,受乾隆之邀,给公主看相,曾预言:这位公主面相恶,唯有嫁给比王公贵族还尊贵的家庭,才能一生平安。乾隆思来想去,比王公贵族还尊贵的家庭,恐怕只有孔子的后裔衍圣公了,于是,便想把女儿嫁给衍圣公为妻。但在乾隆时期,“满汉不通婚”还未废除,皇宫和衍圣公府又都是天下人眼中的“圣地”,公开将公主嫁到孔府,恐怕会遭到非议。
当时,乾隆有个心腹大臣,名叫于敏中,此人被誉为“乾隆时期担任汉臣领袖时间最长的人”,于敏中揣摩乾隆的心思,向乾隆提了一个大胆的建议:把公主接到他府上,以于家大小姐的身份嫁到孔府。这样就不违背“满汉不通婚”的祖训了,因为没有人会质疑于大小姐是满人。乾隆也没有其他办法,于是就采纳了这个意见,所以公主嫁给第72代衍圣公孔宪培后,被人称为于夫人。“于夫人”这个称号,在乾隆年间还颇具名气。
为了避免事情泄露,乾隆悄悄将公主的皇宫档案销毁,并且在自己的起居注实录上删掉所有和这位公主有关的信息,因此,当时的史官不敢往史书上记载关于这位公主的一个字。《孔府档案》共分为9000多卷,是非常重要的历史和文化财富,是中国最大家族遗存的、系统地反映一个家族活动的历史记录。因为孔门的特殊性,《孔府档案》的权威性很少有人质疑,所以,乾隆的这位特殊女儿,存在的可能性很大。
《桃花扇》是中国首部反映南明消亡的历史剧。作者孔尚任是孔家第六十四代孙。由这部戏改拍的同名电影我看过。李香君由八一电影厂最最著名的当家花旦王丹凤担纲主演。“此剧的主旨:借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写南明兴亡,借而抒发情怀。《桃花扇》作者孔尚任也葬于孔林。
康熙二十四年(1685),康熙皇帝南巡北归时到曲阜祭孔,孔尚任因御前讲《论语》受到褒奖,被任命为国子监博士。于是他便抱着儒家的政治理想,开始了仕宦生活,还写了一篇《出山异数记》,表示他对清朝的感激涕零。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与顾采合作的《小忽雷传奇》在景云部演出,颇得观众赞许。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经过他十余年苦心创作的传奇剧《桃花扇》脱稿。《桃花扇》是中国首部反映南明消亡的历史剧。当康熙发现《桃花扇》系孔尚任所著后,里面关于王朝兴衰很让他感慨生气,遂找理由把他打发回曲阜。孔尚任忧郁而死,终年70岁。
现在孔家人一般仍可以葬于孔林,但一般身份不能立碑。必须是有权有钱的贵人才可报家族审核通过后方可立碑。
走出孔林,我给小丰打了电话,请他送我去高铁站。通过一天对三孔的参拜,我该回盐城了。小丰告诉我,他还得一会儿,大约下午3:00左右再来接我。我找到孔林外的一个屋檐下避太阳强晒,慢慢地梳理关于孔子思想的辩证法。
关于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无法简单粗暴地用正确、错误两个对立面进行评判。孔子思想包罗万象,要从多个维度看待孔子思想。
首先,孔子思想中有些具有时代价值,穿越时空仍能发出璀璨的光芒,在其诞生之日起,就注定要被世人肯定。所以说,一味地认为孔子思想是封建的、落后的,阻碍现代发展,这种思维定式本身是存在着问题的。
其次,孔子思想中有些从娘胎中生出来之际,就是“畸形”的。因为这些思想带有明显统治阶级的色彩。在传承孔子思想时,这些封建腐朽的糟粕是需要清理掉的。
其三,孔子思想中有些已经不合时宜了。这也是很正常的,因为人有生老,花木有枯荣。
如果放任孔子思想长期墨守成规,而不进行革新,其弊端显露无疑。孔子思想在现代确实面临着诸多考验,需要与现代文化相融合,这样才能继往开来,焕发出新时代的青春活力。
在当代,对孔子思想要批判的继承。对于糟粕要坚决摒弃,绝不能深受其害。继承发扬孔子思想也是正道,应选择性用其精华的部分。
当代思想文化是需要传统思想作为支撑的。孔子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的根与源,孔子思想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禀性,深刻融入到道德、风俗、教育等各个方面。世人离不开孔子文化的滋养。
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是从孔子学说开始的。孔子学说第一次传到西方,是从400多年前一位意大利传教士把儒家典籍经典《论语》一书译成拉丁文带到欧洲。而今孔子学说已传遍了五大洲,各国相继设立“孔子学院”。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巨匠,思想精粹照耀千古,影响和奠定了两千年的中国思想观和文化观。可以说,“孔子学院”这个名字,最能体现孔子这位万世之表的思想巨擘形象。用中国最著名的思想教育家的名字来命名这个学院,最合适不过了。近十几年,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的广泛设立,也正是映射了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以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儒家思想。今天,我们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习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非常重要。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舞台中心,我们需要的是文化自信。批判的继承孔子的思想,会让我们如虎添翼……
这时候,小丰的电话来了,他已经到了孔林门口。我急忙上了他的车,往高铁站奔去。谁曾想,他又给我准备了返程的礼品:一箱孔府家酒(4瓶装);一方小砚台;一个名章玉石(待刻)。这样的礼品可以说匠心独具,我非常喜欢!吃住行一条龙,我再次表示了对小丰的谢意。谁知丰丙强这小伙子说:“王总,这只能说明咱爷俩有缘呗!”我只能在心里祈祷他龙凤胎的儿女,好好读高中,在曲阜这个圣地考出好成绩,上个双一流的好大学!
高铁开动了,曲阜市慢慢淡出了我的视野。可关于孔子,关于儒家思想的辩证思考还得继续……
二零二一年七月十三日于盐城
作者简介:王瑞祥 男,洛南保安人。现在咸阳工作。喜欢诗歌、散文写作。愿意和志同道合者切磋。
附:本头条号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1019623839@qq.com
微信投稿:wx18729698387
合作电话:1399144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