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县的革命故事
作者/贺宏亮
——清涧起义
清涧县古名宽州,位于陕晋峡谷西岸,榆林东南部与延安交界处及无定河、黄河交汇处。是扼守延安、关中之要地。清涧县是中国红枣之乡;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享誉全国的“红枣之乡”、“道情之乡”、“石板之乡”、“粉条之乡”之美名。
清涧起义暴发于1927年10月12日(农历9月17日),这次起义是共产党员唐澍、李象九、谢子长、白乐亭等,根据中共陕西省委指示,在清涧组织发动的一次武装起义。
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年代,陕北各地群众革命斗争蓬勃兴起,党的力量迅速发展;不仅在学校和农村,就是在国民党营垒中,也秘密发展起来。
石谦部队,属国民党井岳秀部队的第六旅,旅部驻宜川。连队经常移驻延长、延川、清涧、安定等地。石在绥德驻防时,经常与李子洲等接触,受共产党人影响,使他对共产党和革命取宽容态度。
李象九与石谦同乡,1924年从北京返陕到绥德,乘井岳秀扩编部队之机,任石谦部三连连长。经李象九推荐,谢子长被石谦接纳,任十二连连长。李、谢两个连队,成了党组织开展活动的场所。在石谦部队中秘密建立了党的支部,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全团的十三个连队中,有八个受我党掌握,成为起义的基本力量。
1927年春,石团改编为旅,李象九升任营长。农历正月26日李营从宜川移驻清涧。
1927年,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反动军阀井岳秀,在陕北遥相呼应,紧密配合。1927年农历8月15日,井借为他祝寿之名,将石谦,诱至榆林旅店暗杀。石谦灵枢回清涧;素有深厚感情的李象九,故意延缓发丧,借机加紧起义准备工作;并提出“为石旅长报仇”的口号。
1927年10月,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陕西省委关于武装起义的决定,传到陕北清涧、绥德、宜川等地,这些地区的部队和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立刻行动。
从农历9月13日起,部队利用清涧城内三、六、九逢集的日子,将进城的牲口扣起来,准备出发时,驮运物资。
9月16日下午,部队封了五大商号,并将伪县长和大绅士,召集在营部楼上;由李象九训话,声明“借用物资,不加伤害”;共筹集资金、烟土200驮辎重。军需物资、经费得到解决。同时,迅速派人去宜川,通知李瑞成、王振娃、雷进才3个连队,作内应。
傍晚,指挥部在营盘院楼上,召开了排以上干部和党员紧急会议。唐澍传达了省委,关于举行起义的指示,宣布了起义的具体部署;决定驻在清涧的4个连首先起义,然后会合延川王有才连,接着南下宜川,与宜川3个连会合。
1927年10月12日,(农历9月17日)凌晨,驻清涧的李象九营部和 4个连,在“为石旅长报仇”的口号声中,开出清涧城;挥师南下。
当天下午,在延川与王有才连会合;谢子长连挺进延长。起义部队乘胜南下宜川。
10月15日,三路起义部队,胜利会师。
这次起义军,统一了石谦的武装力量,拥有1000余人,枪械1300多件;辎重弹药近300马驮,实力雄厚。
清涧起义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党在陕西地区领导的第一次规范较大的武装起义,是震动西北以及整个中国北方地区的重大事件。清涧起义(1927.10.12)比南昌起义(1927-8-1)迟两个月,比秋收起义(1927.9.9)迟一个月。称得上是西北第一枪,中共北方第一枪。
清涧县城是我上学三年之久地方,秀延河溪边,留下我朗朗读书的声音,县中医院留下我起早摸黑学习的脚印。我没有忘记,我的家乡——清涧!!
贺宏亮 收集、整理于2021年6月30日至7月1日 办公室 书于7月2日 22时26分至23时50分 办公室(单位值 带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