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普通共产党员的情怀
文/郝蔚民
我的父亲名叫郝继儒,是一名基层普通党员,从他岗位殉职至今已有三十九个春秋。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父亲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他勤奋、敬业、公正、廉洁的品行,折射出了普通党员的政治素养。他和无数的普通党员一样深植于群众之中,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深得群众爱戴。得民心者得天下。共产党这面旗帜历经百年沧桑挺拔于华夏大地,正是得益于无数普通党员的先锋作用,和他们不为名利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父亲出生于1927年腊月,在那黑暗如磐的旧中国度过了自己艰难的童年,或躬耕于田野、或躲拉兵匿于乡间、或学徒于商铺、或经营熟食于小作坊。艰苦生活的磨练,使他形成敢于担当、勤劳善良的良好品质。他聪慧好学,待人和气,接济贫苦,仗义执言,穷不侧目,富不献媚。在药铺作学徒,他辩草药识药性,理账务学经营,是一把好手;在熟食小作坊,他虚心学习师傅的技艺,能做出色香味美的麻花和糕点。工余间隙父亲自学账务知识,熟练掌握流水记账和核算成本等财会技能。临解放之时他已经是一个能够独挡一面,在县城西关有较高威信的好青年。当洛南县城头插上鲜艳的五星红旗的时候,他走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列,被招录为国家干部,从事集体合作单位财务工作。
父亲刚参加工作的单位是城关管区,负责城关集体合作企业的财务管理。月工资仅十几块钱。他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当时一名基层企业的财会人员,对企业管理费经父亲汇总是否全部上缴持怀疑态度,就在交钱时多放了十元钱,以测试父亲乃至政府工作人员是否廉洁。父亲牢记清白做人廉洁办事的工作原则,清点后及时退还。这件小事使基层的干群看清了父亲丝缕不贪的严谨人品,维护了基层政府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对于下属集体单位的经济效益,父亲从他们的经营品种和规模上就可以知道他们的基本收益情况,他合理编制企业的经济指标,下达企业上缴管理费金额。某企业的负责人和会计,老是叫嚷城关管区给他们单位下达的经济指标过大完不成任务,父亲合理解释,尚不能平息。一日某群众上交拣来的该单位本月应上缴管理费的存票,而到月底缴费时该单位又如数交来管理费,父亲拿出他们丢失的存单,依此为切入口查了他们的账务,尚有盈余。父亲平和地说明指标制订的依据,使他们心悦诚服,每月按时缴纳管理费,保证国有资金不流失,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城关管区解散后,财会人员不足,父亲按照组织安排担任了洛南县服装厂、自行车修理铺、锅厂三个集体企业的会计工作。他一人承担三个岗位的工作,毫无怨言,一如既往,日清月结,有条不紊,领导放心,职工信任,使企业得以正常运转。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一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席卷全国。父亲当时任洛南县服装社会计,驻社社教工作组受“左”的思想指导,为了完成上面下达的清算“四不清”人数和退赔指标,采取先停职后查问题工作方法,把单位领导和会记都弄“上楼”隔离审查。父亲虽然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懂经营会管理,在文化层次低或文盲居多集体企业中无疑于鹤立鸡群,是单位职工的主心骨,自然成为社教工作组清算“四不清”干部。父亲平时恪守着财会工作纪律,坚持原则嫉恶如仇,对小手工业者中多年形成的自由散漫唯利是图的风气和接私活捞外快的人多有批评教育。他心中坚守清白廉洁的理念,丹心可对青天,没有什么经济问题可向组织“交心”。他相信党相信群众,相信内查外调可以还自己的清白,然而事与愿违。驻社的工作组,让单位一些受过领导批评的人作为运动“积极分子”,利用这些人逼迫父亲交代所谓的“四不清”问题。这些人在批斗会的进行中突然熄灯殴打父亲。多次的批斗会议,父亲绝不承认“莫须有”的罪名。他们又采取软办法,许愿只要父亲承认一点“贪污”的事实,就让父亲“下楼”,免于退赔,恢复职务。父亲觉得,违心地承认泼在自己身上的污水,不仅关乎自己清白的声誉,更重要的是将抹黑党派来的财会干部在小手工业者心中的形象,涣散人心。他咬紧牙关承受着身心的双重折磨。一些颇有正义感的老职工看到工作组偏离社教的正确方向亦有怨言。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工作组没有办法了,只有将国家允许符合财务制度父亲签字领取的一点奖金定为贪占退赔了事,并私下赔礼道歉,动员父亲又当了单位的会计。
经此磨砺,如风寒摧残更显松柏风骨。父亲没有一蹶不振,历经政治风波的洗礼父亲坚信党是公正。正义虽迟终会到来。改革开放的春风涤荡着祖国的大地,父亲得以平反昭雪。就在这个时候年过半百的老父亲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动情地写道:“我是党多年培养的财会干部,历经了解放至今的多次政治运动。虽然在“社教运动”中被错整,党能给我一个普通干部平反昭雪,说明党是公正的,是值得信赖的。我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新旧中国冰火两重天,旧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我感同身受,新中国的兴旺发达人民有目共睹。我愿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用自己的后半生为企业的发展做一点实事。”一些知己同事说,“社教运动”把你还没有整够?你入党为了啥?当官年龄大了,发财呢?集体企业有啥油水?父亲说,“当官呢!刚解放时镇政府点名让我担任城关街长,我觉得历练不够谢绝了组织的任用。发财呢!我不干国家的事做生意不敢说腰缠万贯现在也是小有家私。我要求入党就是要证明自己是一个被组织和群众认可的堂堂正正清清白白的人,我要用自己的心血为洛南的发展做一点贡献”。
入党后,父亲被抽调到县委组织部平反冤假错案办公室,负责外调工作。他本着对组织负责、对干部负责的态度,不厌其烦地听取他们的申诉,先后深入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外调,他步行于人烟稀少的少数民族地区,穿越过浩瀚的沙漠,去过关押人犯的劳改农场,不畏困苦严谨探究真相,使一些同志多年沉冤得以昭雪。外调工作结束后,父亲被任命为洛南县服装总厂厂长。可谓受命于企业萧条举步维艰之时。厂子的设备落后、效益下滑、人心涣散、濒临倒闭。服装厂的老职工对父亲的到来充满着期待。到任后第一天他到车间看望工人,一些老工人围了上来眼眶里满是泪水对父亲说,“好好的厂子不成样子了。领导是外行,银行不贷款,工人没活干,几个月都不发出工资了,眼看大伙都没饭吃了!”父亲鼓励大家说,“手工业者凭的是手艺吃饭,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还谈什么工人要给国家作贡献!只要大家团结起来,手上多出活出好活,就能打好企业的翻身仗!没有资金我去贷款,没有活路我给咱联系,大家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厂子一定能够打好翻身仗。大家把心放到肚子里,人常说大河里有水小河里满,下一个月厂子一定让大家拿上工资。”那几个在社教中批斗父亲伶牙俐齿凉水都能点着灯动辄拳头相加的人,羞愧地低下了头。父亲凭着自己的人格和信誉在银行贷下款,又跑矿山和工厂揽下了工作服的批量活路,稳定了人心。车间里又响起了锃锃的缝纫机器声,传出了欢快的秦腔乱弹。
质量是工厂的生命,效益源于管理。父亲召开支部会、厂委会制订环环紧扣的质量管理办法。把服装的生产分解为剪裁、锁边、缝合、钉扣、熨烫等几道工序,质捡员验收后交下一工序作业。为了降低成本节省原材料父亲计算出了各种型号衣服的用料。面对厂子几大堆以往要扔掉的下角料,怎样变废为宝,父亲深深地思索着。他从女儿给孩子做花短裤中受到启发,发动女工把下角料剪裁成的小方块,拼凑制作出精美的枕套和儿童服装,做到开源节流物尽其用,投入市场为企业增加了收入。每次到西安去进布,父亲总是随车而去,押车而回。当时秦岭上有一些不法之徒哄抢过往车辆的物资,父亲在装车时让工人在车中间留一块仅能容纳一人的空隙,几百里的行程他圪蹴在那,看护着布匹,经受风吹日晒和云起雨落。一次父亲去商州进布,手扶拖拉机的布匹装得布满满当当。他怕翻越麻街岭时颠簸丢失,就爬在布匹上压住,把自己和布匹用绳紧紧固定在一起,顶着烈日返回洛南,脸和脊背晒得黑红脱皮,几天都治不好,其辛苦不言而喻。
经过工人师傅和父亲一年多的努力,企业慢慢地走出了低谷,厂子亦有了收益,父亲又谋化着企业发展的蓝图,提出了“修建一座服装大楼,购买百台电动缝纫机器,培养百名优质技工”的发展目标。他和陕西省服装协会联系,选拔年轻工人到西安一些服装厂进修,学习技术,开阔眼界,打出了西服品牌,使企业走上了一个新台阶。此一时的洛南服装厂生意红火名声鹊起,县上的多少职工家属和待业在家的女青年,都到厂子去锁扣眼钉扣子,增加家庭收入。
父亲在工作中,时刻记着自己是一名党员,住在厂子,吃在街头,先人后己,不与职工争利,多年拿的是管理人员工资,职工多劳多得,奖金上不封顶,职工肥了他廋了。职工家里两口子闹别扭了,他上门调解;职工病了他寻医问药;职工家里的红白喜事他协助办理,使职工全身心投入到生产中去。每年的除夕合家团圆之时,父亲一人手里拖着一根棍棒巡逻在厂子的三个车间之间,防盗防火,确保安全。天空露出黎明的晨曦,父亲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脚步回到家中。
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父亲身体不支病倒了。1983年11月父亲患病在家,工厂的副职来看望,在闲谈中说到上级要求10号城关职工统一在洛河边高山上植树造林。为了保证植树的质量,父亲就说我带队去吧。10日清晨,父亲口袋里揣上一个烧饼带着百名职工去植树。植树结束时,他在高山陡坡处检查植树质量时摔下,脑部受伤,他不要人扶,坚持从山上走下来,过河后就昏迷了,再也没有醒来。当晚在县医院作开颅手术,服装厂的几十名职工坐在手术室的外边,满含泪水等待他们可亲可敬老厂长的抢救消息。第二天下午四时,父亲抛下他白发苍苍老爹和朝夕相伴的妻子儿女,离开了自己倾注心血的厂子和眷恋的亲人永远的走了!父亲56岁岗位殉职英年早逝,在洛南县工业系统的领导和职工中引起了极大的悲痛,县政府主管县长亲自主持召开了追悼会。会上厂领导在告别发言说到,“修建服装大楼的贷款下了,百台新机器买回来了,厂长却不在了”,职工们哽咽失声。下葬时,数不清的职工亲邻自发地前来送行,挽彰、花圈覆盖了父亲的坟头,送别父亲这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
父亲离去39个春秋,我已年届古稀。回想父亲的生平,作为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他在教育子女方面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社教运动”中父亲蒙怨,祖母的棺材、他的蚊帐、靴子、脸盆等都折钱“退赔”。使家里本不宽裕的生活捉襟见肘雪上加霜。他不埋怨组织,不记恨于不明事理的群众。平反昭雪之后,为了消除儿女心中的阴影,他告诫我们要正确认识社教运动。坚信党组织,有党在正义就不会缺席。要感谢党还他清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才是一个有良知的人应尽的本分。1968年我们姊妹高初中毕业,回乡务农,不能升学读书,颇有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之困惑,沮丧之情油然而生。父亲告诫我们,中国有几亿农民,当农民固然辛苦,但国家给我们创设了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一个人有活干有饭吃就是幸福。人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他教给我们种地锄地施肥的技能,工余时间多做家务让我们有充足的时间休息,以适应繁重地体力劳动。春节假日雨雪歇工他又督促我们复习功课学习文化知识,以备将来社会发展之需。高考制度恢复之后,他深夜不眠陪着我们复习功课,姊妹气馁动摇了,他给我们以信心和力量。我们兄弟姊妹六个中五人相继走上考场,挤过千军万马的独木桥考上大学,一时在洛南县城传为佳话。亲戚邻里无不为父亲独到锐敏的眼光所折服。我们牢记父亲的教诲,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各有所成。姊妹兄弟、媳妇、女婿分别评为高中级技术职称,有九人加入党组织;几个孙子也学有所成取得了本科、研究生学历,供职于教育、卫生、工业、电子等行业。我相继担任洛南县古城街小学、西街小学校长,洛南县教育督导室副主任,主持全县的教育督导工作,后调入洛南中学任党总支副书记,耕耘教坛四十三个春秋,2011年退休。积极参加县上和社区的公益活动,为精神文明建设奉献余热。
党的百年华诞举国同庆,祖国大地繁花锦绣。我浮想联翩,感慨几多。父亲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他的业绩、他的情怀相对党的鸿篇巨制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沧海一粟。然而集腋成裘聚滴水而成江河,和父亲一样千千万万的普通党员是党深植于人民之中联系群众的纽带,正是因为有着众多的没有光环没有桂冠的平凡党员,在党的领导下不求闻达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前赴后继的无私奉献,为党的事业增砖添瓦,才使我们国家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着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作者简介:郝蔚民,洛南县老科协理事, 中学高级教师,原洛南中学党总支副书记。
附:本头条号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1019623839@qq.com
微信投稿:wx18729698387
合作电话:139914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