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园林故事
艰苦创业靓省城 勇挑重担守初心
作者:乔建国

石家庄市园林绿化管护中心1972年成立,已经走过五十个春秋,为省城绿化建设谱写了壮美篇章。一代代园林人接续奋斗,把一棵棵乔木栽种在大街小巷,把一株株花灌木、一块块草坪栽种在公园广场。岁月苍老了许多园林人的面庞,却把省城扮得越来越靓。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省城大规模建设刚刚起步,园林事业随之起航。那时省城的大街小巷绿树稀疏、花卉零星,到处黄土裸露,百姓对“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境况颇有微词,对园林工作者寄予厚望。这代园林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靠双脚把省城每块绿地仗量,靠手抬肩扛把植物栽在道路两旁,靠人力车、马车、三轮车送水送肥,又把落叶、树枝送到郊外垃圾场。他们招之即来、来之能战、争先恐后、互助友爱,让青春在奋斗中闪出耀眼的光芒。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省城有了崭新的气象。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席卷中华大地,省城的园林绿化事业进入腾跃式发展阶段。大批返城知青加入园林行业,他们只争朝夕、热情高涨。那时的口号是“先让城市绿起来”,于是大规模植树运动在全城展开。我中心职工整天蹬着自行车奔赴各个栽植现场,人工起苗、装车、挖坑、抬树、封坑、浇水,涌现出李贵生、史建国、庞玉海、焦雨山、姚丽丽等无数“大力士”、“铁姑娘”。他们把能够绿化的地方都种上了乔木,使黄土不再随风飘荡。

九十年代,为了改变“绿肥红瘦”的街道绿化格局,我中心广大干部职工开始大范围种月季、铺草坪,大量引进优良苗木,使城市面貌越来越俊朗。为了使拓宽的裕华路绿色依旧,市政府要求把原有的雪松向外挪移数丈。我中心职工闻令而行,办公大院里垒起了锅灶,开始为奋战在一线的干部职工熬菜做汤,裕华路人声鼎沸、彩旗飘扬,干部职工你追我赶、互不相让,汗水浸透了衣衫、打湿了脸庞。这场鏖战历经半个多月,没人退缩,没人叫苦,圆满完成市政府交给的任务,换来无数褒奖。从那时起,“城市美容师”成为园林人的代名词,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在百姓口中传扬;从那时起,我中心成为园林局“最能吃苦、最能战斗”的绿化队伍,接连承担了文化广场、车站广场、新建、拓建道路的绿化任务。岳新须、许臣、周金鹏等一大批优秀工程管理人员、大树移栽专家脱颖而出,成为远近绿化行业学习的榜样。 世纪更迭之际,省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绿化美化年”行动,街道绿化迎来新的曙光。张金轩同志带领干部职工战严寒、斗酷暑,工程建设、管护管理两手抓、两手硬,打造优质工程不计其数,增添园林机械,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新了各种车辆,把街道绿化事业做大做强,从而使园林建设、管护摆脱手抬肩扛!

近十多年来,我中心由建设、管护并重向管护为主转变,广大职工风雨无阻奔波于各个责任路段,披星戴月、傲雪迎霜。随着部分职工陆续退休,我们新一代园林人接过了他们手中的接力棒。为防新植的红叶石楠冻伤,我们为它们搭建了别致的阳光房,为了让彩叶植物大放异彩,我们把它们修剪成各种优美造型,为了排除压在植物上的积雪,我们忍饥挨冻、彻夜奔忙,为了挪移暴雨中倒下的大树,我们连续奋战一天一夜,确保了道路通畅,市民冲我们跷起大拇指,纷纷把我们的故事宣讲。

当你节假日走亲串友,当你处在甜蜜的梦乡,我们正在为植物施肥、造型;当你在浓阴下休憩,当你在花海里徜徉,我们则在为植物防病治虫、浇水保墒。只要我们的付出让你的生活更舒适,只要我们的努力让城市更优美,我们就无愧于这份工作,不辜负人民的希望!在未来的绿化事业中,管护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将初心不改,以工匠精神打造精品园林,在强国、强市的道路上再铸辉煌!

------ 作者简介-------
庄木,原名乔建国,1965年生,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石家庄市作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诗词协会会员,就职于石家庄市园林绿化管护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出版长篇小说《双桐雨潇潇》《极度抑郁》《绿野春意》《倔强的紫荆花》《疏影横斜》五部,在纸媒、网媒发表诗文上百篇。

-----主播简介------
主播雪儿:西子诵读总编:。私企经营管理者,曾担任电视台业余主持人。江苏大运河朗诵团副团长,浙江省朗诵协会会员、杭州市朗诵协会会员、是多家文学平台的特约主播。有朗诵培训工作室。愿用我的声音传递美好!(微信号zhulihui075920)公众号:西子诵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