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春》一一一诗评人黄蒿草的思念评析智者见智的诗
惜春
文/智者见智
布谷的喊声
把一轮朝阳从海中拽了出来
牛犁开了山坡的肚皮
泥土香淹没小村
垄上的桃树
不甘寂寞
也闹的眼花缭乱
布谷可劲的叫四月彻底醒了
赏析:诗题是一首诗歌的主题,诗的所有内容都将围绕它逐步展开。有的诗题比较隐晦,就像一个谜语,需要我们从诗的内容中去理解,最终得出答案。而有的诗题特别明朗,它会直接告诉读者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也就是说,诗的内容将围绕这一主题组材和展开。作者的这首《惜春》,就是围绕珍惜春天这一主题组材和展开的。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将这些材料组织在一起来表达的?
第一句:“布谷的喊声”。“布谷”,杜鹃的别名。那么作者为何不用它正经的学名,而用别名呢?因为在文学作品中,任何东西的别名也都是为主题服务的,包括人名。作者用“布谷”这个别名,就是因为它在农事中起着提醒人们“春耕春种”的极其重要作用。“喊声”,它不同于“叫声”与“啼声”。“喊声”,带有惊醒和提醒的意思。譬如:“妈妈喊我吃饭”,“是他喊的我”。这其中包含了让我知道的提醒之意。而“叫声”,是因为内心兴奋或者悲伤的情绪导致不由自主发出的声音,譬如:惊叫,尖叫;“啼”,带有悲伤的情绪。譬如:哭哭啼啼,杜鹃啼血。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不管学名别名,也不管一些词语的细微区别,总是将其混为一谈的应用。但在文学作品中,那还是要力求做到精准,否则就没有“”用词准确”这一准则。说这么多,也就是要告诉读者,作者在开篇的第一句就以“布谷”催耕催种的惊醒或者提醒的“喊声”将读者带进诗的主题《惜春》。我们来看看布谷是如何通过自己“喊声”来警醒和提醒人们来“惜春”的呢?
第二句:“把一轮朝阳从海中拽了出来”,第二句用的最妙的词语就是“拽”这个字。“拽”的意思,就是你同意不同意,都得被拉着走。“拽”的是什么呢?拽的是“一轮朝阳”。这“一轮朝阳”是从“海中”拽出来的。这是一个特别形象的比喻。这样的比喻就好比一个贪睡的小孩,被妈妈扯着耳朵从被窝里拽了出来的那种感觉。作者之所以没有用“山后”,日出东山,是一个人失败之后,东山再起重新开始的意思。我们应该知道,诗的用词一定是为整首诗的主题而服务,那绝对不是不假思索的随便乱用的。布谷鸟催耕催种的喊声把太阳“从海中拽出来”是为了什么呢?
第三句:“牛犁开了山坡的肚皮”。“山坡”,是山顶与平地之间的倾斜面。“肚皮”,腹鼓起的外层的表皮。“山坡的肚皮”,作者以此比喻这是一个鼓起像腹一样的山坡。这一句说的就是,一大早就有人开始在山坡耕地了。记得曾经看到一幅很美的《晨耕》画,一位老农,一手扬鞭,一手扶着耕犁在山头耕地,整幅画的背景就是一轮刚刚升起朝阳……一句凝练诗句,往往蕴含着博大意象,而这是需要读者从诗句中深入地去体会。
第四句:“泥土香淹没小村”,“淹没”,像水一样将其吞没。“泥土香”,牛犁开了山坡的地,新鲜的泥土香将整个小山村吞没。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而已。暗喻此时正是繁忙的春耕之际。
前面的这四句可以作为这首诗的第一部分。这一部分描写的是一幅山村朝阳初升的春耕画面。就是这短短的四句诗,就已经将“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这两句俗语的意思合二为一。这是一种相当高超的表达手法,而作者却是信手拈来,运用的很随心称意。也恰到好处地表达了“惜春”这个主题。
第五句:“垄上的桃树”,“垄上”,天地间的土梁子。“桃树”,作者为什么不用杏树,梨树,而偏偏用桃树呢?别忘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因为这是小山村,作者意在为读者展现这是一个令人向往世外桃源。
第六句:“不甘寂寞”,“寂寞”,孤单冷清。不甘心一个人的孤单与寂寞。
第七句:“也闹的眼花缭乱”。“也”,跟着的意思。“闹”,喧嚷,不安静。“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闹”和“眼花缭乱”结合起来,表示桃树特别多。这一句的意思是桃花盛开,热闹非凡。
这两句作为整首诗的第二部分,通过拟人化的景物描写,给读者描绘出一幅世外桃源般的山村农耕之春。这种美好生活是千百年来老百姓所向往的,而今却在作者的诗句中呈现,这是社会安定,民心所归的乡村之景象。
第八句:“布谷可劲的叫”。“可劲”,北方的口语,使足了劲或者拼命的意思。“叫”,因为自身内心情绪变化而发出的声音。在这催耕催种的时节,布谷鸟拼了命地叫着,它催促人们及时耕种,莫误农时节令。这一句与第一句前后照应,布谷鸟一再“催”,就是为了珍惜春耕春种的大好时光。为什么布谷鸟要如此拼了命地催人们耕种呢?
第九句:“四月彻底醒了”,“四月”,这里四月指的是农历的四月。我国民间习惯上把农历一、二、三月划为春季。到了农历的四月,春天就结束了。“彻底”,没有一点遗留。“醒了”,从睡眠状态中清醒过来。读到这里,你是不是有些奇怪,已经到了农历的四月,春天都过去了,布谷鸟还催什么耕种?可是你有没有想到白居易的那首《大林寺桃花》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由于垂直纬度的差异,此时的平原地区,桃花已经谢尽,春天已经离去,可山上桃花却正盛开,此处正是春光大好,如果不珍惜,她将随着桃花的凋谢即将逝去,所以布谷鸟才拼命地催耕催种,将《惜春》这一主题推向高潮。
这两句是整首诗的结尾,也是画龙点睛之笔,将“惜春”这一主题通过地理纬度的垂直变化更进一步的深化。
作者的这首《惜春》,只是一首很短小的诗,但他却通过形象化的拟人手法,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桃花源记》里春耕春种的晨耕图,以布谷鸟催耕催种前呼后应层层递进的手法将“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之惜春惜时合二为一,为《惜春》这一主题更做好层层递进的铺垫。我以为,一首好的诗歌不在于篇幅长短,也不在于描绘景物的繁杂,而在于以凝练的诗语,独特表达为读者揭示博大主题,阐述深刻的道理。作者的这首诗短小精湛,表达意境深远,令人深思,是一首难得的精华之作。
诗人简介
侯彦启,笔名:智者见智,中国新写实主义诗歌的倡导者,中华文艺学会理事、山东二分会会长,天南地北诗社社长,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中国远山文学网理事、特约作家,中国先锋文艺作家协会理事,敖汉旗诗词学会会员,获“当代百强诗人、当代百强才子、中华诗词100位优秀传承人、新写实主义诗歌十佳诗人、中国诗歌艺术奖",诗被多种刊物刊登,多次获奖。
诗评人简介
在《中国远山文学网》站上,有一位很出名的特约评论员,"花如草草非花"、"黄蒿草的思念"、昵称"桃花一树笑东风",老师很低调,朋友圈里基本上都是古诗词、古画赏析评论,赏析过阎立本的《步辇图》、赏析韩滉的《五牛图》、赏析过《红楼梦》崔白的《双喜图》、《溪岸图》等等,李白、白居易、汪国真等等的诗,从古到今,用文字感悟生活、感悟快乐、感悟人生……
天南地北诗社总旨
为世界各地的文化人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举办征文大赛,同题诗作,诗歌评论、小说连载、随笔、纪实、书画,不拘一格,自由发挥,打造成一个百花齐放的正能量文学园地,并通过中华文艺群、中华诗艺社美洲分社群、全球华语微信诗人联合会群、中国海峡文化休闲中心群、亚洲有声诗刊群、巴黎中华文学总群、国际联合报社群、台湾诗意山庄群、凤凰第二支社群、国际诗歌文化传媒交流群等近二百多个微信群传播到五湖四海,以文交友,其乐无穷……
天南地北诗社
社长:智者见智
常务副社长:采菊东篱下 荷塘清风
副社长: 柳林 冯金斌
理事长:王福杰
副理事长:潘文韬 田宇 邹怀学
秘书长:风雨萧萧
副秘书长:开心十月 朱守平
执行主编:文子 源自大地
主任编辑: 独上西楼 舟上客 老槐树 驿外漫步 南京老树 陆小青 飞哥 李德兰 歌声 杨杰峰 鲁宏 一湖秋月 熊哲林 生命方舟 慈云含笑 北海渔翁 股龙 春哥 原上草
企事业单位想上北京头条、深圳头条等等头条投稿宣传的,想邮购字画的,请联系编辑部,
联系地址:13806499800(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