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年高考
文/刘殿华 诵/心如止水
四十年前的七月六日(后来高考时间定为六月七日),天气也是有点凉,下午还下了一阵大雨。有一个人,背着一个军用挎包,挎包里装着几本复习资料,离开家乡,走了七里土路,在一个叫大屯的地方,上了火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旅途,来到了距家一百多里路的公主岭参加高考。当时公主岭是怀德县县城,在位于铁道边,找到了一个小旅馆,应该是街道办的大集体,还是个小单间。屋子很小,几平米,一个床,床很小,床单很白,很干净,一个窗户,靠北,就这样住下了。这里离考场有十几分钟的路,看完考场回来的路上,突然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仿佛要给人们降降心头之火,由于没带雨伞,淋了个落汤鸡。回到小旅馆抓紧时间看书,还是坚信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其实也看不下书了,只是浏览一下,解解心疑罢了。当晚,睡得还行。

第二天早上,天气阴沉沉,简单吃点饭,那时也不知道饿,戴上挎包,走过一个天桥,天桥下面是火车道,来到考点。考场好像在二楼的一个教室。当时,怀着忐忑的心走进考场,开始了人生旅途的重要一考。教室的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个大大的钟表,每隔15分钟,监考老师重新画一下表针。考场很安静,仿佛掉根针都能听到,突然监考老师快步走向后面,从一个考生那收走了一个纸条,一会儿,监考又匆匆走过去没收了一个纸条,因为这个人,本来静静的考场变得不那么静了!不知最后怎么处理了。后来好像没有看到那个考生。这也是考试中的小插曲。两天半的考试很快过去了,对于靠复习资料自学,没有机会听高考老师辅导的人是一个检验。这一年开始有外语考试,第三天下午考外语,由于没有学过外语,看着外语卷跟天书差不多,勾了几道选择题,早早交了卷,坐火车回家。感觉考得很不好,心里七上八下地。当兵复员回到农村,有幸当了个民办老师,在家乡的一所中学教初二物理,初三历史,还担任初二班主任。1981年元旦决定参加高考。一面白天学校教课,一面晚间在家复习,每天上下班的路上都在背题,就是想考出去,可机会不多了。当时有应届生、回读生,没去学校复习的什么生也不是,算是社会青年吧!考试报名在公社,填报的志愿也是漫无边际,没有人指导,也不知填了什么志愿。好在当时教学的学校也放暑假了,就在家里熬着,腹不知饿,食不知味,六神无主,昏昏噩噩。一个多月后,高考成绩出来了,政治、历史、地理三门都考了七十多分,平时语文最好,却只考了六十六分,按照平时的水平应该八十分以上,数学四十多分,外语一点二五分,总分334.25分。外语被拉了一大截,相当于人家考六科,你考五科,怎么去竞争?如果外语打个二三十分就好了,如果像以前外语不算成绩就更好了,可生活过去了,没有如果,这样的分数不知能不能录取。又熬了一些日子,一个人从大队部拿来一封信,信封下款是印刷体字,打开一看,入学录取通知书。那个人就是我,从此鲤鱼跳龙门,知识改变了命运,我从农村来到了长春市读书、工作,成家立业。时间一晃,如今已经退休了,可四十年前的今天历历在目,永远难忘。
2021年6月7日
原创首发
刘殿华,当过农民,参军入伍复员后,参加高考上学,毕业留校,后到财政部门工作,搞过财政科研,做过财政管理工作,现退休在家。
主播简介:心如止水,爱生活,爱声音,爱辟谷。一直践行用心做事,用爱做事,现居住于山东青岛,希望通过由心而发的真实声音与大家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