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评王瑞祥高考下水文《有理想信念的养鹤姑娘》
文/萧军
相约同写已三载。昨天我就和瑞祥兄约好,今年还一起写高考下水作文,这是我们相约同写高考下水文的第三年。
到底还是他积极,在中午12时04分发来了今年高考作文的链接。我觉得有点难度,想知难而退的意思,午休起来,15时11分,他已经把文章发到我微信上了。为了尽快发布,我建议他赶快向平台投稿。为表歉意,我将写一篇读后感。
瑞祥兄爽直又真诚。属于地地道道六零后的王瑞祥,不仅写得一手好文章,而且模山范水绘人物,题书留联刻牌匾无一不能。仅仅在他近几个月的朋友圈里,就会看到歌词《春到茶乡》、小说《山村冷月》、文学评论《读生命的光辉有感》、散文《享受孤独》、诗歌《江南春雨》、人物传记《同窗李长满》、时评《公祭日抒怀》……再回想以前朋友圈看到的文学剧本、短篇小说、文艺随笔、行业回忆,王瑞祥兄在文艺圈可真是跨领域的交叉发展全能型人才。

身在盐城巧取材。《有理想信念的养鹤姑娘》是王瑞祥近一段时间在江苏盐城工作耳闻目睹、有感而发的佳作。文章以养鹤姑娘徐秀娟的真实事例为主要素材,刻画出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有理想、有追求、有信念的、环境生态保护践行者的感人事迹。这首《丹顶鹤的故事》在上世纪90年代曾经流行一时,丹顶鹤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王瑞祥结合生活中经历的故事,加上在盐城湿地看到的实景,有感而发,信手拈来,看似闲庭信步,却又环环紧扣,以成熟而不落俗套的语言,很好地表现了高考作文主题,达到了一种界乎学生与成人之间的相对完美的写作境界。
如泣如诉写真爱。天人合一,物我两忘,万物有情,共生共荣,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因素,也是自然发展的必然规律,更是人类生存发展、持续进步的重要前提。站在人与环境这个大命题下,瑞祥先生将朱哲琴的歌词引用到文章中来,更显得天衣无缝,水到渠成。“为何那片白云,在悄悄地落泪;为何阵阵风儿,在轻轻诉说,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朱哲琴用一首凄厉的“真实的故事”这首歌,将徐秀娟的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王瑞祥用这篇高考作文将其中的永恒追求和不朽精神弘扬到神州大地。

兄弟携手向未来。在一次朋友圈留言中,我曾写下“他是犬子老学长,幸与不才成兄弟。”瑞祥先生毕业于西北建筑工程学院,从汉字故里仓颉小镇许庙村走来,一路建功立业,著书立说,挥毫泼墨,写出了洛河源头“清水出芙蓉,天然少雕饰”的真风采,今生能与他相识、相知,一路同行,确实是我的幸运。我不能确定还有多少个岁月可以期待,但我在这里还是要郑重地向瑞祥,也向所有始终关注文学事业的朋友们承诺,“高考作文我来写”这个题目我们兄弟俩会继续参与下去的。
衷心祝愿宝刀不老、雄心犹在的王瑞祥多出作品,出好作品,把“高考作文我来写”这道亮丽的风景线永无休止地呈现在所有崇真尚善向美的文艺界朋友们的面前。文学也好,艺术也罢,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人在宇宙世界时空里终究是沧海一粟,流星一瞬。以生命赴使命,生命无悔;用信念守理念,念念有善。在追求真善美的道路上,我们永远不会孤单;在超越自我的路上,我们的队伍一定会越来越壮大。

(云蒙山人,2021年6月7日,麻坪河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