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我们小时候......
——致我快乐的童年
文/冯期武
转身白发三千尺,佯倘阳光唱童谣。
那时候,我们上学从来没有父母接送,风霜雨雪天气也是自己跑回家。作业,家长基本不管,总是自己独立完成。有不会的题目想问父母,父母读书少不会讲解。还会训我们:"上课做什么去了?"有时,作业没完成,或调皮捣蛋了,老师会惩罚的。除了"打屁股"外,记得最清楚的还有是一种单脚跪在板凳上,双手要拿着作业本举过头顶的惩罚。同学们看到受罚的学生摇摇欲坠的窘态,都在一傍偷偷傻笑。可不敢出声,否则,也要被这样罚的。中午留下不许回家也是常有的,于是,父母送饭来学校或让邻居的孩子带饭来,便成了学校常见的一道''风景''。

那时候,我们都很"野"。爬树,翻墙,什么都敢试一下,玩得很"疯",也伤得很重。有时,一不小心从高高的树上摔下来,眼冒金星,半天说不出话,回家也不敢告诉父母,从没照过CT,磁共震。还好,头脑也好像没摔出问题。有时,疯跑的路上,会遇到烈狗,那狗会追着我们。当然,狗不追时,可能我们还会有意去招惹它,把它激怒。总之,被狗咬伤也是常有的事。回到家里大人抓一把米饭擦罢伤口,然后呼狗来吃掉此饭,据说,这样就不碍事了。从来没打过狂犬疫苗,大家也一点事都没有。

那时候,我们和大人一样上田坂里干活。虽然做不好,父母依然放心让我们去做。秧苗插歪了,大人说:"没亊,就那样插吧,反正一样会长大"。也真是奇怪,大人不啧怪,反而插得轻松顺手,不到半天功夫我们居然插得端端正正,和大人插得没有什么两样。有时,发现包在秧苗里的蚂蟥,我们就在田埂上折段小野乱萠枝翻蚂蟥,口里念念有词:"蚂蟥蚂蟥,我翻你肠,翻得你见阎王"。

那时候,我们的玩具大多是自制的。用大人不要的松紧带做成皮筋;用从修理店检来的螺冒垫片或古铜钱做成键子;用木盆上脫下来的铁筪做成铁玩;用细竹筒和筷子做成竹筒枪;用一截小木头削个陀螺,在尖端处钉一枚铁钉,用小竹杆的一端绑上细麻绳抽打陀螺,小陀螺能一直转一直转......那时候学本领很少有父母陪伴,尽管大人经常叨咕要注意生死,但终究没有干预我们。游泳,就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会的。大概从小就在水里玩,玩着玩着就会了。虽然,偶有溺水事件发生,但大家真的很坦然,照玩不误。虽不懂什么叫蝶泳,蛙泳......可百八十米几个来回肯定没问题。
那时候,条件是比现在差多了,生活很清苦。可如今回忆起来,很是留恋,很是快乐,很是幸福......
还真的不知道今天的孩子到自己老了,拿什么来炫耀自己的童年……?

作者简介:
冯期武,自号:老村长。男,57年8月生,江西九江人;中共党员;参战老兵,三等功臣;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全国中语会会员;多家媒体特邀记者;省市县作[诗]协会员;浔阳江诗社会员。大学文化,喜爱文学,码字为乐。著有诗文集《鄱湖浪花》、《鄱湖忆诗》、合集《诗海拾贝》、《新时代诗词百家》、《蠡水诗宛》、《春天放歌》等诗集。有文[诗]稿千余篇[首]散见于军内外各级报刊杂志及广播电台[站]。姓名及业绩曾被载入《中华名人录》。2017,08退休。现居湖南长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