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李秀珍女士主创的长篇小说《生命的光辉》首发于乐俊峰先生主编的《禹平文学》,公开发表于《今古传奇》2020年6月号。云蒙山人老师采写的《谁说女子不如男》在《都市头条》创下了阅读量38万的新记录,引发热切关注。
鉴于纸刊数量有限,为了让更多人看到原作,应广大读者强烈要求,经李秀珍、张灏洋、张灏楠三位作者授权,现将最新修订的《生命的光辉》在《都市头条》个人号《四月芳菲》全文刊发。拟定连载26期,今天刊发第22期《细雨霏霏祭亲人》。
与此同时,我们将启动“我读《生命的光辉》”有奖专题征文,体现以文会友,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初衷。所有征文将在《馨香盈秀》或《四月芳菲》刊发,敬请大家阅读小说连载和专题征文,期待朋友们转发、留言、评论,感谢大家的关注。
馨香盈秀,花开有声;四月芳菲,万紫千红。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营造文学爱好者心旷神怡的美丽风景。
生命的光辉连载22
细雨霏霏祭亲人
李秀珍 张灏洋 张灏楠
第五章
黎胜男的爸爸黎振兴主任过三周年的前夕,人人都爱戴的芙英奶奶也抱憾挥手辞世了!
芙英奶奶在弥留之际,对着自己依依不舍的宝贝孙女黎胜男和自己无限牵挂的双胞胎重孙女想想、念念以及这个她还没有打算离开的世界,留下了令在场所有人动容且永远怀念的仁慈和安详……
惠来了。原先在黎胜男的家乡插过队的知识青年代表近20余人,也都一块来了。他们一块参加了芙英奶奶的葬礼。他们的悲痛和哀思同所有宾朋一样,弥漫了整个葬礼现场。
人们都在纷纷的议论着:“唉!要不是……老人家真的能活一百岁呢!”
芙英奶奶的善良、豁达、博爱以及她的持家方式影响了一个家庭,影响了一个家族,影响了一个村落,影响了一个跨度不小的地域范围。
芙英奶奶和她唯一的儿子去了,永远的逝去了!永永远远的消逝在了众人无尽的哀思和追忆里了!
芙英奶奶和她的儿子,他们母子二人的葬礼场面,在当地都是空前的、绝无仅有的!
事实印证了传统美德的无穷力量!
芙英奶奶的“头七”(丧葬后的一个礼拜)将至,胜男饱含着热泪连写了两篇祭文:
(一)
天堂通车吗?
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就像奶奶和爸爸,匆匆地离开了我们,让我们来不及喘息。回不到从前,就只能做梦。但我还是想对奶奶和爸爸说:阿婆,啊爸,我真的好想你们,如果有开往天堂的地铁,我一定去看你们。
虽然我清楚地知道没有可能,但依然幻想。
我想象着坐上了通往天堂的地铁。然后看见了你的双眼,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可是转眼,脑海里就再也没有浮现过你的脸。于是我再次幻想,就又会醒,于是,就这样重复,一次,又一次,若即若离,若隐若现。
我终于不再相信永垂不朽,时间不会老,地球不会小。天长地久已成为古老神话故事里的传言;地老天荒已成为远古童话情节里的梦幻。你注定不会陪我看沧海变桑田,你注定是而且只会是我生命中的一颗流星,转瞬即逝。
可是,你知道吗?我在乎的是永远,而不是瞬间的美丽。只有你在,我的天地才会永恒。
我望着星空,找不到属于你的星。是否因为我一直不肯承认你的离去。
闭上眼,我又做了一个梦,一个最后的、哀怨的梦。你指责我的脆弱,你唾骂我的沉沦,你痛惜我的心寒。
从此,我不敢再睡觉,我害怕做梦。
你应该明白我炽热的心。
海岸线声浪如昔,只是已变得如同那一声声的叹息。
看日落,往下沉没。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我期待会有开往天堂的地铁。
阿婆,阿爸,我想你们!
我真的,好想好想你们!
想到泪腺已经干涸,想到思想临近麻木。
可是,这注定只是梦,夜的宠儿。
天堂不会通车。我永远地失去了你们,也丢失了我自己。
人海茫茫。
我没有梦。
我只有梦。
黎胜男 某年某月
(二)
遥望天堂
也许,在很多人眼里,一个老人照管两个孩子是很平常的事情。可是,我的奶奶那时已年过七旬了。一个饱经风霜、满头银丝的耄耋老人和两个还在襁褓里啼哭的女婴,老、小三个是怎样的度过了那好多个春夏秋冬,恐怕没有人能够想象得到!
那是一个多雨的季节。下着那么大的雨,阿婆,你蹲在门前的小河边给我的双胞胎女儿洗衣服,你不肯让我的两个小女儿给你撑那把破旧的雨伞,而是自个用自己瘦弱的膝勾住伞柄末端的弯部。
懂事的孩子告诉我,她姊妹两个清清楚楚地看见:太婆婆那一对小脚那样深的陷进泥里,而伞又是那么淘气地在太婆婆的头顶上摇摇晃晃。
那时,孩子虽然很小,可是当孩子看着太婆婆回到屋里衣服已经湿透并且瑟瑟发抖时,孩子告诉我她姊妹俩个曾经傻傻地说:太婆婆,头发少了好,不会湿,太婆婆就不会打颤颤了。
阿婆,你也曾经告诉我你当时感动极了。你把两个孩子紧紧地抱住。
孩子便高兴地跳着:湿漉漉,湿漉漉,热乎乎,热乎乎。
然后我就清晰地看见奶奶眼中突然泛起的潮露在闪闪发光。
那时,窗外的寒风依然凛冽,我抬头仰望天空,似乎望见了奶奶和爸爸离开时安详的脸,心里忽然就泛起不易察觉却又浓烈的哀伤,便禁不住的细细碎碎地疼痛着。
阿婆!阿爸!你们在天国还好吗?在那个干燥而寒冷的季节,我曾经那样义无反顾地想要追随你们而去。我曾经一度一直在傻傻地低迷。而如今我已经足够勇敢和坚强。我终于肯去坦然地面对奶奶你和我爸爸的永远离去。我相信我同样可以承受: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的命运的决绝!!
然而,无论我如何“成长”,藏在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对奶奶和爸爸的思念以及我深深的歉疚,是永远都不会削减的。
无论我将来会去多远的地方,我都会在心里带着奶奶和爸爸一起行走……
黎胜男 某年某月
惠是请了假的。芙英奶奶的葬礼后,惠没有和其他人一块回省城去。她在黎胜男的老家待了整整一个礼拜。芙英奶奶的头期过后,惠给黎胜男做了耐心细致的开导和鼓励。
临走时,惠拿走了黎胜男给芙英奶奶和黎振兴主任撰写的两篇祭文。
不久后,这两篇祭文刊登在了省城大报纸第四版的文艺副刊上。
因为当初在洛洲实在找不到黎胜男,再加上父母亲一个劲的催促盼归,才使邢飞不得不从长计议。所以,邢飞只能先回家乡南京工作了。
作者简介
李秀珍,女,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党政机关四级调研员;《乡土文学》副主编;陕西省曲艺协会会员、理事;陕西省编剧协会会员;洛南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涉及:小说、散文、小品、相声、戏曲剧本、电影剧本等。
张灏洋,女,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作品涉及散文《青春.生活.改变》、《美丽的哀愁》、《恋伤》、《天堂通车吗》、《遥望天堂》、《沉醉老君山》。 参与了微电影剧本《警钟长鸣》和《乡音的呼唤》的剧本创作。
张灏楠,女,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作品涉及:中学时征文获奖作品《我来了》;散文《梦想的思绪》。参与了微电影剧本《警钟长鸣》和《乡音的呼唤》的剧本创作。
附:本头条号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1019623839@qq.com
微信投稿:wx18729698387
合作电话:1399144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