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挥别在雨里
一一怀念我的军旅之一
文/邹美良
题记:在我十八岁的青青年华,我踏上了神奇的八闽大地,来到令我梦绕魂牵的绿色军营。十五年的军营生活,濡染过我的汗水和心血,也交织过我的喜怒悲欢。四十年了,回首往事,顿感云卷云舒,怀念漫漫。
四十年前的那个巍巍初秋,我满怀着十八岁青春年华的憧憬梦幻,与同县的其他六百多名热血青年,一起应征入伍,去部队当兵。
我自小生长在赣西北的一个小山村。这是一片贫瘠而热情土地,这里山清水秀,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这里贫穷落后,乡亲们开荒种地,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他们年复一年地在这片土地上耕耘、播种、收获。他们诚实善良,憨厚勤劳,朴素单纯。
在我收到《入伍通知书》的那几天里,乡亲们纷纷来我家道贺。有的端来了一碗鸡蛋,有的提来几只水果,齐声嘱咐着,要我在部队上好好干,为家人争口气,为村上争点光。

那几天,每有乡亲们来串门,父亲总是一边热情地招呼着他们进门坐下,一边帮助沏茶倒水。父亲话不多,性格刚直倔强。才五十多岁,但头发已经花白。他身体消瘦,背有点驼。还是在我十五岁那年,母亲就因病离开了人世。因为我们家中没有女孩,所以家里家外的全部事务,都是父亲一人承担。洗衣,做饭,上工,家务,农活一天到晚忙个不停。生活的沧桑,过早地疲惫在父亲清瘦的脸上。
那些天,我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我终于要到我向往已久的部队这个大熔炉里,去接受锻炼,去开创未来;担心的是,我走后,父亲一个人,生活一定会更加寂寞孤单,农事家务会更加地辛苦劳累。
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他拉着我坐到他的身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到了部队,要听部队上首长的话,要多吃苦多做事。他叹道,我们农村人没门路,家里帮不上你忙,你只有吃苦才能长本事,出了家门,以后就全靠你自己了。
我不停地默默点着头,表面故作轻松,可我心里知道,“只有吃苦才能长本事”,这就是慈祥父亲留给我的人生财富,吃苦耐劳,诚实做人,努力工作,它将是我人生风雨路上,一盏永不熄灭的长明灯,永远地照亮我人生的漫漫旅程。
没过几天,大队民兵营长把我带到公社,公社武装部又把我们送到县人武部。那一夜,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县城住夜。
第二天早上,天空中下起了濛濛濛的细雨。吃过早饭,我们来到操场集合。每个新兵胸前都佩戴着一朵写有“参军光荣”四个小字的小红花。操场的四周,插满了各种彩旗,柱上墙上贴着各种标语。送亲的人们或三人一伙,或五人一群,有的打着伞,有的穿起了雨衣。我家离县城有二十多公里,交通又不便利,村里人不可能来县上相送的。但我们的队伍被送往南昌时,中途要经过我的家乡。

集合,整队,报数,点名,检查自带物品,武装部领导和接兵团首长简短动员后,我们被带往各自乘座的汽车。呵,好长的一溜车队,总共有二、三十辆吧?汽车的车头扎着大红花,两侧贴着写有参军光荣,保家卫国等字样的标语,时有锣鼓声响起。气氛浓重,热烈,让我们这些年轻的农村青年充满信心。
上午八点多钟,我们启程了。一行六百多高安子弟,肩负着故乡的深情厚望,胸怀着亲人的殷殷嘱托,向着远方的军营,向着自己心中的憧憬,向着人生的希望和未来。
车队象一条长长的龙,由西向东直向省城南昌驶去……
大约九点半,车队路过我的村口。我紧张地向窗外张望,老远,我就看见父亲在左顾右盼。他左手拿着一把没有撑开的雨伞,那是怕雨伞挡住视线看不见我。这时,他的头发和衣服已经被雨水淋湿。我推开车窗玻璃,把头伸出去,把手伸出去,大声呼喊着:爸爸一一
父亲听到了我的叫声,身体振了振,驼背挺了挺,嘴巴不停的移动着,象是在呼喊着。同时,他高高地举起那瘦弱的右手,不停地在风雨中挥动……
我把那朵写有“参军光荣”的小红花抛出去,抛向惜别的父亲。小花在空中打了几个旋,落在父亲身边。
父亲
是您高摇的手臂
托起了我明天的太阳
父亲
这秋雨的淅沥
多少年地
缠绵着我的记忆乡愁

父亲
其实那天
儿子心中流淌的
不只是雨水
还有我感念您养育的泪泣……
父亲
…………
2021.5.10于高安
作者:邹美良,江西省高安市人。曾在部队服役十五年,后转业回地方工作。喜欢文字,喜欢文字里的画意诗情,喜欢文字里的亲情友爱。研一砚朝露,执一支晚来风,且把人生乐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