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母
作者:许朝
诵读:
母亲,不知不觉您离开我们2周年了,我很想念您,我们都很想念您,今天,妻子——您的最疼爱的女儿含泪修改了一年前写的文章!今天发表了,诗群内一位作家发了一个抖音二胡曲《母亲》,我一篇又一篇听着,在哀婉的乐曲声中,您的音容笑貌不断地一幕一幕地浮现在我的眼前,泪无声地涌出我的眼眶,娘啊,女婿想您老人家啊!
记得第一次见到呀,是我与妻子谈恋爱时,我硬着头皮找借口到您家,您没有多说什么,安排女儿切西瓜给我吃,我心里非常感激,知道您是一位善良的老太太。你个子不高,但慈目善眉,身上的衣服又合体又干净,您的头发梳理的一丝不乱,我知道您是一个干净整洁的老人,娘啊娘,从那时起我就感觉您是我的娘,后来听妻子说,其实我去的目的您和岳父一眼看穿了。岳父是个军人,在村子受人尊重,家庭也很富足,而我的家庭是村里最穷的一家,您和岳父心里就跟明镜似的,你们怕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嫁过去受苦,岳父不同意,但您知道女儿喜欢我有才华,故而说服岳父同意了这门门不当户不对的亲事!
婚后,贫贱夫妻百事哀,您就时常接济我们,隔三差五地烙些饼送给我们,您看到家徒四壁的房间,妻子在屋里烧着饭,连一块钱的豆腐都舍不得吃,您就流泪啊!“这是什么家呀?为什么要遭这个罪,女儿哪天受过这个罪。”你就对女儿说:“想吃好的,你就回家,妈妈给你做。”但倔强的妻子边陪您说边往锅里送草,说:“不,嫁出的姑娘泼出去的水,经常蹭娘家会让哥嫂看不起的,他在外面,只要我们好好苦,日子定会好的,他那么有才华,不会差的。”您听着,抹着泪,默默离去。后来,您和岳父说,女儿在夫家受苦啊!岳父说,这就是命,夫妻俩商量,平时多接济这个倔强而苦命的女儿吧!
好在我们又文化,我们在县城创办了补习班,凭着负责能吃苦的精神,我们从五个孩子做起,渐渐地收到近200个孩子,我们在县城买了商品房,又买了商铺,日子越来越好,我就想啊,娘啊,您就跟着我们过吧,女儿小时候是您带的,就是不带,我们也有责任按排你安度晚年啊!但您说有儿有孙的,在女儿家算什么呀?于是您来只是住三四个月就回家,然后再来住,娘啊,您来呀,从不闲着,理菜,做饭,洗衣服,扫地拖地,看孩子……娘啊娘,您知道吧,您一来我家呀,我就感觉这家实实在在的,您是咱家的一块宝啊,我们有您在,家中特别温馨,饭桌上,您坐在正席,您喜欢喝酒,能喝三四两酒,我喝不过您,我就让慢喝,我就吃饭,您就匆忙喝掉杯中的酒连说吃饭!您是一位自觉的老人啊!您从不高高在上,很是谦和低调,娘啊娘,我就喜欢你来我们家,而您也喜欢来我们家。
娘啊娘,您生病的时候,我就驮着您,背上背下,我个子不高,有一次,您看我满头大汗而不肯歇息,您就说:“孩子,你歇歇。”我就坚持,我要尽快地让您能看到医生,我一个大男人,能让妻子,女儿背吗?
后来,我投资失败,欠下几十万元的债,女儿又上沭阳中学,又来了两个小子,家中真是捉襟见肘啊!没办法,关了补课班,借了表弟三千元,举家来到人生地不熟的上海,开始艰难的创业。娘啊娘,那日子真叫一个难,前两年,没有人际关系又没有课源,日子过的入不敷出,一家五口家庭像一个下沉的潜水艇,苦不到钱,别人还催债,银行贷款在身后像虎狼一样,孩子没有营养补充,面黄饥瘦。一次二子在超市门口看一个小孩吃蛋筒,眼中流露羡慕之色,便央求她妈妈去买,妻子手中没钱,二子就躺在地上打滚,被我打了几巴掌,想想他的要求一点也不过分啊!我们的女儿在大学里省不再省,从不乱一分钱,大姑娘了,但从不买化妆品,一天向我要钱,说:“爸爸呀,您打50元给我,我要买饭吃。"我的心都快滴血了。女儿很优秀,在学校是校报编辑,小才女一个,能力也超群,学校安排的事总是能出色地完成,被任命为学生会副主席,娘啊娘,她已经工作了,想用首月工资买糖给你吃,可您却不在了!
这让她多么难过啊!自我们来上海,您就念叨我们,身体也每况愈下。哥哥家房子小,又有孙子要考大学,于是就让您住进了养老院,可您不舒心,但又没有办法。您说:“难道以后一直住在养老院,从此与家庭就分开了吗?”说的很是凄凉。好在三姐经常去看您,可您还是不住地思念我们,每当我们回到敬老院看您的时候,您都高兴地合不拢嘴。妻子帮您梳头,我帮你捶背,孩子在您身边嬉闹,您就乐意地享受着这难得天伦之乐。但分别的时刻总会到来,您就难过万分,我们和您告别后坐在车中准备出发,而您却无法忍受刚刚还热闹的场景突然变得冷清,而这冷清何时才能又换来这温暖的片刻的相聚啊!
后来,在上海的我们听到您不行了,妻子赶紧请假回家,把您送进医院,很快您就好了。姐妹一商量,来上海吧,我们愿养您老,您高兴异常,终于和我们住在一起了,一路上有说有笑,像个天真的孩子,可是,万万沒有想到,到了泰州附近,您突然不好了,出现神智不清的状况,吓的妻子和三姐赶紧掉转车头,向家赶去,因为您说过,要死就死在家里,而不能死在外面。到家时,您就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带着我们的无限的婉惜、无比地痛以及无尽的泪。
清明的时候,我们一家五口,来到您的坟前,静静地摆放祭品,边烧纸边和您说话,“娘啊娘,我们的苦日子已过去了,我们的课价目前都很高,再也不像以前了,女儿去年也考取了编制;两个儿子也聪明可爱,成绩都非常优异,您老安息吧!我们目标是在上海买房子,可是,您老人却无法与我们同住了。”
我们磕头,儿子天真地说:爸爸,这里面是谁呀?我静静地说:“这里面是爸爸妈妈的妈妈!是你们最最亲近的人!”
——————作者简介——————

许朝,笔名闲庭信步,江苏泗洪人,语文老师,宿迁市作家协会会员,呼兰作家协会会员,教育成功学专家,在《怡心延年》、《红烛诗刊》丶《红烛文苑》、《大湖文艺》、《洪城文艺》、《淮阴日报》、《现代写作》丶《潇山文学》等平台、刊物发表诸多小说、散文、诗歌丶词赋等。以真诚之心待人,以赤诚之心待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