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的牵挂
文/凭海临风
子女对父母的想念,远抵不上父母对子女的牵挂!还没到家,母亲已经早早在门里等着了!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怎么才到!”一如好多年前,每到寒暑假,父亲总是徘徊在村头的小站前,望眼欲穿地盼着儿子们回家。
距上次见母亲又过去了一年。母亲走路已经比较困难,要靠双手按着板凳向前挪动,但她的勤劳、坚强丝毫未改,只要身体允许,仍然不辍的缝补,擦洗。每次吃完饭,都要弯着腰把自己脚下打扫干净,决不让别人代劳。自己干不了的,她会给我安排任务。部队里有句口头禅,“肩膀上永远有责任,眼睛里永远有任务。”母亲的眼睛里永远有活计。
母亲还是一如从前的节俭,零零碎碎的东西,都不肯丢掉。纸壳、塑料攒着卖钱,绳头线脑的留着预备有什么用处。困难生活的经历已经深深刻进生命里,节俭成了习惯。如今这些节俭对提高收入、改善生活质量效果不大,但是当年,正是靠着勤俭才把我们五个孩子拉扯大。
母亲牙齿已经所剩无几,吃饭要带着假牙,吃的比较慢。我也就慢下来,陪着她吃完。她愿意吃松软的发糕,愿意喝粥,有一天早上,想吃油条,在附近的超市里,只买到了不太松软的油条,母亲把它泡在豆浆里吃着。要是有永和豆浆就好了,那个味道要好很多。有时候她感到嘴里不舒服,会含块冰糖。这些个油啊、糖啊对她的身体不好,其实少量的摄入并没有多大影响。想起了父亲,有次到超市,父亲拿了一瓶“老干妈”辣酱,讨好地问母亲,“这个行不行?”母亲说拿着吧。父亲高兴的像个孩子。老人有时挺可怜,想吃的那一口,因为种种禁忌而往往被善意的阻止。想吃就吃吧,就像年轻人,偶而喝顿大酒,并无大碍。
母亲是热爱生活的,身体好些了,她就有了“雄心壮志”。又要养猪种菜,又要做豆腐。她指挥我把柜子上的一盆吊兰换了花盆,还惦记着要买个什么花回来栽。她把床头柜里的东西摆的井井有条,她甚至弯着腰把卫生间擦的干干净净。
坐在母亲床前,听她讲述陈年旧事。我坐着听,有时插几句话,大部分时间是她在讲,有的时候她可以讲两三个小时。忽然发现母亲如此健谈。我怕她累着,又不忍打断她。到了母亲这个年纪,行动不方便,不能走出去参加社会活动,不识字,又没有别的爱好,老友故旧不在身边,倾诉或许是她排遣寂寞的重要方式,对谁倾诉呢?唯有儿女吧。
母亲的故事里,有艰苦岁月,有时代变迁,有人情冷暖,有家长里短。不经历那段岁月,体味不到那种艰辛!生活已是如此的不容易,还要承受各种非难,可是她从不向生活屈服,从不向困难低头。她倾注自己的全部,透支健康,为孩子们换来美好的未来和幸福。不了解母爱的伟大,就无法理解她多病的身体怎么会有那么大的气力,挺过了缺吃少穿的年月,养大了五个孩子,即使在最艰苦的岁月,也没有放弃希望,供他们读书。母亲是辛苦的,一生的操劳,吃尽了生活的苦,母亲是幸福的,她的儿女如她所愿,过上了她梦想的生活。
在返程的上午,母亲要去逛市场。前一天听我说要给儿子买小鱼,她记住了,满市场找小鱼,实在是没有,最后在一个摊位前买了两包虾米。回家后,又让二姐再买两包给我带上。吃过午饭,她就坐在客厅里看着我,把姐姐邮来的月饼从箱子里一块块捡出来,挑着完整没有缺损的,准备给我带着路上吃。就要走了,她眼神里滑过一丝不舍。我再一次感受到,子女对父母的想念,远抵不上父母对子女的牵挂!

